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陳勝吳廣這兩位大咖在秦朝忙的不亦樂乎的時候,一個叫董翳的都尉被歷史老人盯上了,或許,韓城這個地方歷史底蘊太雄厚了,歷史老人的眼光總在這裡停留,萬千獨愛一座城。
這個叫董翳都尉可不簡單,他是韓城人。他的祖先更不簡單,是春秋時候的董狐,這是個耿直的牛人,咱們先簡單了解一下董狐這個耿直男。
董狐是春秋晉國太史,也被人稱作史狐,更是周大史辛有的後裔,因為是董督典籍,所以姓董,放在今天這位大咖就是正兒八經的文化部長。
少梁御史先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這個耿直男的小故事。
那是在晉國時期,一位叫姬歡的公子哥幸運的成為晉國新的國君,他繼位就被稱作晉襄公。晉襄公在位時期,他的平臺很好,繼承了父親晉文公的霸業,沒有大規模調動朝中人手,維持了晉國的大國地位。在公元前621年的時候,晉襄公就早早的就病逝了。
有人會問,少梁御史在講董狐的故事,這有點扯遠了,別急,這個故事很短,卻很耿直。
晉襄公去世,臨終前託付趙盾來輔佐他的幼子繼位,趙盾這個人也很耿直,既然有重任在身,那就好好幹工作。於是趙盾埋頭苦幹,兢兢業業,沒過幾年,令趙盾吐血的是,晉襄公的幼子晉靈公長大了,卻是個暴君。
晉靈公這哥們有點不著調,隨便殺人,甚至有點心理扭曲,完全顛覆了趙盾的三觀。
趙盾多次規勸,晉靈公非但不聽,還要殺他。趙盾只好逃出國都避居邊塞荒村,直到趙盾的從弟趙穿將晉靈公殺死,他才回朝主張,收拾紛亂的局面。他立了晉襄公的弟弟黑臀為君,這就是晉成公。
故事的耿直哥董狐入鏡了。
有一天,趙盾閒的實在沒事幹,就翻看史書,上面記載著一條讓他吐血的話:趙盾殺其君。
趙盾看到後,內心十分崩潰,馬上將史官董狐叫來訴苦,殺死靈公的真不是我啊!
耿直男董狐才不管趙盾的理由,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意思是說,你是執政的正卿,逃跑沒出國境,國君遇害你不追究兇犯,不是你是誰?
趙盾聽了後非常憋屈,因為董狐完全是按照事實記載的,這也太較真了。
在今天看來,董狐這樣記載是要擔風險的。
其時,雖然晉成公為君,可這國君是趙盾擁立的,倘若趙盾動怒,起了殺意,那董狐必死無疑。春秋時期已經禮崩樂壞,公元前548年,齊國太史就因記載崔杼殺君弟兄兩人相繼喪命。因此,孔子聞知此事,感慨地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於是,在後人來評價,董狐這個耿直男簡直開啟了我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是一個開山立派的祖師爺。
好了,講完董狐,咱們來好好說一下他的後裔,董翳。
董翳是在秦二世的時候當的官。
公元前210年,一統六國的霸道總裁始皇帝嬴政在巡遊南方的時候病死在沙丘宮,中車府令趙高勾結丞相李斯秘不發喪,派人逼死了秦始皇長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隨後假傳遺詔擁立胡亥為帝。
秦二世繼位後,感覺自己達到了人生巔峰,看見人就說,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我已經君臨天下,只希望隨心所欲的享樂!
當時的腹黑小能手趙高發現這個秦二世胡亥有點不著調,就極力迎奉胡亥,讓他繼續不著調,又一面掌握實權把控朝政,倒行逆施,假借罪名大肆殘害丞相李斯等忠臣。
由於趙高玩的有點大,刑罰殘酷,使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7月,遠戍漁陽的奴隸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哥倆搖身一變,就成了大咖級人物,自稱楚王。
陳勝吳廣哥倆從奴隸變成大咖,羨煞了很多同階級的小夥伴們,於是,太行山以東的百姓紛紛殺死當地的官員暴動,一時之間無數人自封為王:趙歇自封為趙王,魏咎為魏王,田儋為齊王。各路人馬玩起了正義者聯盟,組成討秦聯軍,向函谷關進發。
當時起義軍尊奉陳勝這哥們為統帥,陳勝一方面命令小夥伴吳廣帶領部隊牽制秦朝在滎陽的軍隊主力,另一方面派手下將領周文統帥另一支部隊直撲函谷關。
由於各地軍民紛紛響應,周文的部隊勢如破竹,一直打到距離鹹陽不足一百裡的地方時,周文扭頭一看,好傢夥,手裡的兵力已經有一百二十萬了。
當周文帶著一大波農民兄弟來襲時,只顧醉生夢死的秦二世胡亥這才如夢初醒,倉皇召集滿朝文武商議。
朝堂上氣氛異常壓抑,群臣要麼無能,要麼畏懼趙高威權不敢多言。
位居末座的少府章邯站出來說:「盜賊蜂擁而至,人多勢眾,如今發聖旨徵集鹹陽附近的軍隊已經來不及了!驪山在修建阿房宮,有很多奴隸和囚徒,臣請求陛下下旨赦免囚徒,發放武庫的武器來武裝他們,出函谷關與盜匪決戰!」
於是秦二世立即下詔赦免了驪山囚徒七十萬,任命章邯為將軍,領兵迎擊周文的起義軍。
章邯一戰打敗周文的起義軍,周文落荒而逃,根本打不過這幫囚犯出身的亡命徒,最後,周文被章邯追著屁股打,最終是在跑不了,乾脆抹了脖子。
於是,秦朝這位統帥大咖章邯帶著一幫囚徒越玩越大,幾天之內,就帶領秦軍連續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嚇得楚王陳勝逃跑到城父,閉門堅守不敢出戰。
章邯屢戰屢勝的消息讓秦二世喜出望外,用秦二世的話說,這傢伙真的棒棒噠,他似乎看到了大秦中興的希望。於是,秦二世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協助章邯進攻義軍。
董翳此刻才真正步入歷史的進程中,他跟著小夥伴司馬欣倆人光榮的加入了章邯的亡命徒隊伍。
在章邯的帶領下,董翳南徵北戰,一路玩的不亦樂乎。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在楚國,章邯大軍神兵天降,迅速打垮了項梁的部隊,項梁本人也戰死。章邯認為楚國所有有名氣的大咖將領已經全部被自己殺死,楚軍已經不足為懼。
此時,章邯帶領一幫囚徒勢如破竹屢立戰功,因而在當時的秦庭看來,章邯已是秦國掃平叛亂的種子號選手。
但是,章邯以為自己棒棒噠的時候,卻被猛人項羽截胡了。
而此時秦朝內部爭權奪利已經殺紅了眼,趙高做了丞相,大肆殘害正直之士。
章邯作戰失利,趙高鼓動秦二世派人前來問責,章邯非常害怕,於是派長史司馬欣去鹹陽向秦二世匯報戰況,順便要錢要糧。
此時趙高指鹿為馬,早已將秦二世的耳目全部清除,所以秦二世根本不知道司馬欣拜見。
司馬欣在鹹陽等了三天請求面見皇帝,但是趙高從中作梗最終也未能讓其得見,司馬欣害怕趙高謀害自己,所以連夜逃回了軍中。果然趙高派人追殺,但是司馬欣沒有走官道返回,所以沒有追上。
令人驚奇的是,董翳的小夥伴司馬欣並沒有直接回到秦軍營中,而是來到楚軍項羽的營中,更讓人感慨的是,司馬欣居然受到項羽的熱烈歡迎隆重接待。
董翳得知小夥伴司馬欣居然跑路了,見此情形,董翳勸說章邯:「戰亦死、回亦死,吾等身死不足惜,然二十萬秦兵何罪之有?請保全秦卒姓名,為秦人子孫計。」章邯在糧枯被圍且趙高迫害之下,想想大秦實在昏聵殘暴,實在不值得再效力了,遂率兵向高富帥項羽投降,三個小夥伴又一次集合。
最終,秦朝滅亡,形成了楚漢相爭的局面,這其中,最讓董翳吐血的是,二十萬秦兵被項羽坑殺了。
在隨後的楚漢爭霸的部署中,項羽為遏制劉邦,將秦國三分,分給董翳三個小夥伴。封章邯為雍王,封司馬欣為塞王,封董翳為翟王,這就是陝西被稱為三秦的來歷。
故事講到這裡有些囉嗦了,很多人肯定想說,少梁御史在講董翳這個人,為什麼胡扯這麼多。
其實,沒有這麼多的歷史陪襯,和眾多歷史名人大咖做引子,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董翳是韓城人。
如果用一句總結董翳一生。
他是秦朝都尉,是春秋晉國太史董狐的後裔,在陳勝起兵後輔佐章邯作戰,而後投降楚軍,獲項羽封為翟王,後歸於漢。
他是韓城唯一的王者,如今其墓孤零在盤龍深山之中,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