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推廣(0913-5224986)-
精彩內容一部《史記》千古留名,講出了上千年的往事,道盡了司馬遷的豐功偉績,但卻很少有人提及他的父親司馬談,實際上他也是一位滿腹經綸的學者。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司馬談論六家的故事。
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司馬談生活在西漢初年,他自幼苦讀,是一位遠近皆知的博學之士,他既對各個學派都有研究,又很精通自然科學。正是因此,他才受到了皇帝的賞識,成為了太史令。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官階很高的職位,每年的俸祿只有六百石左右,但是在司馬談看來,它卻是一個繼承祖制、展示才華的重要崗位,再加上那時候很多國家大事的決定都依賴於對天象的觀測,而司馬談對於天文的理解和認識,又遠超常人,所以官職並不高的他才能作為皇帝的參謀,時常伴隨皇帝出入各類重大決策會議的現場。
後來,司馬談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曾寫過一篇名為《論六家之要旨》的文章,他創造性地把戰國以來百家爭鳴的思想流派歸結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並且對這六家的精神要領、思想方式,以及社會需要等反面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得出了這六種思想的目的其實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治理天下,只不過是由於它們所處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才導致了各自之間的區別。
經過仔細的分析、多年來的學習,司馬談對道家思想進行了高度評價,認為它綜合了其他五家思想的精華,另外他也認為儒家思想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社會責任感。他著眼於整個社會,又審視自己觀察到的一切,感嘆身為太史公的自己生活在一個正義之士、奇人異士輩出的偉大時代,應該對這些人物、故事著書立傳,可是由於病魔的侵襲,他最終只完成了這部恢宏巨著的一小部分,這才有了後來他的兒子司馬遷發憤撰寫《史記》的故事。
不能說司馬談出師未捷,不能說司馬談抱憾而終,可是每當我們想起司馬遷與《史記》的往事,每當我們說起司馬家族的往事,似乎都會令我們想起那首韓塬上的古老歌謠,「太史故裡、文史之鄉,名流薈萃、異士輩出」。司馬遷如此,司馬談亦是如此。
來源 :陝西交通91.6
···精彩繼續···
我家的老土炕
第四屆中國·韓城國際燈光藝術節即將盛大啟幕,古城誠邀與您一起譜寫今朝輝煌
公安局向涉黃涉賭違法行為亮劍
【改革開放40年 喜看韓原新變化】春風春雨杏花村——韓城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回顧
韓城:公交車全面開通刷卡掃碼乘車服務!以後再也不用準備零錢了!
韓城交通:從閉塞到四通八達
秦磚漢瓦、金石碑刻,追尋古城文廟遙遠的記憶
又一個古村擬晉升,韓城第11處中國傳統古村落就要來啦!
韓城:三次改革,三次巨變!
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被點名,韓城第四個4A級旅遊景區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