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觀音》影評:無愛的未來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這是臺灣影片《血觀音》留在片末的箴言,也是這個悲劇故事的內核驅動力。
寡母帶一女一孫,本該是相依為命,守望相助,卻不料是互相傷害,至於家破人亡。
棠夫人,名月影,是一位位高權重的軍中原領導的遺孀,為得在一場地產交易當中獲利,不惜犧牲好友一家人的性命,拉高官下水,甚至於炸死自己的親生女兒。
惠英紅無愧首屆金像影后,表演這個人物確實是遊刃有餘,尤其是KTV插播《上海灘》一段真正是霸氣十足。加之粵語、國語自由交換,狠起來,恐怖如惡魔,悲戚起來,又可憐如羔羊。這樣嚴重人格分裂的人物在現實中自然罕有,但紅姐呈現在銀幕上的時候卻又是那麼的真切,殺死自己女兒,這是何等的慘劇?目的僅為30個億(臺幣)的資產。難道說真的是「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女兒棠寧被炸死的時候,她正在佛前念咒,先是心經,繼而往生咒,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居然還在吃齋念佛?這情節立刻讓我們想到去年同期的臺灣影片《大佛普拉斯》,具體請參照前作:電影《大佛普拉斯》裡的佛與魔我們似乎都在迷茫:我們該信仰什麼?信仰到底在哪裡?或許,這種迷失的焦慮正是當下臺灣民眾精神世界空洞的折射。
棠寧,棠夫人的大女人,一個從小便被當做名牌包包帶出去炫耀的附屬品,一個隨時可以被自己的母親出賣的高級妓女,一個叛逆酗酒抽菸的不良女性,一個生了女兒卻要叫她作妹妹的可憐母親。
這個角色的身上附著了太多的悲情因子,以致於人們在看到她的時候的情緒十分複雜:既可憐於她的遭遇,又唾棄於她的自暴自棄,既想讓她擺脫母親的控制走向新生活,又想讓她趕快死掉,免得痛苦。
她這樣的人真的是沒有未來的,即便她能逃離臺灣,她又怎麼能到得了緬甸呢?無權無勢的她又怎麼會接受平民的生活呢?她所依附的男人又憑什麼對她死心塌地呢?她知道那麼多、參與了那麼多,相關利害關係人又怎麼會放過她呢?她唯有死去,逃無可逃。
棠真,名義上是棠夫人的小女兒,實則是棠寧的女兒。一個在校中學生,平日裡卻不得不耳目濡染這個大家庭的罪惡,母親棠寧吸毒、亂搞男女關係,好友林翩翩與下人偷情,這一切都讓她既是厭惡又是羨慕。
棠真腦海中那反覆出現的「寂寞」,並不只是產生於少女思春的情慾,更是羨慕嫉妒恨的源泉,她在惡狠狠地想:憑什麼你們可以這樣,我卻不行呢?就因為你們是成人?
其實,她早已在祖母和母親的雙重教育下,蛻變成了一個和她祖母一樣無情無義的人。所以,她故意說出林翩翩的秘密,並目睹她死去而不去叫醫生;她暴露自己母親想要逃走的企圖並親眼看著她死於爆炸;她也想去死,在被馬克奪取童貞之後,這就是他媽的所謂愛情?她跳下了火車。
但她沒有死成,她變成了一個殘疾人,半條腿被截肢了,可她站上了權勢的巔峰,成為了集團的領袖,在看著棠夫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時候,她並不贊同醫生放棄治療的建議,她要繼續懲罰她,讓她活受罪,這番相殺還沒有結束……
為什麼呢?
或許只有病床下偷偷伸來的那隻撿蘋果的手可以解釋一切,那是地獄的冤魂在索命,那是死去的林翩翩的手,對的,「心裏面沒有狠過一回,哪來的淡呢?」自己親女兒都給害死了,看什麼不是風輕雲淡呢?
除去人物形象塑造很出彩外,這部片子的攝影、剪輯、服裝設計、美術設計都值得稱道。評彈老藝人的貫穿,特效的運用,日語、閩南話、粵語、臺語的交錯使用都讓這部片子增色不少。
歹勢,誇成這樣,大陸電影人是不是要羞死啊?阮知道,無怪你啦,咩意思?真不知啊?不知就不知啦,知啦就當無知啦,無知也當作知啊,知不知,無關係啦。僕街!
附帶馬克與林翩翩的冥婚場景,對比反襯臺灣人的精神塌方:
《核桃灣》是本公眾號作者鋁壺洗劍所寫的一部慶陽本土紀實小說,共30多萬字,以主人公羅金鎖的生活為主線,通過一個人、一個家庭折射了隴東山區民眾在1990到2006年的艱辛生活。若您有購買的需要,可以直接在本頁面留言,或關注本公眾號後發信息給作者,也可以加QQ422432637或微信lvhuxijian了解。
在上方讚賞碼付了書款(包郵40元)的朋友,直接在頁面底部點擊留言,留下收件人姓名、地址、電話即可(不用擔心會被公開,只有管理員可見,未推薦的留言別人是看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