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無論是電視劇,小說,還是三國志系列的策略遊戲,有種說不清的魔力深深地吸引著三國迷們。自我大學起,便跟隨室友老張,從光榮公司出品的三國志3入門,迷上了三國系列。那個年代,遊戲界面很難用今天的用戶體驗來評判,基本是以顏色方塊與文字的形式出現,但卻不妨礙三國故事的魅力。一路走來,三國系列遊戲伴隨的年頭超過了手指頭和腳趾頭之和。
遊戲中,最熱衷的莫過於在關鍵的歷史事件、節點採取不同的策略,重組武將,甚至重塑技能等等(曾經嘗試過將張飛改為運糧官),嘗試「改寫歷史」,讓蜀國再興漢室。近些年,廣大高校推崇的沙盤演練經營策略競技比賽與之較為相似。
有天,腦中閃過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一約定俗成的習語,讓我泛起了嘀咕。在戰事依然頻發的後劉備時代,為何沒有了璀璨而出的名將?如果真的有了名將,蜀國又會怎樣?以蜀國五虎上將為例,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全部都是劉備時期的名將。劉備死後,即使諸葛亮七擒孟獲,數出祁山,三國演義中被重點描述的名將也是屈指可數。例如,被重點描述的魏國名將,鎮守陳倉且讓諸葛亮也束手無策的郝昭,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王雙,基本是活不過三集就去領了盒飯。
後劉備時代,儘管依然戰爭不斷,但武力的重要性下降,謀略的重要性上升,三國之間的戰爭策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三國局勢的重大轉折點當屬關羽大意失荊州。這一戰,不但武神關羽隕落,更是導致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這一節點也成為蜀國的支持者們,讀三國,從盪氣迴腸到肝氣鬱結的分界線:
1.最直接的,當屬劉備舉「全國之力」進軍吳國,最後在火燒夷陵之戰中滿盤皆輸,蜀國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劉備退守白帝城並就地殞命。
這一過程中,劉備的直接將領、謀臣折損嚴重,名將包括了謀臣馬良、少數民族將領沙摩柯,還有降魏的黃權。
2.關羽的隕落也間接帶來了曹操的喪命,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由於看到吳國獻上的關羽頭顱,而頭痛症加劇,進而亡命。同樣的,呂蒙在慶功宴上被附體後,暴斃而亡。
這兩段實在更像是演義的部分。
3.張飛一心為關羽報仇,急令手下置辦出徵物品,粗暴對待手下,酒後被手下割了頭顱獻給了吳國。還未出徵便先去見了二哥。
隨後的歲月裡,蜀國的五星上將也就只剩了黃忠、趙雲與魏延。即便是魏、吳,名將們也是隨著年事漸高逐漸隕落,新生代名將則更多的是接了地氣,少了傳奇。
在火燒夷陵之前,最為出名的戰役莫過於赤壁之戰。諸葛亮初出茅廬之後,舌戰群儒,終於得到孫權的支持,與周瑜合作了一曲「笑傲江湖」。藉助謀略改變了敵強我弱的戰局,並大敗魏軍。在此之前,三國的大小戰事主要的戰法是以將領陣前搦戰,勝者為英雄,敗者成陪襯。耳熟能詳的章節好比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稍微複雜一些的戰法,便是佯裝失敗,拖刀引敵至我方埋伏圈。
因此,呂蒙與陸遜聯手的「智奪」荊州,擒獲關羽。在作者眼中,劉備軍團為漢氏正統,除此之外的軍團採用謀略都等同於陰謀詭計,為天下英雄所不齒。因此,在三國演義中,呂蒙在慶功宴上落得了個七竅流血不得好死的下場。
火燒夷陵之後,陣法、謀略開始愈發重要於武力。此時,三國的吳國有陸遜,魏國有司馬懿,蜀國有諸葛亮,展開了新一輪的三國智力競賽。武將愈發淪落為戰爭策略落地的執行人,成為戰爭中第二重要的人。國家競爭從初創時期的用拳頭說話,逐漸轉變為用頭腦、體力說話。
無論是諸葛亮的七擒孟獲,還是數出祁山,神機妙算成為世人對諸葛老先生的高度概要。這一轉變在諸葛亮的最後一戰,五丈原之中發揮到極致。
五丈原對壘中,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送去婦人之物極盡羞辱老司馬,換來的是老司馬讓主子發了道聖旨,讓堅守不出成為基本「國策」。司馬懿在謀略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條策略,便是能熬得住,最終熬死了諸葛亮。
因此,謀略與能熬得住成為了司馬氏獲勝的根本原因。試想,要不是魏延走路生風,帶熄了「永生燈」,諸葛亮再活個十年八年,三國的歷史是否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特別是曹睿36歲便領了盒飯,順位給了年僅八歲的小太子,在司馬懿被打壓並短暫失勢的歲月裡,蜀、吳兩國有了難得的時間窗口。只是,歷史由不得假設。
再讀三國之後,還有一點比較有趣,那就是陰溝裡翻船,貌似是人生常態。
凡大人物、大事件必潰敗於一人一特徵:
一人,得罪小角色,必敗:
-國舅董承痛扁家奴秦慶童,被小童去曹府告密,密謀者與全家老小七百餘人皆被斬殺,一同被殺的還有懷胎五月的董貴妃;
-張飛,一代豪傑,竟然死於酒後被手下割了頭顱。
一特徵,做人有點飄,必敗:
-荊州、樊城之戰中,吳下阿蒙託病不起,由當時的「毛頭小子」陸遜代守陸口,陸遜修書一封,用詞卑微,並備禮向關二爺致敬,以慢其心。三國演義中對關羽看完信件後的描述是「關公覽畢,仰面大笑」。最終,關羽與徐晃對壘樊城之際,失了荊州,關羽都未能相信。驕縱之心,蒙蔽了雙眼,對戰事的誤判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由想起賈伯斯的那句老話,stay humble!
所以說,蜀中無大將,其實是武將時代的終結,也是謀臣時代的開啟。當然,也有人提到說,由於諸葛亮事必躬親,未能讓屬下充分發揮才幹。最終勞累而亡,蜀國的管理梯隊未能建成。
拉通整段三國歷史來看,武力值固然重要,但謀略值,熬得住,且活得久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