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對韓信一生的評價,只有四個字,準確道出為何韓信必須死!

2021-02-07 愛書科技

文/捕捉歷史點滴

說道韓信,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韓信被後世稱為兵仙、戰神,更是應驗了陳勝吳廣起義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全都做過,往後兩千的年封建歷史裡,再也難找出第二個人來。那麼,如此厲害的一個人,為何會被呂后殺於鍾室呢?其實,張良對韓信一生的評價中的四個字,就已經透露出韓信必須死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由小編為您細細道來。

張良對韓信的評價只有四個字:鋒芒過剩。從韓信這一生的經歷就可以解釋這一切了。

韓信此人的軍事才能,在楚漢爭霸之時,可謂是最強大的存在。韓信剛出道的時候是投靠項梁的,項梁死後又轉為項羽,之後又跑到劉邦那裡去,這一段時間內,基本上韓信是無名小輩,不得重用。

自從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韓信從一個管後勤的小官直接變為了統領漢王全軍的大將軍。蕭何和劉邦對其可謂是知遇之恩,也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韓信剛被封為大將軍,劉邦就向韓信討教爭霸天下之策。韓信確實是一個統帥級別的人物,精通謀略,能夠從大局出發,觀天下之局勢。

韓信表示:要奪天下,先要避西楚之銳,奪三秦,攻魏、趙、燕、齊,再與西楚決戰。劉邦覺得非常的有道理,就同意了韓信的計策,讓韓信按計行事。韓信確實是不出所望,真的是謀士和將軍兩者兼備的元帥之才,暗度陳倉定了三秦,背水一戰就攻破趙、代,更是一封書信平燕國,牛到不行啊!另外,韓信只帶幾萬漢軍在齊地,與龍且率領的二十萬楚軍戰鬥,一戰下來把楚軍打得打敗,龍且也被殺,讓項羽失去了一個膀臂。

整個楚漢相爭下來,韓信可以說是為漢王劉邦打下了大半江山。要知道韓信和張耳破趙後,劉邦又被楚軍打得打敗,跑到趙地奪了韓信的兵權,再去和楚軍開戰,,韓信變為了趙國的相國。韓信攻破齊地之後,為了穩住齊民請求任為齊王。最後,劉邦在韓信的幫助下,成功將項羽擊敗,建立漢朝。

不過,韓信一直認為劉邦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韓信一直不想叛變劉邦。當時,在齊地的時候就有一位謀士蒯通就讓韓信自立為齊王,與楚漢三分天下。韓信雖然對權力有所欲望,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忠心之輩,就算變身為齊王,還是幫助劉邦擊敗楚軍。

最後,乃至被貶為淮陰侯,還是對劉邦信任有加,自認為有免死金牌,有不反叛,就不會死。事實上,劉邦和呂后是不按規則出牌的,就算韓信被困於長安,沒有兵權,他們還是不放心。呂后和蕭何直接將韓信矇騙至長樂宮中殺死。

可以說,韓信算是楚漢之時的一個奇才之人,只要給他兵權,他必然會戰必勝,攻必取。所以,張良才會說出「鋒芒過剩」這四個字,韓信也是因此被劉邦呂后等人有所顧忌,而殺死的。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張良如此足智多謀,韓信遇難,為何他卻袖手旁觀?
    漢代人對張良的評價頗高,陳平說他是「智足決疑,功成身退,元勳之首冠也。「而劉邦給了他極高的評價「籌策帷幄中,決勝千裡外,子房功也。」 張良可不是普通的謀士,他智謀過人,且具深謀遠慮,但是卻在劉邦殺韓信時,他選擇袖手旁觀。
  • 張良和韓信有什麼過節嗎 為何不阻止劉邦殺韓信
    1、張良和韓信有過節嗎張良和韓信的關係其實也沒有特別的好,張良作為一個謀士,他是很欣賞韓信的能力,但同時他也了解韓信的性格,所以張良曾經也勸過韓信,讓他收斂一些,學會功成身退。奈何韓信根本就沒有聽從張良的意見,以至於最後落了個悲慘的結局。
  • 張良非常了解韓信?曾勸韓信學會功成身退
    雖然張良和韓信關係沒有特別好,但張良極其欣賞韓信能力,也很了解韓信性格。曾勸過韓信,讓他收斂一些,學會功成身退。奈何韓信根本就沒有聽從張良的意見,以至於最後落了個悲慘的結局。張良還有韓信,蕭何,他們三個人被稱為是漢初三傑,其中蕭何和韓信還是老鄉的關係,而韓信之所以能有後來的發展,也與蕭何這個老鄉有一定的關係。
  • 從歷史的細節,還原韓信之死的原貌,追溯韓信真實的死因
    為了消除後患,劉邦還把韓信轉封到楚國,隨後不到一年,就又使詐抓捕了他。當韓信哀嘆抱怨的時候,劉邦對他只有四個字的回答:「人告公反。」這四個字與後世的「莫須有」有異曲同工之妙,韓信到這個時候才明白了劉邦對自己的態度,「漢王畏惡其能」。三、韓信被處死的謀反罪名裡的詭異。最終,韓信死於非命,罪名是謀反。可是,他的死真的只是因為是謀反嗎?
  • 為何張良功成身退韓信卻不得善終?不同的出身與追求,決定了命運
    談秦說漢(340)為何張良功成身退韓信卻不得善終?
  • 劉邦當年為何要殺掉韓信、彭越,卻對張良手下留情
    可以說西漢的建立,除了麾下謀士的大力獻計之外,那些在外地牽制項羽的諸侯們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功勞,比如韓信、英布、彭越這樣的武將,不過在立國之後,劉邦對他們的做法卻截然不同,對於蕭何,張良這種謀臣往往是能將就就將就,而對於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將們卻通通給除掉了,這究竟是為何導致如此大的差異,下面筆者就來分析一二
  • 韓信與張良蕭何並稱「漢室三傑」,最後為何只有韓信不能自保
    這是韓信年輕時候遇到的兩個人,亭長和漂母。之後遇到的第三個人就是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了。據說這個少年是個屠夫,他看見韓信窮得叮噹響,還掛著寶劍整天到處閒逛。有一天就截住韓信,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當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三個小故事說完了,咱們看看之後韓信是怎麼對待這三個人的。
  • 揭秘千古謎題:同是漢初四傑,韓信遇難時,張良為何不施以援手?
    劉邦能夠在短短七年時間內從一介布衣北漂成功,建立大漢王朝,跟他手下三位關鍵人物密不可分,即兵仙韓信、宰相蕭何、謀聖張良,史稱「漢初三傑」。韓信是個軍事奇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平定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 韓信、張良、蕭何被奉為「漢初三傑」,為何韓蕭下場悲涼,只有張良能得以善終
    風中柳絲舒懶腰幾片絮飛飄也飄誰能力抗勁風為何良木折腰柳垂卻可輕卸掉接下來,我們聊聊張良,人稱變化如上。月落橋邊樹,老叟授我書。小的時候,張良沒事就喜歡閒逛。一次,張良逛到郊外橋邊,只見一個老頭站在那裡,四下裡又飛來落葉,張良呆望著,轉瞬間,老頭便把鞋丟到橋下,然後叫張良這小子撿起來。
  • 劉邦必殺韓信,10字鐵證
    這邊齊王正在與酈食其喝酒慶功,根本沒有防備,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此處省略過程一萬字,反正幾次下來,韓信拿下了整個齊國,酈食其成了過去時(被故齊王煮了,這裡要稱呼故齊王,因為已經被韓信砍了)。此時,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傻眼了,誰都不敢再小看這個曾經受到胯下之辱的無名小輩。
  • 在韓信蕭何被害的時候,張良選擇袖手旁觀,也是身不由己
    大家對於張良這個人來說是非常的熟悉了,並且劉邦能夠最後坐上皇帝,也是因為他的手下有張良這樣的人才,雖然對於張良的評價從古至今都是非常高的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為何排第62位
    一個好漢三個幫,劉邦在成功打下天下後,開始對兄弟論功封賞,根據《漢書》記載,劉邦一生對143位有功之臣進行了分封,無論功勞大小几乎是人人都分到了一杯羹。漢興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陳之歲,初以沛公總帥雄俊,三年然後西滅秦,立漢王之號,五年東克項羽,即皇帝位。八載而天下乃平,始論功而定封。
  • 功臣的哀歌——韓信之死
    韓信滅了齊國,請封代理齊王,劉邦面對韓信使者破口大罵,幸好的張良、陳平使勁的踩了劉邦的腳,劉邦及時醒悟,繼續假裝罵道「大丈夫既然平定了諸侯,怎麼能做代理齊王呢?做個真齊王好了。」楚漢戰爭是在最膠著的時候,劉邦都不停的抽調韓信部隊,確實是劉邦需要補充自己的兵員,更重要的是怕韓信尾大不掉。按韓信的功績,封個齊王並不過分,劉邦封的趙王張耳,功勞遠不及韓信。韓信還需要請封,劉邦還破口大罵。
  • 漢初三傑裡為什麼韓信必須死?
    這三個高管裡為什麼韓信必須死?我們知道,無論混官場還是職場,最慘的、最躺槍的就是被上位者故意選作靶子打——俗稱人形活靶。成語「殺雞儆猴」講的就是這類情況,然而選誰當雞很有講究,先來看三傑的屬性。蕭何,是劉邦早在沛縣當亭長(鄉長、街道辦主任)時的同僚,關係非常好。從這一點上似乎可以划進「沛縣元從集團」,也就是老闆最嫡系的老下屬。
  • 為何在劉邦殺韓信的時候,張良沒有求情原因就是如此現實
    說起韓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替韓信叫屈,覺得韓信不該死,也不能死,因為如果韓信不死,漢朝也不會因為匈奴的事情,窩囊一百多年。
  • 【卓暉說秦漢】怎樣評價韓信的一生?
    段奕宏版韓信「漢初三傑」的說法流傳千古,但根本不公正,張良、蕭何的功績,無論如何都不能和韓信相比,否則,二人何以被封為留侯、酇侯,而韓信是齊王、楚王?張良被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可他所謂的燒棧道絕項羽疑心,是很弱智的做法,因為從關中通漢中的孔道遠不止一條。
  • 韓信被殺死在長樂宮,蕭何看著他的遺體說了4個字,被人詬病至今
    韓信的一生波瀾壯闊,他從一個甘願忍受胯下之辱的市井小人物成長為「戰必勝,攻必克」的軍界神話,靠的是自身不世出的才幹,但也少不了令人生妒的機遇。 他遇到了一個貴人,那個貴人就是蕭何。是蕭何的慧眼識珠,才有了韓信以後的大殺四方。
  • 韓信必須死的原因不是劉邦想殺功臣而是因為現實導致韓信不能不死
    韓信是大漢朝的開國元勳,是大漢朝最大的功臣,很多人說韓信的死是因為劉邦想殺功臣,其實真實的原因並不是劉邦想殺功臣,劉邦根本就沒有想過殺任何一個功臣,韓信的死是因為現實讓韓信不能不死。劉邦得到天下以後對韓信做的第一個保護是什麼呢?
  • 31個成語,述說韓信的一生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8、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士兵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9、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為了東進中原,採取麻痺敵人的辦法,讓士兵去修理棧道,而卻領大軍從陳倉出來,佔領了關中。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
  • 韓信到底怎麼死的?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幫助劉邦掃平天下一統大漢的不二功臣,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劉邦評價他「戰必勝,攻必取」,蕭何贊他「國士無雙」,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那麼,韓信到底怎麼死的?韓信死的到底冤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