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月下追韓信,後設計害韓信,他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2021-03-05 歷史故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俚語源於西漢開國丞相蕭何與大將軍韓信之間相惜相殺的故事。想當初,譽為"兵仙"的韓信之所以輔佐劉邦打敗戰神項羽,全賴蕭何"月下追韓信",力薦之下才得以登臺為將,大展其軍事奇才。

然,功成身敗。韓信輔佐劉邦打下大漢天下後,便是他受難之時。他的慘死,其實也拜蕭何所賜。韓信哪裡會想到他視為伯樂的蕭何會騙他入宮,幫助呂后害他?就在韓信入長樂宮後,呂后身邊的宮女一擁而上,用布袋包裹,一陣棒錘,又用竹劍亂刺,活活將一代名將刺死,死時不過35歲。

於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流傳至今,成為韓信一生最為經典的概括,意思是韓信的成功與失敗,都因蕭何而起。那,蕭何為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你我不妨在歷史的長河裡一探究竟。

一、韓信與蕭何

韓信出生於公元前231年,淮陰平民之家。蕭何出生於公元前257年,豐邑小吏之家。二人原本無交集,全因共同輔佐劉邦起義開創大漢天下而聞名,在"漢初三傑"中各佔一席之位。

公元前209年,風捲雲湧的秦未農民戰爭爆發後,韓信最初投奔於項梁,後歸附於項羽大軍。他曾多次向項羽獻策獻計,奈何項羽看不上,就是不認可不採納。

韓信見項羽輕視自己,便於公元前206年憤而轉身投奔斬白蛇起義的沛公劉邦。幸得夏侯嬰的推薦,受任治粟都尉這樣一個管糧草的小官職務。

顯然,劉邦對轉投的韓信起先也瞧不上,不那麼看好。

那時,主吏掾出身的蕭何深得劉邦的信任,已是其帳下重要的謀士。蕭何對韓信的抱負早有耳聞,多次與之交談後,便刮目相看,認定談吐不凡的韓信乃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

二人就這樣惺惺相惜,成為彼此欣賞的朋友。蕭何準備適時向劉邦力薦韓信,意欲共同傾其所能,幫助劉邦一統天下。

二、蕭何月下追韓信

哪知,韓信就在此時逃跑了。

原來,已封為漢王的劉邦因封地關中地勢偏狹,難以發展。劉邦的部下,有一部分便認為擋不住西楚霸王項羽的進攻,遲早會被剿滅。兼之有些是徐州一帶的鄉民,想家心切下,便開小差逃亡而去。

韓信因感傷於投奔劉邦仍得不到重用,便也隨之離開。

得到韓信逃跑的消息後,蕭何心急如焚,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跳上戰馬,趁著月色,連夜將蕭何追了回來。

這就是"蕭何月夜追韓信"的故事。

起初劉邦對蕭何此舉很是不解,還有些生氣,認為蕭何親自去追韓信這樣一個芝麻小官,簡直是小題大做,浪費時間。

當蕭何向他詳細介紹韓信了不起的軍事天才,又苦苦力薦,說:

"主公若甘願做一輩子的漢中王便罷,如要奪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

劉邦一下驚醒,求賢若渴之心瞬間激發。

當即下令齋戒七日,設壇築臺,擇定良辰後,以九賓禮隆重授拜韓信為大將軍,令他統帥漢軍平定天下。

自此,在劉邦的重用下,韓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與蕭何、張良等一幹文臣武將立下了赫赫功績,成為大漢開國元勳。

韓信還被劉邦封為與天王、地王、君王同齊的"三齊王",還授予"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能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五不死的待遇。

三、蕭何設計害韓信

然,功高震主。

劉邦建立大漢後,擔心英勇善戰、戰無不勝的韓信若起兵謀反,誰人能敵?就連西楚霸王戰神項羽都不是韓信的對手,在"垓下之圍"中只得自刎於烏江。

想想這樣的後果都可怕,豈不不寒而慄?於是,劉邦便想了很多法子約束韓信。

先是解除兵權,將韓信的"三齊王"改為楚王,後又貶其為"淮陰侯"。

就在韓信鬱鬱寡歡時,又有人向劉邦的夫人呂后密報:韓信因彭越被處死,心懷不滿,欲密謀造反。

此時,正是公元前196年,劉邦不用韓信,正親率大軍攻打在邯鄲叛亂的陳郗。

呂后便急召蕭何,商量如何處置未能領兵出徵的韓信。

蕭何明白,此時此景下韓信斷然不會乖乖就範,肯定會稱病不出,不願入宮受審。冒然擒拿之下有可能節外生枝,便向呂后獻計說,可以劉邦攻打陳郗得勝為由,宮中為之慶賀而宴飲群臣,由他親自去韓信府上,騙韓信進宮後當即用"五不死"之外的方法一舉擊殺。

果然,韓信沒有懷疑知遇自己的蕭何藏有異心,在蕭何一番連騙帶拐的謊稱中,身不由己昏昏然地隨之來到長樂宮。

呂后見韓信隻身趕來,旋即"使武士縛信",又令宮女用布袋將他罩住後,用竹劍將他刺死。

這就是《史記》記載的"韓信壞事於蕭何"的典故。

四、蕭何何以如此對待韓信?

韓信就這樣遇難於長樂宮鍾室。這位軍事天才的傳奇人生與不幸遭遇,讓後人不甚唏噓。

明代詩人楊守正在《拜將壇》中云:"登壇不是蕭何薦,高祖何緣得見奇。"

亦有詩嘆道:"反覆誰知相國情,千古難消鍾室恨。"

可見,蕭何反常對待韓何的做法,的確讓人難以理解。畢竟他這樣出爾反爾的行徑,使得韓信慘死,是非常痛心和遺憾的事。

難道是蕭何與韓信二人在交往中有了致命過節?

其實並沒有。蕭何力薦韓信後,二人便在一條戰壕裡結下了更為可貴的戰友情誼。韓信也一直視蕭何為知音,對他特別尊敬。

蕭何也從來沒把韓信當做敵人看待。

只是,忠君的蕭何一生追隨劉邦,他將匡護大漢天下一直視為畢生的使命。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為了劉邦得到軍事奇才的輔佐,所以不遺餘力地幫助韓信擁得展露頭角的平臺。

"蕭何設計害韓信",固然有蕭何自保的考慮,更主要的因素是,在劉邦、呂后忌憚韓信尾大不掉之下,蕭何擔心大漢天下的穩定,不希望再有兵戎之亂,而不得不幫助呂后設計除掉韓信。

這,便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悲催,亦或是天命昭昭使然。

韓信也罷,蕭何也好,都將是煙雨長廊裡的一粒塵埃;百年過後,終究只留下一束嘆息之光,或深或淺地照耀著前行之路……

相關焦點

  • 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蕭何說:「韓信。」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裡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韓信好幾回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
  • 蕭何月下為什麼要追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膾炙人口,那麼,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呢?
  • 蕭何月下追韓信,誰在月下追戲劇?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一出傳統劇目,是一篇歷史故事,也是一個方寸之地對一段風雲歷史的凝視。楚漢相爭,劉邦急圖東歸,命張良物色帥才。張良看重項羽帳下懷才不遇的韓信,並推薦他去投奔劉邦。韓信自負,不願出示薦書,因曾行乞而被劉邦輕視,繼而憤憤出走。蕭何恐失人才,月下出城數十裡追趕韓信。劉邦終於採納蕭何建議,拜韓信為大將。 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 遼「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隨想
    圖1 遼代彩釉「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  近日,欣賞到李老師所示的遼代彩釉瓷枕殘片「蕭何月下追韓信」(圖1),其人物與馬
  • 從遼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想到的
    這塊瓷片雖大部已經殘破,但仍可看出,前者韓信騎的是白馬,後者蕭何騎的是黑馬,蕭何馬不停蹄連續趕了一天,終於在一片樹林中追上韓信……瓷畫線條流暢,色彩飽滿,所繪人物、馬與現場感,形象生動,幾乎過眼不忘。配圖2為完整的遼代瓷枕,從比較與對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器物之原貌。圖1 遼代彩釉「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圖2 完整的遼代瓷枕
  •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真的嗎?
    韓信是個待業青年,秦末大起義開始地時候,他去投靠項梁了,帶來一把佩劍投奔項梁了,項梁沒有認出來,這就是將來鼎鼎大名的韓信,然後韓信主動找到蕭何,跟蕭何又長談了一番,談完以後蕭何覺得韓信可不得了,韓信這個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立即向劉邦推薦,結果劉邦推薦以後,劉邦還沒有反應,沒有回答,說我考慮考慮,這個韓信一聽蕭何說給領導推薦了,給漢王推薦了又沒有消息,韓信就跑了,韓信這一跑,蕭何就去追了,這一追後來就成了一個
  • 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為什麼又會向呂后獻計殺韓信!
    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劉邦稱帝後,蕭何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在功臣中位列第一,受封酇侯。布衣丞相,前所未有。說到蕭何,就不得不說同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兩人既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也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嘆息。按理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兩人關係不菲,為何最後又會給韓信下套?
  • 秦末漢初簡史第四回||蕭何月下追韓信
    夏侯嬰秦末漢初簡史第四回||蕭何月下追韓信作者||yesuo再說張良找找找找,找啊找,終於找到了滅楚大元帥,就是韓信。張良借賣劍為由找到韓信,說我有三口劍,一口曰天子劍,已給了劉邦,一口曰宰相劍,給了蕭何,這口元戎劍是給你的。天子需有八德:仁、孝、聰、明、敬、剛、儉、學。宰相也需有八德:忠、正、明、辨、恕、容、寬、厚。元戎八德為:廉、果、智、信、仁、勇、嚴、明。張良寫了一封推薦信給韓信,讓他去見劉邦。
  • 《蕭何月下追韓信》《扈家莊》丨大飽眼福!經典老生戲武旦戲連臺
    在之前的推文中,已向大家介紹了90周年戲曲展演的《紅鬃烈馬》和《霸王別姬》兩齣京劇經典劇目,這次將接著和大家分享即將在9月展演中與大家見面的的武戲《扈家莊》、老生戲《蕭何月下追韓信》與中國大戲院過去的故事。
  • 重溫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這段歷史故事
    2011年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拍出8.4億港幣整件器物造型端莊、穩重,胎質潔白緻密,青花發色蒼翠濃豔,而瓶中所繪人物的生動神情尤其精彩:蕭何策馬狂奔時的焦慮
  • 是蕭何追上韓信,還是韓信在路上磨磨蹭蹭地等蕭何?
    另一個是能力問題——蕭何算文臣,韓信是武將;蕭何年長,韓信年輕;就算追的方向正確,真的就能追上嗎?其二,韓信以某種方式讓蕭何甚至還有別人,知道他往什麼方向去。不管怎麼,蕭何追對了方向,又是怎樣彌補了能力問題而竟然很快就追上韓信了呢?
  • 《蕭何追韓信》 粉彩 梅瓶
    琺瑯彩與粉彩工藝結合,仿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瓶身腹部繪製故事背景,畫面之外配有包相花纏枝,綠色的底,本金填繪,裝飾繁縟,罕見佳品,值得珍藏。
  • 蕭何為啥追韓信----袁騰飛音頻
    幹活了劉邦一聽這話就就得了趕緊建吧,蕭何進了,屋劉邦這個這個這個這個流氓本性大發作,啊好幾個他媽老笑話我帶你這麼好你跑什麼跑別人跑都跑你家也跑出來玩兒不玩兒了啊。  蕭何趕緊說,大王息怒我不是跑我追人去了,有,別人兒跑過去,追劉邦誰跑了知道你個程相追說韓信跑,了,治粟都尉韓信,跑了我追,他去了劉邦說你他媽是不是有病。
  • 韓信原本是大頭兵,蕭何如何能獨具慧眼把他從人海之中挖掘出來?
    蕭何是意外發現了韓信的才能。一、認識蕭何前,韓信混得很慘韓信是淮陰人(江蘇淮安),年輕時又窮又不肯種地、做點小生意,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縣裡的人都瞧不起他。著名的「胯下之辱」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秦末大起義,韓信投奔項梁的義軍,在軍中默默無聞。項梁戰死,韓信又歸屬項羽,做到執戟郎中。
  • 古文閱讀-蕭何追韓信(司馬遷)
    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譯文等到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了寶劍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改歸項羽,項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都沒有被採納。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接待來客的小官。
  • 【名人故事】蕭何追韓信的歷史典故
    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說:「你怎麼也逃走?」  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  蕭何說:「韓信。」  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裡當個小兵。
  •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
    其實這句話我們並不難理解,相信讀者一定都對「蕭何月夜追韓信」記憶猶新。換句話說,韓信之所以能被劉邦重用,完全是蕭何的功勞。當時他不斷地向劉邦推薦,並且不惜追出千裡去追這個人才,才使得這個當年默默無聞的人才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後,韓信終於走上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東歸時他對漢中三王初試牛刀後,其天才般的軍事才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功成名就後的韓信感謝了很多人。
  • 韓信根本沒怎麼打過仗,蕭何是怎麼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答:在「兵仙」韓信一生傳奇的戎馬生涯裡,一樁能與他「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等光輝戰例媲美的奇事,就是「蕭何怎麼知道他有才。」韓信的真正發跡,來自於「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這位親手為劉邦打下大半國土,擁有「戰必勝,攻必取」威名的戰神,等於是蕭何一路狂奔,硬生生給追回來的。
  • 劉邦殺韓信,斬英布,為何獨獨放過了蕭何呢?
    劉邦早年在鄉間時,是個連父親都嫌棄的浪蕩子,蕭何半點看不起他,說他愛講大話,幹不成什麼大事。等呂太公對劉邦另眼相看,將女兒許配給劉邦後,蕭何立馬改變了對劉邦的態度,和他成了好朋友。起事之初,蕭何與曹參是縣吏,身份最高,本來應該他們當頭領,但他們怕兵敗後連累家人,竭力推舉劉邦為帶頭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