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以說是恐怖片大年了,從年初到年尾,恐怖大餐一直嗨個沒完。
有恐怖新貴喬丹·皮爾帶來的《我們》,有經典再翻拍的《鬼娃回魂》,有年度驚喜之作《仲夏夜驚魂》,有出人意料的小黑馬《準備好了沒》,還有備受期待的熱門續集《小丑回魂2》……
雖然這些片子良莠不齊,但還是給觀眾帶來了不少驚喜(嚇)。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部恐怖片,論名氣和「經典」程度,都絕對堪稱2019年的頭牌,它就是《閃靈》的續集——《睡夢醫生》。
對於《閃靈》,相信影迷朋友們都不陌生,它在恐怖片裡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自1980年誕生以來,《閃靈》就被譽為影史最偉大的恐怖片,至今快40年過去,仍然無出其右。
它的存在就像是一個集天時地利人和的奇蹟,有「驚悚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加持,有「電影之神」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天才改編,有「奧斯卡之王」傑克·尼科爾森的神級表演……
回過頭再看,只會讓人感慨,如今已經很難湊出這樣一個神仙陣容了。
這意味著,拍攝《閃靈》的續集,簡直就是個送命題。
不過,《睡夢醫生》的口碑居然還不錯,IMDb 7.6,豆瓣7.0,好於81%的恐怖片: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觀眾,都給了它遠高於及格線的好評。
老實說,光這個評分,就足夠讓人對它充滿期待和好奇了。
這部影片的故事,從第一部的30年後講起,主角是擁有閃靈能力的小男孩丹尼。
當然,如今他已經長成了中年男人。
在經歷了可怕的童年後,丹尼幾十年來一直輾轉流浪,渴望擺脫父親身上酗酒成癮和癲狂暴力的特質。
雖然那些噩夢般的記憶並未遠去,但他可以熟練運用閃靈之力,把它們封存起來,從而展開自己的新生活。
最近,丹尼在一個小鎮安定下來,找到了一份療養院看護的工作。
他利用閃靈之力,為垂死的老人提供臨終安慰,那些老人稱他為「神奇的醫生(Doctor)」,他的小名恰好也叫道格(Doctor的簡寫)……所以,他就這麼成為了一名「睡夢醫生」。
一天早上,丹尼起床後,發現牆上突然冒出了一個單詞:Hello.
他知道這是有人通過閃靈之力向自己打招呼,於是友好地做出回應。
果然,打招呼的是一個黑人女孩阿布拉,她同丹尼一樣,擁有極強的閃靈之力。
通過遙遠的靈力交流,他們成為了朋友,但與此同時,危險也在一步步逼近——
有一個邪惡的閃靈組織,正在大肆捕殺閃靈者。
他們把閃靈者體內的靈力以「汽魂」的形式吸走,以此增強自己的力量,進而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被吸走閃靈的人會當場暴斃,但如果遇到年輕的閃靈者,他們也會通過神秘儀式,把對方轉化為自己的一員,為己所用。
說到這裡,我相信不少人已經忍不住疑惑,「閃靈」到底是什麼?
其實,它就是一種通靈能力,類似加強版的第六感,可以看到過去、預知未來,也可以與其他擁有閃靈的人進行「神交」。
這種「閃靈之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就好比被人跟蹤時,即便是悄無聲息,我們也能微微感知到,還有一些人的夢境常常能預測第二天發生的事情一樣……
這些難以解釋的「第六感」,就是閃靈,只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
而閃靈一旦被人覺察,就意味著這個人的閃靈之力非常高了。
比如,丹尼小時候看到的恐怖雙胞胎,其實是看到了過去真實發生的慘案,同時也是那對雙胞胎的閃靈主動與他產生聯繫。
因為人會死去,但閃靈是不死的。
在本片中,《閃靈》結尾被殺死的那個黑大廚迪克,也通過閃靈的方式與丹尼再次見面。
在《閃靈》中,迪克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角色,他是丹尼了解閃靈、學會運用閃靈的導師,最終因為保護丹尼而犧牲掉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迪克的存在,證明了閃靈也有善惡之分。
比如,迪克和丹尼兩人的閃靈都是好的,而丹尼父親傑克的閃靈,則是純粹的邪靈,最終把他一步步引向了瘋魔的深淵。
同樣邪惡的,還有本片中這個以吸食閃靈為生的組織。
這個組織的首腦蘿茜,發現阿布拉的靈力異常強大,想方設法要抓住她,吸食她的閃靈。
如此一來,《睡夢醫生》的主線劇情就呼之欲出了:
長大後的丹尼,必須不顧一切地保護阿布拉,並與蘿茜展開對抗,就像他的導師迪克曾經保護過他一樣。
坦白來講,這種與《閃靈》相對照的敘事模式,完整呈現了丹尼的成長狀態,完成了閃靈在「善」的一面的傳承,但同時,也走向了《閃靈》的反面。
因為《閃靈》所呈現的,就是「邪靈」給人施加的恐懼,以及這種恐懼對人的扭曲。
而《閃靈》的暗黑、恐怖與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源於庫布裡克對原著進行的「顛覆」性改編。
在史蒂芬·金的原著中,丹尼的父親傑克雖然酗酒成癮,但本質上仍是個重視家庭的「好人」;可在電影中,傑克幾乎是註定要去到遠景酒店、註定要在那裡變瘋、註定要成為意圖殺妻殺子的惡魔。
對此,美國影評人弗蘭克·曼徹爾有一個著名論斷:史蒂芬·金的小說把5歲兒子的恐懼放在首位,而庫布裡克的電影,則聚焦在父親的精神錯亂上。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史蒂芬·金不喜歡《閃靈》電影的原因了:畢竟導演大手一揮,直接把他的故事內核都改到「親爹」不認……
而且,史蒂芬·金曾在自傳中寫過這麼一段:「我酗酒成癮,偶爾還有暴力念頭,但我的腦袋深處並不覺得不對,畢竟我是《閃靈》的作者——或許我一直沒有意識到,我寫的(傑克)正是自己。」
翻譯一下,他這就是在說「別看我寫了那麼多恐怖故事,但我內心是個有愛的好人。」
《閃靈》原著裡的「好人」傑克,正是史蒂芬·金對自己的一種投射和期許。可庫布裡克卻在電影裡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徹底的壞蛋。
而相對而言,《睡夢醫生》確實更加忠實原著,在丹尼的身上,我們能看到閃靈「善」的一面,在阿布拉的身上,我們更能看到這種「善」的傳承。
所以,不喜歡《閃靈》的金爺,卻對這部《睡夢醫生》表達了讚賞。
那麼,拋開作者本人的評價和與《閃靈》的對比,本片作為一部單獨的恐怖片來看,質量到底如何呢?
在我看來,褪去所有光環,《睡夢醫生》依然在水準之上,但還遠遠不夠稱「經典」。
首先,影片對恐怖氛圍的營造,和「閃靈」的視覺化呈現都可圈可點。
比如,阿布拉開天眼魂穿蘿茜體內的主觀視覺,直接把觀眾的恐懼體驗放大了;
比如,阿布拉和蘿茜利用閃靈隔空對戰的驚悚效果,甚至能讓人感覺到生冷的疼痛感。
不過,全片最精彩的段落,還是結尾回到雪山上的遠景酒店——當那一幕幕熟悉的畫面重現時,恐怖效果不僅有增無減,而且還多了一份難以言表的情懷。
說是復刻也好,說是致敬也罷,這段情節都足以讓《閃靈》粉絲和恐怖片愛好者大呼過癮。
但是,再成功的致敬,也只是失敗的創新。
《睡夢醫生》終究無法迴避《閃靈》這座不可逾越的大山:《閃靈》最成功的地方,也成為了《睡夢醫生》的枷鎖。
《閃靈》之所以經典,之所以深刻,之所以令人不寒而慄,就在於它完全摒棄掉了傳統的善惡對抗,而去極端刻畫男主對於邪靈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換句話說,《閃靈》裡的閃靈,是曖昧的、朦朧的、神秘的,這種讓人能夠感知卻無法洞察的恐怖,才是極致的恐怖。
而《睡夢醫生》卻把閃靈具象化了。當我們看到主角像使用超能力一樣使用閃靈時,其恐怖程度就會大打折扣。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睡夢醫生》並沒能抓住《閃靈》最本質的魅力。
而這種結果,事實上也是它無法擺脫的宿命——因為看得到的恐怖,永遠不是最恐怖的;可以被複製的恐怖,也已經失去了「恐怖」本身的魔力。
也許是國內最認真的電影自媒體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
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