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議員薪水援華抗疫?這個日本政黨的發家故事不簡單

2020-12-22 歷史研習社

文|逆北

2020年,一場新冠病毒疫情打得全世界措手不及。2月份的中國正在奮力抗疫期,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幹事長二階俊博在2月10日幹部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宣布,國會的自民黨議員,每人將從自己3月份的薪水中捐出5000日元來支援中國抗疫。

此舉一出,很多中國人表示有點感動。5000日元不是什麼大錢,但是這一舉動,讓自民黨本身甚至日本的公共形象都變得高大起來。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自民黨究竟是什麼來路?

01 自民黨的誕生

日本的政黨政治,其實自上世紀2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但是,起步不久的代議制民主,連遭兩股勢力的打擊,發展緩慢。

一方面,當時世界經濟危機波及到日本脆弱的經濟體系,引發了大蕭條,社會貧富矛盾尖銳,日本民間法西斯運動因此甚囂塵上。另一方面,上層的日本軍部勢力又不斷膨脹,二者的共同作用,把日本推向了戰爭的邊緣,也在無形中削弱了日本的政黨勢力,尚未完備的議會民主,在恐怖暗殺的陰影籠罩下,暫時畫上了休止符。

(二二六兵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美國方面的直接幹預下,日本的軍事系統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則是戰前一直受到抑制的政黨政治。此一時期,日本國內政壇同時出現了自由黨、民主黨、社會黨等新興勢力,他們相互競爭,都試圖取得在議會的多數席位,因為只有如此,才能組建符合自己意志與需要的政府。

但是,俗話說,五根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直,更何況是形形色色的政治組織。戰後的日本政黨同樣如此。其中,自由黨與民主黨勢力較大,且具有相似的背景——兩黨都同日本政商兩界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因此,經過談判,1955年,兩黨宣布合併,組成了新的政黨——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

02贏在起跑線

戰後,經過整合誕生的自民黨,從成立之初就擁有其他政黨無法相比擬的優勢。首先,其中的核心成員都有著豐富的從政經驗,他們大多為戰時政府的技術官僚,例如自民黨內閣的前三任首相岸信介、池田勇人與佐藤榮作,都是前政府要員。

其次,自民黨中的大佬們都與商界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擁有廣泛的人際網絡,這便為其籌集必要的政治活動經費,提供了有利前提。最後,自民黨主要成員在政治立場上,同積極圍堵蘇聯的美國官方相一致,所以自民黨可以說是在起跑線上先勝一局。

(第一任日本自民黨首相岸信介)

自1955年合併建立新黨後,自民黨積極投身於國內民主選舉,長期壟斷著日本國會兩院的多數議員席位,直到1993年遇到挑戰,不得不與其他政黨合作,於次年組建聯合政府。

那麼問題來了,在40餘年的時間裡,日本自民黨又是靠什麼獨樹一幟呢?總不能一直吃老本吧?

實際上,在這段時間裡,日本自民黨之所以能夠維持執政黨位置不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搞好了民生。而他日後在議會選舉落敗,其內閣經濟舉措亦難辭其咎。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03有利的外部環境

自民黨能夠在當時把經濟搞好,原因也有三點,第一,拜有利的國際環境所賜。二戰以後的世界處於局部和平的狀態當中,日本由於自己的國防交給了美方,所以也省去了一大筆軍事開支,財政負擔要小得多。

20世紀50—70年代之間,美國在朝鮮和越南大打出手,開支龐大。為了就近採購軍事物資,山姆大叔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距離兩個戰區相近的日本;朝戰結束後,為了重建被戰爭摧毀的經濟體系,韓國政府又接連向日請求貸款與技術援助。

來自美韓的大量物資採購訂單,激發了日本製造業的復興,產生了數量可觀的就業崗位,這不但讓日本戰後經濟得到恢復,出現了神武景氣(1955年),同時也緩和了國內一度尖銳的階級矛盾。

(圖片來自網絡,日本工業體系的恢復與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時間裡,本來受到抑制的日本三井、住友、三菱等財閥集團也通過經濟東風重新崛起,利用國會立法放寬了政府對其企業之間相互持股、重要職位兼任的限制,這便又強化了自民黨的執政基礎。

到了七十年代,隨著中美關係迅速回溫,當時的中日關係也受此影響,出現了不小的突破,先是日本自民黨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其後,雙方的經濟往來也愈發頻繁,在改革開放之前,當時中方推出了引進海外先進技術設備的「四三計劃」中,日本就與西歐國家一起,接下了來自中國方面的大量訂單。改革開放後,中日合作發展經濟的步伐更是大大加快,大量的日本資金與技術進入中國內地,不但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也給日本經濟的更上一層樓送去了東風。

(鄧小平同志訪日,進一步加速了雙方合作步伐)

除此以外,日方還抓住機會,向東南亞的國家出口機器設備,提供低息貸款,以進行經濟滲透。今天一些東南亞國家公司的持股主體多為日本人,便是這種「援助」的結果。

由此可見,日本自民黨能夠在40餘年的政壇博弈中屹立不倒,周邊國家的市場需求,異常重要。

相關焦點

  • 英國議員稱政府不給勞動者漲薪,她只領部分薪水,其年薪高達74萬
    據《鏡報》12月14日報導,英國最年輕議員——23歲的工黨成員納迪亞惠特圖(Nadia Whittome)承諾,除非政府給普通勞動者漲工資,否則她只領部分薪水。納迪亞稱,她將把一大部分工資捐給諾丁漢的慈善機構,在護士和消防員等職業的工資上漲之前,她也只會拿「工人的工資」。
  • 美國抗戰援華「慷慨無私」?
    1938年下半年,日本侵略的對象不再限於中國,而威脅到歐美各國在太平洋島嶼的利益。美國考慮援華,但又不願激怒日本。此時日本發布第二次「近衛聲明」,宣稱建立「日滿華」共榮的「東亞新秩序」。為防止中國投降,美國才在1938年12月給予了中國第一筆援助,即「桐油貸款」:中國在獲得2500萬美元貸款的同時,向美國出口22萬桶桐油。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穩信心反歧視援國內聯中外 海外華媒為戰"疫"加油
    常建國說,「我們刊登了許多西方學者對中國抗疫舉措、中國經濟形勢的積極評價,駁斥一些不實言論。」   受疫情影響,加拿大部分中餐館和華人經營的超市生意受到打擊。近段時間,加拿大一些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多次走訪華人社區,到餐館就餐,去超市購物,表達對加拿大華僑華人的支持。常建國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新聞點。
  • 香港立法會決定不追討4名「拒絕宣誓」的前議員薪水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港媒4月18日報導,香港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簡稱「行管會」)18日開會,決定不會追討喪失議員資格的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和姚松炎的薪水,但預支的款項需要和當事人交涉。據報導,委員郭榮鏗會後指,行管會的決定是按照法律意見作出,當事人已經「為社會服務」,有「非常強的抗辯理由「,不償還薪水,如果行管會要動用幾百萬元,甚至過千萬元追討,將是浪費公帑和不智。他認為,目前撇帳(指衝銷壞帳)的安排,「是最合適社會期望的做法」。
  • 臺灣「韓粉」推動罷免高雄市議員黃捷與挑戰背後的政黨對立
    「罷免黃捷」一事在臺灣引起高度熱議並成為媒體焦點,原因是根據臺灣選舉法律,罷免地方市議員僅需該選區25%的選民投下贊成票,同時贊成罷免票高於反對罷免票,即能成功。但是,因為地方市議員通常僅需5%至10%的票數就能當選,因此這些市議員很容易讓不支持他的多數選民輕易罷免成功,造成市政動蕩或政黨對立。
  • 日本議員被黨內開除:疫情時期逛歌舞伎町成人酒吧,謊稱來修眼鏡
    據今日日本網站4月16日報導,周三(4月15日),日本一位反對黨議員被其所在政黨開除,原因是他在東京處於抗疫緊急狀態時,仍光顧了東京一家女招待酒吧。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眾議院秘書長福山哲郎(Tetsuro Fukuyama)稱,50歲的議員高井(Takashi Takai)已在周二提交辭職信,並承認於4月9日光顧了東京歌舞伎町成人娛樂區的酒吧。然而,日本立憲民主黨拒絕了高井隆的辭職信,並開除了他。
  • 膽敢碰瓷中國美魔女,這個日本議員的下場堪比鹹魚!
    碰瓷是個技術活兒,選對對象很重要,否則齊刷刷的批評只怕承受不來。
  • 抗戰期間,蘇聯援華空軍奇襲臺灣的日軍基地
    在抗戰爆發初期,這個最危險的時刻裡,與我國一樣都是同盟國的西方大國們,沒有一個肯施以援手。而國民黨政府在此時則與蘇聯政府在南京籤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史達林決定在當年的11月派遣蘇聯援華空軍志願隊來華參戰。
  • 吃了毒饅頭的日本佩洛西、如何讓政黨一路下坡
    日本「佩洛西」名叫土井多賀子,出身社會黨,曾連續當了12期眾議院議員,還擔任了一個任期的眾議院議長。她當過社會黨的委員長,又當過改名後的社民黨的黨首,都是作為女性的「首次」擔任議長和政黨領袖的大任,是日本女性政治家迄今達到的最高頂峰。
  • 香港「辱國議員」960萬薪水不用還了 卻還是口出狂言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被取消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梁國雄、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4人,早前被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簡稱行管會)追討約1200萬港元(約合960萬元人民幣)的議員薪水及開支。不過,行管會4月18日開會決定,不再追討4人的薪水和開支,但他們仍需要歸還已經預支的運營資金,每人19至31萬港元不等。
  • 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張忠德分享援鄂抗疫故事
    本期活動邀請了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分享他臨危受命、馳援武漢的抗疫故事。2020年9月,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中,張忠德同時獲得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兩項國家級榮譽,他帶著兩枚意義重大的勳章來到節目現場,拉開分享的序幕。
  • 臺灣籍反華女議員林珊如被澳大利亞政黨除名 因稱同性戀需治療
    【觀察者網綜合】從臺灣移民至澳大利亞,獲得排外政黨「一族黨」(One Nation Party)提名為議員參選人的林珊如因發表歧視同性戀言論,1月8日被「一族黨」「拋棄」。 臺灣籍移民林珊如(Shan Ju Lin)2016年底成為「一族黨」提名的昆士蘭州議會36名議員候選人之一,將角逐2018年舉行的選舉,是「一族黨」首位提名的亞裔參選人。
  • 日本國會議員2019年收入下滑 安倍年收入超3800萬日元
    中新網6月30日電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當地時間30日,日本國會公布的2019年度國會議員收入報告顯示,653個參眾兩院議員平均年收入為242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0萬元),首相安倍晉三年收入為386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54萬元)。
  • 起底多國總理、議員薪水:澳總理年薪約為英首相2倍
    起底多國總理、議員薪水:澳總理年薪約為英首相2倍 2018-08-24 17:23: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謝龍介無奈辭官,國民黨卻成了最有錢政黨?
    臺南市議員、黨部主委謝龍介16日證實已口頭請辭臺南市黨部主委,他表示,6月6日罷韓投票結束後,8日就向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請辭,為等新主委人選,代理至今。謝龍介連任市議員22年之久,因為口才佳且閩南語說學逗唱樣樣精,近年成為國民黨內政治明星。這樣的人才,為什麼要主動請辭黨部主委?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除夕之夜,還未與家人吃完團圓飯,我就匆忙帶上行李,逆行而上,來到武漢,來到金銀潭醫院,投入自己一生都忘不了的抗疫戰鬥。忘不了我們面向黨旗,舉起右手,莊嚴承諾;忘不了我們團結互助,奮不顧身,共克難關;忘不了我們心存感激,精心救治,竭盡全力。
  • 紅色飛鷹——抗戰期間蘇聯志願航空隊援華始末
    二戰中擔任蘇聯紅軍工程兵部部長的卡利亞金,就是蘇聯援華抗戰期間來到中國的一位高級軍事顧問。他撰寫的《沿著陌生的道路》,回顧了1939年奉調回國前的所見所聞。卡利亞金雖然不是空軍,但對蘇聯援華情況有相對全面的掌握。他在回憶蘇聯援華武器裝備的章節中,用很大篇幅敘述了蘇聯戰鬥機的優異性能,以及對日本飛機的各項優勢。那個章節的標題翻譯成中文是「蘇聯技術裝備顯神威」。
  • 日本政黨第一人板垣退助:本來就想奪個權,不小心混成了政黨之父
    板垣退助,中國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在日本板垣可是個名人。1938年,日本國會議事堂大廳立起了三座憲政先驅者的雕塑,分別是伊藤博文、大隈重信,還有板垣退助,三人地位平等,並駕齊驅。二戰後,日本還曾發行過印有板垣的錢幣。只因板垣首倡日本民選議院和政黨政治,被稱為「日本憲政(政黨)之父」。板垣退助,生於1837年,土佐藩武士出身。
  • 開放美豬爭議後 民進黨議員公布臺灣最新政黨支持度
    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在臉書公布政黨支持度,顯示民進黨政黨支持度雖以39.5 %領先,但略為下滑。依序為國民黨15.9%、民眾黨6.6%、「臺灣基進」2%、綠黨0.5%、親民黨0.4%。王浩宇解析說,民進黨在美豬美牛爭議後,支持度略為下滑;民眾黨支持度近期提升;「時代力量」在退黨風波後重傷;「臺灣基進」的支持度首次超越「時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