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謀臣定乾坤,最終看誰熬得住

2021-03-05 工匠與手藝

       三國演義,無論是電視劇,小說,還是三國志系列的策略遊戲,有種說不清的魔力深深地吸引著三國迷們。自我大學起,便跟隨室友老張,從光榮公司出品的三國志3入門,迷上了三國系列。那個年代,遊戲界面很難用今天的用戶體驗來評判,基本是以顏色方塊與文字的形式出現,但卻不妨礙三國故事的魅力。一路走來,三國系列遊戲伴隨的年頭超過了手指頭和腳趾頭之和。


       遊戲中,最熱衷的莫過於在關鍵的歷史事件、節點採取不同的策略,重組武將,甚至重塑技能等等(曾經嘗試過將張飛改為運糧官),嘗試「改寫歷史」,讓蜀國再興漢室。近些年,廣大高校推崇的沙盤演練經營策略競技比賽與之較為相似。

       有天,腦中閃過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一約定俗成的習語,讓我泛起了嘀咕。在戰事依然頻發的後劉備時代,為何沒有了璀璨而出的名將?如果真的有了名將,蜀國又會怎樣?以蜀國五虎上將為例,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全部都是劉備時期的名將。劉備死後,即使諸葛亮七擒孟獲,數出祁山,三國演義中被重點描述的名將也是屈指可數。例如,被重點描述的魏國名將,鎮守陳倉且讓諸葛亮也束手無策的郝昭,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王雙,基本是活不過三集就去領了盒飯。

       後劉備時代,儘管依然戰爭不斷,但武力的重要性下降,謀略的重要性上升,三國之間的戰爭策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三國局勢的重大轉折點當屬關羽大意失荊州。這一戰,不但武神關羽隕落,更是導致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這一節點也成為蜀國的支持者們,讀三國,從盪氣迴腸到肝氣鬱結的分界線:

1.最直接的,當屬劉備舉「全國之力」進軍吳國,最後在火燒夷陵之戰中滿盤皆輸,蜀國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劉備退守白帝城並就地殞命。

        這一過程中,劉備的直接將領、謀臣折損嚴重,名將包括了謀臣馬良、少數民族將領沙摩柯,還有降魏的黃權。

2.關羽的隕落也間接帶來了曹操的喪命,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由於看到吳國獻上的關羽頭顱,而頭痛症加劇,進而亡命。同樣的,呂蒙在慶功宴上被附體後,暴斃而亡。

      這兩段實在更像是演義的部分。

3.張飛一心為關羽報仇,急令手下置辦出徵物品,粗暴對待手下,酒後被手下割了頭顱獻給了吳國。還未出徵便先去見了二哥。

       隨後的歲月裡,蜀國的五星上將也就只剩了黃忠、趙雲與魏延。即便是魏、吳,名將們也是隨著年事漸高逐漸隕落,新生代名將則更多的是接了地氣,少了傳奇。

        在火燒夷陵之前,最為出名的戰役莫過於赤壁之戰。諸葛亮初出茅廬之後,舌戰群儒,終於得到孫權的支持,與周瑜合作了一曲「笑傲江湖」。藉助謀略改變了敵強我弱的戰局,並大敗魏軍。在此之前,三國的大小戰事主要的戰法是以將領陣前搦戰,勝者為英雄,敗者成陪襯。耳熟能詳的章節好比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稍微複雜一些的戰法,便是佯裝失敗,拖刀引敵至我方埋伏圈。

       因此,呂蒙與陸遜聯手的「智奪」荊州,擒獲關羽。在作者眼中,劉備軍團為漢氏正統,除此之外的軍團採用謀略都等同於陰謀詭計,為天下英雄所不齒。因此,在三國演義中,呂蒙在慶功宴上落得了個七竅流血不得好死的下場。

       火燒夷陵之後,陣法、謀略開始愈發重要於武力。此時,三國的吳國有陸遜,魏國有司馬懿,蜀國有諸葛亮,展開了新一輪的三國智力競賽。武將愈發淪落為戰爭策略落地的執行人,成為戰爭中第二重要的人。國家競爭從初創時期的用拳頭說話,逐漸轉變為用頭腦、體力說話。

       無論是諸葛亮的七擒孟獲,還是數出祁山,神機妙算成為世人對諸葛老先生的高度概要。這一轉變在諸葛亮的最後一戰,五丈原之中發揮到極致。


       五丈原對壘中,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送去婦人之物極盡羞辱老司馬,換來的是老司馬讓主子發了道聖旨,讓堅守不出成為基本「國策」。司馬懿在謀略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條策略,便是能熬得住,最終熬死了諸葛亮。

       因此,謀略與能熬得住成為了司馬氏獲勝的根本原因。試想,要不是魏延走路生風,帶熄了「永生燈」,諸葛亮再活個十年八年,三國的歷史是否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特別是曹睿36歲便領了盒飯,順位給了年僅八歲的小太子,在司馬懿被打壓並短暫失勢的歲月裡,蜀、吳兩國有了難得的時間窗口。只是,歷史由不得假設。

        再讀三國之後,還有一點比較有趣,那就是陰溝裡翻船,貌似是人生常態。

       凡大人物、大事件必潰敗於一人一特徵:

        一人,得罪小角色,必敗:

-國舅董承痛扁家奴秦慶童,被小童去曹府告密,密謀者與全家老小七百餘人皆被斬殺,一同被殺的還有懷胎五月的董貴妃;

-張飛,一代豪傑,竟然死於酒後被手下割了頭顱。


       一特徵,做人有點飄,必敗:

-荊州、樊城之戰中,吳下阿蒙託病不起,由當時的「毛頭小子」陸遜代守陸口,陸遜修書一封,用詞卑微,並備禮向關二爺致敬,以慢其心。三國演義中對關羽看完信件後的描述是「關公覽畢,仰面大笑」。最終,關羽與徐晃對壘樊城之際,失了荊州,關羽都未能相信。驕縱之心,蒙蔽了雙眼,對戰事的誤判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由想起賈伯斯的那句老話,stay humble!

        所以說,蜀中無大將,其實是武將時代的終結,也是謀臣時代的開啟。當然,也有人提到說,由於諸葛亮事必躬親,未能讓屬下充分發揮才幹。最終勞累而亡,蜀國的管理梯隊未能建成。

       拉通整段三國歷史來看,武力值固然重要,但謀略值,熬得住,且活得久更為重要。

相關焦點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的實力真的很差嗎?
    讀過三國的人,都對「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比較熟悉,大家常常認為這是蜀漢人才匱乏的體現,連實力不咋樣的廖化都派上前線做了大將。
  • 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歷史上廖化的能力究竟如何?
    而放眼整個三國,能與司馬懿媲美的,就是同樣活的久到離譜的蜀漢大將廖化,他的人生寫照則是:「把所有比你強的人都熬死,你就是最強的!」三國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年代,其中有一個人,文化素質過硬,軍事能力也槓槓的,卻一直背著一口「無能」的大黑鍋,甚至留給他的俗語都充滿嘲諷的意味:「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婦孺皆知俗語不僅黑了蜀國,還順便毫不留情的黑了廖化,說得廖化好像真的很菜,奈何蜀國實在無人,只好「矬子裡面拔將軍」,讓他當先鋒是沒辦法的辦法。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當今美帥的帳下也沒有了強兵悍將
    作者:方志剛時下的白俄羅斯之亂,還有多少美帥的因素,誰也沒有去做詳細地調查。這場之亂的導火索還是在現任總統盧卡申科的身上,一世英名毀在自己的貪天之功。後來便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這個時候離蜀國的滅亡已經是倒計時了。美帥何嘗不是在重複歷史的故事「二戰」之後的美帥,就如同當初的赤壁大戰之後的「亮」帥一樣,借「瑜」之手,打敗曹魏,帳下雲集五虎上將,兵強馬壯。
  • 蜀中無大將,《少年的你》成金像獎最大贏家,《葉問4》略顯可惜
    2019年,我在看完古天樂《犯罪現場》後感慨,香港電影已如此不堪;後來觀看《催眠·裁決》,改口說香港導演還是能整出點花活來的;到10月31日,我在長沙《少年的你》首映,看完非常激動,在影評中表示香港青年導演至少還有曾國祥!所以,曾國祥值得一座金像獎的鼓勵!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治無戴圍武威,家屬留在西海。淮進軍趨西海,欲掩取其累重,會無戴折還,與戰於龍夷之北,破走之。姜維出石亭,從疆川,乃西迎治無戴,留陰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築城,斂破羌保質。《三國志·三少帝紀》:冬十月,蜀大將姜維寇洮陽,鎮西將軍鄧艾拒之,破維於侯和,維遁走。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馬昭興兵進攻蜀漢。
  • 朱元璋得天下最大謀臣,成為左膀右臂,最終統一明朝江山
    朱元璋得天下最大謀臣,成為左膀右臂,最終統一明朝江山劉備得諸葛亮而三分天下,朱元璋得劉伯溫而一統江山。不得不說劉伯溫和諸葛亮有著幾分的相似。劉伯溫也是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如張良諸葛亮之輩一樣,成為朝廷的頂梁支柱。
  • 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看《倚天屠龍記》時,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每次張無忌有大長進的時候,幾乎都是經受災難的時候。因為中了玄冥神掌,又被胡青牛拒絕醫治,於是自學成才掌握了醫術。因為遭遇了朱家的算計,被迫跳崖。於是誤打誤撞得到了藏於猿腹中的九陽真經,從而習得絕世神功。九陽真經練成後,連體內的玄冥神掌都自愈了。
  •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熬得住孤獨方能等到花開,倉央嘉措錯了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不熟悉那段歷史的人看,這是一首情詩,詩人徘徊在愛情和信仰之間,難以選擇,猶豫徘徊!其實, 現實很殘酷!關乎信仰,與愛情無關!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熬得住孤獨方能等到花開,成大器者,一定要經歷普通人無法想像的歷練!倉央嘉措的身份,非常怪異!他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貴族出身的達賴喇嘛。康熙年間,西藏政局動蕩,黃教為了謀求西藏的統治權,向蒙古和碩特部落借兵,用武力擊敗了當時執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瑪噶舉派。
  • 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因為被成昆追殺,潛逃到明教密道,這才有了和乾坤大挪移結緣的機會。 因為要拯救武當免於趙敏迫害,這才親眼目睹並學會了張三丰的太極,讓自己的武學修為更上一層樓。 張無忌的成長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遇難史。 看《神鵰俠侶》時也總有類似體會,有一種磨難造就了楊過的感覺。
  • 鳳輕女主小說推薦,嫡妃,謀臣,醫妃,盛世三部曲你更鍾愛誰?
    鳳輕小說盛世三部曲《盛世嫡妃》,《盛世謀臣》,《盛世醫妃》。1,《盛世嫡妃》這本是之最,就不多介紹了哈。因為之前推過了。「修堯,這世間俊美無儔,才華橫溢位高權重的男子有很多。但是我遇到了你...我遇到的不是曾經那個騎馬倚斜橋的少年定王府公子,而是你定國王爺墨修堯,你明白麼?修堯,如果早十年遇到你,我必定不會愛上你。」葉璃輕聲道。墨修堯永遠也不會告訴別人,永林城下他射出那一箭的剎那,看到眼前的女子一身與黑雲騎並無二致的黑衣,回眸間某種清冷而傲然的氣勢和眸間那耀眼的星光。
  • 赤壁之戰後,曹操不斷南下,為何最終卻喪失統一天下的決心?
    漢中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從陽平關出發,南渡沔水,於定軍山紮營,曹軍大將夏侯淵率領張郃等人來搶定軍山。然而,蜀中經過連年徵戰,已是不堪重負。為了支援前線劉備在漢中打贏曹操,保住益州門戶安全,諸葛亮被迫緊急徵發民夫向前線運糧。一時間,蜀中地區「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形勢緊張。
  • 第298期初陽解太湖,一句定乾坤
    今天有朋友說解析字謎要看懂中心思想,知道整體意思就能一句定乾坤。對於一句定乾坤的意思,我想對於喜歡解析太湖字謎的多數朋友都知道什麼意思,一句定乾坤在解析字謎中就是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用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事情的走向或結局。
  • 金聖歎評價林衝: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是什麼意思?
    而著名才子金聖歎在評註水滸時,則是對林衝給出了「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的一番評價。金聖歎對於水滸傳的評註,歷來為人所重視,那麼他對於林衝的這樣一番評價,又是什麼含義呢?林衝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剛出場的這個名頭確實是挺唬人的,但是之後事件進展過程,卻是讓人大跌眼鏡。因為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兒子而看中,林衝也跟著遭了秧,在高俅的策劃下,淪為了階下囚。
  • 劉備的五虎將去世以後,蜀中無大將?劉禪還有十大良將
    但因當時劉禪寵信佞臣黃皓,姜維所獻的計策劉禪也並未實施,最終導致了蜀漢慘敗,姜維最終也被滅掉了全族。傅僉是姜維的愛將,因受蔣舒的矇騙,傅僉最終戰死,但是魏國人卻被他的英勇精神所折服。綜上所述,在五虎將去世之後,蜀漢的這十名大將在蜀漢後期的發展過程中。同樣功不可沒!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猜你喜歡:夏侯嬰是漢初少有的沒被劉邦殺死的開國功臣,為什麼可以活下來?
  • 兩大名士,三大謀臣,四大名將
    兩大名士,三大謀臣,四大名將說到三國時期哪位諸侯帳下人才濟濟,大都想到的是曹操,因為曹操推行「唯才是舉」的用人策略以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道義上的主動,這使得投奔他的人才很多,這個不能否認;其實還有一人人才積累不在曹操之下,甚至一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此人就是坐擁四州之地,實力遠超曹操的袁紹袁本初。今天不對比雙方陣容如何?
  • 【夜讀】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看《神鵰俠侶》時,就有一種磨難造就了楊過的感覺。
  • 歷史上誰能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僅這3人
    中國上下五千年,出過不少才華橫溢的文臣,縱橫沙場的武將更是數不勝數,但是能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全才卻只有3位,你認同嗎?曹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最早是出現在《三國演義》裡,是諸葛亮給姜維寫的一首詩《贈幼騏伯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
  • 王俊凱演唱平凡之路 談及北漂稱要熬得住
    王俊凱在節目中談及自己算是「北漂」一族,稱對夢想的理解是熬得住,他認為樂手們的堅持很酷。成團前最後一次公演拉開帷幕,三位總裁再次合體演出。王俊凱一襲鉚釘流蘇雙拼皮衣變身搖滾主唱,一經開口便引起尖叫無數。此次舞臺王俊凱依舊選擇吉他彈唱,颱風穩、氣場足,《平凡之路》聯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更顯夢想情懷。
  • 誰說蜀中無大將?劉備的五虎將雖然早亡,但劉禪還有十大良將!
    等到劉禪繼位時,留給他的名將已經所剩無幾了,以至於在三國後期,留下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典故。但是,在劉禪做皇帝的這40年間,劉禪手下依然有著十大良將,他們的存在撐起了蜀漢的半邊天。第十位:張嶷張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國(今四川南充)人,其功績主要是為蜀漢鎮守南方,威震南蠻。初為縣功曹。劉備入蜀時山賊趁機搶掠縣裡,張嶷背著縣長夫人,將其救出,張嶷因此得名。
  • 蜀中唐門
    由於溫巨俠描述「蜀中唐門」的故事較多,尤以《神州奇俠》、《少年四大名捕》等系列為最,所以有很多讀者、俠友、網迷以傳真、書伩、發貼相詢:新一代很多武俠寫手都承接了傳統,許多暗器大家都是姓唐的,那麼,蜀中是不是真有唐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