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最經典的兩款軍服——解放軍65式軍服和美軍M65風衣

2021-02-20 軍迷觀天下

65式軍服的領章帽徽

電影《芳華》熱映時,人們或專注於影片的情節,或喟嘆於人物的命運,同時也被電影裡軍人身穿的65式軍服吸引,對於許多中年人來說,那熟悉的樣式和鮮明的色彩,讓他們感到無比親切,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代。

65式軍服是建國後我軍配發的第二代軍服,樣式簡潔樸素,沒有任何軍銜和資歷勳章標識,除1971年前配發過毛主席像章和語錄章外,再無任何榮譽性裝飾。官兵軍服面料相同,指揮員和戰鬥員在軍服上的區別只在於前者軍服上有四個兜而後者是兩個兜,充分體現了官兵一致的建軍思想。軍服呈草綠色,軍帽上有一顆紅色的五角星,軍服的領子上佩戴一副紅色的四邊形領章,正應了當年樣板戲中的一句唱詞:「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鮮紅的帽徽和領章著重渲染和強調了中國軍隊的革命色彩。

65式軍服是一款世界上罕見的極簡主義軍服,裝備我軍前後超過二十年,具有極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也對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軍服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地影響。

65式軍服看似簡單,卻展現了建國十七年的巨大建設成果。65式軍服的領章後面印有士兵的姓名以及單位和血型,一旦遭受傷亡即可據此進行搶救和識別,這種功能在中國軍隊歷史上是第一次實現,反映了我軍正規化建設的巨大進步。

早期配發的毛主席像章和語錄章

以往中國軍服的面料都是棉布和呢絨,易脫色,易起鄒,不耐磨損,不易清洗。65式軍服首次採用了「的確良」混紡「三合一」面料,輕便挺括,耐磨損易清洗,這些特性給行軍打仗的軍隊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這也是中國軍隊歷史上第一次裝備化纖面料軍服。從中也能看到,我國化纖工業從零起步,在短短十七年後已經發展到可以為當時的六百萬軍隊全面提供軍服面料的規模。

在七十年代,軍人地位十分崇高,反映珍寶島之戰的宣傳畫中,那位頭纏繃帶,手持四零火箭筒,雙目怒視前方的戰士形象是人們膜拜的偶像,那時人人都以擁有一身65式軍服為榮,想盡辦法就為搞到一套軍版的65軍服,為此,社會上還掀起過一股搶奪軍帽的風潮。那時的軍迷們挖空心思地收羅各種軍用物品,軍用飯盒、水壺、 綁腿什麼的都會搞來收藏,但最想得到的寶貝無疑是一頂帶有紅五星的軍帽,因為市售的軍帽是沒有帽徽的,只有正真的軍品才能佩戴紅五星。擁有這樣一頂軍帽會收穫無數羨慕的眼神,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65式軍服看起來色彩單一樣式肥大,單兵穿著時顯得比較土,但神奇的是,當士兵們集結成隊列時,它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整體效果。隊伍就像一大片綠色的森林,人人頭上紅星閃耀,鮮紅的領章熠熠生輝,呈現出排山倒海的壓迫感和一種難以言狀的氣勢。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深深地被解放軍儀仗隊的強大氣場所折服,而他們身著的正是65式軍服。尼克森說:「他們軍服筆挺,身材高大,像一群矗立的石像,是我所見過的儀仗隊中最出色的一支!」

就在我軍裝備65式軍服的同一年,大洋對岸的美軍也設計定型了堪稱美軍史上最經典的軍服M65。如果說當年65式軍服是解放軍的標誌,那M65就是美軍的LOGO。M65最大的特點就是設計簡潔,沒有任何配飾,穿著方便、堅固耐用,而這些特點又正是65式軍服的特點。兩支互為對手的偉大軍隊在同一年誕生了各自最經典的軍服,又同以「65」命名,還因為相同的特點大受歡迎,這實在是一個讓人感嘆的巧合。

M65在全球擁有大量粉絲,從高居廟堂的國家元首,到亡命天涯的恐怖分子都是它的擁躉,恐怖大亨賓拉登就是常年一身M65。

中國觀眾第一次看見M65是在日本電視劇《血疑》中,當時人們只覺得三浦友和身上穿的那件外套實在太帥了,可是大家都不知道那是一件美軍軍服。

生活在各類服裝爭奇鬥豔的今天的人們,無法體會這件衣服給當年那代人帶來的震撼。那時穿著色調單一、樣式簡陋衣服的人們,簡直不敢相信世上還有這麼帥氣的衣服。

幾年後,史泰龍主演的《第一滴血》在中國上映,有些前衛人士才知道這件衣服叫M65,當時許多人就夢想擁有這樣一件衣服,可那時只能搞到山寨版,直到九十年代後,人們才能在國內買到ALPHA公司生產的軍版M65。

M65的面料非常堅固,既防刮又防雨,還特別保暖,那四個大兜什麼都能往裡裝,穿上它,出門不用帶包,使用功能極強。

M65由於設計簡潔實用、造型洗鍊灑脫而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喜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勞動者都喜歡穿著,M65也因此在二十個國家持續生產了四十多年。

如今M65的意義早已超出了軍裝範疇,它的成功對民用服裝設計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在的眾多秋冬男裝上,多少都帶有M65的痕跡。M65已經像牛仔褲一樣被全世界接受,成了一種服裝文化現象。

M65在電影裡的出鏡率也很高,幾乎所有影星都穿過M65。高倉健在《千裡走單騎》中身穿一套黑色M65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在這件風衣的加持下,顯得成熟滄桑、帥氣逼人。

雖然我軍65式軍服與美軍M65風衣都以設計簡潔實用、沒有任何裝飾著稱,並因此受到部隊和普通民眾的喜愛和好評,但兩者畢竟是有差別的,這種差別正體現了那個年代中美兩國科技實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M65雖然簡潔,但絕不簡陋,除了強大的使用功能外,在美學效果上也有著精心考慮。這件軍服從總體造型和裁剪線條都凸顯了雄性的陽剛,凡是心理正常的男性都會認同這種設計。而在細節上又體現了細緻的人性化關懷,比如摺疊在衣領裡的防風冒,意在保護手指的可以收放的馬蹄袖設計等等。其面料是當時的高科技化學產品尼龍和滌綸,既能防刮又能防雨。反觀65式軍服,在其設計和生產的年代,我國國力還比較貧弱,化學工業還無法為部隊提供尼龍和滌綸面料,M65上多處使用的魔術貼,國內還不能生產。為了節省軍費簡化生產工藝,65式軍服只能專注於使用功能,還不能像M65那樣在人性化細節上多做考量。至於美學觀念,那時完全是政治化的,不可能像美軍那樣去做專業美學設計。在《芳華》中編導為了使解放軍的形象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讓戰鬥中的每個士兵都背上了雙肩包。其實在65系列被服中,這種背包並沒有大規模配發,馮小剛和嚴歌苓都是那個年代的文藝兵,不可能不知道這種情況,這麼拍,只是為了彌補65式軍服在單兵穿著時,形象上顯得比較土氣的缺陷。

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如今,我國軍工無論為官兵裝備什麼樣的軍服都不在話下。事實上,我軍軍服也的確變得越來精緻了,軍銜和資歷體系越來越完善,軍服的面料和功能也越來越高科技化,從質量和功能兩方面衡量,我軍軍服已經不亞於任何一支西方強國軍隊,但有些軍迷總覺得,如今解放軍的軍服上還缺了些什麼,卻又說不出來。如果說鮮紅的帽徽領章和青翠的草綠色軍服點綴了那一代軍人的芳華,那又該用什么元素來彰顯新一代軍人的風採呢?

相關焦點

  • 顏值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軍服名品M65戰地風衣
    張藝謀導演也是M65的忠實粉絲說M65經典,因為它是從大家最熟悉的二戰美軍軍服M1941傳承而來。上世紀30年代是戰雲密布的10年,從日本鬼子入侵東北到德國入侵波蘭,世界局勢一日比一日緊張,曾長期秉持孤立政策的美國也不可避免地為戰爭做準備了。然而,美國的將軍們發現自家的小夥子們身上穿的居然還是一戰時期流傳下來的老軍服,因此下令裝備部門迅速研發新軍服,其成果就是便是M1938設計案,並最終演化為M1941式軍服。
  • 65式軍服,服役20年生產9億套,寮國柬埔寨為何也爭相求購?
    65式軍服為什麼如此經典 儘管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65式軍服就不再是解放軍的制式軍服,但其經典形象卻一直留在我們的心中,屢屢出現在各類影視題材中,留下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 解放軍軍服中的英倫範兒
    筆者依稀記得,80年代中國人的一些夏季上衣就是獵裝款式,因為只有夏季獵裝會使用褂子式下擺和腰帶(當然中國人的衣服上腰帶已經變成了後腰上的一條布了)。因此,在獵裝風格鋪天蓋地的情況下,即便解放軍的軍服不去刻意借鑑,也會在服裝上體現出這種風格的特點。
  • 紅色的盛裝,二戰蘇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蘇軍在法國被擊敗退出戰爭,英國被重創逃離歐洲大陸,美軍尚未完成整編和訓練,遲遲無法在歐陸主要戰場登陸的情況下,幾乎是獨立抗擊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德軍長達3年之久。1935年12月,蘇軍開始使用新的軍銜領章、袖章等軍銜識別標誌,以不同數量的五角星、菱形、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符號來區分軍銜,這就是蘇軍二戰時使用最廣泛的1935型軍服。蘇軍由於地處溫帶和寒帶,冬季較長,因此夏裝和冬裝區分明顯,更加加劇了蘇聯軍服的識別難度。
  • 美軍將改回二戰軍服,與德軍軍服比,誰完勝?
    日前(11月11日),美國陸軍宣布,他們將採用一種標誌性的制服——「綠色軍服」作為他們的新一代陸軍軍裝,這是二戰期間美國「最偉大的一代」所穿的制服。從此,這種古老的綠色軍服將正式成為士兵的日常工作服裝,而目前正在使用的藍色制服將被作為特殊場合的正裝穿著。
  • 40年來解放軍穿過哪些軍服,你知道嗎
    在上世紀70年代,國產71式軍服曾少量配發北京、廣州、武漢和瀋陽等幾個軍區的部隊試穿,其外形與堪稱那個年代最「時髦」服裝的65式軍服相比並無什麼變化,主要改進之處在於使用了「的確良」材料,具備不易縮水和褪色的優點。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演進史話
    經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親自審定,1950年1月4日,中央軍委批准實行新的軍服樣式,簡稱50式軍服。  50式軍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早的全軍統一的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陸海空三軍幹部軍服均用棉平布製作,以服裝顏色、大簷帽帽徽圖飾區分軍種。全軍幹部、戰士均戴大簷帽。陸軍幹部軍服有兩個上挖袋,褲子為西式褲,設有後槍袋。
  • 中國軍隊的55式軍服,與同期的蘇聯軍服,為何非常相似?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軍服發展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我國的55式軍服。認真的說,55式軍服是一種非常經典的軍服,55式軍服和後來的58式軍服,總計使用了10年時間。從55式軍服的樣式來看,與同時期的蘇聯軍服非常接近。
  • 美軍軍服簡介
    美軍軍服簡介(上)發表於 2015-10-30 Xiao好萊塢電影中常常出現美軍軍人鏡頭
  •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軍換發87式軍服,為何增加了領帶?
    我國的軍服發展也歷經了幾個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鮮明的時代特點,比如土地革命時期我軍的軍服,在那個年代裡面,條件比較簡陋,因此軍服也是以簡單實用為主,而且由於個別情況條件艱苦,因此軍服上大多都是補丁摞補丁,後來抗日戰爭時期,出於統一戰線的需要,我軍換了灰布軍裝,制式採用了和國民黨軍相似的樣子。
  • 「五一」起全軍預備役統一換發07式預備役軍服
    「五一」起換新軍服5月1日起換發07式預備役軍服的對象為編入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的預備役官兵、預編到現役部隊專業技術崗位的預備役官兵,基本保持了原有軍服發放範圍和數量。07式預備役軍服的款式、布料與現役軍服相一致,主要通過標誌服飾進行區別,使預備役軍服和現役軍服既總體協調,又有明顯區別。
  • M65-永恆的經典!風衣鼻祖!男人必備~
    M65發展史M65野戰大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美軍為首的盟軍,自諾曼第登陸以後,即開始進行對德軍發動攻擊,便產生了一種野戰大衣---M-1941式野戰夾克。當時英軍和德軍等大多數軍隊的野戰大衣和勤務制服是一樣的,只有美軍早一步將這兩種制服分開,依各自職務的需要而建立各自的制服體系,將穿著時的不便減到最低。
  • 人民軍隊軍服演變 陝北紅軍軍服顛覆你想像
    這是軍隊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大圖模式十大元帥授軍銜,該軍裝仿照蘇聯軍裝樣式。大圖模式1950年5月1日開始,全軍正式著穿50式軍服。
  • 激情歲月的紅色經典:最具有中國特色的65式軍裝,一個時代的象徵
    中國人民解放軍65式軍服,是解放軍裝備時間最長的制式軍服。這款軍服還教育含義了鮮紅領章:和鮮紅的五角星,代表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新中國。65式軍裝是永恆的經典軍裝。一身正氣的65式軍裝是那個年代年輕人最追求的服裝。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一.50式軍服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海陸空齊備的人民軍隊,為實現國防軍正規化建設,我軍於1950年初開始配發涵蓋三軍的50式軍服,50式軍服沒有設置軍銜,只是解決了三軍制服統一的問題,在定義上應該是應急過渡性。 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式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
  • 07式預備役軍服標誌服飾與現役軍服有四大區別
    4月26日,全軍07式預備役軍服換裝儀式在北京舉行。參加換裝儀式的預備役部隊分成10個方隊,集中展示了新換發的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07式預備役軍裝。同時,考慮到寒區預備役部隊冬季訓練和遂行應急任務的需要,解放軍總部和各預備役部隊將儲備部分公用的冬季作訓服和作訓大衣。  區別四:軍服的日常管理不同。解放軍現役軍人的軍服由個人保管。由於預備役部隊的特殊性,預備役軍官的軍服平時由個人保管,參加訓練和重大活動時按規定統一著裝。
  • 二戰德軍軍服雖然最漂亮,但是存在致命缺點
    當時很多年輕人參軍,就是為了得到一身漂亮的軍服。不得不承認,納粹的軍服攻勢在年輕人中收到了奇效,也給自己和他國帶來沉重的災難。比如陸軍的長款風衣軍裝,看起來非常貼身,還能迫使站姿端正,但不適宜劇烈運動。德軍在1936年配發的常服和作戰服是通用的,長至過膝的下擺非常不利於戰術動作的發揮,匍匐前進時經常會被膝蓋壓到而影響移動。試想一下,德軍士兵身穿過膝軍服趴在溼漉漉的泥地上,下擺嚴重限制了匍匐動作,當他們探起身來整理礙事的下擺時,可能被子彈或彈片帶走了生命。
  • 軍報解析07式預備役軍服與現役軍服四大區別
    經胡主席和中央軍委批准,從5月1日開始,全軍預備役部隊和預編到現役部隊的預備役官兵,統一換發07式預備役軍服。近日,就07式軍服換發的有關問題,總參動員部部長牟明濱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請您談一談為什麼要給預備役官兵換發07式預備役軍服?
  • 火箭軍16式軍服,有什麼特色?胸標有何含義?
    火箭軍16式軍服,有什麼特色?胸標有何含義?能夠擁有一套漂亮的軍服,可以說是男人的夢想。我軍軍服經歷了70多年發展,先後使用過50式軍服、55式軍服、65式軍服(註:71式軍服、74式軍服、78式軍服為65式軍服改良型軍服)、85式軍服(註:為1988年恢復軍銜制準備軍服)、87式軍服、97式軍服(註:87式軍服和07式軍服的過渡性軍服)、07式軍服。其中,65式軍服極為經典。縱觀歷史,軍服的科技含量也代表了一支軍隊的戰鬥力。
  • 這款軍服服役20年,曾火遍大江南北,引領一個時代的潮流
    而直到1929年紅軍解放長汀後,紅四軍前委才決定用繳獲來的布匹趕製了4000套軍裝出來,而這也成為了紅軍首次在一個軍的部隊裡有了統一的軍服。後來,軍服也經過了一系列的改變,幾乎每十年左右就會進行一次更新,而這其中最受軍民歡迎的就要數65式軍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