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中國正在研究俄破冰船上的核反應堆,用於建造核動力航母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13 19:39:05 來源: 縱深觀察

舉報

  相較於常規動力航母,核動力航母具備了很多優勢。核動力航母的續航能力強,在全壽命周期內,核動力航母只需在少數的幾次大修時更換核燃料即可,而福特級航母更是號稱從服役到退役都無需更換燃料。由於無需儲存大量燃油,核動力航母可以擁有更大的空間來搭載更多的武器裝備和艦員。另外,核動力裝置具備更強的電力供應能力,可為電磁彈射、超大面積相控陣雷達等裝備提供充足的電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曾在一次採訪時表示,「核動力航母是我們未來一定要搞的項目,希望大家能耐心等待,相信我們很快就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然而,作為核動力航母的核心技術,核動力裝置的研發是最大的難題,雖然我們已經掌握了核潛艇的建造,但航母的體量更大,對核反應堆有著更高的技術要求。例如,法國的戴高樂航母在建造時由於技術欠缺,直接將核潛艇所使用的核反應堆運用到了航母上,導致該航母動力不足,作戰性能也大打折扣。

  

  近日,美軍事專家在《國家利益》雜誌上刊文稱:「中國目前似乎正在研究俄羅斯最大核動力破冰船上的核反應堆,這是中國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最佳途徑之一。」雖然我們不知道美媒這篇文章的真實性,但通過研究核動力破冰船的核反應堆,的確可以作為建造核動力航母的一個重要臺階,特別是在動力運作等方面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上世紀80年代蘇聯計劃建造核動力航母時同樣採用了這種方法。蘇聯建造的第一艘水面核動力船舶就是「列寧」號破冰船,這些核動力破冰船為蘇聯後續核動力艦船的建造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雖然 「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因為蘇聯的解體而最終未能完工,但其實蘇聯在當時已經為該航母研發出了成熟的KN-3-43型核子反應堆。

  

  雖然核動力破冰船不是研發核動力航母的唯一途徑,但卻可以使得核航母的發展之路更偏向於穩中求勝。早在2018年,中國核工業集團就發出了關於我國首艘核動力破冰船的招標信息,這艘核動力破冰船不僅具備破冰、開闢極地航道、供電、海上補給保障等功能,更可以為我們核動力航母的研發提供很好的借鑑,堪稱一舉兩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美媒稱中國感興趣核破冰船,俄羅斯傾囊相助
    :"中國目前似乎正在研究俄羅斯最大核動力破冰船上的核反應堆,這是中國想要參與爭霸北極的證明。"儘管這則消息並沒有得到證實,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期剛表示過俄中兩國防務合作關係可進一步深入發展,如果中國有缺乏的技術俄羅斯可傾囊相助。而毫無疑問,核動力破冰船這個領域俄羅斯在全球擁有巨大的領先優勢。而且,如果中國未來建造專用北極破冰船,有一定的可能會借用俄羅斯的港口。
  • 中國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浮出水面,兼具開闢航道、供電等功能
    兼具破冰、開闢極地航道、供電等功能的中國首艘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浮出水面」,這是中國首次將核動力裝置用於水面艦船。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集團)電子商務平臺於6月23日披露的一則招標公告顯示,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受中核海洋核動力發展有限公司的委託,就「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示範工程技術諮詢與服務外委項目」進行公開招標。
  • 俄將再建10艘破冰船,中國核破冰船也在路上,美僅2艘且年久失修
    ·迪特裡希3日報告,到2030年,俄羅斯擁有10艘新破冰船入伍。 早期的破冰船,是一種叫做「科赫」的1桅或2桅的小木船,常見於北極海和西伯利亞流域這些冰冷水域中。船體主要設計包含1條抗浮冰的平皮帶,和水下圓形車身線。直至今天,新的破冰船也使用這一套方法進行設計建造,不過更為現代化的零配件,讓這些設計更為高效。
  • 我國早就有核動力潛艇,為什麼還不能造核動力航母?
    (羅羅公司的燃氣輪機產品,與航空發動機具備技術上的一致性) 比如,俄羅斯有能力造71380噸的「領袖」級核動力破冰船(代號10510型),
  • 法國新航母計劃敲定,全新設計或將引領世界航母發展潮流
    作為目前除美國之外,唯一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法國海軍在二戰之後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的航母發展道路。戴高樂號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在80年代規劃時,法國計劃建造兩艘同型航母,用於取代上一代克萊蒙梭級航母。首艦戴高樂號,二號艦原本計劃命名為黎塞留號,二號艦後由於造價超標取消。
  • 中國引進國外航母天才,《人骨拼圖》中北京艦核動力航母指日可待
    這是著名網絡小說家白鹿無涯連載於17k小說網《人骨拼圖》中,對中國核動力航母的美好想像,現在我國已經擁有雙航母編隊,相信不用多久,國產核動力航母也會列裝海軍服役,保衛祖國的碧海藍天。就在前不久,傳來了一個令國人振奮的消息。甚至對於中國的核動力航母研發來說,絕對是一次重大的機會。
  • 法國新航母方案出爐,核動力搭配隱身艦載機
    不過,由於"戴高樂"只是一艘滿載排水量為43182噸的核動力中型航母,載機數量最多也僅為34架左右,並且其中包括"陣風-M"在內的固定翼艦載機也都是非隱身的,加上該艦在服役階段暴露出的動力不足等問題,以及數量僅為一艘和核動力航母固有的大修期較長的弊端。
  • 破冰船是如何破冰的?一邊壓一邊懟!硬碰硬的較量
    我們知道,海運是目前最便宜的長距離運輸方式,但在冬季,一些海運線路就會結冰,就需要清理冰層,以使運輸船只能夠順利通過,這就是破冰船發揮作用的地方。因此,基本上,破冰船是用來為商船清除路徑,此外,這些船隻也用於在極地地區開展科研項目。
  • 中國航母特混艦隊已組建,外媒:003航母開工,艦載機飛行員短缺
    在002型航母海試之後,中國海軍罕見的進行了視頻宣傳,希望002型航母早日加入中國航母陣營,與遼寧艦一同並肩作戰,這表明中國航母特混艦隊組建在即。不過在外界看來,002型航母跟遼寧艦一樣都屬於一艘訓練型航母,負責中國海軍的遠洋訓練和艦載機飛行員訓練工作。而真正讓中國海軍開始縮小與美國海軍差距的是正在建造的003型航母和004型航母。
  • 中國海軍實力增速放緩?美專家呼籲面對現實,兩艘航母正在新建
    並且還給出結論,表示中國海軍沒那麼容易超過美國海軍!但美國專家近日在媒體上,反駁了這一觀點,呼籲美軍要面對現實。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現實呢? 據環球時報稱,美國軍事專家克裡斯·奧斯本在《國家利益》發文稱,中國海軍航母、兩棲攻擊艦和驅逐艦的服役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快速增長。尤其是,這樣的增長速度,中國海軍似乎並不打算放緩,這也引起了五角大樓的又一次擔憂。
  • 中國第3艘航母建造進度曝光!美國智庫公布衛星照
    資料圖:美國智庫公布的正在建造中的「002型」航母衛星照 據美國海軍研究學會新聞網(USNI)報導,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
  • 落魄的貴族——法國海軍,PANG航母為了體面,依舊使用核動力
    對於法國海軍而言,80年代的法國海軍是絕對想不到他們將來會面對只有一艘4萬噸級CATOBAR航母的局面的,80年代法國海軍計劃建造兩艘滿載排水量為4.5萬噸的黎塞留級核動力航母並裝備從美國引進的蒸汽彈射器與E-2F鷹眼艦載預警機。
  • 中國:騙誰?還不是因為沒錢!美海軍:福特級航母沒用,停止採購
    眾所周知,"福特"級航母是當前世界上最大、最先進也是戰鬥力最強的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據悉,首艦"福特號"於2005年正式開建,2013年下水進行測試,2017年正式加入美國海軍,該航母滿載排水量可達11萬噸以上,採用新型A1B核反應堆,發電量是尼米茲級航母的3倍以上。
  • 中國能從英航母學到什麼 要核動力不要垂直起降
    【英女王為新造女王級航母命名】【環球軍事報導】上周五,英國最大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下水。滿載排水量6.5萬噸的「伊莉莎白女王」號是為數不多的在近10年開工建造的航母,在一些方面也代表了中型航母的發展方向。可以預測的是,中國如果發展國產航母,也很可能從中型航母開始突破。那麼,「伊莉莎白女王」號對中國航母的發展有什麼啟示?中國能不能從它身上得到一些借鑑呢?
  • 中國第三艘航母進度如何呢?或達8.5萬噸,專家:最早今年年底下水
    而且中國的軍迷尤其喜歡新動向,於是最近有關正在建造的中國第三艘航母的消息也不少,那麼這艘航母最新進度如何呢?又將在何時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最近,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小組發布了一篇對中國航母的分析報告,根據上個月在江南船廠的衛星圖,美國的戰略專家們也對這艘航母的近況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 核動力比常規動力航母強在哪裡,分析福特級航母的動力
    核動力比常規動力航母強在哪裡,分析福特級航母的動力航母的動力系統是這樣的:反應堆/燒油,把「 鍋爐 」的水變成蒸汽,然後蒸汽驅動 各種]渦輪機,然後渦輪機推動變速齒輪組和螺旋槳或者推動發電機。加起來近60w馬力的總功率,如果全速前進的話肯定是要損失發電能力的,既要保證高航速又要保證高發電量的話,福特的機械功率得有60w馬力了,是尼米茲的兩倍多,而福特的核反應堆數目跟尼米茲一樣,熱功率提升翻倍也不現實。結論就是,如果福特全速航行的話,確實要影響水電供應,而且影響很大。無論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都會隨著技術的進步減少維護。
  • 法國宣布新型核動力航母計劃,排水量超7萬噸,搭載更大艦載機
    據美國《防務新聞》當地時間8日報導,12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法國下一艘核動力航母將於2038年服役,以取代2001年現役的「戴高樂」號航母。2016年,一架陣風戰鬥機從「戴高樂」號航母上起飛(資料圖)報導稱,新航母預計將成為法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戰艦。
  • 「科普」核潛艇反應堆帶不動航母,那為啥不用在驅逐艦上?
    潛艇採用核動力容易理解,水下潛航時間,核動力潛艇比常規動力潛艇的優勢要遠遠超過核動力航母比常規動力航母的優勢。也就是說,核動力應用在潛艇上的意義大於應用在航母上的意義。任何武器裝備都屬於消耗品,平時沒問題,一旦打起來需要批量建造,這就要考慮到一個成本問題。從歷次大的戰爭來看,取的優勢的沒有一個是靠幾款武器的先進性獲勝的,而是能夠大批量建造的武器裝備,以質取勝適合於局部戰爭,但未必就適合大規模的戰爭。大規模戰爭狀態下誰能夠持續建造出夠用的艦船誰就是勝者,縱觀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戰,失敗一方都是敗在戰時生產能力跟不上。
  • 核動力飛機因什麼而夭折
    核動力飛機的研究肇始於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是一種由核動力驅動的飛行器。當蘇聯克格勃獲悉美國正在研製B-36核動力飛機,蘇聯領導人真的坐不住了,隨即開始了自己的核動力戰略轟炸機計劃。1955年8月12日,蘇聯部長會議下達第1561-868號決議,要求組織一批科研機構和航空企業從事核動力飛機的研究。代號圖-119的計劃隨即啟動,也就是在圖-95戰略轟炸機上使用蘇聯自己的VVR-C核反應堆。採用4臺核發動機,為了減輕核輻射對機組人員的影響,發動機分成上下兩層,並排安裝在飛機尾部的隔離艙裡。
  • 美評選的超級戰艦名單公開,這次評選依據是什麼?我專家有話要說
    美國海軍「福特」級核動力航母近日,根據社交媒體報導,美國某軍事網站進行了一次全世界範圍內的超級軍艦評選,美、英、中、俄的海軍艦艇倒是都榜上有名。那麼,這次評選依據是什麼?美國進行這樣大範圍評選的目的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