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第一季感覺還沒過去多久,第二季就來了。依然是一位發起人+四位導演+一群學員的模式,四位導演中陳凱歌、趙薇、郭敬明都是上一季的老熟人,只有李少紅,這一季換成了第一次上綜藝的爾冬陞。相比上一季,這一季似乎卯著勁兒製造話題,簡直好像前段時間熱播的《三十而已》一樣,每一個場景都預設了可以上熱搜的點,全程高能。
比如,這一季最大的不同,是請來一群製片人,給參賽的演員劃分成S、A、B三個等級,也就是所謂的「市場評級」。這些年聽多了「S級大項目」,不需要節目組解釋,觀眾也知道,S級是最受市場推崇的演員,B級是最不受認可或者說還無人認識的演員,A級處於二者中間。
把馬蘇這種戲外八卦影響到戲的、溫崢嶸這種在大眾視野裡消失了很多年的、倪虹潔這種多年來一直半紅不紫演配角的「中年女演員」放在B級,可以理解,這種評級,本身就能顯示她們在市場上所處的困境,而且,後續她們在舞臺上大放光彩驚豔所有人然後翻身成為S級,是一種欲揚先抑制造話題的常規操作,無論節目組是出於什麼目的,但只要她們有實力,結果一定是好的。
但是,把陳宥維這種說是演員轉型當愛豆、但根本沒幾個人知道他演過什麼的小鮮肉,跟任敏這樣天生的演員、跟胡杏兒這樣的視後一起放到S級,無疑就是故意製造矛盾了。只要他一表演,就會立刻現出「原形」,而眾人圍觀他現原形的那一刻,就是這檔節目熱度最高的一刻。本季第一個「祭天」的嘉賓——陳宥維的命運一開始就註定了。
我之前也不認識陳宥維,前陣子看了他參加的一檔綜藝《親愛的小課桌》,帶一年級小朋友寫作業,發現他很溫柔很有耐心,其實這一屆愛豆,可能因為從小成長環境的原因,至少從表面來看,大多是很有教養很拉好感的。
所以看他跟王楚然演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片段之後被批成那樣,緊接著又在各大論壇被群嘲,我有點心疼他。不過,因為他性格好所以心疼他是一回事,他的毀容式演技實在太尷尬,又是另一回事……
演成那樣,挨批確實是活該。這一季《演員請就位》,把曾經說出「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的李誠儒又請了回來,他也沒含糊,第一期第一段表演,一上來就評價:味同嚼蠟,味如雞肋,如此乏味。
他來了,他帶著他的「三味真火」又來了。聽得陳凱歌和趙薇都笑了。
你以為李誠儒已經夠狠了,但新來的爾冬陞比他還狠,直接把陳宥維批得體無完膚,說他那抽搐的哭戲好像在嚼口香糖,說他沒有演戲的天分。
批完演技還不算,還要批一下他的偶像身份。
當然,爾冬陞批得都非常在理,像陳宥維這樣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明星,前途真的很迷茫,你說他是演員吧,演技不行,說他是愛豆吧,唱跳不行,說他長得好看光是靠臉都能吸粉吧,但是一演戲就「毀容」暫且不說了,青春飯能吃多久?一代新人換舊人,每年都有那麼多好看的小鮮肉出道,飯圈翻來覆去就那幾個女孩,今天追你,明天就追別人了。爾冬陞幾乎是連環炮,大鵬讓陳宥維跟王楚然擁抱一下,擁抱完了之後倆人就可以下臺了,這個尷尬的環節就可以宣告結束了,結果陳宥維不抱,又被爾冬陞訓了一頓:是你粉絲不讓你抱嗎?
緊接著,尷尬升級,大鵬明明是想活躍氣氛,說陳宥維是個偶像,陳宥維反駁說我不是偶像,底下的粉絲居然說「你就是」……
窒息。真的會有這麼沒眼色沒腦子的粉絲嗎?不過,我一直覺得,因為這次上節目成為「群嘲」,對陳宥維未必是一件壞事。他是98年的,今年也才22歲,確實如同他自己說的,無論是偶像還是S級,都是別人給他的定義,對他而言,不管是演戲還是唱跳,他都才接觸沒多久,還處在一個學習的過程中。
那些批評,他真的聽進去的話,以後會走得更長遠。而是至少,這一次他紅出圈了——黑紅也是紅。以第一期節目上表現出來的演技,他以後再怎麼演,也不可能更爛吧,也就是說,只有進步的空間,沒有退步的餘地了。今天傍晚,他也發文回應了,說得很好,對於之前參演作品收穫粉絲,他表示是靠著角色濾鏡,批評點撥他都接受,未來還會繼續努力。
爾冬陞的批評,顯然是對事不對人。實際上,我覺得他就是要找機會宣洩一下這幾年來對娛樂圈一些「怪風氣」的不爽。不止對陳宥維,對後面的張大大,他批得更狠。
當然,張大大跟陳宥維,都是那種……有點自知之明,但對自己又實在是沒那麼了解的,陳宥維選夜華時,竟覺得是因為自己對古裝更有把握,
張大大是在《三十而已》的許幻山一角跟《我和我的祖國》的高遠一角中選擇了後者,覺得後者可以讓自己死得不那麼難看……張譯憑藉高遠這個角色提名了影帝的好嗎?!而且,一個想做演員的人,居然連《我和我的祖國》這種集結了國內知名導演和知名演員的電影都沒看過?平時光顧著看熱播劇了吧?
於是爾冬陞評價張大大,說他演的高遠像個小偷……
真的好像小偷啊哈哈哈哈哈哈我從沒見過這麼到位的評價!
這一段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爾冬陞懟得特別爽,因為張大大是一個觀眾緣實在是不怎麼好的明星,演戲的時候更是槽點滿滿,更令人反感的是,演得不好還找藉口,確實就是欠懟。
如果這個節目後續每期都這麼高能,那麼絕對不會像上一季那樣高開低走。沉寂許久的爾冬陞,也因此吸了一大波粉。但我唯獨不太舒服的,是總覺得這個節目「劇本感」太重了。所有上熱搜的點,都仿佛是預先設置好的,要麼讓你感覺倍兒爽,要麼就充滿爭議。比如一個直接的證明,就是今天唐一菲發文懟節目後期剪輯。
節目上,她之所以生氣,明明是因為看到馬蘇的評級也是B級,替她覺得不爽,結果被節目組剪輯成她仿佛是因為看到張月僅靠著《三十而已》林有有這一個角色就被評成S級而生氣……但是節目後期是僅憑個人意志就惡意剪輯嗎?顯然不是。
是節目組要追求爆點追求效果。
其實爆點之外,為一時的刺激拍手叫好之外,我個人還是更喜歡看上去仿佛沒什麼「爆點」的陳凱歌。
他從來不會「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總是平心靜氣慢條斯理,以一位導演的身份,來指點演員,來告訴不懂演戲的演員到底應該怎麼演,往往幾句話就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別說現場的演員,屏幕外的觀眾都感覺醍醐灌頂。他似乎一直在起到一個「平衡」的作用,別人批得太狠,他在指導的同時會給予鼓勵,讓演員不至於自信受挫整個人垮掉;別人都在誇,他又會提出一些問題,既能讓演員戒驕戒躁,又能讓演員更進一步。
他仿佛是在以一位慈愛的長輩的視角,看待所有的孩子,希望他們都能變得更好。就連對張大大,他一開始都沒放棄「搶救」:大學生的題不會做,那我給你出個初中生的題吧。……好吧,原來你還在上幼兒園,那還是等你上學了再來找我吧。
雖然他拍的很多電影不敢恭維,可我一直覺得,演員有機會能參演他的作品,實在是莫大的幸運,不是因為可以在履歷表中寫上名導作品,而是因為有機會得到陳凱歌的指點。 我一開始有點意外他居然能連著兩季來參加這節目,後來又感覺真的很好,如果這個節目一直辦下去,很希望他能一直參加,沒機會上他戲的演員,也可以來上上節目。《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先導片裡,四位導演接受採訪,他說,是時代變了,這個時代,能夠成名的途徑太多太多了,他們不需要通過怎樣的磨鍊就可以成名,那何必還要好好演戲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又怎麼能苛責年輕人,怪他們不好好演?
爾冬陞懟得很爽,他想懟的其實是一種風氣,但實際效果是導致單獨的某一個人、而不是某一群體,成為群嘲、陷入反思。當然,就算是群體,我也不認為應該是他們為時代買單。就像陳凱歌說的,又有誰真的教過他們怎麼演戲?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一部戲,導演是把控人,演員演得不好,你要麼別用他,要麼把他教到你覺得ok為止,可如果他演得那麼爛你還是喊了「過」,那麼挨罵的,就應該是導演而不是演員。我其實覺得,有很多年輕演員,真的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演技到底有多差,粉絲的吹捧、導演的敷衍,讓他們根本看不清自己的真實水平,讓他們以為自己真的已經是影帝級別了。還是要教的啊。
提出問題不難,難的是解決問題。當然了,沒有說爾冬陞不好的意思,他批評得也很好,只不過跟陳凱歌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一個疾風驟雨,一個和風細雨,一個節目上,兩種風格互為映照,也挺好的,就好像一個家庭中,為了好好教育孩子,父母中總要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最後想對這個節目說一句:劇本我都忍了,但是不要再強捧臺灣演員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