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為什麼又會向呂后獻計殺韓信!

2021-02-23 三分鐘國學

古代廟堂之上,對於身處高位的人物,是非、黑白已經無法定義他們的功過。他們的命運,往往受到形勢、立場的挾裹而變得身不由己,蕭何就是如此。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DGugqyurdr6AVTzQcxcQpx4YVIRwJibLVcHdzChbId3ets8RBATMtictqpLV8d1wUoFVawbXvHLxLG6NUzM4ytA/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劉邦稱帝後,蕭何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在功臣中位列第一,受封酇侯。布衣丞相,前所未有。

說到蕭何,就不得不說同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兩人既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也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嘆息。按理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兩人關係不菲,為何最後又會給韓信下套?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DGugqyurdr6AVTzQcxcQpx4YVIRwJibLVcHdzChbId3ets8RBATMtictqpLV8d1wUoFVawbXvHLxLG6NUzM4ytA/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一、在君臣遊戲中,韓信之死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

楚漢之爭,劉邦為了調動各方勢力的積極性,大封異姓王。等到天下平定,這些擁兵自重的王爺反倒成了朝廷的威脅,最大的威脅就來自韓信。

韓信不僅不低調,反而處處露鋒芒。他初任楚王,帶著軍隊到屬地郡縣視察,大搞排場,完全就像一土皇帝,這讓劉邦更驚恐。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DGugqyurdr6AVTzQcxcQpx4YVIRwJibLVcHdzChbId3ets8RBATMtictqpLV8d1wUoFVawbXvHLxLG6NUzM4ytA/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恰在這時,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問計陳平,陳平覺得劉邦的軍隊不是韓信的對手,只能智取,不可力敵。

於是,劉邦宣布巡遊雲夢澤,假託要行天子會見諸侯的古禮,派遣使者通知韓信到陳縣參加,結果韓信真去了。劉邦馬上下令逮捕韓信,並帶到洛陽。後來,劉邦徵詢將帥的意見並經過思考,暫時放了韓信,但降封他為淮陰侯。

淮陰侯韓信不能就藩,只能待在京城,他知道劉邦忌憚自己,卻常常稱病不參加朝會,還時不時發鬧騷抱怨。這些消息,經過別有用心之人添油加醋的「報告」,只會加深君臣之間的裂痕。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DGugqyurdr6AVTzQcxcQpx4YVIRwJibLVcHdzChbId3ets8RBATMtictqpLV8d1wUoFVawbXvHLxLG6NUzM4ytA/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在軍中又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就已經對皇權構成很大威脅了;再加上韓信性格中低情商的特點,必然讓他成為劉邦的眼中釘。以劉邦多疑的個性加上自身流氓習氣,為了大漢長治久安,剷除韓信勢在必行,既然如此,蕭何只能「順水推舟」一把。

二、蕭何的無奈

蕭何年輕時,可以與劉邦稱兄道弟。如今,時過境遷,當年的泗水亭長已搖身一變成了皇帝,君臣有別。

早在楚漢之爭時,劉邦在前線打仗,就已經表達出對後方蕭何的猜忌了。當時的蕭何將自己的親人送上前線,才打消了劉邦的猜忌。蕭何是大漢的丞相,為了避免激化君相矛盾,只能委曲求全,唯劉邦馬首是瞻。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DGugqyurdr6AVTzQcxcQpx4YVIRwJibLVcHdzChbId3ets8RBATMtictqpLV8d1wUoFVawbXvHLxLG6NUzM4ytA/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公元197年,劉邦的親信,陽平侯陳豨勾結匈奴叛亂。劉邦不敢怠慢,帶著周勃、樊噲、陳平等人親自去平叛。

前方激戰正酣,長安也暗流湧動,韓信派人告訴陳豨,要他放手幹,自己願為內應。韓信部署完,結果被人告發,消息傳到呂后那裡。

呂后緊急召見蕭何,將韓信謀反的事和盤託出。蕭何隨即明白是何意,他知道此時的天下是「家天下」了,任何可能的威脅都會被除之而後快。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DGugqyurdr6AVTzQcxcQpx4YVIRwJibLVcHdzChbId3ets8RBATMtictqpLV8d1wUoFVawbXvHLxLG6NUzM4ytA/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呂后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已經在布局劉邦的身後事了,擔心太子過於仁慈鎮不住老臣,所以準備先下手為強。別說其他異姓王,即使蕭何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如履薄冰。

「蕭何月下追韓信」已經不再是蕭何得意的資本了,反而成了他的「包袱」。文臣與武將關係密切,讓當家人看到只會「浮想聯翩」。此時此刻,蕭何迫切需要撇清與韓信的關係,只能對呂后表忠心然後聽從其吩咐。

在蕭何的配合下,一代名將,身首異處。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DGugqyurdr6AVTzQcxcQpx4YVIRwJibLVcHdzChbId3ets8RBATMtictqpLV8d1wUoFVawbXvHLxLG6NUzM4ytA/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劉邦從前線回到長安,聽到韓信已死,「且喜且憐之」。一個「喜」字,說明劉邦的心裡踏實了,也道盡了他的卑劣。在沒有合理規則保障的遊戲中,蕭何這樣的名士也只能被迫做出「小人」之事,留下「敗也蕭何」的千古遺憾。

相關焦點

  • 蕭何月下追韓信,後設計害韓信,他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俚語源於西漢開國丞相蕭何與大將軍韓信之間相惜相殺的故事。想當初,譽為"兵仙"的韓信之所以輔佐劉邦打敗戰神項羽,全賴蕭何"月下追韓信",力薦之下才得以登臺為將,大展其軍事奇才。韓信輔佐劉邦打下大漢天下後,便是他受難之時。他的慘死,其實也拜蕭何所賜。韓信哪裡會想到他視為伯樂的蕭何會騙他入宮,幫助呂后害他?就在韓信入長樂宮後,呂后身邊的宮女一擁而上,用布袋包裹,一陣棒錘,又用竹劍亂刺,活活將一代名將刺死,死時不過35歲。於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流傳至今,成為韓信一生最為經典的概括,意思是韓信的成功與失敗,都因蕭何而起。那,蕭何為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秦末農民戰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採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
  •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
    其實這句話我們並不難理解,相信讀者一定都對「蕭何月夜追韓信」記憶猶新。換句話說,韓信之所以能被劉邦重用,完全是蕭何的功勞。當時他不斷地向劉邦推薦,並且不惜追出千裡去追這個人才,才使得這個當年默默無聞的人才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後,韓信終於走上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東歸時他對漢中三王初試牛刀後,其天才般的軍事才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功成名就後的韓信感謝了很多人。
  • 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蕭何說:「韓信。」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裡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韓信好幾回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
  • 蕭何月下為什麼要追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膾炙人口,那麼,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呢?
  • 重溫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這段歷史故事
    2011年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拍出8.4億港幣整件器物造型端莊、穩重,胎質潔白緻密,青花發色蒼翠濃豔,而瓶中所繪人物的生動神情尤其精彩:蕭何策馬狂奔時的焦慮
  •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真的嗎?
    這時候劉邦就帶著他的殘軍敗將,一個勁向西邊退,走到夏邑停了以後,因為夏邑這個地方有他的兩個內弟,也就是呂后的兄弟在那兒守著了,所以到這個地方他停了下來,停了下來殘兵敗將,也逐漸聚集起來了。韓信是個待業青年,秦末大起義開始地時候,他去投靠項梁了,帶來一把佩劍投奔項梁了,項梁沒有認出來,這就是將來鼎鼎大名的韓信,然後韓信主動找到蕭何,跟蕭何又長談了一番,談完以後蕭何覺得韓信可不得了,韓信這個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立即向劉邦推薦,結果劉邦推薦以後,劉邦還沒有反應,沒有回答,說我考慮考慮,這個韓信一聽蕭何說給領導推薦了,給漢王推薦了又沒有消息,韓信就跑了,韓信這一跑,蕭何就去追了,這一追後來就成了一個
  • 蕭何月下追韓信,誰在月下追戲劇?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一出傳統劇目,是一篇歷史故事,也是一個方寸之地對一段風雲歷史的凝視。楚漢相爭,劉邦急圖東歸,命張良物色帥才。張良看重項羽帳下懷才不遇的韓信,並推薦他去投奔劉邦。韓信自負,不願出示薦書,因曾行乞而被劉邦輕視,繼而憤憤出走。蕭何恐失人才,月下出城數十裡追趕韓信。劉邦終於採納蕭何建議,拜韓信為大將。 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 遼「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隨想
    圖1 遼代彩釉「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  近日,欣賞到李老師所示的遼代彩釉瓷枕殘片「蕭何月下追韓信」(圖1),其人物與馬
  • 從遼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想到的
    這塊瓷片雖大部已經殘破,但仍可看出,前者韓信騎的是白馬,後者蕭何騎的是黑馬,蕭何馬不停蹄連續趕了一天,終於在一片樹林中追上韓信……瓷畫線條流暢,色彩飽滿,所繪人物、馬與現場感,形象生動,幾乎過眼不忘。配圖2為完整的遼代瓷枕,從比較與對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器物之原貌。圖1 遼代彩釉「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圖2 完整的遼代瓷枕
  • 蕭何和呂后密謀殺韓信,張良知道了為什麼卻不阻止?——張氏文化
    ,那麼張良又為什麼不去阻止呢?「漢初三傑」指的是蕭何、張良、韓信,作為劉邦奪得天下的骨幹,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特點,韓信號稱軍神統兵殺伐無人能出其右,蕭何老成謀國運籌帷幄,而張良以奇謀見長多謀善斷,多次救高祖劉邦於危難。從高祖劉邦一統天下之後的表現看,在功臣裡面沒有被收拾的人不多,就算是蕭何也是用了自汙免罪的方式,才沒有被劉邦迫害得以善終。
  • 劉邦殺韓信,斬英布,為何獨獨放過了蕭何呢?
    神奇的是,劉邦連樊噲都想殺,卻沒想過殺蕭何。樊噲是誰?是呂后的妹夫,跟劉邦算是連襟,還曾在鴻門宴中救過劉邦,對劉邦忠心耿耿。可劉邦擔心他串通呂后作亂,臨死前安排陳平殺他。注意,並不是樊噲有什麼作亂的跡象,這僅僅是劉邦的懷疑。可劉邦從沒懷疑過蕭何,原因何在?很簡單,蕭何非常的識時務、有心計,還很現實,是位標準的政客。
  • 是蕭何追上韓信,還是韓信在路上磨磨蹭蹭地等蕭何?
    另一個是能力問題——蕭何算文臣,韓信是武將;蕭何年長,韓信年輕;就算追的方向正確,真的就能追上嗎?其二,韓信以某種方式讓蕭何甚至還有別人,知道他往什麼方向去。不管怎麼,蕭何追對了方向,又是怎樣彌補了能力問題而竟然很快就追上韓信了呢?
  • 蕭何幫呂后殺死了韓信,為何卻要冒死救出韓信之子?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便有一個做事前後矛盾之人,此人便是「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先前幫助韓信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大將軍,後又幫助呂后殺死韓信,最後卻又冒死救出韓信之子,看上去非常矛盾,那麼,蕭何會反覆做出這些前後矛盾的事情呢?
  • 蕭何晚年入獄,不是因收受賄賂,而是和韓信之死有關
    但我們體會一下這個故事,會覺得很有意思,蕭何入獄的原因是因為他收了商人的錢,侵犯了他的利益。當有人跟劉邦說蕭何沒錯的時候,劉邦很生氣,但還是馬上把蕭何放了出來,甚至還安慰蕭何,要天下知道他是個好皇帝。感覺到此時的劉邦對待蕭何就像大人對待小孩一樣,雖施以懲罰,卻沒有想要真正管教蕭何的心思,或者說,此時與其說是管教,不如說是提醒蕭何認出誰是大漢的主人。
  • 秦末漢初簡史第四回||蕭何月下追韓信
    夏侯嬰秦末漢初簡史第四回||蕭何月下追韓信作者||yesuo韓信來到漢中,先見劉邦手下大臣夏侯嬰(劉邦專職司機,因劉邦逃亡途中屢次救其兒女立下大功),然後再見蕭何,賣弄了一下自己的本事,蕭何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劉邦說,韓信啊,我知道的,小時候甘受胯下之辱,向別人討飯吃,這樣的人項羽不用,我用也會被天下人嗤笑的,在蕭何的力薦下,劉邦讓他做了個糧官,就這糧官,韓信也做得非常出色,蕭何對劉邦說,你要破楚,就要用韓信為大將軍
  • 蕭何為表忠殺韓信,劉邦賞5000戶封邑,卻被瓜農一語道破玄機
    就連劉邦的三軍統帥大將軍——韓信,也是蕭何極力推薦挽留的。更是有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名佳話,可以說是沒有蕭何的存在,漢高祖同時也失去了韓信。 可我們都知道,韓信功高蓋主被劉邦賜死,可為何推薦他的蕭何卻得以善終呢?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之死真的因為蕭何?人心決定真正的原因
    「成也蕭何」韓信本是淮陰一無業游民,自稱大俠,專門劫富濟貧;項梁起兵後,韓信投奔他,怎料沒有受到重用,於是轉而投向漢王;一開始與蕭何接觸;蕭何發現此人有非一般的才能,多次向劉邦舉薦,可是劉邦始終不相信,於是韓信一氣之下出走;據《史記》載:「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何曰: 『……至如信者,國士無雙……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 古文閱讀-蕭何追韓信(司馬遷)
    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譯文等到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了寶劍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改歸項羽,項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都沒有被採納。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接待來客的小官。
  • 《蕭何追韓信》 粉彩 梅瓶
    琺瑯彩與粉彩工藝結合,仿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瓶身腹部繪製故事背景,畫面之外配有包相花纏枝,綠色的底,本金填繪,裝飾繁縟,罕見佳品,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