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的55式軍服,與同期的蘇聯軍服,為何非常相似?

2020-12-22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軍服發展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我國的55式軍服。認真的說,55式軍服是一種非常經典的軍服,55式軍服和後來的58式軍服,總計使用了10年時間。從55式軍服的樣式來看,與同時期的蘇聯軍服非常接近。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為何兩種軍服的非常相似呢?其實,當時整個東方陣營,除了東德以外,軍服樣式都差不多。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軍隊的發展歷史。我國軍隊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則是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再向前則是著名的工農紅軍。我國軍隊建立於1927年8月,當時,我國軍隊採用了灰色的軍服。至於軍服的樣式,採用了中山裝的上衣,總計有4個口袋。請注意,當時還沒有作戰服和常服的區別,因此褲子都比較寬大,便於展開各種戰術動作。腿上打著綁腿,這是我國軍隊的傳統標配。腳上則穿著草鞋或者棉鞋,至於頭上,則是戴著經典的八角帽。從軍服樣式和軍服材料來看,都比較簡單。

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七七事變,我國進入了全面抗戰階段。當時,為了團結所有的力量聯合抗戰,各地的紅軍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其中,北方的紅軍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南方的紅軍部隊改編為新四軍。請注意,雖然稱呼發生了變化,但是軍服樣式和顏色並沒有變化。截止1938年,通過一些老照片來看,很多戰士仍然戴著八角帽,領子上佩戴者紅領章。至於影視劇中,那種帽子上有兩粒紐扣的山地帽,這種軍帽在抗戰中期才逐步換發抗戰部隊。

一轉眼到了抗戰勝利之後,隨著新一輪戰爭的爆發,八路軍、新四軍等稱呼已經不再合適。1946年10月,在《解放日報》上,出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到了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表,各個地區的武裝力量統一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國軍隊開始佩戴寫著「人民解放軍」的胸章,並且佩戴解放帽,解放帽上鑲著紅色的八一軍徽。不過,軍服的樣式變化並不大。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和經濟發展階段的工作。與此同時,我國軍隊開始了各方面的正規化建設。當時,我國軍隊的軍服,不僅樣式簡單,就連軍隊的顏色也不一樣。例如第四野戰軍穿著土黃色軍服,第一野戰軍則穿著淺灰色軍服。統一軍服顏色、軍服樣式屬於第一步,因此,我國在1950年推出了50式軍服。從50式軍服開始,我國軍隊擁有了同一顏色、統一樣式的軍服。50式軍服採用了土黃色的設計,開始配發大簷帽。出於對女兵的照顧,女兵們開始配發裙子和無沿軟帽。在50年代前期的幾次閱兵式上,三軍將士穿著50式軍服接受檢閱。

與之前的軍服相比,50式軍服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但是和同時期世界強國的軍服相比,50式軍服仍過於簡單。對於50式軍服出現的各方面問題,我們一直計劃設計新的軍服。但是由於東北亞地區的戰爭沒有結束,暫時沒有這個精力。1953年,隨著東北亞地區戰爭的結束,我國決定成立「55式軍服」改革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的等級非常高,包括後來的3位元帥和幾位大將、上將。由此可見,我國對於這次軍服設計看得很重。由於在此之前,我國軍隊沒有多少設計軍服的經驗,因此,充分借鑑了世界強國的軍服設計。

在世界各國軍服的體系中,主要是分為德式、美式和蘇式。其中,德式絕對不能使用,二戰期間的德軍樣式已經臭名昭著。至於美式軍服,舊時代政權的軍隊,已經學習和借鑑過了,遭到了群眾們的厭煩。而且從具體什麼來說,美式軍服並不適合傳統的東方審美。從東西方陣營的角度來說,更不能採用美式軍服。那麼,只剩下了學習蘇式軍服這一個選擇。當時,專門邀請了一些蘇聯專家參與55式軍服的設計和定型。大量參照了蘇聯軍隊1949年換發的新式軍服,當然,並沒有完全照搬,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加入其中。

所以,對比我國55式軍服和蘇聯1949年軍服,猛的一看很相似,仔細對比,差別還是非常大的。55式軍服在設計過程中,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進,各級領導提出了不同的改進意見。1955年夏天,專門邀請了62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參觀55式軍服的樣衣,並且提供參考意見。直到1955年9月中旬,55式軍服的設計工作才徹底完成。確定從1955年10月1日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銜、服裝開始施行,全套服裝定名為55式軍服,分禮服和常服兩大系列。禮服主要配發校以上軍官,用在重大禮儀場合和出國訪問時穿著。

至於低級軍官和士兵們,基本上沒有配發禮服。1955年的國慶閱兵式,三軍官兵們穿著嶄新的55式軍服接受檢閱。從55式軍服的設計來看,確實大量借鑑了蘇聯軍服的成熟設計,同時融入了很多自己的特點。其中,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在50年代,整個東方陣營各國中,除了東德軍服之外,其他各國的軍服都或多或少地借鑑了蘇聯軍服。在世界各國中,相互學習照搬制服的情況比比皆是。其中,越南軍隊堪稱是「高手。」

從50年代至今,越南軍隊總計換發了4代軍服,分別式58式軍服、82式軍服、94式軍服和11式軍服。其中,82式軍服基本上照搬了蘇聯1969年換發的軍服樣式。至於58式軍服(越南版的58式),怎麼看都有我國55式和58式軍服的影子。94式軍服的樣式更顏色,大家看一下我國的85式軍服和87式軍服。至於新換發的11式軍服,與我國07式軍服相比,怎麼看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關於各國軍服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軍換發87式軍服,為何增加了領帶?
    我國的軍服發展也歷經了幾個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鮮明的時代特點,比如土地革命時期我軍的軍服,在那個年代裡面,條件比較簡陋,因此軍服也是以簡單實用為主,而且由於個別情況條件艱苦,因此軍服上大多都是補丁摞補丁,後來抗日戰爭時期,出於統一戰線的需要,我軍換了灰布軍裝,制式採用了和國民黨軍相似的樣子。
  • 人民軍隊軍服演變 陝北紅軍軍服顛覆你想像
    八一南昌起義期間,我人民軍隊還穿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制服,唯一區別是胸前的紅領巾。大圖模式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我工農紅軍制服,這種制服設計來自於前蘇聯。紅五星,紅旗領章。這是軍隊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大圖模式十大元帥授軍銜,該軍裝仿照蘇聯軍裝樣式。大圖模式1950年5月1日開始,全軍正式著穿50式軍服。
  • 軍閥混戰期間,中國軍隊的軍服顏色,到底分為多少種類?
    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在軍閥混戰期間,各路軍閥的軍服顏色為何都不一樣。甚至在抗戰時期,各地區軍隊的軍服顏色也不一樣呢?其實,這裡面的原因非常複雜,包括技術問題,同時也包括軍閥之間的對抗。今天,我們就聊聊舊時代軍服顏色的問題。
  • 戰火中的「紅星」——二戰期間的蘇聯軍服與服飾
    二戰期間的蘇聯軍服自成一格,它不強調款式上的裝飾性,而以厚重和嚴肅為主要特徵,這與蘇聯地域遼闊、冬季漫長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也與其落後的輕紡工業有很大關係。蘇式軍服雖無特別之處,但自成體系,並且十分實用,穿在俄羅斯人健壯的身軀上,有一種特別的英武之氣。
  • 紅色的盛裝,二戰蘇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二戰蘇聯海軍步兵服,可見中國海軍水手服受其一脈相承,為經典的海魂衫由於地處內水,其主要對手德國海軍的水面部隊也並不強大,蘇聯海軍在戰爭中的水面作戰並不多,但是大量蘇聯水兵組成陸戰部隊,參與了從黑海到波羅的海的大量地面戰鬥
  • 65式軍服,服役20年生產9億套,寮國柬埔寨為何也爭相求購?
    軍服是一國軍人的象徵,我國軍服向來簡潔樸素,追求實用,這也側面反映了中國軍隊特色。 近幾十年來,軍服中最受歡迎的是65式軍服,連同改進版本的71、74、78式三版軍服一同實行了1965-1985整整20年,是我軍裝備數量的制式軍服。
  • 二戰時期的蘇聯軍服:在蘇芬戰爭中吃虧,在蘇德戰爭中沾光
    1939年11月30日,蘇聯以馬伊尼拉村遭受芬蘭不明炮擊為由,在蘇芬邊境發起了北部、中部、南部3個方向的全線進攻,計劃將芬蘭軍隊分割切斷,令其防線無法首尾呼應。 當時芬蘭軍隊已經基本換發M36式制服,這種制服的式樣與歐洲當時主流軍用制服基本一致,五粒紐扣的獵裝式上衣,下著馬褲和皮靴,制服顏色為灰色,配色有些近似於德軍的田野灰色。
  • 紅軍軍服為何是灰藍色?陳毅「詩意」概括
    後來,這身校服便成為中央蘇區的統一軍服:上衣為灰色中山裝;軍帽是八角帽,帽徽為紅布五角星;軍上衣是立翻領,4個帶蓋加扣的明兜,領口上綴一副紅布領章;下裝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裝式軍褲,打綁腿。趙品三由此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軍服的主持設計者。  後來的諸多影視作品及歷史資料中,軍服的顏色也一變再變。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在抗日戰爭時期身上穿的衣服總是黑黢黢、油得發亮,可實際上沿用的還是深灰色調。
  • 軍服如何佩戴領花 領花的樣式有哪些
    軍服如何佩戴領花 領花的樣式有哪些 2020-06-04 15:15:23 來源:全球紡織網 軍服如何佩戴領花?領花的樣式有哪些?
  • 上世紀最經典的兩款軍服——解放軍65式軍服和美軍M65風衣
    軍服呈草綠色,軍帽上有一顆紅色的五角星,軍服的領子上佩戴一副紅色的四邊形領章,正應了當年樣板戲中的一句唱詞:「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鮮紅的帽徽和領章著重渲染和強調了中國軍隊的革命色彩。65式軍服是一款世界上罕見的極簡主義軍服,裝備我軍前後超過二十年,具有極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也對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軍服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地影響。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演進史話
    1954年,為了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對軍服的樣式、用料和供應辦法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這一改革方案經毛澤東親自審查、國務院第十八次會議批准,於1955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一時期的服裝簡稱55式軍銜服裝。  55式軍銜服裝分禮服和常服兩類。
  • 二戰,哪國的軍服設計得最帥氣?並非美國和蘇聯
    並非美國和蘇聯在大量的戰爭諜戰劇的影響下,想來現在的男生和女生都有這樣的夢想,男生幻想著能穿上一身筆挺的軍裝,對著飄揚的國旗敬個禮,女生則都幻想著自己的心上人能穿著一身軍裝精神抖擻的來迎娶她們。軍裝對於一個軍隊而言,是他們團結的象徵,是他們精氣神的凝聚體,還載滿了他們頑強的意志力。
  • 軍報解析07式預備役軍服與現役軍服四大區別
    經胡主席和中央軍委批准,從5月1日開始,全軍預備役部隊和預編到現役部隊的預備役官兵,統一換發07式預備役軍服。近日,就07式軍服換發的有關問題,總參動員部部長牟明濱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請您談一談為什麼要給預備役官兵換發07式預備役軍服?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一.50式軍服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海陸空齊備的人民軍隊,為實現國防軍正規化建設,我軍於1950年初開始配發涵蓋三軍的50式軍服,50式軍服沒有設置軍銜,只是解決了三軍制服統一的問題,在定義上應該是應急過渡性。 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式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
  • 07式預備役軍服標誌服飾與現役軍服有四大區別
    4月26日,全軍07式預備役軍服換裝儀式在北京舉行。參加換裝儀式的預備役部隊分成10個方隊,集中展示了新換發的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07式預備役軍裝。  07式預備役軍服在款式、顏色、布料等與現役軍裝相一致,但在標誌服飾上與現役軍服主要有四大區別。  區別一:標誌服飾的樣式不同。
  • 火箭軍16式軍服,有什麼特色?胸標有何含義?
    火箭軍16式軍服,有什麼特色?胸標有何含義?能夠擁有一套漂亮的軍服,可以說是男人的夢想。我軍軍服經歷了70多年發展,先後使用過50式軍服、55式軍服、65式軍服(註:71式軍服、74式軍服、78式軍服為65式軍服改良型軍服)、85式軍服(註:為1988年恢復軍銜制準備軍服)、87式軍服、97式軍服(註:87式軍服和07式軍服的過渡性軍服)、07式軍服。其中,65式軍服極為經典。縱觀歷史,軍服的科技含量也代表了一支軍隊的戰鬥力。
  • 歷史上的法軍:軍服非常鮮豔,可謂獨樹一幟
    ,其實,此炮並非原產於義大利,它理論上仍然是一門法國M1897式75mm野戰炮,簡稱「法75」。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法國加入英國一起入侵清朝;當時的法軍軍服非常簡單,高筒帽也已退出歷史舞臺,轉而更為實用的扁平帽;此後,在將近50年時間裡,法國軍隊一直使用這種軍服。
  • 中國的這套軍服魅力到底有多大?竟讓40多國軍人都對它愛不釋手
    1965年時,55式軍裝隨著軍銜制的廢除而一併退出了歷史舞臺。黨和中央呼籲全軍向老紅軍精神看起,官兵僅以口袋區分,兵種僅以顏色區分,兼具常服和禮服的特性的簡約復古軍裝65式軍服誕生了。而且恰巧因為它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非常適合大批量生產,所以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和歡迎。中國軍人穿著這套軍服在戰場上英勇作戰,戰場上中國軍人樸實卻又凸顯特色的身影給各國士兵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二、生產工藝改善65式軍服的特點是簡約大方,製作工藝非常簡便,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然而起初的情況卻並非如此。在65式軍服最初生產的時候,紡織技術尚有欠缺。
  • 展示國威軍威的軍服文化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當過兵的人,軍服是一輩子的記憶。 軍服,以其特有的雄壯美徵服了無數人的心靈。陽光帥氣的軍服襯託著風華正茂的軍人,給人以英姿颯爽、朝氣蓬勃之感,讓任何流行時裝都顯得黯然失色。軍服作為一種有著獨特蘊涵的文化現象,引來不少學者的關注與研究。
  • 解放軍軍服中的英倫範兒
    歷史上,解放軍軍服曾受到蘇俄(55式禮服及軍銜等服飾)、德國(中山裝最早借鑑了德式軍服)甚至日本(我軍80式鋼盔)的影響,而實際上,還有一個國家的風格對我軍軍服式樣的影響更廣泛,而正是因為這種風格太廣泛反而被忽視了,這就是英倫風格。其中細節且由筆者慢慢道來。87式軍官短袖襯衫87式軍官短袖襯衫曾是國人心中很深刻的記憶,但很少有人注意它具有很強烈的英倫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