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三大孔廟之一:韓城文廟

2020-11-18 騰訊網

韓城文廟位於陝西省韓城市金城區東學巷東端北側,是全國第三大孔廟,其規模僅次於山東曲阜和北京國子監街的孔廟。若是從建造年代上算來,在國內排第五,連北京國子監孔廟也要比它晚。

據明《一統志》記載:「韓城縣學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舊址重修」。《陝西通志》載:「洪武四年知縣周吉成重建」。近年出版的《韓城市文物志》的觀點是:韓城文廟具體始建年代不詳,通過相關文物考證、推斷,文廟當始建於唐初,經歷代的重修擴建,其建築風格集宋、元、明、清於一體,有「四代建築一廟收」之說。

文廟坐北朝南,不設南門,共有四進院落。主要建築以照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正誼明道門、明倫堂、尊經閣等構成一條南北長200 米的中軸線。在軸線兩側設有牌樓、致齋所、更衣室、碑樓、碑亭、東 西廡、東西碑林、掌酒司、典庫司、東西書齋等建築。

廟東西還有名宦祠、文昌閣等附屬建築,並與廟內相通。該廟在建築設計上強調中軸線相對稱的格局,利用層層遞進的院落,按功能合理布置建築,廟學結合,是研究明初地方文廟建築的範例。

2001年韓城文廟作為明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韓城文廟集宋元明清建築於一身,布局規範,體態恢宏。廟宇坐北朝南,1371年(明洪武四年)做過大規模重修擴建,其佔地總面積8400平方米,中軸線長180餘米,後存主體和配列建築共22座,計78間,是14世紀以後中國西部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古建築群。文廟由欞星門、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5個主體建築和4個緊密相連的院落組成。

文廟外有木結構牌坊兩座。東坊上書有「德配天地」,西坊上書「道冠古今」。由「賢關」、 「聖域」兩門入廟,門口豎有「文武百官軍民等至此下馬」的下馬石,南邊的「萬仞官牆」雕有體態生動、凌空欲飛、琉璃放彩的5條龍,其形象之逼真、工藝精美。兩邊有鯉魚嬉浪磚雕,風急浪高,鯉魚騰躍,這飛龍躍魚,寓有英才輩出之意,同時也暗示著封建社會的「儒童」一旦金榜題名, 便如這躍過龍門的鯉魚,可飛黃騰達、前程無量。

「欞星門」為文廟正門,其門為懸山式,由3座木牌坊組成,五昂重拱,補間輔作分七、五、三朵,飾以龍鳳、仙人、獅馬、花卉等。立柱直通屋外,俗稱通天柱。頂飾琉璃盤龍,花卉套筒和寶葫蘆攢頭。過此門,進入第一大院,院內古柏參天,樹木成蔭,鮮花盛開,清新雅致的環境使人賞心悅目。門前有「泮水」,水上有「泮橋」。院東西兩側有對稱的「更衣亭」、「致齋所」,這是祭孔前淨心浴面、理衣整冠的地方。兩邊對稱的6座牌樓,分別記載著歷代重修該廟的概況。

戟門:院北三間為「戟門」,過「戟門」,進入第二院,正北面為文廟主體建築「大成殿」,這是列放孔子牌位的地方。文廟院內有古柏33棵,葉茂枝繁,馨香四溢。第二院建築呈凹形,布局緊湊、結構嚴謹。

明倫堂:出角門,進入第三院,明倫堂寬敞明亮,堂正上方高懸著「師道尊嚴」的大字匾,字體蒼勁深厚,這是當年「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院兩側各有7間廊屋,分別為掌酒司、典庫司,當中兩邊置有東西碑林。

尊經閣:穿過明倫堂,來到第四院,拾級而蹬即為「尊經閣」。臺高3.65米,閣為重簷歇山頂,周有四廊,明楹十八,補間輔以華拱,琉璃雕花脊,鴟吻而尾卷,結構恢宏,頗具氣勢。繞臺而望,古城風貌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韓城文廟還是韓城市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陳列了歷代珍奇,無有斷代。展館面積2000餘平方米,共分文物精品、古代工藝、歷代名人、石雕、石刻和臨時性5個展室。其中珍貴文物500餘件,館藏文物位居陝西省縣市博物館之首。

文廟古柏:韓城文廟中柏樹繁多,總計33棵,葉茂枝繁,馨香四溢。二進院中有一株一千五百年的古柏,此柏歷經千百年,依舊孤絕而挺拔,生機盎然。

五子登科:這棵千年古柏,因宛如五指,枝幹上惟妙惟肖、自然天成的動物造型以及其寓意「五子登科」的深意,在年節假日民眾會來燒香祈福。除在樹幹上綁祈福帶外,遊客還爭相觸摸,祭拜祈福,以求汲取其靈氣,祈求好運。

在文廟內,除韓城本地人外,還有來自周邊的遊客前來祭拜祈福,他們大多攜家帶口,帶著孩子前來祈求學業順利。

五龍照壁:南有高大的五龍照壁,也叫萬仞宮牆,象徵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照牆上龍體生動,琉璃紋彩,工藝精美。兩旁配以鯉魚戲浪浮雕,龍騰魚躍取飛黃騰達,人才輩出之意。孔子被歷代君主依次尊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不能與真龍天子相提並論,所以九條龍是分開的 。

在進入文廟大院以後,大家看到了許多古柏,這裡共有古柏三十三棵,其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就是這棵「五指柏」,也叫「五子登科柏」是吉祥的象徵,如果用手撫摸它,能夠如願以償,科場高中,給人帶來好運,細心的遊客還可以看到這棵樹由於年代久遠,歷經滄桑,它的樹枝自然造型非常奇特,上面有孔雀、梅花鹿、羚羊、仙鶴等造型。

石獅龍柱:大成殿前有一根龍柱,石象相馱,中間有御道,專為皇帝祭孔通過,朝廷命官走兩側,地方官員走偏道,可謂等級森嚴。我們韓城文廟不曾駕臨過真龍天子,有幸的是,在乾隆二十六年韓城人王傑考中狀元,曾走過一次御道,後來王傑成為了三朝宰相,宰相劉羅鍋的故事就是以王傑為原型來編寫的,當然宰相王傑並非羅鍋。

古代根雕:為明代雕刻,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根雕。一九八四徵集到韓城市博物館,這是用一個完整的核桃樹根精雕細刻而成,高1.8米,寬1.76米,重達300多公斤。其構思非常巧妙,整體為一山水圖:有氣勢雄渾山川、河流,有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以及神態各異的人物造型,內容豐富有老叟垂釣、牧童橫笛、農夫鋤禾等。根雕八五年在北京展出這半年之久,中外遊客嘆為觀止,被譽為「根雕之王」、「稀世之寶」。據傳明星劉曉慶曾願高價購買此根雕。

乾隆、嘉慶皇帝送給王傑的祝壽匾:韓城不僅文物古蹟豐富,而且人傑地靈,出了許多文人學士。這個陳列主要展出的是韓城歷代名人軼事。過去在韓城古城南門外就懸掛有四個牌匾,分別上書「解狀盛區」、「士風醇茂」、「戶盡可封」、「四方會歸」,說明做官的風氣在韓城特別濃厚。

韓城明清兩代科舉一覽表,據不完全統計,韓城明清兩代中進士119人,舉人550人,貢生727人。說明韓城明清兩代做官的人共有1396人。

象牙化石:在韓城昝村鎮南潘莊村發現的象牙化石、長三、四七米,是我國最大的象牙化石之一,我們知道一般生活於氣候溫暖、森林茂密,植皮良好熱帶,亞熱帶地區(如現在的雲南南部、緬甸、泰國以及非洲等地),而在韓城發現的這對象牙化石,說明在數十萬年前黃河流域一帶,不僅地面植皮良好,且曾有過大象生存,只是由於氣候的變遷,才造成大象的絕跡。另外,我知道煤是由古代的植物體經過地下的高溫高壓變質形成的。而黃河中遊一帶儲量豐富的煤藏,也是另一側證實這一點。

拴馬樁:拴馬樁原本是過去鄉紳大戶等殷實富裕之家拴系騾馬的實用物,往往以整塊青石雕鑿而成,樹立在民居建築大門的一側,既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闢邪鎮災的意義,故有人稱其為「莊戶人的華表」。

現存拴馬樁實物看,其動物造型以獅子為主,而人物造像則有獅子背人,獵戶架鷹、仙女獻桃,道教八仙等多種,涉及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傳統劇目等廣泛的內容。(攝影:寧永泉。文廟的文字介紹來自百度百科,向原作者表示敬意!)

聲明:傳播正能量,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葫蘆島興城文廟:東北三省最古老、遼寧最大的文廟
    文廟,又稱孔廟,即孔子廟!說起孔子,想必無人不知,為春秋時期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東南亞各國也有很大影響,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文廟"萬仞宮牆"下的新年隨想
    文\樊春亮2020年最後一天的清晨,我順著韓城死牛坡(現在叫城東大道
  • 廣西有一座孔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其所在的小縣城無人知曉
    作為中華多民族文化的象徵,孔廟的建設,很多地方都有,其中山東的曲阜孔廟、北京的北京孔廟,是一大亮點,每年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來參觀,廣西有一座孔廟與他們並列為全國四大孔廟,在桂林的一個小縣城,沒有人知道,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卻不知在桂林還有一座歷史悠久,傳承著歷史儒家文化的孔廟。
  • 我是韓城人,我接力!讓全國各地的朋友走進我們的城!
    韓城古城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6座明清古城之一,城池始建於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築城牆,明崇禎十三年(1640),由韓城的當朝宰相薛國觀奏朝廷批准,倡議地方官員、紳士捐資改土城牆為磚城牆。古城四個門樓額,東曰「黃河東帶」,西曰「梁奕西襟」,南曰「溥彼韓城」,北曰「龍門勝地」。
  • 《奔跑吧》欄目組在韓城古城拍攝錄製,多個話題登微博抖音熱搜榜
    10月27日,浙江衛視《奔跑吧》欄目組在韓城古城節目錄製萬次;陝西韓城旅遊官方微博也借勢宣傳古城景區,累計閱讀量達到22萬次,得到了許多網友的互動和點讚,從而進一步對外提升古城影響力。,城內一條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築,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風貌古色古香,格局保護完好,是全國六個保護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 韓城小記
    然而韓城並非僅僅是蹭著這段名唱腔走紅,這裡是「史聖」司馬遷的故鄉,太史公的墓冢及紀念祠就在此地,這裡也有保存完整的老縣城,獨具特色的關中民居「党家村」,另外,這裡的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花椒的辛香之氣,不錯,花椒正是韓城最主要的特產,尤以名產大紅袍著稱。
  •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㊶】走近離石文廟
    文廟,又稱孔廟、孔子廟,這是專門為紀念中國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築。可以說,傳統的中國城市中都有文廟,歷代王朝更迭中,文廟又被稱作夫子廟、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尤其以「文廟」冠名更為普遍。譬如,南京的夫子廟、曲阜的孔廟、北京的孔廟和吉林的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
  • 行走韓城,在市博物館感受城市的歷史厚度和文化寬度!
    從2002年開始,博物館擴建工程將文廟、東營廟、城隍廟三個古建築一氣貫通,形成古城東區自南向北縱深達六百餘米,佔地約八萬平方米的館域面積,現已是國家4A級景區,涵蓋各代建築,氣勢恢宏、建築精美,可謂是一處大型古代建築群。文廟是祭祀春秋時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地方。
  • 走進山東曲阜孔廟建築群,觀賞「東方聖城」儒家文化的殿堂
    孔子在這裡創私人講學之風,遊走列國,講學傳播儒家文化,史稱他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遍及全國各地:孔子的哲學思想備受歷代帝王的大力推崇,在2400多年的漫長歷史歲月中,逐漸成為中國正統文化、傳統文化的基石,魯國也就成為曲阜歷史上黃金的輝煌時期:現今來曲阜者,大多是前來祭拜或觀瞻這裡最著名的孔廟、孔府和孔林,感悟和體會儒家思想和文化精髓。曲阜是孔子的故裡。
  • 順義文廟的松雨書聲
    他即位第二年(明呂元年),便前往山東曲阜,修繕孔子廟學,同時下詔全國州縣各修孔廟,並避孔子名諱。於是,1190年或稍後,時任提刑同知順州州事(當時順義為州府駐地時稱「順州)劉仲洙攜同本地進士竇鳴道,開始「修葺殿廡,欲為講室這也是順義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修建文廟的開端。
  • 我愛韓城 情暖古城」系列文化活動 新聞發布會實錄
    現在,我向大家進行「我愛韓城 情暖古城」系列文化活動的新聞發布。一、「我愛韓城 情暖古城」系列文化活動的目的和意義韓城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三千年的歷史詩卷。其中,擁有近1500年歷史的韓城古城更是文物薈萃、風貌猶存。它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六座古城之一,保留著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築。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這塊匾額整體布局合理,加四角龍紋圖飾,顯得高貴而淡雅,是中華名匾的代表之一。(二)歷史文物價值匾額的歷史文物價值是指它作為特殊的文化遺產能夠反映一座城市歷史進程中的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找尋歷史的真相。
  • 閩南語林|臺南孔廟
    A:你看,比如我以前的同學跑去臺南,說是要逛完所有的孔廟,這樣更有福氣。B:臺南的孔廟嗎?聽起來很熟悉,我之前好像去過,但是我沒有你同學這樣的志向,逛完所有的孔廟是有點難度的。A:太好了,你快跟我講講孔廟都有啥好玩的,這樣我就可以跟我同學說我也去過了。B:身為我的搭檔,我就幫你這一次,其實去這個孔廟最大的意義就是了解它的歷史。
  • 2020年全國旅遊簡介(福建省)之《泉州市》選推幾大景點
    東亞文化之都、全國文明城市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裡。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裡,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
  • 長春文廟舉辦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典禮
    當日,由長春市委宣傳部、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指導,長春市孔子研究會主辦,長春市文廟博物館承辦,長春光明藝術學校、長春文廟小學等單位協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典禮在長春文廟舉行。 活動現場舉行了紀念儀式、授牌儀式、仿古釋奠禮表演、吟誦表演、文藝表演、書畫筆會以及「萬古斯文——長春市文廟博物館館藏拓片展」開幕式等內容。
  • 姜鳳環‖拜謁孔廟
    上世紀有機會兩次去山東曲阜,拜謁孔廟。曲阜是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聖人孔子的家鄉,也是亞聖孟子的故裡。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也在這裡誕生,稱得上人傑地靈。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腳下踩著先人走過的足跡,仿佛曆史穿越了幾千年。
  • 具有鮮明特色,堪與州縣文廟相媲美的鄉村文廟,山西省靈石文廟
    2020-07-22 13:00:22 來源: 榮耀三晉 舉報   靜升文廟
  • 【韓城故事】滿腹經綸的司馬談
    來源  :陝西交通91.6···精彩繼續···我家的老土炕第四屆中國·韓城國際燈光藝術節即將盛大啟幕,古城誠邀與您一起譜寫今朝輝煌公安局向涉黃涉賭違法行為亮劍【改革開放40年 喜看韓原新變化】春風春雨杏花村——韓城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回顧韓城:公交車全面開通刷卡掃碼乘車服務
  • 【韓城攻略】祭祀大典+鬱金香節+旅遊文化周+桃花節+燈光藝術節!
    3月28日起,韓城要在全國出名啦!  韓城古城(免費),南臨澽水,西依梁山,東北有塬,山水環抱,易守難攻。古城內,一條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築,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風貌古色古香,格局保護完好,是全國六個保護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 中國文化遺蹟:介紹文化勝地南臺孔廟
    清朝統治臺灣212年,而臺南作為臺灣的首府就有203年這裡保存著很多重要的文物古蹟,孔廟即為其一。臺南孔廟是臺灣島上最早建立的一座孔子廟。鄭氏政權將臺灣第一所高等學府國子監設於臺南孔廟,故臺南孔廟有「全臺首學」之稱,成為臺灣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