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秀秀
早年年少的時候,約摸十四五歲的年紀,為了求學,早早離家。
自此,時光中的大半光陰,都搖晃在那一節節的火車上。記憶中總是有一節火車,在慢悠悠的搖晃著,跟著車頭前行的節拍拍打在車廂的接頭處,轉彎或是爬行時,火車就晃動的愈發厲害。一下一下,直晃進人的心裡,跟著歲月發酵出它獨特的節奏。
我喜歡這樣的遠途,好像要去哪裡,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了的。人們把行李放滿行李架,放不下或是人多的時候連座位底下都會塞滿行李。我見過各色個樣的行李,不遠萬裡的土雞蛋,跋山涉水的土豆粉,甚至還有活物。那隻被五花大綁的公雞瞪著眼反抗,嚇得我坐在座位上連衛生間也不敢去。
人們在火車上吃東西,各自拿的饃饃得按天數算著吃。路途遙遠,貪吃不得。但總有人熱情,拿了自家備的果子饃饃要遞給我。年少時怕生,我坐在座位上拘謹地擺手,連臉都紅了大半。別人也不強求笑著又去遞給別人,一來二去,整排座位上的人都熱絡了起來,天南海北的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歸處。
我常常坐在那裡聽的仔細,跟著人們的講述獨自賦一番心事。有時候來了興趣,會取出隨身攜帶著的速寫板,將面前的人物刻在紙上。那時候的我不知天高,只覺得一定要用這樣的方式留住些什麼。人們常常會被我的畫吸引目光,大聲讚許我,我在這樣的讚許中更加賣力,覺得一切都再美好不過。
偶爾也有人會將我畫的他討了去,我也送的滿心歡喜。覺得自己就好像真的是一個畫家,在不遺餘力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直到年歲增長,我才知道當年自己的畫筆有多稚嫩。我不知道那些畫最後去了哪裡,有怎樣的結局。但是當年那些人給我的勇氣和信心,卻早已經成了我生命裡的一部分。
那時候總覺得來路和歸路都很遙遠。每次出行,都要做長久打算。穿的衣服,帶的行李,背的背包。能住多久,要去見誰,都要一一打算。上車前還要一遍遍回想,是不是落下什麼了?寢室的門窗鎖好了吧?有沒有沒丟的垃圾?身份證真的裝進包裡了嗎?直到上了車,放好了行李,心才算是定了下來。定下心來,就可以好好地感受火車的節奏了。從起先的抽動到後來一點一點的前行,風景開始一點點倒退。你看窗外,窗外的一切都慢悠悠地看著你,好像在和你不緊不慢地道別。
它知道你會回來,它向你道別,也迎你回家。
到後來,直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學以及到現在的畢業。我都走在離鄉的路上。在時代不斷更替交換的現在,交通工具也在發生變化,我來去都有了更多的選擇。那些快車高鐵讓我感覺不到離家的距離,那些慢悠悠的時光好像不再珍貴。旅程越來越短,人情也越來越淡。
時至今日,我依然懷念那綠皮火車搖晃出來的緩慢時光,也懷念那些不緊不慢不追不趕的溫暖。希望時代發展,會讓我們的生活快一點,但同時,讓我們的心,放慢一點。
作者簡介:郭秀秀,1993年出生。現於天水市清水縣任教。作品曾發表於《天水晚報》等。
【特別推薦】本刊編輯部‖第二屆國際東方散文獎有獎徵文啟事
【大賽通知】本刊編輯部‖第二屆國際東方散文獎組委會緊急通知
主 辦:《東方散文》雜誌社
顧 問:林 非 賈平凹 萬伯翱
韓石山 劉玉堂 石 楠
社 長:劉雲龍
總 編:憨 仲
副 總 編:蔡永祥 毛小東
總 編 助 理:邵寶珠 馮小軍
編輯部主任:白 冰
責 任 編 輯:楊玉泰 國際軍 張廣利
陳慶連 丁 素 路曼曼
統一投稿郵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來稿限原創首發作品,投稿時,請將作品與作者簡介和生活照一起發郵箱,如有高清配圖,可一併發來,十天內微信平臺未刊發可另投,今後紙刊所有文章均從東方散文雜誌、東方新韻、東方文韻三個公眾號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