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得萬物滋潤,是一種饋贈;有起伏沉浮,是經受歷練;沐風雨洗禮,是一種淨化;享人間友愛,是接受溫暖。回報天地與萬物,對享受的溫暖感恩,給生命一份尊嚴與自豪,我們唯有用心。人的最深處是心,最珍貴處是心,心的最美處,是靜默如初的平靜而充實、寬厚而善良,純粹而豁達,溫暖而堅強。
(一)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無限繽紛,太多的物質、太多的事情、太多的利益、太多的感情,常常會讓人在時間裡變化、在名利前顛覆。跟著感覺走,很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
聞到了小草的芳菲,更想品味百花的濃鬱;感受了夏天的溫潤,更想採摘秋天的果實。好奇和欲望,總把人引向一個新的未知的領域,尋找更大的發現,謀求更大的回報。當不安分的心與利益勾搭在一起,它便會被汙染。心汙染了,整個人遲早會被汙染,無可救藥地陷入欲望的輪迴,所有的掙扎,都不過是向更深的地方沉淪,縱然亢奮,也終會在無伴望中留下痛苦的記憶。
輕易得到的利益,往往掩蓋著一個陷阱,與它相隨的,很可能是不幸,甚至災難。一個人若是貶低自己,見到了利益就急不可耐,那是誰也無法挽救的,沒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可以讓一顆完全腐朽的心重生。
一個人的心連接著自己的品格和靈魂,而品格和靈魂,才是一個人最深的內涵和最高的境界。
最美的風景,不是在眼裡,而是在心裡;最美的人,不是在容顏,而是在內心。
(二)
心是一切希望的起點,行走方向的開端。所有走過的路程,做過的事情,表達的思想,流露的感情,乃至於生命中每一步的前行,都可以從那裡找到源頭和答案。
懷著什麼樣的心,會流露什麼樣的心情,於是人世間便有真假;懷著什麼樣的心,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於是人世間便有善惡;懷著什麼樣的心,會顯現什麼樣的心態,於是人世間便有美醜。
世界不僅僅為善良的人存在,陽光的溫暖也不僅僅只灑落在好人的身上,但卻是那些真誠而善良的人們,支撐著這個世界,支撐他們的力量,是人心和人性。他們相信,人心和人性不可小視,它啟迪人們,意由心起,行由心生。正確與錯誤,需要用心去揣摸;是非與曲直,需要用心去分辨;進退去留,需要用心去斟酌;酸甜苦辣,需要用心去感受;快樂憂傷,需要用心去承受;牽掛溫暖,需要用心去珍惜。
生命中,固然需要有事業、有財富、有美好、有溫暖,而把心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讓生命有高度,才更重要。
(三)
急切的渴望,常常使原本平靜的心狂躁不羈,讓羨慕、焦慮、浮躁回歸淡然,是一種在不為所動的定力中的堅守和規規矩矩的約束。
錦衣玉食優於粗茶淡飯,裘羅加身麗於布衣裙衩,車輦相隨闊於以步代步。能在華貴面前不羨慕、利益面前不動心、得失之間不計較,是一種艱難甚至煎熬,唯其艱難,所以才可貴。
如果說堅守清正是一種痛苦,那麼做了違心的事情後,看到心的抽搐,聽到心的吶喊,會是更大的痛苦。狂野的心,一旦與誘惑擁抱,會生出罪惡。
能夠懷著一腔堅守,就可以成就心中的定力,把一顆飄向染缸的不安分的心揪住,任世間繁花與浮躁、酒綠與燈紅、甚或困苦與艱難,卻能夠在寒暑與冷暖間,享一個人的溫潤。幾顆心的融匯,不羨、不爭、不怒、不餒,日出日落間始終保持一份清爽,一直到生命的最深處。
一個人,當你的身上具備了不被金錢誘惑的東西時,別人才不敢輕易地收買你;具備了不被輕浮打動的東西時,別人才不敢粗暴地輕佻你。
(四)
幾百上千元,可以把一個人裝扮得漂亮,但縱然更多的錢,也不能把一顆心裝扮起來。
心氣、心質和心韻,是在一點點的砥礪、一絲一絲的濡染中積澱而成的。
那是懷了一腔的淳樸,鍥而不捨的堅持,是如同河流從不理會兩岸的風景,只是一心奔向大海一樣的執著。是一種因為不狹隘所以不計較的豁達;因為不怨恨所以不傷害的寬容;因為不嫌棄所以不放棄的堅守;因為不虛榮所以不攀比的平靜。心正了,身便會正,心安了,生活便會安,心順了,事事都會順,心靜了,世界就會靜。
如果不是天生一顆慧心,那麼,經歷就是修為的最好途徑, 哪怕經歷中充滿了艱辛曲折,卻也是一種在考驗和磨礪中的成全。
修心,是在頭腦發熱匆匆而行時對自己的等待,是在搖擺不定困惑迷茫時對自己的把持,是在走火入魔陷入沉淪時對自己的拯救,是在點點滴滴潤物無聲中對自己的升華。
在一個「亂花漸欲迷人眼」和「滿園春色關不住」的環境中,能夠在繁茂中靜守,所需要的意志和毅力、堅韌和恆心,都來源於修心。
(五)
有聲與無言之際、舉手與投足之間,心會把我們與別人連接,孤單中一個眼神,會給人溫暖;危難處的一次援手,會給人希望;一個微笑是一朵浪花,讓心中激蕩;一次示意是一份理解,讓別人堅強。生活中的憂傷需要安慰,苦難需要解脫,陰霾需要驅散,正氣需要弘揚。這樣的時候,心裡裝了多少人間的悲憫,就會釋放多少暖意,在經過的路上播灑善良和愛心,給人清新和希望。
捧出真誠,傳遞的是溫暖,收穫的一定是人性的光芒。
當歷史的風蝕去了附在世上的浮華,陽光下一片純淨,人們會發現,純淨中一切會是那麼舒展。清純的心,讓生活充滿歡暢。
溫暖,來自於惦記、觸動和懂得,也來自於包容、默契和理解,來自於問候、體貼和忠誠。
而這,正是人們心中所希望的。
(六)
生活不是人們心中編織的那樣美好,生命的旅程中,總有風雨侵蝕時的艱難,總有不知所措時的彷徨,總有陷入困境時的無助,也總有痛苦加身時的憂傷。在磨難中接受洗禮,是在生活萬花筒中翻滾所必然經歷的。
磨難和坎坷,會以變幻多樣的面孔呈現,或許是行走時突然橫亙於前面的溝壑,或許是滿懷希望時突然而至的失望,或許是人人超越自己的失落,又或許是艱難抉擇時的迷茫,甚至,還可能有不該承受的打擊和委屈,不堪忍受的指責和蒼涼。
困境與漩渦中,才更需要並考驗著心的承受,也更赤裸地反映著人心與人性。
好多的放棄,就是在無法忍受時不得不有的選擇,好多的繼續,就是在無法忍受時依然選擇的堅守。這堅守是「逝者如斯,不舍晝夜」的執著,是困難面前捨我其誰的善良;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
在不改的痴心和不懈的前行中會知道:給予,讓心變得愉快;承受,讓心堅韌和堅強。
一個人的心在那裡,目光就會投向那裡,目光投向那裡,腳步就會走向那裡。無論世事如何變化,生命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心留住。心在那裡,那裡才會是家。
生活和生活中的人們,終將選擇那些有純淨心靈的人們,也終將銘記那些有著美好心靈的人們。
作者:
張佃永,男,1962年12月生,河北省尚義縣人,文之雅俗特邀作者。長期從事文字工作,並以思考和寫作豐富業餘生活,作品散見於《女人世界》、《探索與求是》、《經濟論壇》、《長城文藝》等,著有詩集《愛在路上》、散文集《擁抱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