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肆虐 農產品減產預期繼續發酵

2021-01-09 環球網

極端天氣肆虐 農產品減產預期加重

在唐山七月鋼鐵限產、國際黃金價格保持強勢利好的信息促進下,本周大宗商品市場連續大漲三天,周三市場,除了上半年領漲的黑色系板塊「王者歸來」外,農產品板塊表現搶眼:菜粕期貨盤中觸及漲停,豆粕、棉花、大豆均大漲;前一個交易日中,棉花期貨盤中亦漲停。

本地市場:

雞蛋現貨價反彈5%~15%

廣州日報記者調查廣東市場發現,農產品市場在進入7月之後,回暖、走高的氣息頗為濃厚。目前,現貨市場的囤貨、投資潮再次出現,好幾年不受待見的豆類、油脂類產品,迎來了眾多的貿易型買家。而在飼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下,粕類、玉米類產品的現貨價格近期也以漲為主,批發商的倉儲量、交易量都在穩步提升中。大蒜、生薑等有價格上漲的跡象。

此外,前期價格暴跌的一些產品,目前正在明顯企穩。每年7月,本來是雞蛋「甩賣」的旺季,但廣州日報記者走訪廣州市越秀區、海珠區部分零售市場後發現:「甩賣」較6月大為減少,3.8元每斤的「特價蛋」已經很難見到。多數大超市的雞蛋價格都穩定在4.2元/斤以上,較之六月下旬的反彈幅度高達5%~15%;少數超市的價格雖然沒有反彈,但三周來價格沒有變化。

農產品貿易鏈從業者的經營態度也發生了與年初的謹慎進貨不同,已經轉化為逢低多買。此外,東莞糧油市場的羅先生說:「目前玉米、棉花短期波動受收儲政策的影響。棉花市場剛出現過拋儲行為,不過拋售量有限,所以逢低買入。玉米將迎來臨儲拍賣政策,可能使得8~9月的玉米價格回落一些,但如果回落有限,依然是買入機會。」

機構預判:減產預期將繼續發酵

對比往年,極端天氣成為了目前農產品市場的關鍵詞彙。記者從深圳、上海的幾家大型期貨公司了解到,這些機構目前均成立了前所未有的天氣研究專題小組,以求對極端氣候條件下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後市變化做出正確研判。

中信期貨專題組的分析人員認為,2015年~2016年的厄爾尼諾已經在全球形成了各類極端氣候現象,已經對包括大豆、玉米、棉花、白糖、油脂在內的全球主力農產品種植區構成了重要的減產影響,並且減產預期在2017年繼續發酵是個大概率事件。鑑於供應量預期減少,2016年的農產品價格較往年同期前景更加樂觀。

此外,整個大宗商品市場是從今年1月的25年價格新低的基礎上反彈的,至今仍在技術面低谷徘徊,多數品種並沒有漲回2015年的高點水平。再加上,雖然棉花、豆粕等少數品種今年暴漲過,但農產品板塊相對於黑色系板塊、化工板塊、有色板塊的漲幅仍然較低,且普漲行情一直沒有出現,下半年有「補漲」的可能性。

而從國內外的機構資金流入來看,金融市場流入資金也持續支持大宗商品繼續走強。在股市波動、銀行理財品年化收益率下降的情況下,更多機構投資者對於大宗商品的青睞度提升。

投資建議:強勢品種或繼續高位震蕩 白糖、雞蛋或後發制人

7月之後,專業人士對於農產品板塊的後市普遍更加樂觀。花旗分析師表示,儘管英國「脫歐」公投導致市場對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上升,但預計全球原材料需求將繼續增長,本輪商品價格的反彈將更具有持續性,比較可能由鐵礦石等黑色產品傳導到更多的資源類產品。

華泰期貨(廣州)分析師張晟認為:前期暴漲幅度超過40%的產品,比如豆粕、菜粕、棉花,聚集了機構的資金關注,不太可能在下半年淺嘗輒止。而且,極端天氣也在這幾個產品的主產區裡橫行肆虐,基本面支持以上產品下半年繼續保持強勢,或寬幅震蕩,帶給投資者更多的低買高賣機會。

再者,前期漲幅有限或者超跌的農產品,也會跟隨「普漲」大市有所作為,比如白糖與雞蛋。白糖雖處高位,但近期漲幅有限,卻與棉花類似,是全球厄爾尼諾現象的受益者,也是農產品期貨板塊歷來較為活躍的品種。而雞蛋在連續2年的暴跌走勢後,7月後迎來了超過11%的(期貨)的反彈,築底跡象明顯,下半年或能大幅度走高。(井楠)

相關焦點

  • 全球天氣異常 農產業能否上演「天氣市」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時至今日,澳大利亞叢林大火仍未得到控制,而澳大利亞山火肆虐,與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乾燥有重大關係。不僅在南半球,歐洲大部分地區也被暴風雨、洪水等極端天氣籠罩。
  • 極端氣候「拉尼娜」預期升溫,催化概念股一覽
    98~01年:北方地區連續出現大風天氣,土借風勢,沙塵暴形成,北方形成了9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春旱。影響板塊:農產品 07~08年:08年冬季雪災,夏季洪澇。影響板塊:煤炭採暖。
  • 拉尼娜來襲,白糖價格看漲預期升溫;① 近日,美國氣候預測中心發表...
    拉尼娜來襲,白糖價格看漲預期升溫;① 近日,美國氣候預測中心發表了權威聲明,稱今年拉尼娜事件產生幾乎已成定局,而且會一直持續整個冬季。此前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氣象部門也先後發布相關預測。拉尼娜極端天氣再現,今年或迎來寒冬期;② 拉尼娜現象通常會為澳大利亞等國帶來更多降水,為全球糧食市場帶來減產預期,從而推升糧食價格。
  • 水果漲價背後:極端天氣「推波」,傳統供應鏈「助瀾」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回應水果漲價問題時表示,鮮菜鮮果價格上漲明顯受到極端天氣季節性因素的影響,這種季節性的短期衝擊不具有持續性,鮮菜鮮果的價格也同樣不會持續位於高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採訪中發現,除去極端天氣的影響,產業鏈各環節中都存在導致價格大幅波動的因素,可見的是,產供銷等各環節主體正在尋找一條可閉環的供求生態鏈。
  • 被低估的氣候災難:危險的極端溼熱天氣比預期早幾十年出現
    溼熱是最被低估的局部氣候變化災難,過去科學家認為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極端溼熱天氣已開始出現,並日趨頻繁,提醒我們不得不早一些注意致命風險。來源:圖蟲創意作者 | 祝葉華責編 | 高佩雯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酷熱的夏日裡溼熱比乾熱更讓人感覺難受。
  • OPEC減產堅定油價節節高升,需求陰霾未散仍需警惕
    周一(2月18日)紐市盤初,美油漲逾1%,創去年11月20日以來新高至56.73美元/桶,此前亞洲時段布油一度刷新去年11月以來高點至66.83美元/桶;OPEC+堅定減產和沙特離岸油田停產,提升了市場對供應趨緊的預期,而美中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強化了對原油需求的信心,都對油價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 北方天氣異常繼續影響蘋果產區價格上漲
    商務部提供的食用農產品價格指數(蘋果價格)環比下降0.5%,較前一周漲幅下降了1.9個百分點。甘肅產區天氣異常5月6日下午,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遭受強降雨伴冰雹襲擊。延安產區75mm以上紙袋富士商品果均價2.85元/斤;鹹陽、渭南產區果商貨70mm以上紙袋富士2.8-3.3元/斤,以質論價;4月中下旬,正值陝甘晉地區蘋果、梨花期,低溫頻繁出現,部分產區發生花期凍害,預測性減產看漲及現存貨源的減少致使產地庫存蘋果價格整體上漲0.1-0.2元/斤。
  • 中輝期貨西安:減產不及預期油價下跌,黃金白銀進入牛市上漲
    一個是歐佩克會議,會議已經達成了減產的協議,但是原油卻是應聲回落。一方面是減產的預期比市場預估值減少很多,可以說是事實不及預期造成下跌。另外一點就是前期的上漲也就是大家對會議的減產預期形成的上漲的推動,會議落地之後必然是行情結束。第二個事情是美聯儲公布了2.3萬億的貸款方案,也是繼續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受到這個消息的鼓勵美股昨天是一個比較好的上漲走勢。
  • 極端天氣強勢來襲,妖風肆虐塔州!塔州邊境10.26即將開放!塔州優惠...
    01塔州極端天氣強勢來襲!預計周五全天都會籠罩在「妖風」的陰影下而本周末將會有大範圍降雨BOM已經發布嚴重天氣預警了根據天氣專家的預測周五晚間的風勢會稍稍緩和表示預計會出現長期的持續降雨河流水位很可能上漲希望大家及時關注我們的洪水警告此外 Melitsis先生還表示每年這個階段的極端天氣變化
  • 瑞達期貨:馬來減產季背景下 棕油供應壓力有限
    10月產量低於預期,出口也低於預期,期末庫存符合與預期,報告偏利多,157萬噸的庫存水平為2017年6月以來最低。棕櫚油的產量減少可能和疫情限制生產以及勞動力短缺有關,在此背景下,加上進入11月,棕櫚油進入季節性減產季,市場預估12月末棕櫚油庫存或將低至120萬噸,同時市場也關注拉尼娜對產量影響的大小,大方向依舊偏多。
  • 柏子仁有減產跡象 產新情況需密切關注
    在2016年上半年價格跌落至45-48元,但在產新期,由於鮮貨價格不高,總產量低於預期,迎著產新走銷暢快、行情迅速上漲,最高價升至80-82元。進入2017年柏子仁產新價格沒有多大變化,既沒有減產利好,也沒有豐收的利空,只能算是正常年份,價格在73元上下浮動。2018年因掛果少等因素產量下降,產新後價格從70元漲至95元左右。
  •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雖然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實施了「封鎖令」,交通停滯、工廠停工,人們蝸居家中,但全球氣溫仍在攀升,氣候變化並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全球科學界有一個共識,隨著全球日益變暖,原有的氣候模式被打破,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更頻繁出現。
  • 原油交易提醒:OPEC+縮減減產幾無懸念,但焦點在於補償減產計劃,油...
    周二因為疫情二次蔓延的風險以及OPEC+即將縮減減產規模的預期使得美原油一度跌至39.07美元,但是因為美國部分經濟數據改善,同時數據顯示OPEC+的6月減產合規率達到了107%,且OPEC月報顯示,2021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將創紀錄地增加700萬桶,這都提振了市場的樂觀情緒,美原油收復所有跌幅,收盤漲逾2%。
  • 張禮卿:原油減產協議的達成及其影響
    經過反覆磋商,有關各方終於在北京時間13日達成了史上減產力度最大的協議。具體內容是:5月和6月減產970萬桶/日,7月至12月減產800萬桶/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減產600萬桶/日。其中,沙特和俄羅斯兩國的減產以1100萬桶/日為基準,其他國家以2018年10月產量為基準,墨西哥減產份額僅為10萬桶/日。
  • 米袋子」量足價穩「菜籃子」供給好於去年同期 元旦春節期間農產品...
    唐珂介紹,當前我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總量充足、市場運行基本正常,11月「全國『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20.08,比上月降2.50個點,同比高0.37個點。從後期走勢看,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稻穀、小麥庫存保持歷史高位,生豬產能恢復勢頭良好,畜禽及果蔬生產穩定,明年國內農產品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穩定。
  • 2020年豆粕強勢收官 新年伊始繼續乘風「粕」浪
    機構分析稱,長期內中國生豬產能的恢復和全球大豆庫存消費比降低奠定了粕價上行的基礎,而短期南美乾旱天氣的影響繼續主導市場,意味著粕價在新年伊始仍將維持震蕩偏強的走勢。隨著北美大豆供需基本塵埃落定,全球大豆供應的焦點轉向了南美市場。然而在拉尼娜天氣的影響下,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產區先後遭遇乾旱,給市場提供了充足的炒作題材。
  • 2021年商品,是農產品機會大,還是工業品更強?朋友問,說說邏輯
    昨天有個朋友問,2021年商品機會傾向工業品還是農產品?先對比一下歷史數據,2020年商品板塊指數,農產品要明顯強於工業品,農產品指數全年漲幅超過16%,工業品指數全年漲幅為11.6%,放在歷史中,農產品當前位於66%指數分位中,而工業品指數當前處於49.9%分位中,視野放大到近5年漲幅中,工業品表現優於農產品。
  • 陳甫:雅典烈火焚城近百人一夜喪生 極端天氣緣何肆虐全球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甫】 2018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乾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給人類健康、農業、生態系統等帶來廣泛影響。歐洲正在經歷一波罕見的高溫天氣侵襲,除了忍受熱浪煎熬的西歐、南歐等地區,北歐地區也正遭遇持續高溫,北極圈內氣溫已達到30攝氏度,挪威和芬蘭也分別出現了33攝氏度以上的高溫。
  • 【意·關注】罕見極端天氣,全意迎大降溫!兩姐妹在帳篷中被5米大樹...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義大利南部地區陽光明媚,但中北部地區卻迎來罕見惡劣天氣:龍捲風、暴雨、冰雹、山體滑坡、洪水,肆虐城市和農田。 今天(8月31日),不僅中北部地區仍持續陰雨天氣,部分南部地區也拉響了惡劣天氣預警:威尼託、博爾扎諾和拉齊奧大區拉響惡劣天氣橙色警報;阿布魯佐、艾米利亞-羅馬涅、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倫巴第、馬爾凱、莫利塞、普利亞、西西里島、託斯卡納和翁布裡亞10個大區均為黃色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