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長著小腦袋、大肚腩的可愛傢伙
是新疆人家庭中常見的一種物品
人們稱之為——葫蘆
在新疆,傳統庭院中都種植了葫蘆。據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考古發現
在7000多年前人類就已開始種植葫蘆
在新疆
傳統的庭院中都喜歡種植葫蘆
品種多為亞腰葫蘆、吊葫蘆等
最大的直徑可達40釐米以上,高度可達到50釐米以上
過去還有專門的「葫蘆巴扎」
人們將自家種植的葫蘆拿到巴紮上
舉行有趣的葫蘆「選美」活動
比比誰家的葫蘆有三個肚兒
誰家的葫蘆脖子長
誰家的葫蘆肚子大……
最終,獲得「葫蘆王」稱號的一家喜滋滋
一個葫蘆對半分是舀水喝的水瓢
幾粒種子種下去便得到裝飾院子的吊葫蘆
剛長出來的嫩葫蘆變成美味佳餚
它還可以做弦樂器或彈撥樂器的共鳴箱
真不愧是生活小能手
在金屬、陶瓷等容器琳琅滿目的今天
葫蘆作為生活用品已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
成熟的葫蘆晾乾之後掏去瓤和籽
稍微做一些雕飾,換上藝術的外衣
搖身一變成為絕佳的裝飾品、工藝品
細心的人會發現
新疆的葫蘆手工藝品上有著特有的多元文化
通過雕刻藝術字、花紋圖樣,上色之後
葫蘆上會呈現各式各樣的圖案
這些圖案的靈感
有的來源於新疆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比如雜技、木卡姆演唱等
有的吸收了中原吉祥物孔雀、蝙蝠與福祿壽文字等圖案
深入天山南北的鄉村
你會發現,這裡真是臥虎藏龍
隨便走進哪個村子
都能找到巧手的民間藝人
他們的匠心之作
為遊客的美好旅途增添驚喜
更是對傳統手工藝的堅守
葫蘆家園樂陶陶
陶延山正在製作葫蘆畫在呼圖壁縣五工臺鎮幸福村
有一間鄉村創客葫蘆園
主人是陶延山和陶海濱父子
陶延山和陶海濱父子85歲的陶延山是呼圖壁縣非遺葫蘆雕製作技藝傳承人
在葫蘆上作畫已有25年
他精心畫制的葫蘆作品中
既有飛禽走獸
還有兒時陪伴我們的葫蘆娃
在葫蘆上作畫雕刻並不是件易事
從去皮拋光到素描構圖,再到烙畫、燙畫
這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
必須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做好
稍有不慎,烙筆就會把葫蘆燙個黑洞
而老人一堅持就是二十多年
陶延山作品2014年,兒子陶海濱開始跟著他學習「葫蘆雕」技藝
思維活泛的陶海濱
不僅把葫蘆變成了文創產品
並開始思考如何將葫蘆文化傳承發揚
孩子們跟陶海濱學習製作葫蘆畫。2017年陶海濱建立了鄉村創客葫蘆園
園內有五畝地的葫蘆種植區可供參觀、了解
還設置了葫蘆製作區
遊客可以親自燙刻出自己的葫蘆作品
作為新疆禮物帶回家
葫蘆園裡到處都是葫蘆。如今,每到周末
葫蘆園會迎來各地前來遊玩的小朋友
陶延山也會耐心地給孩子們指導講解
孩子們親切地稱呼他「葫蘆爺爺」
小葫蘆裡的幸福生活
木扎帕爾·艾斯卡爾正在指導學生。一雙手、一把刻刀、一支畫筆……
行刀運鑿、洗鍊灑脫,清晰流暢
栩栩如生的畫面便被繪在了葫蘆上
這就是阿克蘇老街的手藝人木扎帕爾·艾斯卡爾
木扎帕爾正在製作葫蘆畫。年近五十的木扎帕爾當了20年人民教師
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葫蘆老師」
目前有200餘名徒弟跟他學習葫蘆烙畫
木扎帕爾·艾斯卡爾製作的葫蘆畫。在木扎帕爾的作品中
熱鬧的巴扎
農民幸福的笑臉
阿克蘇各族人民的生活點滴
都被他畫到了葫蘆上
也成為了遊客心裡的阿克蘇禮物
木扎帕爾·艾斯卡爾的作品。目前,木扎帕爾正在著手阿克蘇文化的系列創作
他打算將阿克蘇的旅遊景點、人文、農特產品等
用葫蘆和繪畫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
展示給更多的疆內外遊客
葫蘆畫走進地方教材
李姬正在製作葫蘆畫。走進奎屯市第三中學美術教師李姬的家
就如同走進了一個神奇的「葫蘆王國」
客廳裡擺著或雕刻或鏤空或彩繪的幾十個葫蘆
她從1997年開始雕刻葫蘆
幾乎每日與葫蘆為伴
李姬將壁畫中的內容搬到了葫蘆上。更讓人敬佩的是
李姬運用中國傳統工筆線描技術
將古老壁畫藝術中的「飛天」「樂舞」「佛像」等
統統搬到葫蘆上
葫蘆成為她再現古龜茲壁畫藝術的重要載體
李姬的作品。為了將葫蘆畫帶進課堂教學
李姬創辦了「彩繪葫蘆興趣小組」和「葫蘆社團」
編寫了美術教材《絢麗的葫蘆畫》《雕刻葫蘆》等
2016年,她撰繪的「新疆葫蘆畫」
還入編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
《義務教育美術七年級教材》
小葫蘆繪出致富幸福色
吾斯曼·吾布裡正在製作葫蘆畫。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四團十八連
一排排小院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格外美麗
吾斯曼·吾布裡的家就在這裡
葫蘆烙畫
讓吾斯曼成為小有名氣的藝術家
慕名而來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
他已先後帶了20名徒弟
其中還包括聾啞青少年
吾斯曼·吾布裡正在給葫蘆上色。在吾斯曼的葫蘆烙畫作品裡
景區、南疆風情、連隊生活出現的頻率很高
講述著「十三五」以來家鄉發生的變化
桌上是吾斯曼·吾布裡的作品。如今,在廣東援疆工作隊的幫助下
吾斯曼成立了個人工作室
地點就在連隊新建的創業園
在電商平臺的助力下
吾斯曼和徒弟們的葫蘆烙畫遠銷全國各地
平均年收入8萬元以上
如今
新疆許多學校把葫蘆藝術作為課程加以開發
並取得了可喜成果
文/記者 劉萌萌 圖/阿克蘇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周志遠 李思宇 張妍 西加艾提 昌吉日報全媒體記者巨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