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裝備的最後一種重型坦克——T-10重型坦克

2021-01-08 小孤山上聽風

T-10重型坦克,也被稱為730工程、IS-8或IS-10重型坦克。T-10重型坦克是蘇聯紅軍在冷戰時期使用的重型坦克,也是IS系列重型坦克的最終版本。首次對外公開是在1953年年末,當時便被命名為T-10。

T-10重型坦克,是蘇聯科京坦克設計局於1953年開發出的重型坦克。是前蘇聯火力最強,裝甲防護最好,同時也是最昂貴的坦克。它主要裝備了蘇軍的重型坦克師、坦克師的重型坦克團和獨立重坦克團。它主要裝備了蘇軍的重型坦克師、坦克師的重型坦克團和獨立重坦克團。T-10的主要作用是為T-54/55坦克提供遠距火力支援和充當陣地突破戰車。

1957年9月26日,國防部長朱可夫命令T-10的改進型樣車——272工程列入蘇軍裝備,這就是T-10M。T-10M於1958~1966年在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和車里雅賓斯克「基洛夫」工廠投入批量生產。車里雅賓斯克生產的一些T-10M和列寧格勒的產品在結構有所差異,它們被另賦予編號——734工程。

在T-10之後,蘇聯雖然又研製出了279工程、770工程等一些重型坦克,但它們都因重量太大、結構複雜、成本較高等原因未能定型投產。1960年7月2日,赫魯雪夫下令停止一切重型坦克的研製工作。所以,T-10便成為了蘇軍裝備的最後一種重型坦克。

T-10重型坦克戰鬥全重為51噸,車全長9.715米(炮口向前),乘員4人。主要武器為一門122毫米D-25TA L/47坦克炮,射速為4~5發/分。輔助武器為1挺位於火炮右側的DShKM14.5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安裝在裝填手門前的DShKM14.5毫米高射機槍。機槍彈藥基數為1500發,由80發金屬彈鏈供彈。另外,每名乘員有一支衝鋒鎗,備彈600發,每人帶5枚手榴彈,車長還有1把信號槍和24發信號彈。

T-10坦克的履帶為單銷全鋼履帶,無減震橡膠墊, T-10的單位功率為14馬力/噸,最大公路速度42千米/小時。T-10坦克內部油箱容量630公升,外組油箱容量300公升,最大公路行程200千米,使用尾部2個輔助油箱時,最大行程為290千米。圖為1970年,蘇聯駐德部隊的T-10重型坦克

1968~1970年,駐東德的蘇聯第3野戰集團軍第115獨立坦克團正在訓練,他們裝備的是T-10M重型坦克。1967年,T-10M裝備了新式的脫殼穿甲彈和破甲彈。脫殼穿甲彈的初速高達1600米/秒,這個速度高的有點讓人難以置信,因為這已經很接近線膛炮發射炮彈的極限速度了。穿甲彈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32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板。破甲彈重14千克,初速900米/秒,破甲威力460毫米。

T-10系列重型坦克生產了約4000輛,從1954年開始在蘇軍服役,1993年T-10重型坦克從俄軍裝備序列中退出現役。在大約長達40年的服役期間中,T-10系列坦克從未向外國出口。

相關焦點

  • 「披靡巴巴羅薩」——蘇聯紅軍KV重型坦克
    科京-伏羅希洛夫坦克是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初期裝備部隊的一型重型坦克,該坦克是1938年在設計師科京的建議下在SMK重型坦克為基礎的新型單炮塔重型坦克,該坦克初期型號裝備1門L-11型76.2毫米坦克炮和1挺並列機槍,另有1挺機槍裝在炮塔後部,在蘇芬戰爭與衛國戰爭初期表現十分優秀,成為阻擋納粹德國
  • 二戰中蘇聯的王者重坦——IS-2重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陸軍是唯一能夠和納粹德軍鐵騎相互抗衡而不落下風的軍隊,這完全得益於蘇聯紅軍那強悍的作戰能力以及蘇聯陸軍中強悍的坦克部隊,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二戰蘇聯坦克部隊中的一款主力坦克——IS-2重型坦克。
  • 二戰坦克之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看過美國電影《坦克大決戰》都對電影裡德軍坦克暴打美軍坦克的情景印象深刻吧,而德軍所使用的坦克就是可稱為二戰最強坦克的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也被稱為虎式坦克、虎Ⅰ坦克六號坦克,是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的一種重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的設計初衷是為與蘇聯的T34相匹敵,因當時的德軍裝甲部隊中沒有一款坦克能夠和T34坦克相抗衡,於是虎式重型坦克的設計方案應運而生。
  • 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從真正意義上講,二戰期間義大利的M14坦克和日軍97式坦克都只能算是輕型坦克,日本從一式坦克量產開始,一式才能真正意義上中型坦克但是火力依舊是47毫米48倍徑坦克炮,充其量與二戰初期德軍的三號H型坦克是同個檔次,而一式坦克的量產已經是1944年的事情了,在東線蘇聯已經研發出了T34.85坦克,德國也有豹式中型坦克等,英國獨立製造巡洋坦克也開始裝備75毫米45倍徑火炮。
  • 蘇聯重型坦克的巔峰之作,I S系列坦克,過時20年後尚可一戰
    蘇聯對重型坦克的更新換代 早在二戰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了重型坦克的研發與使用,只不過思路有些跑偏。原計劃這輛車會取代KV-1和T34,因戰事不斷,蘇聯軍方還是將T34坦克的生產放在了首位,不過KV-13為後來的I S重型坦克打下了良好基礎。 I S坦克的誕生和實戰能力 隨著戰爭的深入,德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開始在戰場上頻繁出現,裝備76mm炮的T34明顯不低,而擁有一輛可以轉變局面的重型坦克成了蘇軍當務之急。
  • KV1的雙胞胎,蘇聯的KV2重型坦克,突破防線移動掩體誕生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3364字,閱讀約7分鐘KV-2坦克它是蘇聯在二戰初期裝備的一種重型坦克,它全身穿著厚重的裝甲,它體力充沛,它充滿力量感的巨大炮筒,而在衛國戰爭開始的時候它們大部分都被消耗掉了,蘇聯士兵說它的設計並不理想,而德國士兵卻對它印象深刻,那麼它的設計是怎樣的呢?
  • 令盟軍「談虎色變」的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保時捷,戴姆勒·奔馳,MAN公司經過1年多的研究工作,分別在1941年初提出了自己的重型坦克方案。出乎希特勒預料的是,德國又再一次遭遇了蘇聯重型坦克暴風驟雨般的衝擊。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蘇德戰爭爆發。戰爭開始德軍橫掃了蘇聯邊防軍,幾個月內造成蘇軍約400萬人的慘重損失。
  • 蘇德戰場上奮戰多年的KV系列重型坦克,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科京本人很是聰明,他立刻嗅出了這其中的含義,史達林不喜歡多炮塔坦克,應該專注於研究常規構型的坦克,並且在蘇聯陸軍中將、陸軍裝甲坦克部部長德米特裡·格裡戈裡耶維奇·巴甫洛夫的建議下,將坦克SMK重型坦克的設計做了簡化設計,只保留了SMK重型坦克上的主炮塔,在將炮塔高度降低的同時,也將車體前部略作修改,一定程度上還參考了T-100重型坦克的正面結構
  • 神教的最後吟唱,蘇聯268自行反坦克炮,被自己尷尬到了的裝備
    二戰後期,蘇軍總結大戰經驗,對裝備152毫米榴彈炮的SU-152自行反坦克炮非常滿意,不過SU-152的底盤畢竟有點過時,蘇聯計劃研製新一代大口逕自行火炮,以便於在未來幾年中逐步替換老舊裝備。
  • 蘇軍認為它與T-10旗鼓相當,美國T43重型坦克
    T34重型坦克 研製T43坦克的原因是T34重型坦克的失敗,二戰結束後不久開始研發的T34重型坦克起初發展還挺順利,後來的測試中發現,該坦克重量超出預期10噸,全重達到了約
  • 二戰後期日本最後掙扎量產重型百式100噸坦克計劃日本的終極武器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的重型坦克計劃,日本對於重型坦克研究卻是起步時間最快研製出來坦克最不倫不類的國家,這間接導致後來日本坦克性能落後,但日本最終把落後的產物魔改成了一輛黑科技。日本最初的重型坦克開始研製日期是1925年,第一款重型坦克91式坦克經過五年的研究拼裝終於研發成功,91式坦克成為日本歷史上誕生的第一輛重型坦克,但日本稱之為重型坦克,但其實連後來輕型坦克都比不上,其外形仿造蘇聯T28坦克採用多炮塔設計,其正面最厚裝甲才20毫米唯一亮眼之處在於該型坦克主炮採用的是70毫米18倍徑火炮,採用類似於步兵炮改裝而來的坦克炮,雖然說不是真正意義上坦克炮,但口徑達到70毫米18
  • 【小雨姐評測】森寶鋼鐵帝國:象式坦克殲擊車、虎式重型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虎王重型坦克Empires of Steel(上)
    「象」(德文Elefant,英文為Elephant)式坦克殲擊車,前身是「斐迪南」(Ferdinant)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後期德國研製的重型坦克殲擊車。>,中文:虎式坦克/虎I坦克/六號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所使用的重型坦克。
  • 虎式重型坦克所向披靡?其風光的背後,也給德軍帶來了許多麻煩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德國的那些'裝甲動物園'。這些用動物名字命名的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堪稱是冠絕天下。比如許多軍迷津津樂道的虎式重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表現十分出色,一輛虎式重型坦克可以輕鬆擊毀四輛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堪稱是重型坦克中的豪傑。
  • 英國維克斯坦克的蘇聯衍生版,蘇聯裝甲部隊的中堅,T-26輕型坦克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T-34中型坦克、KV系列重型坦克,或是IS系列中型坦克。不過,這些坦克或是在蘇德戰爭前夕誕生,或是在蘇德戰爭中誕生。在這些坦克誕生之前,蘇聯坦克部隊都是由各式各樣的輕型坦克構成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為蘇軍服役多年的一款輕型坦克——T-26輕型坦克。
  •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少得可憐
    不過,蘇聯坦克王牌卻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較弱的T-34/76坦克湧現了多數坦克王牌(甚至在1944年),而火力裝甲最強的IS-2重型坦克出現的王牌卻少得可憐。這個現象與德國截然相反,後者近一半坦克王牌都出自「虎」式重型坦克部隊。
  • 納粹德軍的噩夢:被譽為史達林鐵拳的蘇聯ISU-152自行反坦克炮
    1943年春,蘇聯逐漸取得了東線戰場的主動權,開始不斷地對德軍發起大規模反攻,然而在攻擊過程中進展並不順利,為了能夠有效摧毀德軍堅固的防禦工事及德軍最新研製成功的虎式重型坦克,蘇聯決定研發一款威力強大的大口逕自行火炮,該計劃被蘇聯命名為241項目。
  •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美英重型卡車 鮮為人知卻作用重大
    曾經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介紹過,通過《租借法案》盟國為蘇聯提供的各種卡車,為取得二戰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重型卡車以同樣的方式來到蘇聯,主要執行特殊任務——將受損的車輛拖離戰場,或者沿公路運送坦克。
  • 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打遍天下無敵手
    除了我軍坦克兵的英勇無畏,我軍坦克兵的裝備也成為了我軍打敗美軍坦克兵的重要原因。說實在的,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IS2可是打遍天下無敵手。這是為什麼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IS2坦克的背景和性能。IS2坦克誕生在蘇德戰爭的炮火硝煙中。為了壓制德軍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蘇聯方面就研發出了性能超越黑豹和虎式坦克的IS2重型坦克。
  • 二戰時期,日本重型坦克超「虎」式2倍,沒上戰場成為玩具和笑話
    美蘇針對虎式坦克的弱點都研發出新型穿甲彈,蘇聯更是直接生產出更為強悍的IS-2重型坦克,虎式在戰爭後期優勢也就逐漸消失了。東方法西斯日本,它們的坦克給我們的印象是「脆皮坦克」,但就是這麼些輕型坦克,欺負中國武器落後,在中國戰場上肆無忌憚,乾脆直接取消了使用重型坦克的計劃。
  • 99A坦克使用履帶,高速公路上跑多快?能跟重型卡車一起飆車
    這背後原因並不難想到——主戰坦克體重遠非一般車輛可以比較,它的重量一般達到50~60噸,作為對比,普通大巴車的重量才是10噸左右。而且主戰坦克採用履帶地盤,雖然越野通過能力極好,但並不適合高速行駛。目前,速度最快的坦克是英國「毒蠍」輕型偵察坦克,最高公路時速為80.7公裡,但毒蠍式坦克的重量只有8噸。而數十噸重的主戰坦克的公路速度相對就比較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