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之父黃一鶴:揭秘金曲《鄉戀》轉正之謎,原諒我們知道得太晚

2020-09-05 樂得逍遙

1983年的冬天,在一個600平米的舊演播室裡,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電視史的許多個第一

他就是被稱為春晚第一人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導演,黃一鶴

黃一鶴

史無前例的電視直播壓力

在1983年那個時代,用直播的形式來呈現春節聯歡晚會是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最初黃一鶴提出這個超前的想法時並非沒有質疑的眼神,並且這個直播形式還帶有一定的風險

1983年春晚

黃一鶴說:&34;

可想而知,黃一鶴頂著天大的壓力用行動去實現創新,同時他也是很緊張的,害怕因為自己的錯誤而連累到家人。

用黃一鶴的話就是:&34;

黃一鶴

黃一鶴說&34;

姜昆

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說過:&34;

但黃一鶴用一句話將姜昆的思路打通了,用足球賽看錄播不看直播的比喻春晚的電視直播形式,姜昆恍然大悟。

當時黃一鶴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想讓觀眾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他也做到了!

電視晚會的裡程碑的建立

第一屆春晚的創新性製造在中國電視史是一個裡程碑的存在,它不僅僅是去全民的審美品位、品質和品格的提升,更是中國電視人一種文化自信的輸出,是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詞作家甲丁

春晚策劃詞作家甲丁回憶觀眾激動雀躍的場景,說:&34;

現場觀眾

所以黃一鶴對於這一次春晚的踐行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值得欽佩的。

首次提出設立主持人的概念

黃一鶴曾經執導自1983年開始的五屆春晚,這是首次將&34;融入晚會中去,並贏得了觀眾的芳心。

中國人也才第一次知道了主持人這個概念,以前最多只有報幕員,兩者的職責範圍並不一樣,報幕員只需要報一下需要展示的節目就可以了,不需要像觀眾互動。

主持人則是像現在大家所見一般需要綜合素質夠硬,應變能力強的人才勝任。

也正是因為如此,春晚主持人也成為了春晚聯歡的標誌性符號

主持人們

主持人們

說起如何編排人員主持的工作時,黃一鶴是這樣安排的,把不同的品種主持串聯到一起,形成新的趣味點

觀眾在當年看那幾個主持人在臺上賣力演出的背後,其實是有著一套喜劇的完整結構的,從局部構成密不可分的整體。

只有像斯琴高娃、阿Q他們把王景愚的雞給撞倒了,王景愚找不到自己的雞到哪裡去了,才有了馬季從姜昆嘴裡把雞給拿出的畫面,才有了王景愚做了一個吃雞的無實物的精彩表演。

《吃雞》

也許看著像即興表演,但裡面無不囊括了黃一鶴的嘔心瀝血與主持人們的努力耕耘。

而沒有實力的導演不敢嘗試這種方式,因為容易出岔子,黃一鶴的能力在這裡可見一斑。

角色化串聯一般人不敢用,如果沒有優質演員的加持,也沒法實現,黃一鶴採用的姜昆、李谷一等這些演員也是他極具眼光的體現。

禁曲《鄉戀》的幕後故事

當時導演讓著名歌唱家李谷準備了六首歌,李谷一都唱完了,用的四部電話直接與觀眾交流進行現場點播。

唯獨這首次的電話點播節目互動,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這個成功在李谷一身上體現得最為突出,四部電話全部點李谷一的《鄉戀

鄉戀

黃一鶴是堅定不移地要準備推李谷一的這首歌上去,雖然這首歌有爭議,屬于禁曲

黃一鶴的堅持也換來了領導的支持,他用廣大觀眾朋友的電話點擊數量統計點擊量最大的一首歌,就是這首《鄉戀》,然後把這個結果拿到現場給領導查看,請他們來定奪。

領導們一看這個情況,隨後也就同意了。畢竟是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一拍桌板,上!

演唱《鄉戀》

這樣一來,《鄉戀》也藉此躍升成為了內地第一首流行歌曲,那更是給中國內地原創音樂創作打了一個強心劑,或者說一個重要的文化啟蒙

並且在演唱播出之後,大量觀眾來信,說中央電視臺是人民的好電臺!

姜昆、李谷一、甲丁為黃一鶴鞠躬

時隔多年,當年的演員與導演再次相遇,淚眼婆娑,唯有感動與敬意。

姜昆、李谷一、甲丁紛紛為黃一鶴折腰鞠躬。

李谷一還單獨為黃一鶴鞠了一躬,她認為只有如此才能表達她對黃一鶴導演的尊敬和心意

黃一鶴就是要為老百姓服務

雖然一開始是安排六首歌,但李谷一在當時一共唱了九首歌,放在現在這出鏡率是不太可能的。有人問黃一鶴導演,為什麼要給李谷一唱那麼多歌呢?

黃一鶴導演直言:&34;

黃一鶴

黃一鶴的成功不只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有著一顆為老百姓著想的心,時刻俯身傾聽在老百姓的心上安排節目。

在立足於老百姓的基礎上,黃一鶴極致發揮了&34;勁和&34;勁。

他的&34;不在於拼命,而在於腦子裡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春晚拼圖。

基本的框架形成之際,他再下功夫去&34;裡面的細枝末節,主持人的詞、細微的動作表情都做了標註

黃一鶴記錄本

第一次電視直播、第一次請觀眾通過熱線電話的方式點播節目、第一次使用了主持人這個功能,這一切的奇蹟、這一切的開始都誕生在1983年黃一鶴執導下的春節聯歡晚會

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在一夜之間贏得億萬觀眾的無數喝彩,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視節目之一

1983年春節晚會

這一切都依舊離不開三個字,黃一鶴。

這樣為民而行的黃一鶴已在2019年4月8日猝然離世,世間又少了一個卓絕的大導演。

&34;是他的寫照,也是我們對他的祝願,他將一直活在中國人的心上!

《鄉戀》是一首經典老歌,突然發現頭條搜索已經成為「什麼都可以搜」的綜合平臺,點擊下方搜索卡片,搜索「鄉戀」進行體驗。


相關焦點

  • 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禁歌《鄉戀》是怎麼解禁的?
    然而,這仍然是一屆堪稱經典的春晚。它的主持人團隊是經典的。1983年春晚主持人並不多,共有4位,分別是王景愚、劉曉慶、馬季、姜昆。劉曉慶、馬季、姜昆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就不用多介紹了,你知道王景愚有多厲害嗎?他是中國最早「吃雞」的人!當年,他創作的啞劇小品《吃雞》,讓人笑得直流眼淚,傳得家喻戶曉。
  • 追思春晚第一導演 懷念黃一鶴
    走近星創文藝重溫經典記憶,讓我們走進知識海洋尋找那過去的瞬息,在那個難忘的時代,在那個難忘的除夕,千家萬戶只為留守一臺春節聯歡晚會,今天致敬的是離我們遠去的中央電視臺導演黃一鶴(春晚第一代導演),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 曾經被稱為「靡靡之音」,禁播放的禁歌,為何在第一屆春晚演唱?
    在這樣的背景下,歌曲《鄉戀》被創作出來,得以演唱,卻在不久後遭到封殺,禁止在電臺播出。這樣的禁歌卻在黃一鶴導演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上被演唱,春晚為何如此「膽大」,這是怎麼回事呢?這還要從港臺音樂在大陸開始流行說起。
  • 史上最糟糕春晚,陳佩斯被送醫院,新聞聯播道歉,導演險些自殺
    而黃一鶴就是1983年央視春節晚會的創始人兼總導演,那個時候,春晚上不能談情說愛,李谷一老師便用一首打動人心的《鄉戀》使春晚變得有滋有味。敢於創新的春晚之父黃一鶴想要謀求更大的舞臺,更多的節目,將春晚從小小的演播室帶到了北京工人體育館,愛搖滾的朋友都知道,這個體育館的舞臺上曾經捧紅過無數傳統搖滾音樂人。但黃一鶴卻錯誤估計了當時春晚欄目組的設備水平和組織能力,習慣了小演播室的演員們首次來到這麼大的舞臺,顯得手足無措。
  • 37年前,首屆春晚現場的200多個來電,把導演組嚇出一身冷汗
    在很長一段時間,央視春晚一直是中國人過春節的必備節目。春晚中一出出經典的節目,為我們的團圓之夜增添了無數的歡聲笑語。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首屆春晚的誕生,曾經遭受了重重困難,晚會現場更是出現了重大意外,讓導演組直捏冷汗。
  • 第一屆央視春晚竟然這麼大膽?!
    央視1958年開播之初,所有的節目都是直播的,但隨著特殊時期的幾次直播意外和停播事故,復播之後,連《新聞聯播》都是錄像播出。恢復直播,這個決定非同小可。黃一鶴當即向上級請示,第二天一早,臺長回覆:「就現場直播!」其實,同意恢復直播,臺長心裡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因為沒有錢做錄像了!
  • 年輕人為了「她」,又看了一遍春晚
    當年的總導演黃一鶴後來回憶道,他們沒有什麼宣傳,也沒有預告,甚至很多觀眾都不知道,央視在除夕夜舉辦了一場晚會。無論當時的觀眾,還是黃一鶴自己,都不可能預料到,這一個晚上將會開啟當代大眾文化的新一頁。在第一屆春晚的現場,官方開通了四部熱線,觀眾可以通過電話點播節目;劉曉慶、馬季、斯琴高娃、姜昆、侯寶林這樣的大腕就坐在臺下,任憑觀眾「調遣」。
  • 1985年,陳衝一句話「毀」了春晚,黃一鶴導演直言:不想活了
    說到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而春晚也是我們每一年都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節目,不管在幹什麼,在那一天我們總是要看一下春晚,有時也並不是因為它多好看,只是覺得不看總是少了一點東西。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春晚的節目歷來是很嚴格的,就光彩排可能都不下五遍,只為了春節當晚不會出任何的差錯,但是即便是這個樣子,在1985年的春晚上還是出現了很多的疏忽,讓當時的春晚總導演
  • 首屆央視春晚開創者黃一鶴去世,曾是張明敏伯樂
    黃一鶴,1934年4月出生,遼寧省瀋陽市人,作為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他分別在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90年,擔任了五屆《春節聯歡晚會》擔任導演。
  • 關於李谷一的這些「第一」,你可能不知道!
    時值改革開放初期,敢於創新的創作者和歌唱者創作了《鄉戀》這首歌曲,但正是這種有別以往的歌曲風格為李谷一招來了反對的聲音,《鄉戀》被批評為「靡靡之音」,李谷一也因此面臨著巨大壓力。當時觀眾熱情的點播電話從未間斷,李谷一共演唱了九首歌曲——《拜年歌》《春之歌》《鄉戀》《知音》《年輕的朋友》《問聲祖國好》《一根竹竿》,還有參與了對唱《劉三姐》《牛皋招親》。
  • 這首歌在春晚唱了21年 憑的啥?-春晚,歌曲,難忘今宵,李谷一,創作...
    如果要找出一個符號代表央視春晚,恐怕非歌曲《難忘今宵》莫屬。李谷一是春晚第一位登臺歌手每年春晚在《難忘今宵》中落幕,已經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而這首歌也牽出了一個人與春晚延續幾十年的緣分,她就是《難忘今宵》的原唱者、著名歌唱家李谷一。
  • 央視春晚1983——2021
    劇情簡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簡稱為央視春晚或春晚,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每年除夕之夜為了慶祝新年而開辦的綜合性文藝晚會。起源於1979年,正式開辦於1983年,2014年被定位為國家項目。晚會涵蓋小品、歌曲、歌舞、雜技、魔術、戲曲、相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把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帶入到狂歡之中,打造「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景象。
  • 2021春晚導演組公布!盤點歷年春晚,其中有你的回憶嗎?
    1983年黃一鶴、鄧在軍經典節目:歌曲《鄉戀》,由李谷一演唱的《鄉戀》被譽為被譽為中國內地第一首流行歌曲,而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正式登臺的第一位歌手。如今斯人已逝,老藝術家值得我們緬懷!還有為了迎接澳門回歸而演唱的《七子之歌——澳門》。而以《實話實說》為原型,創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也成為了眾多觀眾心目中最好的春晚小品之一。此外,《山路十八彎》、《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等歌曲也深受人們的喜愛。而趙麗蓉表演的《老將出馬》,成為了她在春晚中最後的作品。
  • 38年央視春晚大合集
    劇情簡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簡稱為央視春晚或春晚,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每年除夕之夜為了慶祝新年而開辦的綜合性文藝晚會。起源於1979年,正式開辦於1983年,2014年被定位為國家項目。推薦:        央視春晚合集2011-2004        央視春晚合集2003-1994         央視春晚合集1993-1985《198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 這首歌在春晚「流行」21年,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作為演唱者李谷一也認為這首歌具有特殊意義,「《難忘今宵》歌詞好、旋律好,再加上春晚平臺好,逐漸成為特定場合演唱的歌曲,也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這麼多年《難忘今宵》不只在春晚舞臺上演唱,李谷一參加各種晚會和演出唱得最多的也是這首歌,「有時候參加晚會別人專門點這首歌,不唱都不行,它已經成為一種符號和觀眾心目中的一種情結。」
  • 音樂在線聽|1979年的老歌《橄欖樹》《外婆的澎湖灣》《小城故事》《龍的傳人》《鄉戀》這才是經典!
    歲月靜好,時光如梭,唯有音樂在我們記憶中傳唱。請回答1979,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經歷了十年禁錮的人們,在那個乍暖還寒的季節裡發出的春之聲,本期一起在這些年滿40歲的老歌中,邂逅曾經的自己。01.同樣在80年代,原唱李建復的表侄王力宏,在美國家中也聽到了這首《龍的傳人》,在2000年,對它重新演繹之後,收錄進個人專輯《永遠的第一天》,並在2012年再次將它呈現在春晚舞臺上。05. 李谷一《鄉戀》《鄉戀》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馬靖華填詞,張丕基譜曲、編曲,是電視風光片《三峽傳說》的插曲。
  • 揭秘雍正皇帝繼位之謎(五) —— 大將軍王 (2)
    揭秘雍正皇帝繼位之謎(五)—— 大將軍王 (2)作者|吳佩松不過這個假王仍然是有意義的,前面提到十四出徵時,「以天子親徵的規格出徵,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說明雖非正式的王,但相當於王,用康熙的話來講,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康熙的考慮應當是胤禎以貝子的身份做大將軍身份偏低,要給他一個相當於王的地位,但正式冊封還沒到時候,需要觀察他這次大將軍做得怎樣?
  • 在春晚能唱自己歌的人,得是什麼身份?
    它們分別是1983年的《鄉戀》、1987年的《冬天裡的一把火》、1995年的《今兒個真高興》、1999年的《常回家看看》、2006年的《吉祥三寶》以及很少缺席的《難忘今宵》。 哪一首不是耳熟能詳,哪一首不是膾炙人口?尤其是《難忘今宵》,大人們聽到要收麻將桌,小孩聽到要洗洗睡覺,簡直是一種過年的「計時刻度」。
  • 它是春晚小品的開山之作,它第一次登上春晚,它叫小品《吃麵條》
    說起春晚的小品,大家都不會陌生,而對於小品這種表演形式是怎麼來的,許多人都不知道。同時,關於春晚首個小品是什麼?有些人也不知道。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春晚首個小品《吃麵條》。它是春晚小品的開山之作,它第一次登上春晚,它叫小品《吃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