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2020-12-25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軍的坦克部隊,似乎對比歐洲的戰場的正規裝甲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日本在二初期的97式改坦克除防禦力較弱外,基本與義大利的M14坦克是同個級別裝甲型號,與德軍當時裝備的38T坦克性能上差不多,到1942年後日本的坦克型號才開始跟不上世界中型坦克性能研發的腳步,開始漸漸處於落後地位,從真正意義上講,二戰期間義大利的M14坦克和日軍97式坦克都只能算是輕型坦克,日本從一式坦克量產開始,一式才能真正意義上中型坦克但是火力依舊是47毫米48倍徑坦克炮,充其量與二戰初期德軍的三號H型坦克是同個檔次,而一式坦克的量產已經是1944年的事情了,在東線蘇聯已經研發出了T34.85坦克,德國也有豹式中型坦克等,英國獨立製造巡洋坦克也開始裝備75毫米45倍徑火炮。

但是在1944年以前,日軍卻有一個型號的重型坦克消無聲息地在走向了戰場,這個型號的坦克就是日軍二戰初期研發的95式重型坦克,該型坦克與95式輕型坦克有火力與質量上無可比擬的差別,卻是同個時期產物。該型坦克其總噸位為28噸,裝備有一門94式70毫米野戰炮,和一門37毫米94式反坦克炮,該型火炮部署在身身前端固定炮塔上,裝備有2挺91式6.5毫米機槍,一挺位於炮塔的後面,一挺位於車身獨立小型炮塔的後面,其正面局部裝甲為65毫米,最高時速達到45公裡。

該型坦克可能是二戰初期日軍裝備的最為成功的中型坦克,無論是機動性和火力都類似於美軍M3中型坦克,但缺點就是日本人對坦克理念基本停留自我嘗試的階段,該設計的最大敗筆就是,機槍部署都為坦克後面而不是正面,車身後面的機槍炮塔完全可以取消,或者把37毫米炮換成了機槍炮塔,這樣設計在加上時速45公裡的機動性,基本就有了初代中型坦克原型車的感覺了,按照正常的發展路線,日本人絕對不會在坦克性能輸給美國,但是日本人缺少實戰型質理念,對大型的東西,有著庸俗崇拜感把95式重型坦克當成精神上的產物,而不是實戰意義的產物,也就是說95式重型坦克的出現完全就是日本人用來自我陶醉的藝術品而已。

我們在說該型坦克的火力如何,其主炮火力是70毫米94式野戰炮,該型火炮的威力就類似於92式步兵炮的威力,但是在彈藥基數上有所加強,能發射破甲彈,在500米距離內能夠擊穿炸毀40毫米勻質鋼板,從口徑上我們不質疑該型的反步兵作戰優勢,在進攻敵軍戰壕時,該型坦克的火力是完全夠勝任的,口徑有70毫米,用來打坦克反正口徑大就創造出奇蹟,如果打穿對坦克內部成員可以形成無差別殺傷或者直接點燃彈藥架。

其94式37毫米炮毫無懸念,該型火炮作為反坦克火力基本是合格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炮灰團的第一門火炮就是94式37毫米戰防炮,該炮在劇情中扮演著挑釁日軍第55師團,直屬炮兵聯隊的炮群作用,其倍徑達到36.5倍徑能夠在400米距離擊穿30毫米的勻質裝甲,但作為主戰坦克的話,日本人沒有那個資源實力,該型消耗的鋼材資源是97式坦克的兩倍,有資料說該型坦克是量產有200多輛,那其實是95式輕型坦克的量產數量最終也只有4輛坦克而已,有兩輛到過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參加過實戰,成為一種象徵日本強大無比的精神產物,鼓勵著日本士兵繼續在侵略戰爭中努力表現,而強大的產物,在1944年的美軍眼裡連輛拖拉機都不如,其60毫米迫擊炮的直接灌頂就能把該型坦克炸毀癱瘓在戰場之上。但作為經典坦克作為觀賞確實也是不錯,該型坦克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件藝術品,有輛95式重型坦克的手辦也是不錯的。

相關焦點

  • 二戰後期日本最後掙扎量產重型百式100噸坦克計劃日本的終極武器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的重型坦克計劃,日本對於重型坦克研究卻是起步時間最快研製出來坦克最不倫不類的國家,這間接導致後來日本坦克性能落後,但日本最終把落後的產物魔改成了一輛黑科技。日本最初的重型坦克開始研製日期是1925年,第一款重型坦克91式坦克經過五年的研究拼裝終於研發成功,91式坦克成為日本歷史上誕生的第一輛重型坦克,但日本稱之為重型坦克,但其實連後來輕型坦克都比不上,其外形仿造蘇聯T28坦克採用多炮塔設計,其正面最厚裝甲才20毫米唯一亮眼之處在於該型坦克主炮採用的是70毫米18倍徑火炮,採用類似於步兵炮改裝而來的坦克炮,雖然說不是真正意義上坦克炮,但口徑達到70毫米18
  • 【小雨姐評測】森寶鋼鐵帝國:象式坦克殲擊車、虎式重型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虎王重型坦克Empires of Steel(上)
    「象」(德文Elefant,英文為Elephant)式坦克殲擊車,前身是「斐迪南」(Ferdinant)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後期德國研製的重型坦克殲擊車。虎式坦克是二戰中德國的著名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也包括其它火炮,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對手,凡是在戰鬥中能夠擊毀或擊傷虎式坦克致其被遺棄的盟軍坦克,人們都會尊稱其為馴虎者。
  • 二戰坦克之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看過美國電影《坦克大決戰》都對電影裡德軍坦克暴打美軍坦克的情景印象深刻吧,而德軍所使用的坦克就是可稱為二戰最強坦克的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也被稱為虎式坦克、虎Ⅰ坦克六號坦克,是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的一種重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的設計初衷是為與蘇聯的T34相匹敵,因當時的德軍裝甲部隊中沒有一款坦克能夠和T34坦克相抗衡,於是虎式重型坦克的設計方案應運而生。
  • 二戰日本最後量產的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為何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三式中戰車是二戰日本於1944年研發成功的一款坦克,它的目的是和盟軍的M4中型坦克相抗衡,為此坦克的火力得到很大的加強。它是二戰中日本量產的最後一型中型坦克,軍隊高層也對它寄予厚望,不過這樣一款坦克卻沒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 二戰中蘇聯的王者重坦——IS-2重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陸軍是唯一能夠和納粹德軍鐵騎相互抗衡而不落下風的軍隊,這完全得益於蘇聯紅軍那強悍的作戰能力以及蘇聯陸軍中強悍的坦克部隊,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二戰蘇聯坦克部隊中的一款主力坦克——IS-2重型坦克。
  • 精選一組二戰期間德國的彩色高清照片;虎式重型坦克等
    四,1943年,蘇德戰場,德軍的第502重型裝甲營一輛虎式坦克的兩名乘員。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五,1943年,在庫爾斯克戰役中一輛正在維修的德軍虎式坦克。
  • 二戰先進的虎p重型坦克,為何沒能量產?
    說到二次世界大戰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亨舍爾公司的虎式坦克從1942年服役一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一直都活躍在一線戰場,其強大的火力以及厚重的裝甲簡直就是盟軍的噩夢。在同時期還有一款設計很前衛的坦克,那就是斐迪南保時捷博士設計的虎(P)重型坦克了,虎(p)重型坦克是虎式坦克的原型之一,由於設計太過前衛,研發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技術問題,所以並沒有投入生產。虎(p)重型坦克的車體裝有兩臺(氣冷)PorscheType101/1引擎,其引擎可以為虎(p)坦克提供310馬力。
  • 二戰時期,日本重型坦克超「虎」式2倍,沒上戰場成為玩具和笑話
    戰爭初期,德國依靠「閃電戰」,以及機械化部隊,創造性地將坦克組建成坦克集群,形成剛猛無比的鋼鐵洪流,橫掃歐洲戰場。特別是「虎」式坦克,更是令盟軍談「虎」色變。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服役,直至1945年德國投降,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
  • 蘇聯重型坦克的巔峰之作,I S系列坦克,過時20年後尚可一戰
    蘇聯對重型坦克的更新換代 早在二戰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了重型坦克的研發與使用,只不過思路有些跑偏。原計劃這輛車會取代KV-1和T34,因戰事不斷,蘇聯軍方還是將T34坦克的生產放在了首位,不過KV-13為後來的I S重型坦克打下了良好基礎。 I S坦克的誕生和實戰能力 隨著戰爭的深入,德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開始在戰場上頻繁出現,裝備76mm炮的T34明顯不低,而擁有一輛可以轉變局面的重型坦克成了蘇軍當務之急。
  • 二戰期間最強的中型坦克 淺析:豹式中型坦克
    特別是遇到了蘇聯的T-34-76中型坦克和KV1、KV2重型坦克。這些坦克無一不是對當時的德國坦克有攻防的優勢。特別是T-34,在攻防速指標上全面碾壓德軍當時最新,最強的四號坦克。在面對蘇軍T-34,KV的時候,往往只能拉出機動並不靈活的88炮才能對付它們。使得德軍往往在戰術層面上受挫。德國迫切需要一種可以在攻防指標上可以碾壓T-34和KV系列的坦克。結果就是二戰中名氣最大的兩種坦克。
  • 蘇軍認為它與T-10旗鼓相當,美國T43重型坦克
    二戰中的美國在坦克科技上是一個妥妥的學生,基本上屬於一邊打仗一邊學習,好在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足以支撐,在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坦克雖然不能說領先全球,但是也躋身世界強國,發展出獨特的美式風格,足以與世界其他國家一較高低,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新式坦克也在陸續研發中,以保持美軍坦克不落後,T43坦克就曾是被寄予厚望的坦克之一。
  • 前蘇聯裝備的最後一種重型坦克——T-10重型坦克
    T-10重型坦克,也被稱為730工程、IS-8或IS-10重型坦克。T-10重型坦克是蘇聯紅軍在冷戰時期使用的重型坦克,也是IS系列重型坦克的最終版本。首次對外公開是在1953年年末,當時便被命名為T-10。T-10重型坦克,是蘇聯科京坦克設計局於1953年開發出的重型坦克。
  • 二戰時,如果日本坦克遇上德國虎式坦克,能否與之一戰?
    二戰中,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一直都是坦克中的霸主,而日軍的坦克基本上是輕型坦克,在戰爭末期吃了鋼鐵洪流的大虧,那麼一輛虎式重型坦克能對付多少輛日本坦克呢? 以日本97式坦克為例,首先來比較一下兩者的噸位。一輛虎式重型坦克全重56噸,馬力700匹。而日本的97式坦克全重僅僅只有15噸,最大的速度能達到38千米每小時。不說別的,就算是讓四五輛日本97式坦克去撞虎式重型坦克,也肯定撞不過,噸位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 二戰裝備講堂之九七式中戰車,日本坦克部隊的支柱!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為你帶來的【二戰裝備講堂】,本期的主角是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九七式九七式是日本二戰時期的主力中坦,與九五式輕坦合稱日本帝國陸軍雙壁,九七式中型坦克的開發始於1936年,目的旨在替代八九式中坦,先說說它的研製過程,日本軍方提出的要求是九七式中坦的重量不能超過八九式,也就是12噸,為什麼有這個要求呢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二戰時期比較著名的坦克有:前蘇聯的T-34、德國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英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譽為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
  • 三輛日本97式坦克怎樣才可以擊毀虎式坦克?
    武器設計是綜合國力和戰略目標的一種體現,所以日本和德國在二戰期間陸軍部隊主要採用的97式中坦和虎式重坦,就是兩國在戰略戰術運用方向、武器使用區域以及科技發展方向的區別所在。
  • 二戰十大坦克之十,炮口即正義的「史達林」—IS系列
    但是這樣的裝備壓制不久之後就被德國強大的軍工研發能力所掩蓋,在T-34、KV系列的刺激下,德國加快了「虎」式坦克的研發生產並且隨後推出了性能上全面壓制T-34為目標研發二戰最優秀的重型坦克「豹」式中型坦克。
  • 令盟軍「談虎色變」的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總之,一個國家裝機部隊的實力絕大部分取決於 中型坦克的性能和數量。除了這兩種坦克以外,還有一種重型坦克。這種坦克在戰場上主要作用打擊對方坦克,堅固工事等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搜索和殲滅,是裝 甲部隊相當重要的打擊力量。重型坦克一般攻擊力和防禦力很強,機動性較差,它是裝甲部隊中的火力支柱。在二戰初期,重型坦克並不受重視。
  • 蘇德戰場上奮戰多年的KV系列重型坦克,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如果說起蘇聯在二戰中的重型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IS-2重型坦克和IS-3重型坦克。這兩種坦克堪稱是蘇聯二戰時期的坦克工業最高成就,也是當時蘇聯最強大的兩款重型坦克。但是這兩款重型坦克的誕生畢竟太晚了,從戰爭爆發的1941年6月末,再到IS-2重型坦克服役的1944年2月,這期間都是由KV系列重型坦克擔任蘇軍的主力重型坦克。
  • 「披靡巴巴羅薩」——蘇聯紅軍KV重型坦克
    科京-伏羅希洛夫坦克是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初期裝備部隊的一型重型坦克,該坦克是1938年在設計師科京的建議下在SMK重型坦克為基礎的新型單炮塔重型坦克,該坦克初期型號裝備1門L-11型76.2毫米坦克炮和1挺並列機槍,另有1挺機槍裝在炮塔後部,在蘇芬戰爭與衛國戰爭初期表現十分優秀,成為阻擋納粹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