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當年為何要殺掉韓信、彭越,卻對張良手下留情

2021-01-10 雲松介子

可以說西漢的建立,除了麾下謀士的大力獻計之外,那些在外地牽制項羽的諸侯們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功勞,比如韓信、英布、彭越這樣的武將,不過在立國之後,劉邦對他們的做法卻截然不同,對於蕭何,張良這種謀臣往往是能將就就將就,而對於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將們卻通通給除掉了,這究竟是為何導致如此大的差異,下面筆者就來分析一二。

影視中的韓信

在劉邦成立漢朝之後,先後分了8個外姓王,他們都因為各種罪名而被劉邦給殺害了,而因為長沙王吳芮是張良的好朋友,在張良給他出謀劃策之下,他最終得以善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韓信、彭越等異姓王,自然也逃不了被殺的命運。

《史記》漢誅梁王彭越,醢之

古人所繪的韓信

而張良只是一個小小的謀士,並沒有什麼兵權在手,雖然在計謀上非常的出色,並沒有領兵作戰的能力,而且他雖然是韓國的貴族,卻比不上韓國的宗室,因此在漢朝建立後,劉備只對其格外放心,而且除了張良以外,那些沒有兵權的文臣大都被劉邦給放過了,甚至連那個和自己從小玩到大的死對頭都被劉邦給寬恕了。

冷酷無情的劉邦

再來看看那些劉邦所封的異姓王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半路跟隨劉邦的,幾乎沒有劉邦在沛縣起兵時的老家底,因此劉邦對他們並沒有什麼感情,只是要利用他們手中的兵權和地盤,而由於他們投奔過來本身就有很大的勢力,因此不得已要將他們封為異姓王,這也註定了他們在天下一統後就要被消滅的命運。

影視中的劉邦

而張良與劉邦很早就熟識,簡直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名義上雖是君臣,而在私底下,劉邦卻對張良非常的尊敬,而且從劉邦對張良與其他儒生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一二,加上張良對劉邦的勸諫,劉邦也是無一不從,這種特殊的情況也導致了張良能在劉邦時期安全的生存下來。

加上張良非常的有政治頭腦,吸取了越王勾踐在成功之後大殺功臣的先例,於是便效仿古人韜光養晦。而相反韓信、彭越這批人雖然在戰場上可以百戰百勝之外,而在政治上卻是一個初生的嬰兒,再加上高官厚祿的誘惑,使得他們對於即將到來的死亡視而不見,結果可想而知。

參考文獻:

《史記》

《資治通鑑》

《漢書》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雲松介子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劉邦當了皇帝以後,韓信彭越會成為收拾的對象?禍端在此
    在著手安排西歸的當口,張良、陳平拜見漢王,一起進諫說:「大王就這樣西去,不打算繼續統一天下的大業了麼?」劉邦回答說:「我正是聽信了二位的良策,得與項羽議和,如今和議已成,當然西去。」張良、陳平看出劉邦並未意會到自己的深意,解釋道:「我等請大王向項羽議和,主要目的是救回太公和呂后,現在人已救回,正好一無牽掛,二無障礙,好與項羽決一雌雄。
  • 韓信彭越有意不助劉邦,張良秒懂他們心思,促成兩人出兵合圍項羽
    只是成為皇帝的劉邦,必然要肅清一切威脅劉氏的勢力集團,韓信不像張良,地位高但是並無太多實權,也不像蕭何,肯自汙,降低自己的影響力,可能韓信一直想要的是,站著把功勞拿了,也想站著過往自己的後半生吧,只是他忽略了劉邦鞏固皇權所必須要做的事情。《漢書.高帝紀》關中兵益出,而彭越、田橫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
  • 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定都下邳,劉邦又加封彭越等文臣武將
    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定都下邳,擇日赴任。劉邦又加封彭越,英布,張良,蕭何,曹參等文臣武將,封呂雉為皇后,劉盈為太子,大赦天下。第二天黃昏,韓信來到洛陽城外散步,張良迎面走來,拱手施禮道:恭賀賢弟封為楚王,不久衣錦還鄉啦。子房兄,帥印,軍符都交了。唉,你為什麼只要求封個留侯呢?
  • 張良和韓信有什麼過節嗎 為何不阻止劉邦殺韓信
    是君王要韓信死,再加上呂后的心思比較歹毒,這個時候張良就算是有心也救不了韓信,因為要殺韓信的是君王,更何況張良曾經提醒過韓信,只不過韓信根本就沒有危機意識感,所以才導致了這樣悲慘結局。2、張良為何不阻止劉邦殺韓信張良的個人志願和自我定位決定了他行事的選擇,他沒有任何救韓信的理由。
  • 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觀看劉邦的崛起歷史,我們都知道,漢初三大將,彭越、韓信(非韓王信)、英布這三個人能力超群,但是心思不純,也就是有能力有隱患。而劉邦的連襟樊噲,雖然沒有那麼強的能力,但是他有當年信陵君身邊的朱亥的忠誠和為主獻身的赤誠果敢,要說高祖末年漢朝廷誰最穩,仍舊是當年那個屠狗戶樊噲是也。於情於理,劉邦都應該像重用曹參並且顧命一樣,把樊噲安排在兒子劉盈身邊輔佐,但為何最後反而要殺他?
  • 張良如此足智多謀,韓信遇難,為何他卻袖手旁觀?
    那麼謀聖張良他沒有預想到韓信之死帶來的後果嗎?天下大亂極有可能重蹈秦二世而亡的覆轍,那麼張良為何對韓信的遭遇選擇冷眼旁觀?這恐怕要從韓信如何被殺說起。 ,那麼一定沒有做好起兵的準備,家中只有一些家人和奴僕,呂后想要抓韓信非常容易,為何要以劉邦在前線打了勝仗,邀請群臣到皇宮慶功為由誘捕韓信呢?
  • 漢初三傑的功勞,蕭何、張良、韓信,在劉邦的心中是怎麼排名?
    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代表的是劉邦手下的三個派別。 劉邦統一天下時間是,沛縣起兵到平定異姓諸侯王,這十四年的時間。 蕭何代表的是劉邦的元老集團,如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灌嬰、靳歙、周昌等。
  • 劉邦經常打敗仗,項羽經常打勝仗,最終結局為何是劉邦奪取天下
    二、鴻門示弱,忽悠霸王項羽,爭取時間; 當張良得知項羽因為曹無傷的告密和劉邦派人封堵函谷關的行為激怒了,準備發兵攻打劉邦時,為劉邦建議了自動向項羽示弱的策略,並在鴻門宴因為出色的表現,挽救了劉邦幾乎要被滅掉的命運,逃過了一劫,為劉邦曲線統一天下贏得了時間。
  • 劉邦必殺韓信,10字鐵證
    韓信搖了搖頭,說道:「我不能背叛漢王。」從齊國安定考慮,韓信上書漢王劉邦:「齊國不好治理,如果不找個人代理齊王,恐怕會生叛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漢王接到韓信的書信氣得暴跳如雷,心想「老子被項羽打的屁滾尿流你不來增援,還跟我要齊王。」張良看出劉邦生氣了,趕緊踩劉邦的腳丫子。
  • 劉邦被困白登山的時候韓信在幹嘛?血淚交織的西漢史,看著心疼
    白登之圍劉邦被困白登山七天,彼時北方天寒地凍,劉邦與將士們手腳都凍僵了。如果沒有陳平別出心裁的脫困計策,恐怕不等漢軍主力到達白登山,劉邦就先被匈奴的冒頓單于擊殺了。劉邦當時為何不用西漢最能打的韓信去平定韓王信的叛亂,進而北擊匈奴呢?其中的微妙原因正是血淚交織的西漢史,看著讓人心疼。
  • 漢朝心狠手辣皇后呂雉:誣陷韓信謀反,用一句話殺死彭越九族
    公元前241年,一代狠人呂雉出生了,他就是後來漢高祖劉邦的大老婆,她幫自己兒子保住了太子之位,有幫老公劉邦殺了韓信、彭越等幫助劉邦打天下的一幫「猛人」的性命。呂雉堪稱「西漢第一狠人」。其實,呂雉能夠嫁給劉備,還要感謝他老爸的「慧眼識真龍」及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制度。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劉邦這個人,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只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瞧瞧韓信、英布、彭越這仨哥們,都是幫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但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尤其是彭越,還被呂后這個「死亡藝術家」剁成肉醬。老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劉邦對韓信三人下手,自然有他本人猜忌過重的原因在,但他們自己的許多作法也的確招人猜忌。韓信、彭越、英布,都是劉邦所封的異姓諸侯王。漢朝實行「郡國制」,即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的政體。分封制下,各路諸侯王不僅有獨立的行政權,更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
  • 呂后除了殺韓信、彭越和戚夫人之外,她還殺了哪些人呢?
    呂后得知韓信想要和陳豨裡應外合,趁著劉邦不在,殺入到都城。顛覆掉劉邦的江山,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呂后就把蕭何叫來商量對策。 蕭何給呂后出主意,說想要殺韓信,只要把韓信給叫到宮裡來,然後,埋伏刀斧手,直接把他給殺了就可以了。 呂后讓人請韓信,說有要事商量,韓信說有病沒去。
  • 為何在劉邦殺韓信的時候,張良沒有求情原因就是如此現實
    說張良只要開口劉邦就會放過韓信的人,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劉邦對張良非常信任,只要張良開口,劉邦就沒有不放人的道理。確實,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只要張良替韓信求情,韓信肯定死不了,頂多被流放。
  • 韓信被殺彭越也被殺,他才是漢朝建立後唯一敢向劉邦挑戰的人
    第一倒黴的自然就是韓信,先是貶爵為侯,而後便是借他老婆的手,將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韓信送上了斷頭臺。在諸侯們想來,韓信被殺大概是因為他的智謀太過高深以至於讓劉邦忌憚,所以才會有送命的歸宿。其他諸侯,大概會沒事吧?彭越就是這麼想的,結果到公元前196年3月,他也被殺了,而且不單是殺,還剁成肉醬,送到九江國的都城壽春。
  • 一代軍師天才韓信為什麼會被殺?是劉邦殘殺功臣還是韓信自取滅亡
    韓信被殺,很多人都為他不值,還有很多人為他打抱不平,覺得劉邦實在是個小人。劉邦作為我國封建社會早期的開國皇帝,開了一個殺功臣的壞頭,使得後世所有朝代,在開國之初,是血淋淋的充滿陰霾之氣。不過說起來,韓信雖然值得同情,他本人也有極大的責任。
  • 彭越為什麼死的比韓信更慘?一個僕人捅蜂窩,一個婦人要了他的命
    劉邦在彭城兵敗逃到下邑後,召開了一次總結大會。會議上張良根據形勢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計劃。他建議劉邦把三個很重要的人才都搞定,才能與強大的項羽抗衡。這三個人分別是:韓信、彭越、英布。果然,劉邦搞定這三個人後,最終打敗了項羽,奪得天下。然而,隨著形勢的轉變,當初他最得力的三虎將,現在變成了三個心腹大患,「功高震主」這是歷代皇帝的一大心病。
  • 酈食其曾為劉邦獻上一計,被張良稱為亡國之計,這是怎麼回事?
    一盆涼水澆了劉邦一個懵圈:酈食其,這招難道不是你的「下邑之謀」的擴大版嗎?張良一臉嚴肅:你被酈食其忽悠瘸了,該死的傢伙,你如果用了他的計謀,就洗洗脖子等項羽來砍吧。劉邦心想,看來你張良也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吶,不就是當初嶢關之戰,你倆有分歧,雙方有點「文人相輕」嘛,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說辭。
  • 漢初三傑之張良:集家國情懷與超然獨存於一身
    不久之後,項羽又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那就是他把韓王成給殺掉了。要知道,韓王成儘管沒什麼大勢力,但他在張良的心目中是一個國家的形象,也正是由於韓王成的存在,張良才有了心理上的國相的虛位。項羽把張良心目中已經實現了的理想一下子給抹殺了,就等於是又讓張良國破家亡了。這對張良來說,無論如何是接受不了的。因此,張良尋找機會逃出了彭城。回到劉邦身邊,並被劉邦封為成信侯。
  • 為何張良功成身退韓信卻不得善終?不同的出身與追求,決定了命運
    談秦說漢(340)為何張良功成身退韓信卻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