蔡康永:情商真正的意義,在於愉快地做自己

2021-02-08 噹噹

 情商真正的意義,在於愉快地做自己

每個人都是為自己活的。

只是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沒做到。

沒做到的人,當然不是不想做到,而是因為老是被別人誤導,結果就很可惜的,一直沒有真心地對自己。

既沒有真心地認識自己,也沒有真心地愛護自己。

就像每個人都想吃到真的黑松露,但如果隨便地聽信人言,應該就會不斷吃到似乎是又似乎不是黑松露的東西,然後對黑松露感到失望。

對人生失望以後,本來想就這麼混下去吧。但這樣混下去會越混越不知道自己是誰,也弄不清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接下去的人生,也就根本談不上自由自在地做自己了。

覺得這樣很可惜的話,就對自己好一點,真心地對待自己一次吧。

別人不會故意誤導我們,別人沒那麼閒。

別人只是把他們也相信的事,不斷地告訴我們,我們聽從了,很少鼓起勇氣面對:那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紅燈停止綠燈走,這是我們都要聽從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安全順利地在馬路上通行。

但我們的內心不是馬路,在我們內心通行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該為自己建立內心的交通規則,我們要認得出我們的紅燈與綠燈。

哪些是別人很相信、很認真地告訴我們,卻誤導了我們的事?

舉一些例子:

「祝你天天快樂。」這等於是抓了一把糖果塞滿你的嘴,祝你每天就吃這個,說這就是天下最美味的食物。

「別老是講死呀死的,幹嘛這麼悲觀!」難道有任何活過的東西,是不死的嗎?難道不講死就不會死嗎?死亡這麼重要、又一定會遇到的事,不認真地放在貼身的口袋,卻反而塞進一個叫作「悲觀」的抽屜,假裝沒有這個東西?

「又考第一名,真乖!」很常聽到,可惜也很混淆人心。一個班那麼多人,只有一個第一名,那第二名到最後一名好歹也該各搭配一句稱讚的話吧?而且,用「乖」做標準,來稱讚小孩,難免會讓小孩以為「聽話」是一種重要的成就吧?

有人大概覺得我是故意在抬槓。

我是在抬槓。我們都應該練習這樣的抬槓。把莫名其妙就壓在我們身上的各種槓,抬起來移走。

我希望你常常跟自己抬槓,常常跟世界抬槓。死命抬槓之後的明白,才是真的明白。

糊塗不值得追求,豁達才值得追求,而豁達可不等於糊塗。心裡糊塗的人,不明白,豁達不了,內心也不會強大。

別人為什麼會跟我們抬槓?因為對方覺得我們糊塗,想喚醒我們,才跟我們抬槓。(當然,也有人就是為了抬槓而抬槓的,那些是不在意自己目標、隨便揮霍心力的人,等他們明白了,就不會這樣了。)

讓自己儘可能變成一個明白的人,是非常過癮、也非常值得的事。不管是透過抬槓、透過看書(看書常常就是邀請作者跟自己抬槓)、透過閉關思考、透過生活的小打小鬧或大起大落都可以,只要能夠變明白,只要能夠這一秒比上一秒明白、今天比昨天明白,就都是過癮又值得的事。

有些人以為「討人喜歡」是情商很高的境界。

很遺憾,如果討人喜歡,卻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的狀況。

失去自己,不管情不情商,就是最糟的狀況。

情商的出發與歸宿,都必須是自己,不然情商就沒有意義。

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就算是打定了主意,要用盡一生去服務別人的聖人們,他們能夠這麼篤定地如此度過一生,也正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要的生活,他們平心靜氣、而不是覺得全世界都欠他們的、舒服地做自己。

我相信的情商,很樸素,也很實際。

我幸運得到認知心理學的一些著作啟發,讓我有機會想出舒服做自己、舒緩建立情商的三個原則。這些想法給了我很多力量,我希望也能給你力量。

第一個原則,就是「明白」,不再人云亦云,不再讓自己的心,屈服地被捏在別人手中的那種「明白」。

這本書想講的,就是這個很珍貴的「明白」。如果有機會再寫下去,我會努力講好另外兩個原則:「剛剛好」與「慢慢來」。

這不是一本教我們快樂的書。在我嚮往的生活裡,快樂沒那麼重要,快樂很討喜,但快樂不及平靜重要。

我對快樂,當然喜歡,但我希望是「明白且恰當」的喜歡。我對悲傷,當然不喜歡,但我也希望是「明白且恰當」的不喜歡。

前面一開始抬槓時所講的那些「講死」「考第一名」,我都希望我能「明白且恰當」地看待,不要抹黑,也不要抹白。

我自己還在練習,差得還遠,但這就是一部分令我有興趣活下去的動力,不是缺憾。我樂於逐漸地、一步一步地「慢慢來」。

寫這樣一本書,就是我「一步一步、慢慢來」其中的一步。

你也會邁出你的第一步,乃至更多步。你大有可能比我先抵達。我在這方面根本不是什麼有慧根的人,每一步都費勁。

費勁,可是值得。

一步一步地慢慢來,有一天就能做到「剛剛好」。

而這些,都必須從「明白」開始。

明白自己,一步一步慢慢來地做自己,為我們自己活一次。

因為我不確定我們到底可以活幾次,很有可能就這麼一次,所謂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在林子裡的鳥再多,也比不上已經抓在我們手裡的這隻鳥。黑鳥也好,白鳥也好,胖鳥也好,瘦鳥也好,讓我們為自己盡情自在地活一次吧。

*本文摘自《蔡康永的情商課》

《蔡康永的情商課》

讀情商課,告別隱忍與委屈,

遊刃有餘地處理人際關係,加速駛入人生的超車道。

相關焦點

  • 《蔡康永的情商課》:情商真正的意義,在於愉快地做自己
    《蔡康永的情商課》:情商真正的意義,在於愉快地做自己作者:榮振環多年前,機場大師還流行翟鴻燊的時候,他大致講了一個高情商的故事
  • 蔡康永:情商真正的意義在於我們要愉快地做自己
    在這次探討兩性思維差異的綜藝中,蔡康永邀來諸多業內好友,繼續其「直言」風格,也令不少嘉賓願意敞開「心門」,對於這份足以鼓舞嘉賓更加坦誠的能力,蔡康永輕描淡寫地將之歸功於「運氣好」。在《康熙來了》結束後,蔡康永給予自己更多空間,節目的成功與否在他看來並非最為重要的事,在給觀眾提供一種觀看選擇的前提下,「讓他們選到一個有幫助的東西」則更為重要。
  • 傳授「說話之道」熱銷400萬蔡康永又上「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在節目中,蔡康永不走高談闊論的路數,而是善於娓娓道來,表現出的高情商以及文化內涵,以及對於人心理的把握都很到位,令網友印象深刻。繼《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熱銷400萬冊後,蔡康永再次為讀者奉上「內心強大之道」。蔡康永在最新出版的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中,保持了蔡康永一貫對於情商的獨到見解。在他看來,情商是應付一切人際關係的總和,情商真正的意義,在於能夠愉快地做自己。
  • 對話大咖|解密蔡康永的情商課:最高的情商是做自己(送籤名書)
    這源於他為別人在書中寫寄語時的觸動,蔡康永說:「被要求寫得最多的一句話只有三個字,『做自己』。寫了好幾遍之後我也在想,原來這麼多人想做自己,那也就表示這麼多人都做不到自己。」做自己為什麼這麼難?這讓蔡康永思考了很久。他說,很多人會把做自己難,歸咎於外界環境不配合你,世界跟你作對。「可是我覺得,做自己真正的關鍵在於你知不知道自己是誰,知不知道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 《蔡康永的情商課》① | 成為情緒的主人,才能舒服地做自己
    古今中外,涉及如此全面的情商類書籍並不多,但在這些方面常常發表觀點,爆出金句,在熒幕中有著穩定高情商形象的,非蔡康永莫屬。他將自己對「如何培養高情商」的觀點,都集中在這本《蔡康永的情商課》中了。由於他在娛樂圈擁有非常多的明星朋友,這些明星朋友也非常樂於在他面前敞開心扉,蔡康永積累了很多他們與情緒相處的故事。
  • 「見解」分享會第三期:為你自己活一次 ,《蔡康永的情商課》閱讀分享會
    卻沒有人告訴你:你要高興、要做自己、要為你自己活一次!如果你不願被憤怒、悲傷、沮喪、嫉妒等負面情緒控制;如果你希望在彰顯自己時不冒犯別人、照顧他人時不委屈自己;如果你想在職場和情場都如魚得水;如果你希望擺脫小透明、邊緣人的標籤;請打開這本書,一本零基礎無門檻的情商救急手冊——《蔡康永的情商課》。
  • 新書到店丨蔡康永的情商課,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別再容忍生活中不能、不願或不懂得成全自己的朋友、親戚、或伴侶了。如果一直這麼遷就下去,被磨損的,可是我們就這麼一次的人生。——蔡康永《因為這是你的人生》蔡康永,你認識他的時候,是在《金馬獎》還是《康熙來了》?最近喜歡看《奇葩說》,而且很喜歡他的觀點,不得不說有情商的人,會自帶讓人覺得親切的BUFF。
  • 《蔡康永的情商課》解讀01:換一種說法,就是換一種活法!
    今天給大家解讀的是這本書:《蔡康永的情商課》。我們常常會說一個人不懂得講話,說話不好聽,這人肯定沒什麼情商。有時,也會碰到有人因為自己講話過於直性子,就直接拿自己說事:我這人就是情商低,講話直接,沒辦法。那麼,我們說話真的跟情商有關嗎?懂得說話,就是真的情商高嗎?
  • 對話蔡康永:情商是為了更好地伺候別人?我不要
    所以在蔡康永那本講情商的新書中,副標題是「為你自己活一次」。「以前辦籤售會的時候,有人會問,你在書上可不可以幫我寫下『做自己』三個字。」從蔡康永的角度看,這三個字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所以我寫下『為你自己活一次』的時候,我是認真的。我可不要人家買一本情商書,只是為了要能夠更好地伺候別人。我不要這種情商,我要你的情商是為了你自己。」「我當時真的是火大,雖然我不會表現出火大」馬東在一次採訪中曾這樣評價蔡康永——「情商很高,分寸感特別強,相處很舒服,可信任」;但馬東也說,他的情商高並不體現在迎合他人。
  • 林志玲家教好,周杰倫情商高?蔡康永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高情商
    在主持節目時,蔡康永以其睿智、感性的形象收穫不少明星和粉絲的青睞。這樣的好人緣,源於他的為人處世之道。蔡康永眾所周知的高情商,也讓他的作家身份更加深入人心。近幾年,他先後出版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系列叢書,和《蔡康永的情商課》帶給讀者關於情商不一樣的解讀。說到情商,人們總是會想到八面玲瓏的人,不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能世故圓滑地做到讓每個人滿意。
  • 蔡康永:冷淡,是最高級的情商
    從下午1點到晚上7點,蔡康永無縫接受一輪又一輪採訪,高密度地輸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觀點和金句。從金庸到克裡希那穆提,從時下新聞到康熙舊事,應對著甚至有些重複的問題,解答著讀者們的困惑。有人刁難他:如果女朋友突然說:「親愛的,我做的菜好難吃。」我該怎麼高情商的回應?
  • 蔡康永的情商課|請你堅持做一個不合群的人
    ,漸漸發現,情商涵蓋了我們性格的方方面面,高的情商會讓我們活得更舒適,更自由。於是人們會根據不同的種族、膚色、族群、宗教等來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和討厭的人。而放在現代社會,我們選擇同類的標準大概是:性格、愛好,甚至經濟水平和消費能力。很多人都會莫名其妙地討厭一個人或者一群人,但蔡康永說這種討厭的情緒不是壞事。正是討厭情緒幫助我們過濾掉不可以團結合作的人,進而找到可以團結合作的夥伴,這是生存的本能。
  • 開腔@蔡康永01: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高情商不是丟掉自己滿足他人丨V直通
    蔡康永:我們人天性懶惰,所以會用很多方便的事情來打發我們自己。比方說像是我們會說莫忘初衷,我們會說要一直維持原來的我。可是其實當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是不知道我們自己在說什麼。就我的書裡面有個例子說,有一個演員他跟我說他不想演不嚴肅的戲劇。我說為什麼不能夠演一些不嚴肅的戲呢?
  • 蔡康永 | 旅行給我的「情商課」
    正如蔡康永曾在微博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旅行的意義在於體驗和探索,而閱讀則是給我機會把內心暫寄在別人的經歷中。」這一次,讓我們與蔡康永進行一次關於旅行的對話,聆聽旅行帶給蔡康永怎樣的「情商課」,感受他心中對美好旅程的嚮往。
  • 蔡康永的情商你學不會
    在蔡康永心中,周杰倫才是真正情商高的那位。「杰倫非常勇於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在不冒犯、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他想做什麼就努力去做,充分展現了他的才華。」回答選擇題或是非題時,他即便給出明確答案,依然會補充幾句詮釋,讓一切不再那麼非黑即白的絕對。「作家、主持人、導演,哪個身份讓你感到最舒服?」
  • 蔡康永:知道你情商高,沒想到你這麼高……
    蔡康永曾經在自己的書中下過定義:「所謂的高情商,就是我們承認自己是一個有情緒的人,也接受別人是有情緒的人。我們不用情緒去困擾別人,不去綁架別人,讓別人跟我們相處起來,才會感覺到如沐春風,會覺得舒服。這才是真正的暢快做自己。」
  • 專訪蔡康永:修煉情商 真的能讓一切都變得順利嗎?
    出乎意料地是康永哥沒有說任何話,甚至連打招呼都沒有,因為此時他的任何反應,都會讓已經慌亂的我們更為不安。所謂情商大師,潤物無聲,細節更能品滋味。彼時的蔡康永因為正處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的宣傳期,一天幾乎要接10家媒體的採訪,還伴隨著各種大型活動。疲累如此卻依舊十分體貼,和蔡康永的第一次照面,有一點暖心。
  • 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
    他,就是蔡康永。他參與主講的《好好說話》第二季長期佔據暢銷榜前列。現在,他又帶來了《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幫助你成為高情商者。這篇文字,是《蔡康永201堂情商課》的發刊詞,你可以聽,也可以看,聽完了看完了,你再決定要不要聽接下來的201堂課。你好,我是蔡康永,很高興你能來聽我的情商課。
  • 《蔡康永的情商課》⑧ | 高情商的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完結篇)
    ,在蔡康永看來,討人喜歡,卻失去自己,是情商最糟糕的狀況。我們培養情商,出發點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不然情商就沒有意義。所以,能夠舒服地做自己,才是我們追求高情商的終極原因。所以,在最後一天的共讀中,讓我們去關照自己的內心,探索什麼才是真正地做自己。
  • 蔡康永:情商是一輩子的事情
    把自己壓抑到沒脾氣,那當然不是情商,那是欲練神功,只好自宮。永遠對人笑眯眯的,那也不是情商,可能是帶了個令人窒息的面具。我們嚮往好情商,就是為了能好好做自己,而不是委屈自己,遷就別人。每個人都是為自己活的。只是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沒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