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火火一年又一年,2020小升初還沒結束,或者說乾脆還沒開始,2021年小升初的家長已經按捺不住,最近諮詢小峰2021小升初的家長突然多了起來,可能是家長們之前對小升初了解不多,或者存在誤解,於是會比較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有必要給大家寫幾篇關於小升初的帖子,以便讓大家了解小升初。
小升初入學大致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地段小升初入學:
根據學位房或者租賃合同進來,這個很好理解,就是你在這個學校片區買了地段房子或者租房,滿足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就有了升入到這個學校的新初一的機會。
但是,因為好學校競爭激烈,所以會存在學位不夠,那怎麼辦呢?於是發明了「積分」,積分高的優先獲得學位,積分不夠會被分流到其它周邊學校,每個區政策不同,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本區教育局的公眾號,以下面是2019福田區的積分表為例,大家先大致了解一下。
在小升初的五大名校中,百合外國語和深圳外國語沒有地段片區,所以,不存在通過房子進的可能,高級中學要求積分最低要98.5分,實驗要求最低99分,深中相對容易一些,A類均有機會。(2019屆數據)
但是,名校的優質學位是學校的重點班,通過地段入學方式獲得的名校學位,屬於名校的普通班,孩子因為沒有經過成績篩選,成績差距大。所以,名校的地段房不等於名校好學位。
但是,名校的地段學位一般比普通學校的地段學位要好,因此,我們可以說,高價買的學區房的主要作用是用來保底,當我們小升初擇校進重點班失敗,可以有一個優質的地段學位可讀。
第二種:擇校小升初入學
擇校入學的群體是「學有餘力」的尖子生,尖子生在課外拓展較多,學習比較超前,如果大雜燴,會導致程度好的孩子吃不飽,成績差的孩子跟不上,因此學校針對這部分尖子生的發展需求,開設了重點班,設計了針對尖子生的培養體系。因為尖子生源不多,所以,這部分學位一般是面向全市或者全區的孩子,這就等於給了沒有準備好的地段學位房的孩子一個進入好學校的機會。
我們經常聽到的」5+1「名校或者2T類學校的部分學校,就會開設針對這些尖子生開設特殊體系或者不同於普通班的管理模式,比如深圳中學的3+2和、3+3班,高級中學的競賽班等。
但是因為這些班型有違背」義務教育階段不允許分層教學「的要求,因此,這些學校的重點班的招生就不能太高調,採用比較隱蔽的方式進行,比如XX活動、開放日、科技節、火鍋、燒烤、人機考試、無人領導小組面談等等。
兩種小升初裡頭,不確定性較大的是擇校小升初,因為政策的影響,學校的招生活動變得很隱蔽,因此,學校就儘可能的把影響降低,不能有太多人參加,這個時候,就需要直接篩選到他們想要的尖子生群體,把大部分不適合的直接排除在外。
誰才可能是尖子生呢?專業的招生老師發現,這批牛娃比較熱衷參加課外數學競賽、英語考級,比如數學的杯賽華杯賽、啟智杯、華杯賽、希望杯、IMAS、鵬程杯、英語的希望之星、劍橋考級KET/PET等。比如,可能有小部分比較厲害的牛娃華杯賽獲得一等獎,學校就會給你打電話說,直接來我們學校讀吧,給你免試,神不知鬼不覺,孩子直接就被學校給點招了。還有一部分也獲得了不錯的獎項,但是呢,學校不能肯定到底誰合適,於是,就偷偷通知這部分家長,你在某時某刻的某地點,來參加我們的」活動「,這就叫點考,如果」活動「表現優異,學校就把你錄取了。
但是!!
教育主管部門發現,學校按照這個標準招生,導致社會出現奧數熱、考級熱,孩子們過早過度的學習,學校教學組織出現混亂(部分孩子課外拓展較多,導致學生之間的差距拉大),部分不太適合奧數學習的孩子,把大量的時間撲在奧數上,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於是,國家出臺了」禁奧「的政策,舉辦多年的在全國有巨大影響力的奧數杯賽取消,為了生存,這些杯賽變成了我們現在聽說的」XX研學營「,而研學營因為參賽人數過少,證書的含金量就不大。
這下咋辦呢?孩子沒有了充分證明自己的杯賽成績,教育主管部門對於學校舉辦重點班的政策又更加的嚴厲,學校又要保證入口生源質量,而學霸們去好的教學體系學習的需求沒有改變,於是,矛盾出現,小升初擇校變得更加艱難。
沒有規模性的杯賽成績,學校沒法精確的篩選到目標學生,只能粗糙的篩選,於是那些次規模或者次難度的競賽成績,也要看一下,學霸在學校裡面應該也會獲得些榮譽證書,比如區級的少先隊員、三好學生,也參考一下、或者乾脆給一些小學一些考試名額,讓學校老師推薦比較好的學生過來考,但是,不能直接點招了,必須要過了自己出題才放心。
好了,囉嗦這麼多,大家只需要了解:
第一,從六年級升初中,兩個方法,地段入學和擇校入學,地段入學的學位並不是理想學位,擇校入學的學位才是優質學位,買了好的地段房並不等於就可以躺贏,如果孩子有能力,最好走擇校路線。
第二,針對擇校路線,除了好的成績,還需要證明自己成績好的獎項,我們需要在六年級前,多積累一些文化課成績證書或者學校的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