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幫呂后殺死了韓信,為何卻要冒死救出韓信之子?

2021-03-05 無風起念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自在,可以活出自己,也可以照著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是可惜的是,人生在世,迫於外界的壓力,有些時候,需要做一些不符合自己內心想法的事情,而這便是不得已,也是一個人做出矛盾事情的原因。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便有一個做事前後矛盾之人,此人便是「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先前幫助韓信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大將軍,後又幫助呂后殺死韓信,最後卻又冒死救出韓信之子,看上去非常矛盾,那麼,蕭何會反覆做出這些前後矛盾的事情呢?

不可否認的是,韓信在劉邦開疆闢土過程中,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成為了「漢初三傑」之一。作為一個優秀的軍事家,韓信用自己的戰績震驚著世人。但是,韓信不懂政治,也不懂得收起鋒芒,而劉邦又是一個小肚雞腸之人,因此,當漢朝建立之後,韓信便成為了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並為呂后所除去。

而呂后殺害韓信的幫兇,便是蕭何。正是蕭何將韓信騙到了長樂宮,才使得他為呂后所抓住。而在當初,讓韓信有了一展才能機會的也是蕭何,這便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來源。

但是,誰有沒有想到的是,當韓信三歲的孩子逃過一劫的消息傳到了蕭何的耳中之後,他卻不顧一切的護著這個孩子。即使飽受兩年被劉邦監視的風險,蕭何也無怨無悔。到了公元前180年之時,蕭何自身難保,於是他便將十幾歲的韓信孩子送到了趙佗(南越王)的手中。

南越王確實是個好人,或許是因為心疼這個孩子的悲慘經歷,也或許是因為他本就喜歡孩子,因此他對待這個孩子的態度甚至比韓信還要好。南越王甚至將韓信孩子封為土夷長,為了保護這個孩子,他還幫助他改成了韋姓。

從公元前180年到後來的隋朝621年,這整整八百年,由韓姓而來的韋氏家族都居住在合浦欽州一帶。後來,韋氏的後代歸附唐代擔任衛國公的李靖,自此,這個家族終於有了一個安身之所。

當然,韋氏家族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祖先,比如韋厥之子韋敬辬,此人便曾經在公元681年後接連寫了兩副碑文,而碑文中也暗示了其為韓信後代的真相。不僅如此,韓信的後代繁衍得十分之好,甚至還遍布嶺南地區。到了明清時期,有一小部分韋姓之人為了追隨祖宗,又將自己的姓氏改回了韓。

韓信的後代能夠存活下來,與蕭何有著莫大的關係。而他做的這一切,大概是因為不忍心,又或者是因為捨不得與韓信的情誼。他知道,皇帝必定饒不了韓信,但是這個幼小的孩子,卻是可能可以逃過一劫的,因此他對韓信的兒子伸出了援手。

所以說,一個人的行為看似反覆,其實啊,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你們說是不是呢?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韓信死亡之謎已解開?樊噲對韓信的跪拜,就是呂后殺死他的原因
    在垓下之戰中,韓信帶兵與劉邦會師,並接過了指揮權。此戰中,韓信設下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逼至烏江,最終殺死了一代霸王。由於功勞太大,威望太大,劉邦設下詭計,剝奪了韓信的兵權,並將他徙封為楚王。但即便如此,劉邦對韓信還是不放心。於是,劉邦聽從陳平的建議,設下偽遊雲夢之計,並當場將韓信逮捕。
  • 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為什麼又會向呂后獻計殺韓信!
    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劉邦稱帝後,蕭何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在功臣中位列第一,受封酇侯。布衣丞相,前所未有。說到蕭何,就不得不說同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兩人既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也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嘆息。按理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兩人關係不菲,為何最後又會給韓信下套?
  • 蕭何晚年入獄,不是因收受賄賂,而是和韓信之死有關
    躡足封王,功名利祿,誰如韓信,這是後人對淮陰侯韓信成就的讚譽。但也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嘆,可以說韓信有此成就與蕭何有直接關係。曾有一個月下追韓信將韓信留在身邊,才造就了後來能與楚霸王項羽抗衡的軍事力量。但韓信之死也與蕭何有直接關係。據《史記》記載:呂后欲召之,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信入,呂后遣人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 韓信用兵如神,可呂后為何還要殺死他?
    其一,韓信功高蓋主。大漢朝的天下十有八九都是韓信打下的,不說旁人,就是劉邦對他心有餘悸。韓信消滅楚霸王之後,當時天下的大將誰不對韓信唯命是從。這樣的人一旦心有不臣之意,一定是個禍害。劉邦雖然不殺韓信,但是一定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必要的時候,肯定要給太子或呂后等人囑託,可以自為之。
  • 劉邦殺韓信,斬英布,為何獨獨放過了蕭何呢?
    劉邦早年在鄉間時,是個連父親都嫌棄的浪蕩子,蕭何半點看不起他,說他愛講大話,幹不成什麼大事。等呂太公對劉邦另眼相看,將女兒許配給劉邦後,蕭何立馬改變了對劉邦的態度,和他成了好朋友。起事之初,蕭何與曹參是縣吏,身份最高,本來應該他們當頭領,但他們怕兵敗後連累家人,竭力推舉劉邦為帶頭大哥。
  •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
    其實這句話我們並不難理解,相信讀者一定都對「蕭何月夜追韓信」記憶猶新。換句話說,韓信之所以能被劉邦重用,完全是蕭何的功勞。當時他不斷地向劉邦推薦,並且不惜追出千裡去追這個人才,才使得這個當年默默無聞的人才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後,韓信終於走上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東歸時他對漢中三王初試牛刀後,其天才般的軍事才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功成名就後的韓信感謝了很多人。
  • 韓信是怎麼死的?一向欣賞信任韓信的劉邦,為什麼非要殺死他?
    說到韓信,他真的是嗷嗷猛,自己咣咣打了七十多座城,還給自己封了個齊王,用來威脅齊楚兩國,勢頭劉邦擋都擋不住,雖然說是幫了劉邦,但我覺得也是這個時候,雖然韓信的心還是想著劉邦這邊的,但是劉邦那會兒正焦頭爛額的,韓信又自立為王,雖然面上不顯,但是劉邦的心裡一下子就警惕了起來。
  • 蕭何和呂后密謀殺韓信,張良知道了為什麼卻不阻止?——張氏文化
    說到蕭何呂后還有張良啊其實也還是真的是有點點的尷尬的,因為真的就是三個人一臺戲啊,最近不少的網友也說我了,其實蕭何和呂后是有密謀殺韓信的,但是其實這件事情張良卻又是知道的
  • 蕭何為表忠殺韓信,劉邦賞5000戶封邑,卻被瓜農一語道破玄機
    就連劉邦的三軍統帥大將軍——韓信,也是蕭何極力推薦挽留的。更是有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名佳話,可以說是沒有蕭何的存在,漢高祖同時也失去了韓信。 可我們都知道,韓信功高蓋主被劉邦賜死,可為何推薦他的蕭何卻得以善終呢?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之死真的因為蕭何?人心決定真正的原因
    第一次公元前204年,成皋之戰;劉邦戰敗之際,不滿意韓信的決策,「北渡河……入韓信壁,而奪之軍」;第二次,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後,項羽於烏江邊自刎而死;戰事暫時告一段落;劉邦偽遊雲夢,「馳入齊王壁,奪其軍」。第二,陳豨連同韓信謀反,蕭何助呂后除掉韓信「漢十年,豨果然反……信乃謀……欲發以襲呂后、太子。」
  • 一向忠厚示人的蕭何,不救被冤枉的韓信,為何還要落井下石?
    這一任命讓韓信獲得與劉邦信任並倚重的蕭何交往的機會。頻繁的接觸,讓蕭何有足夠的時間和事件來充分了解韓信,摸清韓信身上與生俱來的過人軍事才能。這使得韓信能夠在劉邦軍營之中大展拳腳,由一個底層士兵,成為可以在一念之間就可以決定楚漢兩方勢力未來的重量級人物。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兵仙韓信之死
    公元前197年,韓信被呂后召進宮中,埋伏在暗處的御林軍將其擒獲,韓信起初仗著劉邦曾許他「五不死「,並不懼怕,蕭何獻計用麻袋捆住韓信於長樂宮懸錘之室,把竹竿削尖了,讓宮女們亂槍把韓信扎死,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 蕭何月下追韓信,後設計害韓信,他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韓信輔佐劉邦打下大漢天下後,便是他受難之時。他的慘死,其實也拜蕭何所賜。韓信哪裡會想到他視為伯樂的蕭何會騙他入宮,幫助呂后害他?就在韓信入長樂宮後,呂后身邊的宮女一擁而上,用布袋包裹,一陣棒錘,又用竹劍亂刺,活活將一代名將刺死,死時不過35歲。於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流傳至今,成為韓信一生最為經典的概括,意思是韓信的成功與失敗,都因蕭何而起。那,蕭何為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 是蕭何追上韓信,還是韓信在路上磨磨蹭蹭地等蕭何?
    發現這一情況的劉邦重要輔臣蕭何,便急急去追,辛苦追上,苦心勸回,在劉邦面前做了擔保,使韓信得到重用;韓信不負重望(不是「眾望」,是「重望」),發揮才能治軍,幫著劉邦一步步削弱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最後運用十面埋伏之計,徹底將其擊垮,為劉邦鼎定天下掃除了最大障礙……這故事,標稱出這樣的邏輯——若沒有蕭何的知人善任和苦口婆心,偉大的漢高祖,會錯過韓信這樣的傑出將帥,戰勝項羽,進而得天下,恐怕就難了……
  • 張良對韓信一生的評價,只有四個字,準確道出為何韓信必須死!
    韓信被後世稱為兵仙、戰神,更是應驗了陳勝吳廣起義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全都做過,往後兩千的年封建歷史裡,再也難找出第二個人來。那麼,如此厲害的一個人,為何會被呂后殺於鍾室呢?其實,張良對韓信一生的評價中的四個字,就已經透露出韓信必須死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由小編為您細細道來。
  • 呂后誅殺韓信,為何非要說,殺你個不見天不見地不見鐵
    劉邦也讓韓信隨同徵討,韓信稱病不從。劉邦一走,朝廷的政務自然又交給了呂后和蕭何。他哥哥也在韓信府中當差,因犯了錯,被韓信關押,並稱要殺了他,他的弟弟為了營救他,才去親見呂后,揭發韓信謀反之事。呂后一時亂了方寸。韓信不同於別人,他是個戰勝攻取的用兵天才,雖然他被貶淮陰侯之後並未允許就封,而羈留在京都,手上已沒有一兵一卒,但他如果真的造起反來,憑他的本事,很快就能形成燎原之勢,到那時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 韓信被處死後,蕭何看著他的遺體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肺腑之言
    項羽和劉邦對峙在滎陽,誰都打不過誰,韓信幫項羽項羽就會勝利,韓信幫劉邦,劉邦就會勝利。 當然了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就被劉邦放在了都城長安自己的身邊,這個時候韓信沒有兵權了,只是一個不得志的侯。 若是劉邦想要殺他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最後,是趁著劉邦外出平叛,呂后得到消息說韓信要謀反了。呂后趕緊叫來蕭何商議如何幹掉韓信。
  • 韓信被殺死在長樂宮,蕭何看著他的遺體說了4個字,被人詬病至今
    韓信初遇蕭何那會兒,他剛從項羽的陣營裡出來,正是鬱郁不得志的時候,經過幾次促膝詳談,蕭何認定眼前這個不起眼的小小倉管員是個百年難遇的大將之才。 可是越是有才之人越是心高氣傲,韓信覺得自己受到了冷遇,就悄悄逃跑了。蕭何知道了氣得直跺腳,躍上馬背連夜把他追了回來。
  • 大功臣韓信被呂后處死,死前說了一句話,劉邦聽後竟害怕不已!
    秦末的時候為了參加反秦鬥爭而投向了項羽,但是後來項羽也一直沒有重用他,於是他的好友蕭何便向劉邦舉薦了他,於是韓信便入了劉邦帳下。劉邦不僅戰魏國,得三秦,勝趙國,還被劉邦封以齊國,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開國功臣,卻被呂后用計殺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劉邦這個人,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只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瞧瞧韓信、英布、彭越這仨哥們,都是幫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但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尤其是彭越,還被呂后這個「死亡藝術家」剁成肉醬。更何況,韓信三人也的確有不少黑歷史。比如垓下之戰前,劉邦曾下令讓諸侯派兵前往垓下共同圍剿項羽,結果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連個人影都沒有,項羽利用這一機會在固陵差點把劉邦打趴下。沒辦法,劉邦只好採用張良的計策以土地當作籌碼,諸侯的軍隊這才在垓下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