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一周的重感冒,嗓子的灼燒感讓我「惜字如金」,與學生說的每一個字都在腦海中停留思考1秒……這樣的教學使我更加重視備課與反思,把表達的機會留給學生。一周下來,讓我深深感悟到了課堂中細講不如巧問。
課堂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陣地,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需要依託課堂教學來達成。進入三年級後,語文課程的學習重點由識字寫字轉移到了通過閱讀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提問能喚醒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中的提問,關鍵不在於數量的多少,而在於質量的高下。有的語文課堂,可能只有一個主問題,但卻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樣的問題也是真問題;但有的課堂,儘管問題滿天飛,卻不能觸及文本靈魂的深處,也不能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這樣的問題即使再多,課堂再熱鬧,那也只可能是假問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需要打假!
那麼,課堂提問,問於何處?
葉聖陶先生在《談教學的著眼點》一文中早就提倡,教師教學的著眼點就在於能使學生開竅。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與文本本身的內涵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和落差。如果沒有了這種距離和落差,語文課堂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就是要通過教師對問題的設置,去引導學生發現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文本內涵與自己的理解之間存在的這種落差,儘可能縮短學生的理解與文本內涵之間的距離,這就是思維的訓練。因此,課堂提問就應該問於落差處。那麼,怎麼通過提問減少這種落差?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實踐反思,得出以下幾點感悟:
一、提問緊扣目標,少而精,有條理,有主次。
要上好一節語文課,單靠一兩個提問遠遠不夠,需要教師站在完成目標的高處,從整節課、整篇課文規劃,設計一組有步驟、有深淺的系統化提問。根據文本特點,學生實際水平,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環環相扣,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縱深發展。
比如講解《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引出本課的線索問題「為什麼老屋總也倒不了?」通過小貓、老母雞、小蜘蛛與老屋發生的故事,讓學生在讀——想——說的訓練中,找到「反覆」的結構特點。根據反覆進一步提問「可以從哪些地方進行預測?怎樣才能猜得合情合理呢?」從而總結出預測的方法,並解決線索問題,升華老屋總也倒不了是因為他總被別人需要,學習他的樂於助人。總之,問題設計要有整體意識,提問緊扣目標,少而精,有條理,有主次。
二、依據認知規律,抓契機,設矛盾,激思維。
可能有的老師與我一樣,剛開始並不知道怎麼設問?問題要不就是太簡單沒有價值,要不就是過於難,學生答不出來。其實針對文本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環節發問,可以依據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把握文本核心,由淺到深。例如:我們在教記敘類文本時,經常採用這樣的問法,寫的是什麼(具體內容)——怎麼樣寫的?(手法技巧)——為什麼寫這些?(主題)——為什麼這樣寫?(特點)。教議論文時,我們會提問,文章觀點是什麼——用了哪些材料——怎樣的論證過程——採取什麼樣的論證方法——為什麼這樣論證等。我們教學生欣賞一首詩歌,往往會提示學生,這首詩寫出了什麼樣的景象?怎樣寫出這樣畫面的?為什麼會用這樣的意象這樣的手法寫這樣的畫面呢?
以上是針對普遍意義的語文課堂的主問題設計思路,但也要貼合文本內容,使之變得形象靈活貼合文本。還需要抓住契機,深入把握文本,解讀好文本,找到問題設計的矛盾點,激發學生思維碰撞。例如黃厚江老師的《臺階》,並沒有直接提問小說有什麼特點,或主題是什麼,而是用閱讀提示中加引號的「我」,來設計問題,讓學生明白小說的文體特點,是虛構故事的一種文體,從而引出學生思考對農民父親這一形象的普遍與典型意義。
三、關注提問效果,有評價,巧碰撞,恰引導。
語文教師應是高明的引領人,對於學生的回答,既不能只問不答,也不能總是習慣性用「好!」、「不錯!」、「見解獨到」籠統評價,而應該有問有評,評價適當,積極引導。首先要有問有評,學生提問後,對學生的回答,教師一定要及時積極關注,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如果學生回答的話語較多,教師可跟著複述一遍,以增加學生印象;千萬不可在學生回答問題後,不置可否,就讓學生坐下,就轉入另一項活動。其次要評價回答得「好不好」,而且教師給予的評價要準確適當而有針對性。例如:你的回答準確很簡潔;你很細心,能瞻前顧後;也很會讀書,從課文摘詞組合回答。能結合自己的感受回答,使人容易接受……如此富有智慧而又針對性地回答,定會讓學生的思維嚴謹。
當然,學生回答很可能偏離正確的軌道,教師絕對不能擔心傷害學生自尊心和積極性而其自生自滅,而是要在肯定學生敢想敢說的同時,給予正確的引導。例如:你對菲利普夫婦看法很獨到,能否換個角度想想,你是不是認為窮人不應該有美麗的夢想嗎?……教師應以豐富的閱讀體驗和寬廣的知識面而應該成為引導課堂教學的主流,應毫不謙讓的起到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等主導作用。
肖培東老師說:「學生的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課堂就是探討、解決疑難問題的。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好的問題,能吹皺一池春水,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誘發學生的思維興趣,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進而優化教學效果。」當然好的提問也應該不落窠臼,與時俱進。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希望大家都能沉浸在高效課堂中,並與學生心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收穫成長,收穫職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