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這段歷史故事

2021-03-05 點酷文旅
2011年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拍出8.4億港幣

整件器物造型端莊、穩重,胎質潔白緻密,青花發色蒼翠濃豔,而瓶中所繪人物的生動神情尤其精彩:蕭何策馬狂奔時的焦慮、韓信河邊觀望的躊躇不定、老艄公持槳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空白處則襯以蒼松、梅竹、山石,顯得錯落有致。堪稱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絕品佳作。像這樣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一件收藏於江蘇省南京市博物總館,系該館的「鎮館之寶」,一件仍在海外下落不明。

梅瓶上究竟刻畫著怎麼樣的歷史故事,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穿越到楚漢戰爭時期,聊聊劉邦是如何結識「點兵多多益善」的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見於《史記·淮陰侯列傳》,書中講到楚漢時期軍事奇才韓信的故事。他先後投奔項梁、項羽,不被重視,公元前206 年韓信投奔劉邦,也不為重用。劉邦先派他做一位管糧草的小官,還差點因犯軍規而被處死。一次偶遇劉邦的宰相蕭何,在一席長談後,蕭何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準備推薦給劉邦。結果韓信也不被重用,心灰意冷就跑了,蕭何知道後便去追回韓信,並說服劉邦重用他,官拜大將軍,最終輔助劉邦成就帝王之業。

韓信輔助劉邦奪取天下以後。劉邦對韓信卻越來越不放心,先是解除了韓信的兵權,由原先封的齊王改封為楚王,不久又將韓信逮捕,放出後封了個淮陰侯,令他閒住在長安。後有人告他謀反,當時劉邦不在京城,坐鎮京城的呂后想除掉韓信,於是就和蕭何商議。蕭何設計騙取韓信進宮被呂后預先埋伏的士兵抓住並處死,而且誅殺了韓信一家三族,因此就也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了韓信的一番事業,這個故事也千古傳唱,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一個古代故事。

感覺意猶未竟,前方高能預警

你肯定聽過《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漲」知識的時刻,想知道劉邦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從一位無名小輩走到一代帝王。請繼續聽小編娓娓道來。

劉邦少時不愛勞動,長輩都覺得他胸無大志,難成大事,但劉邦並不在意他人言語。劉邦曾為張耳門客,返鄉後做了沛縣泗水的亭長,娶了呂公之女呂雉為妻。有一次,劉邦到鹹陽執行公務,恰巧碰到了秦始皇出巡。他遠遠望見秦始皇的排場,心中羨慕不已,不禁感嘆道:「大丈夫當如是也!」心中湧起了一股幹大事的衝動。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佔了陳州(今河南淮陽),和秦朝公開對立。劉邦的家鄉沛縣也不例外,劉邦順從民意,設祭壇,立赤旗,自稱赤帝之子,帶領著一支兩三千人隊伍舉起了反秦大旗。

公元前209年10月,秦末農民戰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籍(即項羽,項羽名籍)和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的蘇州市)起兵,兵力很快達到了近萬人。

劉邦攻取豐邑失敗後,聽說項梁在薛,於是自己率百餘騎至薛投奔項梁,成為項梁手下一員大將,陳勝死亡的的消息傳來,項梁採納範增的建議議,立楚懷王。劉邦、項羽合兵大破秦軍。但不久,秦將章邯大破項梁於定陶,項梁戰死,章邯經過一番勝利,認為楚國已不足為憂,於是北上進攻趙國,攻取邯鄲,使趙軍退守巨鹿。

趙王與張耳困於巨鹿,遣使至楚向楚國求救,楚懷王經過商議後答應救趙,但為了分散秦軍力量,決定派一支部隊西向直接攻秦,北路楚軍以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西路軍以劉邦為上將,並約定「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

劉邦一面率軍西進,一面令酈商別將攻取了秦的漢中、巴、蜀等地,在嶢下擊敗秦軍,這樣劉邦所部楚軍進至秦都鹹陽附近的藍田,秦廷在組織了最後的力量與劉邦軍隊大戰於藍田,大破秦軍,這樣秦朝失去了所有的抵抗力量。

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投降,向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璽,秦朝至此滅亡,共立國15年零47天。劉邦在樊噲、張良的勸說下沒有以「關中王」自居,退到灞上,和當地名士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範增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項羽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此時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項羽的叔叔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張良卻說不能丟下劉邦,於是獻計,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表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並與項伯約成兒女親家,

項伯當天夜裡就返回了軍營,他對項羽說:「因為沛公先行進入關中,為我們掃除了入關的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通過函谷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真誠相待。」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劉邦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只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項羽的亞父範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範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沒有成功,這就是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後來劉邦藉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鹹陽,燒秦宮、殺秦王子嬰,又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並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翟王,領關中地,以扼制劉邦,同時削減劉邦軍隊至三萬人,項羽自己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楚懷王熊心被尊為義帝,後來把義帝遷到郴縣給殺了。

漢元年二月,劉邦忍氣吞聲接受封號,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毀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以示再也無意東出。同年五、六月份,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於是項羽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範,最終則陷入齊地泥潭無法抽身。11月,劉邦乘機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重返關中,很快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劉邦以為義帝發喪為名,派人聯絡諸侯,公開聲討項籍,拉開了4年楚漢戰爭的序幕。

公元前205年5月,劉邦乘項籍在齊國停留的機會,率領諸侯軍36萬一舉攻佔彭城。項羽聞之,急率輕騎兵3萬奔襲,聯軍被殺十萬,溺水淹死十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反楚聯盟瓦解。

項籍在擊敗彭越後,尋漢軍主力決戰不成,屯兵廣武(今滎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側翼的戰略迂迴,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籍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公元前203年10月,項籍引兵東歸。

楚、漢訂盟後,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公元前202年1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70萬人與10萬久戰疲勞的楚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

韓信揮軍進攻,採用誘敵深入戰術,前軍先詐敗,信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包抄攻擊楚軍後部步軍,楚軍久戰疲勞後軍迎戰不利,漢軍將楚後軍與項羽前軍騎士分割兩半,韓信再指揮全軍反擊,楚軍大敗,陣亡四萬餘,被俘兩萬,被打散兩萬,僅剩不到兩萬傷兵隨項羽退回陣中。

後楚軍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項羽只有率800人突圍至烏江(今安徽省和縣境),這時項羽身邊只剩下28騎了,一亭長願帶項羽逃至江東重振霸業,遭項羽拒絕,項羽帶著28騎大戰漢軍,最後全軍覆沒,項羽不願被俘受辱,於是在烏江自剄而死。

劉邦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江蘇邳州市東)。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中國,在定陶登基稱帝,建立漢朝。

劉邦之所以為能擁有天下,《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著,高祖日:「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以上就是劉邦奪取天下的大致經過,小編想說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錯失了韓信,一失足成千古恨,那最終一統天下的人又會是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重溫這段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

相關焦點

  • 遼「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隨想
    圖1 遼代彩釉「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  近日,欣賞到李老師所示的遼代彩釉瓷枕殘片「蕭何月下追韓信」(圖1),其人物與馬
  • 從遼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想到的
    這塊瓷片雖大部已經殘破,但仍可看出,前者韓信騎的是白馬,後者蕭何騎的是黑馬,蕭何馬不停蹄連續趕了一天,終於在一片樹林中追上韓信……瓷畫線條流暢,色彩飽滿,所繪人物、馬與現場感,形象生動,幾乎過眼不忘。配圖2為完整的遼代瓷枕,從比較與對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器物之原貌。圖1 遼代彩釉「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圖2 完整的遼代瓷枕
  • 《蕭何追韓信》 粉彩 梅瓶
    琺瑯彩與粉彩工藝結合,仿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瓶身腹部繪製故事背景,畫面之外配有包相花纏枝,綠色的底,本金填繪,裝飾繁縟,罕見佳品,值得珍藏。
  • 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蕭何說:「韓信。」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裡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韓信好幾回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
  • 蕭何月下追韓信,誰在月下追戲劇?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一出傳統劇目,是一篇歷史故事,也是一個方寸之地對一段風雲歷史的凝視。楚漢相爭,劉邦急圖東歸,命張良物色帥才。張良看重項羽帳下懷才不遇的韓信,並推薦他去投奔劉邦。韓信自負,不願出示薦書,因曾行乞而被劉邦輕視,繼而憤憤出走。蕭何恐失人才,月下出城數十裡追趕韓信。劉邦終於採納蕭何建議,拜韓信為大將。 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 蕭何月下為什麼要追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膾炙人口,那麼,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呢?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
  • 縱有黃金萬兩,不如青花一件
    這個罐子高27.5公分,腹徑為33公分,一共20來斤重,可以買兩噸黃金,這就是藝術的價值。以體積而論,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範圍內最貴的瓷器;單件工藝品的最高價,也是這件元青花創造的。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全世界的人用金錢表示對我們文化的尊重。
  • 元雜劇的繁榮開始元青花瓷器人物畫片新篇章
    元青花中人物畫片題材多來源於元雜劇人物故事,且多表現元代雜劇的故事場景。 元青花人物故事多取材於元雜劇。人物的服飾如披肩、皮靴以及所用道具都具有元代風格。武士所舉的旗子即《元史•輿服》所載的火焰紋牙旗,此旗與元巽申《大駕滷薄圖》上的牙旗相同,屬典型的元代風格。
  •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真的嗎?
    韓信是個待業青年,秦末大起義開始地時候,他去投靠項梁了,帶來一把佩劍投奔項梁了,項梁沒有認出來,這就是將來鼎鼎大名的韓信,然後韓信主動找到蕭何,跟蕭何又長談了一番,談完以後蕭何覺得韓信可不得了,韓信這個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立即向劉邦推薦,結果劉邦推薦以後,劉邦還沒有反應,沒有回答,說我考慮考慮,這個韓信一聽蕭何說給領導推薦了,給漢王推薦了又沒有消息,韓信就跑了,韓信這一跑,蕭何就去追了,這一追後來就成了一個
  • 蕭何月下追韓信,後設計害韓信,他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俚語源於西漢開國丞相蕭何與大將軍韓信之間相惜相殺的故事。想當初,譽為"兵仙"的韓信之所以輔佐劉邦打敗戰神項羽,全賴蕭何"月下追韓信",力薦之下才得以登臺為將,大展其軍事奇才。一、韓信與蕭何韓信出生於公元前231年,淮陰平民之家。蕭何出生於公元前257年,豐邑小吏之家。
  • 《蕭何月下追韓信》《扈家莊》丨大飽眼福!經典老生戲武旦戲連臺
    在之前的推文中,已向大家介紹了90周年戲曲展演的《紅鬃烈馬》和《霸王別姬》兩齣京劇經典劇目,這次將接著和大家分享即將在9月展演中與大家見面的的武戲《扈家莊》、老生戲《蕭何月下追韓信》與中國大戲院過去的故事。
  • 秦末漢初簡史第四回||蕭何月下追韓信
    夏侯嬰秦末漢初簡史第四回||蕭何月下追韓信作者||yesuo再說張良找找找找,找啊找,終於找到了滅楚大元帥,就是韓信。張良借賣劍為由找到韓信,說我有三口劍,一口曰天子劍,已給了劉邦,一口曰宰相劍,給了蕭何,這口元戎劍是給你的。天子需有八德:仁、孝、聰、明、敬、剛、儉、學。宰相也需有八德:忠、正、明、辨、恕、容、寬、厚。元戎八德為:廉、果、智、信、仁、勇、嚴、明。張良寫了一封推薦信給韓信,讓他去見劉邦。
  • 是蕭何追上韓信,還是韓信在路上磨磨蹭蹭地等蕭何?
    作者必看: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相聲是半拉柳活兒(學唱)的段子,很學了幾段麒派經典。故事聽明白了。《上下五千年》裡面一找,還真有影兒。
  • 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為什麼又會向呂后獻計殺韓信!
    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劉邦稱帝後,蕭何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在功臣中位列第一,受封酇侯。布衣丞相,前所未有。說到蕭何,就不得不說同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兩人既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也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嘆息。按理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兩人關係不菲,為何最後又會給韓信下套?
  • 【名人故事】蕭何追韓信的歷史典故
    這場火一直燒了三個月,把阿房宮燒成一堆瓦礫。  項羽原來是楚國的貴族,趁著農民起義的機會,參加了反秦戰爭。滅了秦朝以後,他不可能為廣大農民著想。他決定重新劃分封地,把統一了的中國又弄得四分五裂。  當時名義上的首領還是楚懷王。項羽把他改稱為義帝,表面上承認他是帝,實際上只讓義帝頂個虛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聽他主張。
  • 韓信原本是大頭兵,蕭何如何能獨具慧眼把他從人海之中挖掘出來?
    蕭何是意外發現了韓信的才能。一、認識蕭何前,韓信混得很慘韓信是淮陰人(江蘇淮安),年輕時又窮又不肯種地、做點小生意,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縣裡的人都瞧不起他。著名的「胯下之辱」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秦末大起義,韓信投奔項梁的義軍,在軍中默默無聞。項梁戰死,韓信又歸屬項羽,做到執戟郎中。
  • 【關聖夫子籤詩故事-34】第三十四籤 蕭何追韓信
    監斬的將軍夏侯嬰見這韓信竟語出驚人,便命停斬,引他到面前。夏侯嬰一看韓信相貌魁梧,額面寬闊,想必是個人才,便動了憐惜念頭,問他有何奪取天下的經略。韓信乘機將心中所想,一一稟告。夏侯嬰聽完大為讚嘆,當即赦免了他,並將這事稟報漢王劉邦。儘管夏侯嬰在漢王面前極為稱讚韓信的才能,說他絕非等閒之輩,漢王還是不願相信他有多大才能,僅命為粟都尉,即軍中管糧餉的官。
  • 蕭何為啥追韓信----袁騰飛音頻
    幹活了劉邦一聽這話就就得了趕緊建吧,蕭何進了,屋劉邦這個這個這個這個流氓本性大發作,啊好幾個他媽老笑話我帶你這麼好你跑什麼跑別人跑都跑你家也跑出來玩兒不玩兒了啊。  蕭何趕緊說,大王息怒我不是跑我追人去了,有,別人兒跑過去,追劉邦誰跑了知道你個程相追說韓信跑,了,治粟都尉韓信,跑了我追,他去了劉邦說你他媽是不是有病。
  • 是蕭何在月下追回的
    ,慧眼識英雄,月下追韓信由於劉邦的封地是處於偏遠地區,為此他手下的士兵,因思念家鄉,就出現了眾多士兵的出逃。當然了,丞相出逃的事,自然會有士兵向劉邦報告了,直到第三天的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真的是又氣又高興地,責問蕭何說:「你怎麼也逃走?」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就是韓信。」通過蕭何與劉邦簡單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得知,這個人就是韓信,同時蕭何是認為韓信是一個能耐不小的人,日後定能夠助劉邦爭奪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