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到底怎麼死的?

2021-02-23 世界歷史故事2019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幫助劉邦掃平天下一統大漢的不二功臣,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劉邦評價他「戰必勝,攻必取」,蕭何贊他「國士無雙」,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那麼,韓信到底怎麼死的?韓信死的到底冤不冤?

 

    漢十一年,漢高后掌握了韓信謀反的證據,於是跟丞相蕭何商議,如何智擒韓信,商議以定,蕭何到韓信府上誆騙韓信,「皇帝凱旋,群臣都已到皇宮中表示祝賀,你淮陰侯雖然病了,但也應當前去祝賀一下。」韓信狐疑,莫非劉邦果然拿下陳豨了?難怪我派去跟陳豨接洽的使者還沒回來。既然皇帝已經凱旋,我韓信名列列侯,理應前去道賀,於是跟著蕭何去了未央宮。

    當韓信的雙腳完全邁入長樂宮之後,武士立馬衝過來,不由分說,當即綁了韓信,送到長樂宮鍾室,被呂后斬殺,而後三族被夷。以上就是司馬遷對韓信之死的記載,載於《史記·淮陰侯列傳》。

    或許因為司馬遷沒有記錄韓信的具體死法,所以後世的民間野史、演義作者就放飛想像的翅膀,虛構了「三齊五不死」,並讓呂后在不違背「三齊五不死」的情況下,殺死韓信,非常地戲劇化,完美的演義小說套路。所謂「三齊」,一語雙關,一是韓信曾經受封齊王,而齊國七十稱又稱「三齊大地」,所以韓信是「三齊王」;二是「與三樣齊」的意思,即「與天齊」、「與地齊」,「與君王齊」。

    所謂「五不死」,又稱「五不殺」,即無論韓信犯下什麼樣的重罪,在五種環境下不能殺,「五不死」的說法有很多種,一種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光不死」、「見銅不死」、「見鐵不死」。劉邦在定陶汜水之陽即皇帝位後,韓信便被改立為楚王。既然已不是齊王,就不存在什麼「三齊」了,而韓信被殺的時候,連王都不是,只是列侯,所以呂后更不用顧及什麼「三齊」了。

雖然沒了「三齊」,但還有「五不死」啊。為了不違背「五不死」,呂后充分開動了腦筋。用布袋包裹住韓信,而後將韓信懸掛於大鐘之內,讓一群女子用竹籤,把韓信扎死。如此一來,既見不到天,也見不到地,還見不到光,在布袋之內,也見不到銅與鐵。實際上,這只能是小說家的演繹。

    任何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君王,都會樹立賢明的形象,而賞罰分明便是賢明的一個條件,如果君王許給臣子「免死金牌」、「丹書鐵券」之類的東西,就等於承認自己不會賞罰分明,等於承認自己不是一個賢明的君王,所以「免死金牌」這一類的東西,從來都不存在於正史當中。

    作為開啟兩漢四百年江山的帝王,劉邦也一直在打造賢明的牌匾,因此不可能向韓信許諾「三齊五不死」。雖然司馬遷的《史記》中並沒有具體記載韓信的死法,但班固卻在《漢書·刑法志》中寫下了韓信的具體死法,如果班固記載的沒有差錯,韓信的死法可是比傳說中的被一群女子用竹籤扎死慘多了。

    「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闢,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彭越、韓信之屬皆受此誅。」以上是班固的記載,大概意思是,漢初雖有約法三章,但對於死刑,還是有夷三族的令,夷三族的具體刑罰是「具五刑」,彭越、韓信都是這麼被誅殺的。

    什麼是「具五刑」呢?先是黥面,而後割鼻,之後砍掉雙腳,再用竹條抽死,然後割掉腦袋懸掛示眾,最後把屍身剁成肉醬,拿到菜市場上賣掉。不過,呂后稱制的元年,這樣的刑罰便被取締了,所以司馬遷會說漢高后時期「刑罰少用,罪人是稀」。

    韓信被殺的原因單純就是功高震主嗎?劉邦的功臣們可是有大把大把的活著,或許,韓信的這些缺點才是他致命死因。

    一、缺乏忠心:韓信起初投靠項梁,項梁死後,順理成章跟著項羽混,項羽讓他做了郎中,時常跟隨項羽,多次獻計,項羽卻不採用。韓信眼見沒有機會上位,就趁著劉邦被封為漢王入蜀的機會,又投靠劉邦,不過也是默默無聞,機緣巧合之下,靠著夏侯嬰的推薦,他成了治粟都尉,但是依舊沒受多少重視。快到南鄭的時候,韓信尋思著不受劉邦重視,又逃跑了,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回來就直接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韓信此人並無忠心可言。

    二、居功求賞:當劉邦在滎陽、成皋一帶與項羽苦苦相持之際,韓信攻下齊國。劉邦沒有等到凱旋的韓信前來相助,而是等到了韓信派來的使者,以齊國偽詐多變為理由,要求封賞為齊國假王。赤裸裸的要挾,劉邦自然大怒,在張良、陳平的提醒下才應變罵道:「當什麼假王,男子漢大丈夫,要當就當真王!」於是派張良前去封賞韓信為齊王。

    可以說,這個齊王是劉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封給韓信的。乃至後來,劉邦撕毀鴻溝之約時,與韓信、彭越約定追擊項羽,卻被放了鴿子,自己也被項羽又一次打敗,才在張良的建議下,重新許諾封賞大片土地給韓信和彭越,這才換來韓信和彭越的出兵,一起會師垓下,消滅了項羽。

    三、賣友求榮:項羽身邊的大將鍾離眛,與韓信原本就熟識,關係不錯。項羽失敗後,鍾離眛逃亡投靠韓信,希望能靠韓信的庇護以活命。韓信作為楚王,巡視時軍隊規格都很高,有人便告發他謀反,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打算通過巡遊雲夢澤以放鬆韓信的警惕,拿下他。

    這點韓信自然不知道,還以為劉邦是來抓西楚餘孽的,於是,聽從了身邊人的建議:用鍾離眛的腦袋來博取劉邦的歡心。這韓信也不想想,劉邦一來你就殺鍾離眛,早幹嘛不殺?這樣反而更讓劉邦不爽!鍾離眛說了:「你韓信不是什麼有德行的人!我死了,你也離死不遠了!」這樣精準預言後,自剄而死!韓信提著鍾離眛的腦袋面見劉邦,得到的就是被制服後帶回雒陽貶為淮陰侯。

    四、口無遮攔: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就常常稱病不上朝。悶悶不樂,對周勃、灌嬰這些開國功臣表現的很看不起,羞於和他們一起朝列。甚至有次被樊噲跪拜迎送,大呼「大王」的時候,依舊說出:「生乃與噲等為伍!」這樣看不起人的話。一日,劉邦與韓信聊身邊將軍的能力大小,說到自己時,問韓信:「像我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陛下不過能帶兵十萬。」劉邦又問:「那你呢?」韓信說:「我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不管韓信如何解釋這次問答,一貶再貶還沒學會低調的他已經註定結果了。

    韓信,缺乏忠心、居功求賞、賣友求榮、口無遮攔,這4個缺點就註定了,不管誰當皇帝都不會放心這樣的人,尤其是打仗如此厲害的!越厲害威脅越大!韓信兩次被告謀反,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他說話,下手的還是他的伯樂蕭何,也足以說明韓信做人的失敗之處了!

相關焦點

  • 韓信到底怎麼死的,被女人用竹籤扎死的?真實情況比這殘酷多了!
    韓信狐疑,莫非劉邦果然拿下陳豨了?難怪我派去跟陳豨接洽的使者還沒回來。既然皇帝已經凱旋,我韓信名列列侯,理應前去道賀,於是跟著蕭何去了未央宮。當韓信的雙腳完全邁入長樂宮之後,武士立馬衝過來,不由分說,當即綁了韓信,送到長樂宮鍾室,被呂后斬殺,而後三族被夷。以上就是司馬遷對韓信之死的記載,載於《史記·淮陰侯列傳》。
  • 韓信是怎麼死的?一向欣賞信任韓信的劉邦,為什麼非要殺死他?
    韓信還是不聽,覺得人家劉邦之前對他那麼好,不能背叛人家,依然還是幫著劉邦一起錘項羽。最終項羽還是被劉邦錘死了,劉邦也開了最大的公司漢朝集團,把人家韓信的齊王公司給合併了,韓信也由老闆變成了股東。本來打天下的時候,劉邦恨不得手下個個都是韓信這樣的,但是打完天下之後,劉邦恨不得手下各個都不是韓信這樣的。劉邦對韓信忌憚的很,畢竟人家實力在那擺著,劉邦坐在皇位上想想還有韓信這麼個人就感覺屁股底下的凳子都在晃,趕緊先把韓信手裡的兵權收了回來。
  • 韓信之死
    前方楚君剛剛被以韓信為首的軍隊將領打敗,項羽窮途末路,又不甘心被俘受辱而死,最終在烏江自刎而死。戰爭剛結束,早已對韓信忌憚無比的劉邦突然闖入韓信軍營,剝奪了韓信的兵權並廢掉韓信的齊王爵位,改封楚王。 韓信被貶為楚王后,並沒有消除劉邦對韓信的戒備。韓信「謀反」的舉報信時不時「傳到」劉邦那裡。後來,劉邦在陳平、蕭何等人的建議下,又削掉了韓信的王爵,改封為淮陰侯。
  • 從歷史的細節,還原韓信之死的原貌,追溯韓信真實的死因
    一提起韓信的死,大家一般都會想起那句話,「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當年韓信被劉邦抓起來的時候,他就是這麼對劉邦說的。最終,韓信因為要起兵造反,被呂后所殺。但是,如果僅僅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韓信的死讓人感到撲朔迷離。在那歷史的迷霧裡面,似乎還隱藏著更多的東西。韓信一、功高蓋主的韓信。
  • 功臣的哀歌——韓信之死
    在韓信替劉邦橫掃諸侯的時候,劉邦還在滎陽、城皋一帶和項羽死磕,一直在被動挨揍。幾次都是死裡逃生,化妝帶著幾個隨從逃出來的。逃出來第一件事就是去韓信軍中調兵。而且調的很突然,完全沒有給韓信準備的時間。韓信滅魏王豹,劉邦立刻抽調了韓信精銳補充滎陽戰場。韓信滅趙後更誇張,劉邦城皋死裡逃生,只帶著司機夏侯嬰,直奔韓信軍營,當時韓信還沒起床,劉邦直接到他臥室中奪了印信和兵符,調走了韓信的主力。
  • 韓信之死的自身原因
    由此,人們就更加惋惜韓信之死,痛恨呂后大誅功臣之惡。但是,凡事皆有因果。通過可查之史料,客觀地找出韓信另一面不為廣知的本性及言行,淺析韓信對自己的死應負的責任。一,品行: ​​韓信,淮陰人也。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為商賈,常從人寄食。
  • 韓信死的到底冤不冤?專家:就憑這三條罪過,殺他一百次都少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古靈今怪商業合作QQ:1683804491韓信之死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西漢歷史上的著名冤案,劉邦也因為韓信之死聲名狼藉,被認為是過河拆橋的批判典型,尤其那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悽涼之語一直被當作劉邦的罪證,在對待韓信的問題上,劉邦和呂后雖然手段不光明正大,但是卻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因為劉邦除了默許呂后害死韓信,在其他方面確實沒有對不住他的地方,反倒是韓信三十多歲便能夠位極人臣,更應該感謝劉邦給的平臺。
  • 張良對韓信一生的評價,只有四個字,準確道出為何韓信必須死!
    韓信被後世稱為兵仙、戰神,更是應驗了陳勝吳廣起義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全都做過,往後兩千的年封建歷史裡,再也難找出第二個人來。那麼,如此厲害的一個人,為何會被呂后殺於鍾室呢?其實,張良對韓信一生的評價中的四個字,就已經透露出韓信必須死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由小編為您細細道來。
  • 韓信必須死的原因不是劉邦想殺功臣而是因為現實導致韓信不能不死
    韓信是大漢朝的開國元勳,是大漢朝最大的功臣,很多人說韓信的死是因為劉邦想殺功臣,其實真實的原因並不是劉邦想殺功臣,劉邦根本就沒有想過殺任何一個功臣,韓信的死是因為現實讓韓信不能不死。劉邦得到天下以後對韓信做的第一個保護是什麼呢?
  • 韓信之死:絕世天才卻不謀自身,終被無情帝王心術所誅
    韓信之死,其實早有預兆,他是死於天真、死於狂妄、死於不謀自身。那麼他究竟有沒有謀反呢?他到底是為什麼死的?一、韓信被誅早有預兆劉邦出漢中,韓信先克魏,再敗代國,軍功一點點累積,讓世人震驚的軍事天才也在一點一點顯現。井陘口佯敗生擒趙王歇,不費吹灰之力拿下燕國。
  • 漢初三傑裡為什麼韓信必須死?
    這三個高管裡為什麼韓信必須死?我們知道,無論混官場還是職場,最慘的、最躺槍的就是被上位者故意選作靶子打——俗稱人形活靶。成語「殺雞儆猴」講的就是這類情況,然而選誰當雞很有講究,先來看三傑的屬性。蕭何,是劉邦早在沛縣當亭長(鄉長、街道辦主任)時的同僚,關係非常好。從這一點上似乎可以划進「沛縣元從集團」,也就是老闆最嫡系的老下屬。
  • 張良非常了解韓信?曾勸韓信學會功成身退
    雖然張良和韓信關係沒有特別好,但張良極其欣賞韓信能力,也很了解韓信性格。曾勸過韓信,讓他收斂一些,學會功成身退。奈何韓信根本就沒有聽從張良的意見,以至於最後落了個悲慘的結局。張良還有韓信,蕭何,他們三個人被稱為是漢初三傑,其中蕭何和韓信還是老鄉的關係,而韓信之所以能有後來的發展,也與蕭何這個老鄉有一定的關係。
  • 呂后冤殺韓信?真實歷史是韓信死的一點都不冤,而且他的死是必然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得到高帝巡遊雲夢的詔令通告後,與僚佐進行了商議,知道劉邦這次巡遊,來者不善。「信欲發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擒」。有人建議韓信取楚亡將鍾離昧人頭去討好高帝,韓信依計而行,還遭到了鍾離昧的唾罵。鍾離昧說:漢所以不擊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韓信不為所動,於是鍾離昧罵曰:「公非長者。」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之死真的因為蕭何?人心決定真正的原因
    韓信欲行刺呂后和太子,這時呂后聽到風聲採取行動了,她決定先發制人,「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讓蕭何騙韓信入宮,呂后將其殺死。從以上記載來看,蕭何在韓信之死這件事裡,只是起到配角作用,就算沒有蕭何,韓信也難逃一死;造成事件結果的根本原因不在蕭何。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兵仙韓信之死
    公元前197年,韓信被呂后召進宮中,埋伏在暗處的御林軍將其擒獲,韓信起初仗著劉邦曾許他「五不死「,並不懼怕,蕭何獻計用麻袋捆住韓信於長樂宮懸錘之室,把竹竿削尖了,讓宮女們亂槍把韓信扎死,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 為何功高蓋世的韓信卻被劉邦默許誅殺?其實死的並不冤!
    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取天下,離不開韓信的汗馬功勞。當然,韓信之死雖然是被呂后和蕭何所害,但是也與劉邦有些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唐太宗也覺得尉遲恭太驕縱了,於是便決定用韓信之死敲打之!他告訴其:韓信是有功之臣沒錯,但是為何死的這般慘呢?是因其膨脹自大,不斷知法逾法,劉邦再也無法忍受功高震主還不知收斂的他了,於是默許呂后和蕭何的處置。這尉遲恭再怎麼三大五粗,對這麼明顯的警告也該明白了,於是從此收斂之。
  • 蕭何月下追韓信,後設計害韓信,他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韓信輔佐劉邦打下大漢天下後,便是他受難之時。他的慘死,其實也拜蕭何所賜。韓信哪裡會想到他視為伯樂的蕭何會騙他入宮,幫助呂后害他?就在韓信入長樂宮後,呂后身邊的宮女一擁而上,用布袋包裹,一陣棒錘,又用竹劍亂刺,活活將一代名將刺死,死時不過35歲。於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流傳至今,成為韓信一生最為經典的概括,意思是韓信的成功與失敗,都因蕭何而起。那,蕭何為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 三秦的戰爭 到底是韓王信打的還是韓信打的
    說起韓王信,想必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他也是劉邦的手下,是劉邦手下的另一個韓信。因為當時他的名字與歷史上的「兵仙」韓信重名了,為了避免與名將韓信想混,所以才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了韓王信。韓信作為劉邦手下最耀眼的將星,在當時獲得了如日中天般的地位,在軍中有著近乎封神一般的地位,而那一年,他年僅三十四歲。比較奇怪的一點是,這個韓王信似乎戰功並沒有如「兵仙」韓信那麼卓著,怎麼也能夠封王呢?
  • 【楚漢】 五十、韓信的冕旒
    要不然楚王殿下回到楚國,南鄉亭長、漂母、屠夫有一個死的都會讓韓信深表遺憾,感慨他要這冕旒冠有何用。千百年來,韓信的快意恩仇被熬了很多心靈雞湯。很多人感慨南鄉亭長做事有始無終,活該。漂母施恩不圖報,仗義。韓信不計較屠夫之辱,豁達。假如我們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會發現其實這三位影響了韓信一生,而好人未必對韓信有好的影響。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