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號破冰船
「塔斯社」11月4日消息,俄羅斯運輸部長葉夫根尼·迪特裡希3日報告,到2030年,俄羅斯擁有10艘新破冰船入伍。這將大大改善俄羅斯現有破冰船的服役狀況,並為全球範圍內的破冰作業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與保障。
破冰船不同於一般的作業船隻,它的業務範圍不在於運輸,而是開路。作為特殊用途的船隻,它的造型也與一般船隻顯著不同。船身材料尤為堅固,能夠不為冰層海水所困。特殊的除冰造型,不僅能夠開闢水路,並在零碎的海冰中提供導航服務。
早期的破冰船,是一種叫做「科赫」的1桅或2桅的小木船,常見於北極海和西伯利亞流域這些冰冷水域中。船體主要設計包含1條抗浮冰的平皮帶,和水下圓形車身線。直至今天,新的破冰船也使用這一套方法進行設計建造,不過更為現代化的零配件,讓這些設計更為高效。
17世紀破冰船「科赫」
由於需要切穿極地冰層,極地破冰船的船頭是設計中的重中之重。為了增加破冰的寬度,一些破冰船會將船頭寬度增大;另一方面船頭將被設計為更圓的結構,幫助船隻登上冰層並順利利用自重打破冰層。
美國僅有的2艘極地破冰船,採用柴油·電力混合動力與機械推進系統,6臺柴油機+3臺燃氣輪機,分別產生高達13000k瓦和45000k瓦的功率。大功率的實現,必然緊跟著燃料的大規模消耗。一般來說,要想在俄羅斯周邊這樣的冷凍水冰層厚達3米的海域航行工作,平均每天至少需要消耗100噸燃料,即使做的是挖石油這樣的高收益工作,那也面臨著入不敷出的風險。
同樣的條件下,核動力的船,進行相同的工作,所需原料成本,僅僅不到500克的鈾。這使得核動力破冰船出海所獲收益輕易就能填補成本。而俄羅斯也正驅使著全球僅有的8艘核動力破冰船。這可能也是俄羅斯傾向於核動力的原因,且俄羅斯也正驅使著全球所有的核動力破冰船。
22220項目中的「北極」破冰船
俄羅斯當前使用的首艘22220項目破冰船「北極」,由2個承壓水核反應堆提供動力,每個反應堆都能提供175兆瓦的動力,驅動3臺發動機,預計能破除2米厚的冰層。但在2020年2月,其中1個發動機完全故障,無法使用,這造成了外界對其航程的部分質疑。預計明年9月左右才能進行必要維修。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中,北極地區的化石資源和生物資源也變得更易獲取。即使存在一些問題,但「北極」和它22220項目後續的姐妹船,終將在北極海域逐漸嶄露鋒芒。與此同時,俄羅斯還經營著數十艘常規動力破冰船,和其他類型具備破冰能力的船隻。而中國也在2018年6月進行核動力破冰船的招標活動,並且已有「雪龍」號和「雪龍」2號兩艘運營順利的破冰船,供極地研究使用。
美國破冰船
但美國似乎這種機遇不太投緣,美國海軍僅有的2艘破冰船,隨著使用年份越來越長,又缺乏修繕,發生事故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其中一艘破冰船「希利」,雖被譽為美國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破冰船,今年8月起火,引發推進系統火災,被迫返回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