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有段時間沒覺得一部劇「好棒」了,所以標題就用劇名吧。
差不多是三天時間裡看了六集,到了第六集時覺得氛圍感太好了。之前開播的兩周半,我的朋友圈已經對這部作品非常推崇了,甚至有朋友說會反覆看。不過我的朋友圈一直屬於在看劇這個事情上比較小眾的圈子,所以當看到這個劇儘管收視率不高,但在微博上話題度卻很高時,其實挺意外的。
畢竟,類似的質量比較高的韓劇,像《melo體質》、《青春時代》這樣的劇,播的時候也很小眾,而且不怎麼出圈的,對比之下《那年我們》的人氣值算是很高了。意外,意外,不知理由的意外。
我想來想去,可能跟崔宇植和金多美有點關係,畢竟都是忠武路演電影的,除了這點,跟兩人有特別知名的作品《寄生蟲》、《梨泰院CLASS》有關,我甚至不覺得跟《魔女》有關。
說說這個劇的觀感。
第一集比較沒感覺,跟它的劇情設定有關,畢竟是比較小眾的從「拍攝紀錄片」開始,所以劇情難免有點絮絮叨叨,沒有那麼強烈的吸引力,但好的地方就是韓劇太會拍這種小清新題材了,不敢說每個地方都一定做到90分以上,但搞個80分以上真是輕輕鬆鬆。鏡頭語言、音樂語言、情緒語言,一定都是非常嫻熟和恰到好處的。所以,看完第一集後因為比較忙,我就停了沒那麼急著往下追。
期間,好多人來問我,有沒有看這部劇啊?推薦你看這部劇呀。我就有點意識到,原來這劇還挺紅的,本來我看著收視率,覺得它還是在小眾圈子裡會比較有人氣的,大眾很難,沒想到還挺出息的。
期間2-5集,我覺得最好的是崔宇植偶爾的情感轉換、金多美的臺詞、金聖喆一貫的穩定性和OST真好。那天看到崔宇植的一組劇照,就是第六集裡他去畫畫的毛衣造型,還跟群裡說,崔宇植看起來可真是人模狗樣的(褒義的)。
一直到第六集,我終於覺得——大好。
編劇把國延秀為什麼在五年前非要和崔雄分手的理由,拿捏的死死的,副標題「傲慢與偏見」,也是精準的夠夠的。
人與人之間難以真正的「感同身受」,哪怕是在一對交往五年非常相愛的人身上,也是一樣的。所以,夢想僅僅只是每天就照這樣下去不要任何改變的崔雄,是完全無法理解優秀的國延秀的夢想,僅僅是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就好了。這種難以理解,就好像小紅書上每天曬自己富裕的生活的人,永遠無法理解大山裡的人為了每天10塊錢的收入要怎樣拼命才行。你要說這距離就猶如天與地,也不為過。
這就是生活特別殘酷的一面。
好在我總是說,韓劇本質上美好的一點是,你別看它現在題材多樣化,拍很多現實題材,懸疑驚悚之類的,但人家本質上的定位自己還是在「拍童話」,所以《那年我們》這樣的故事裡,即便選擇了那麼殘酷的一個分手理由,國延秀還是遇到了黃金完美男友崔雄,並且他哪怕事業發展了還是沒有變心。
才會讓大家都覺得說,這酸酸甜甜的酸爽感,這好似虐戀的感覺,怎麼就那麼好看呢?
好劇本就是這個樣子的啦,其實它是個童話,但你不覺得它是懸浮著的愛情故事,反而覺得居然能夠跟自己產生共鳴。
嗯,這就是跟目前的國產愛情劇之間,也有著天與地一樣差距的優秀愛情韓劇的表現。
現下跟大家一起追平了,那就可以開始每集一起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