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從第一季就開始追,追到了第二季。沒想到第二季的看點依舊是導演之間的口水戰,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為之,但節目組剪輯的時候會放大導演間的「矛盾」來獲取觀眾度。
導演點評比演員表演好看多了
邏輯嚴密慢條斯理卻又針針見血的點評,陳凱歌、李誠儒、爾冬陞真的太可了,這三位的發言有時候比表演本身還要精彩。那種骨子裡透出來的謙和溫柔和心中自有山水的感覺是非常吸引人的。對演員和戲的評價很客觀,且句句忠言。
印象最深的是新加入的爾冬陞導演,看《演員請就位》,現在主要就是想看爾冬陞是怎麼點評的。這個節目如果沒有他的點評,恐怕也像李誠儒評價某些表演一樣「食之無味,味同嚼蠟」了。而且爾冬陞的加入倒顯得李誠儒火力不夠猛了。
爾冬陞的點評不光一針見血,不講客套,還讓我們也找到了欣賞角度,知道了著力點是有區別的。我們看的是情節,導演們看的是細節;我們看的是熱鬧,導演看的是表演;我們看的是名氣,導演看的是潛力。
就像第一期的陳宥維,爾冬陞和他素不相識但還是非常負責地告訴他他沒有演戲的天賦,如果要在演藝圈混下去一定要刻苦鍛鍊實力,靠偶像屬性是不可能長久的,色衰愛弛後就會被市場拋棄。這些話聽得我好感動,在誰都想當濫好人,參加綜藝只為了混點曝光度的當今娛樂圈,還能有這樣一位老師一針見血地為他指點迷津。
現在缺的就是爾冬陞這種耳提面命的人,評價陳宥維、張大大的表演時,雖然毒舌,但是很真實。
導演battle極具職場feel,各懷鬼胎
導演之間的不同意見的battle,一度給我感覺有點奇葩說即視感,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也沒法一刀切。
如果說第一期爾冬陞毒舌應該是意外之喜,第二期郭敬明的s就像是節目組安排的。
郭敬明太逗了,前面說作為一個導演不會選何昶希去拍戲因為要對觀眾負責,但是因為他在這個節目是導師應該要傳道授業解惑所以把S卡給了何,後面董思怡質疑這個節目給S卡的標準到底是什麼的時候,他說他直接說了就是他想要何來拍他的戲才給的S卡,前後矛盾,邏輯崩盤啊!
對於郭敬明的S卡,三位導演各有不滿,又各懷鬼胎,最先憋不住的反倒是李誠儒老師。心直口快的他很快與郭敬明槓上了,於是有了節目的名場面「郭敬明和李誠儒的battle」。
這次battle顯然是預料之中的,但表面看雖只是郭敬明與李誠儒的battle,實則是陳凱歌的一場「陰謀」。很多人其實都沒有發現,李誠儒老師是被陳凱歌導演當槍使了。
首先很明顯其他三位導演對小四給的S卡也都是不滿的。趙薇導演表露得很圓滑,用「固定審美」內涵了小四,而陳凱歌很有心計,不想自降身份明著懟一個後輩,但他知道李誠儒老師有話就說的火爆性格,也知道小四牙尖嘴利的本事,就很巧妙地把火引到了李誠儒老師那兒。一句「李誠儒老師有話說」,就成功點燃了那場battle。
而一旁吃瓜的爾冬陞導演,也推波助瀾了一下這場battle(「李誠儒老師別睡著」)。「耿直」的李誠儒老師就這麼「心甘情願」地當了一次「槍桿子」哈哈~
這個名場面非常有職場feel,一點也不亞於經典的花少二。論心機,姜終究不如老的辣。
不論劇本與否,不可否認節目是火了!
討論上,每一期的熱搜話題多數以導演為主,熱度上,郭敬明、爾冬陞、趙薇、陳凱歌四位導演憑藉個人的魅力都上V榜了,演員卻沒一個。四位導師全上榜,這榜單他們應該全靠數據,沒有去打榜籤到的。
這節目目前各平臺數據都非常不錯。可以理解為什麼節目要讓郭敬明出現,郭敬明黑紅也是紅。他的確是給節目製造了很多熱度和討論度。
看吧,節目看點都集中到了導演身上了,關鍵是導演們也都很有料,即便是有劇本,也能讓觀眾看得不亦樂乎。
但節目應該叫「導演請就位」的說法也實錘了!這節目就不像是來挖掘演員的,「演員」幾乎全成了導演的背景板。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