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殺韓信,斬英布,為何獨獨放過了蕭何呢?

2021-01-10 李家萬事興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殺了許多有功於朝廷的將領,比如韓信、英布等。這些人中,有些的確起了反心,殺之有利於漢朝的穩定,有些卻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莫名奇妙就被砍了。

從長遠來看,劉邦的一輪輪清洗,消除了可能存在的隱患,保障了初生的漢朝能傳承下去,不至於像秦朝二世而亡。但具體到被殺的將領們,那可就滿腹悲憤了。

神奇的是,劉邦連樊噲都想殺,卻沒想過殺蕭何。樊噲是誰?是呂后的妹夫,跟劉邦算是連襟,還曾在鴻門宴中救過劉邦,對劉邦忠心耿耿。可劉邦擔心他串通呂后作亂,臨死前安排陳平殺他。

注意,並不是樊噲有什麼作亂的跡象,這僅僅是劉邦的懷疑。可劉邦從沒懷疑過蕭何,原因何在?

很簡單,蕭何非常的識時務、有心計,還很現實,是位標準的政客。

劉邦早年在鄉間時,是個連父親都嫌棄的浪蕩子,蕭何半點看不起他,說他愛講大話,幹不成什麼大事。等呂太公對劉邦另眼相看,將女兒許配給劉邦後,蕭何立馬改變了對劉邦的態度,和他成了好朋友。

起事之初,蕭何與曹參是縣吏,身份最高,本來應該他們當頭領,但他們怕兵敗後連累家人,竭力推舉劉邦為帶頭大哥。

沒錯,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劉邦振臂一呼,眾兄弟拜服於他的王霸之氣」的故事,而是蕭何等人讓劉邦出頭的。事若成,他們作為元老也能跟著劉邦吃香的喝辣的,事若不成,劉邦就是替罪羊。

蕭何對韓信也挺絕情的。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一段佳話,韓信在楚營不受重視才跑到漢營,結果劉邦也不賞識他的才能,韓信一氣之下,離開了漢營。

知道這個消息,蕭何連忙騎馬連夜去追韓信。他與韓信接觸過,對他有所了解,一再向劉邦推薦,奈何劉邦就是看不上。

追回韓信後,劉邦終於在蕭何的勸說下築拜將壇,拜韓信為大將軍。這才有了後來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也在楚漢爭霸中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走上人生的巔峰。

毫無疑問,蕭何是韓信的貴人。兩人相處得很好,雖談不上生死至交,那也是知己好友。

但是,蕭何幫助呂后設計韓信的時候,沒有半點猶豫或不忍。

當時的情勢是這樣,劉邦外出鎮壓反叛的代國國相陳豨,韓信稱病未出,暗中與陳豨聯絡,還打算率領家臣衝入宮中襲擊呂后和太子。事情洩露,呂后召來蕭何商量怎麼辦。

直接捉拿肯定是不行的,韓信在軍中威望太高,怕出意外。

沒多久,兩人定下計策,蕭何派人傳旨韓信,說是陳豨已經被殺,列侯、群臣都要進宮朝賀。

韓信心下懷疑,不敢進宮。蕭何就又給韓信寫了封信,說你雖然身體不舒服,也請勉力支撐進宮,以免被皇上猜疑。

正是因為這封信,韓信才敢入宮,結果一去就被呂后預伏的刀斧手擒住,架至長樂宮懸鐘室殺害。世人稱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誠然,韓信是該殺,不管他以前立了多大功,想謀反就是這個下場。

但是蕭何對他也未免太冷酷了一點,從他接信入宮可以看出,他對蕭何是很信任的,蕭何對他卻沒有太多感情,說殺就殺了。

如果兩人沒有私交,這樣處理沒什麼問題,可在私交不錯的情況下,蕭何這樣的朋友就有點嚇人了。

當然了,並不是說蕭何是反派是壞人,只是想說明他很識時務,又很冷靜理智,在政治上很成熟。從不與劉邦發生衝突,一直站在劉邦這邊。後來為了消除劉邦可能會有的疑心,還自汙名節,雖是相國卻不過多地幹涉朝政。

因為以上種種,劉邦用不著對付蕭何。而蕭何對漢朝的功績,也無人可以抹殺。

相關焦點

  • 張良和韓信有什麼過節嗎 為何不阻止劉邦殺韓信
    兩人的結局相差甚遠,很多人也對韓信遭遇殺害的時候表示很疑惑,張良和韓信兩人關係好不好,兩人是不是有什麼過節?為什麼張良不阻止劉邦殺韓信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張良還有韓信,蕭何,他們三個人被稱為是漢初三傑,其中蕭何和韓信還是老鄉的關係,而韓信之所以能有後來的發展,也與蕭何這個老鄉有一定的關係。張良是一個謀士,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張良和韓信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而最後韓信被害,張良又為韓信做過什麼。
  • 是蕭何追上韓信,還是韓信在路上磨磨蹭蹭地等蕭何?
    另一個是能力問題——蕭何算文臣,韓信是武將;蕭何年長,韓信年輕;就算追的方向正確,真的就能追上嗎?其二,韓信以某種方式讓蕭何甚至還有別人,知道他往什麼方向去。不管怎麼,蕭何追對了方向,又是怎樣彌補了能力問題而竟然很快就追上韓信了呢?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之死真的因為蕭何?人心決定真正的原因
    韓信驕傲自大韓信可謂軍事奇才,將兵多多益善,然政治才華極其平庸;垓下之戰以後,韓信本應韜晦自保,然卻屢次於劉邦前炫耀兵威;而且據勢要挾劉邦封其為齊王;劉邦擔心韓信會謀反,於是動了殺念。所以,韓信敗亡最根本原因在於劉邦恐韓信為亂;這和蕭何並沒有多大關係;蕭何又是怎樣成為韓信之死的關鍵人物呢?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
    導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
  • 為何在劉邦殺韓信的時候,張良沒有求情原因就是如此現實
    但是最近發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最近有人叫屈的時候,把張良拉扯進來了,說張良不該見死不救,說只要張良開口劉邦是會放過韓信的。但是小編並不是這樣認為。說張良只要開口劉邦就會放過韓信的人,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劉邦對張良非常信任,只要張良開口,劉邦就沒有不放人的道理。確實,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只要張良替韓信求情,韓信肯定死不了,頂多被流放。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並不是所有功臣都下場悽涼,像被劉邦視為帝業首功的蕭何,不僅沒有被除掉,還在他死後輔佐漢惠帝。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開國功臣,為什麼蕭何卻能倖免於難呢?和這三人一樣,蕭何也是漢初的重要人物,影響力、功勞比韓信三人不遑多讓,那他是怎麼逃過兔死狗烹的命運的呢?蕭何的情況和韓信、英布其實都有所區別。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
  • 蕭何幫呂后殺死了韓信,為何卻要冒死救出韓信之子?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便有一個做事前後矛盾之人,此人便是「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先前幫助韓信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大將軍,後又幫助呂后殺死韓信,最後卻又冒死救出韓信之子,看上去非常矛盾,那麼,蕭何會反覆做出這些前後矛盾的事情呢?
  • 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蕭何說:「韓信。」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裡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韓信好幾回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
  • 韓信被殺死在長樂宮,蕭何看著他的遺體說了4個字,被人詬病至今
    韓信初遇蕭何那會兒,他剛從項羽的陣營裡出來,正是鬱郁不得志的時候,經過幾次促膝詳談,蕭何認定眼前這個不起眼的小小倉管員是個百年難遇的大將之才。 可是越是有才之人越是心高氣傲,韓信覺得自己受到了冷遇,就悄悄逃跑了。蕭何知道了氣得直跺腳,躍上馬背連夜把他追了回來。
  • 蕭何為何要坑殺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字字戳心,但非常的現實!
    反過來說,假如劉邦沒有韓信的能徵善戰,或許也就沒有大漢四百年的輝煌。可歷史發展往往充滿了吊軌,韓信通過蕭何,成就了偉業,青史留名。而他的死,又恰恰是蕭何造成的。演繹了一場「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歷史悲喜劇。也許很多會問,這到底是為什麼?蕭何為何舉薦韓信,又害死韓信,他們兩個人到底有什麼恩怨情仇呢?
  • 蕭何韓信張良幫劉邦鞏固天下後三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蕭何可以說是韓信的伯樂,韓信能得到劉邦的賞識,全靠蕭何的舉薦,蕭何當年一見到韓信就對韓信的才能給予了肯定和認可足以見蕭何的慧眼識人。可是他的結局也同樣沒有好到哪裡去,蕭何此人卻是是有雄才大略可是偏偏跟了一個地痞出生的劉邦,劉邦疑心頗重度量也小,在成為帝王后生怕這些飽學之士謀權篡位,派人時時刻刻緊緊盯著他們一刻不敢鬆懈。
  • 蕭何月下為什麼要追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膾炙人口,那麼,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呢?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為何排第62位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然而讀了《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後,發現這個排名表有點不符合常理,人人都知道漢初三傑居功至偉,然而在排名表上,蕭何排第一,而兵仙韓信排第21位,神機妙算的張良居然排到了第62位。劉邦說:帶兵我不如韓信,治理國家我不如蕭何,論謀略我比不上張良,有了這三個人,劉邦才得了天下。
  •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
    其實這句話我們並不難理解,相信讀者一定都對「蕭何月夜追韓信」記憶猶新。換句話說,韓信之所以能被劉邦重用,完全是蕭何的功勞。當時他不斷地向劉邦推薦,並且不惜追出千裡去追這個人才,才使得這個當年默默無聞的人才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後,韓信終於走上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東歸時他對漢中三王初試牛刀後,其天才般的軍事才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功成名就後的韓信感謝了很多人。
  • 蕭何為表忠殺韓信,劉邦賞5000戶封邑,卻被瓜農一語道破玄機
    就連劉邦的三軍統帥大將軍——韓信,也是蕭何極力推薦挽留的。更是有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名佳話,可以說是沒有蕭何的存在,漢高祖同時也失去了韓信。 可我們都知道,韓信功高蓋主被劉邦賜死,可為何推薦他的蕭何卻得以善終呢?
  • 古文閱讀-蕭何追韓信(司馬遷)
    有一次,韓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個人都挨次被殺了,輪到殺他的時候,他抬起頭來,正好看到滕公,就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滕公聽他的口氣不凡,見他的狀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殺。同他談話,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薦給漢王。漢王派他做管理糧餉的治粟都尉,還是不認為他是個奇才。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認為韓信與眾不同。
  • 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為什麼又會向呂后獻計殺韓信!
    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劉邦稱帝後,蕭何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在功臣中位列第一,受封酇侯。布衣丞相,前所未有。說到蕭何,就不得不說同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兩人既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也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嘆息。按理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兩人關係不菲,為何最後又會給韓信下套?
  • 【名人故事】蕭何追韓信的歷史典故
    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說:「你怎麼也逃走?」  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  蕭何說:「韓信。」  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裡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真的嗎?
    曾經是項羽部下的韓信投靠劉邦後,又是如何一躍而成為大將軍的?第三個人,我們要講到的就是韓信,韓信應當說是劉邦手下,第一功臣,劉邦能夠戰勝項羽,得到天下,十分得力於這個韓信,那麼韓信是個什麼人呢。韓信是個待業青年,秦末大起義開始地時候,他去投靠項梁了,帶來一把佩劍投奔項梁了,項梁沒有認出來,這就是將來鼎鼎大名的韓信,然後韓信主動找到蕭何,跟蕭何又長談了一番,談完以後蕭何覺得韓信可不得了,韓信這個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立即向劉邦推薦,結果劉邦推薦以後,劉邦還沒有反應,沒有回答,說我考慮考慮,這個韓信一聽蕭何說給領導推薦了,給漢王推薦了又沒有消息,韓信就跑了,韓信這一跑,蕭何就去追了,這一追後來就成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