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警察無能到可笑只會欺負弱小,《殺人回憶》成社會問題啄木鳥

2021-01-08 凡尼老貓

我對韓國的印象主要停留在中國男足還被籠罩在「恐韓症」的奇怪氛圍中的時候,對韓國人的印象也是很片面的,認為他們頭腦簡單,勇猛有餘智慧不足;去過韓國的人都說,韓國遠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甚至在一些農村,人們的生活還非常落後和簡樸,我也是半信半疑;再後來韓流席捲中國,電視臺不停地播放韓劇,記得那時候有一部叫《大長今》的韓國電視連續劇很受大家歡迎,不過我實在提不起興趣看,因為之前零零碎碎地看過幾集韓劇,印象中吃一頓飯可以拍好幾集,而且劇中的情節都是家長裡短的瑣碎故事,生活中我們本來就被日常生活攪得不厭其煩,難得看會兒電視還得看她們幾個韓國女人磨嘴皮子,所以我一直沒有耐心看韓國電視劇,也對韓國的文化藝術產業不屑一顧,我想那種小地方,出不了藝術大師。

幾個月前我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網站上查找評分靠前的電影,居然找到一部韓國電影,片名是《殺人回憶》,實際上我早前就聽說過這部電影,但是就因為它是部韓國電影,所以我一直沒興趣去看,沒想到它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網站上的排名這麼高,我想它排名高肯定有它的道理,於是抽空把這部2003年的韓國電影看了一遍;看過之後覺得這部《殺人回憶》確實名不虛傳,作為一部喜劇片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幾乎是從頭笑到尾,而且結尾也非常棒,一般的電影都會在結尾給個完美結果,但是《殺人回憶》從頭到結束都是在白忙乎,殺人犯還是沒抓到,人倒是沒少死,特別是男主角樸鬥滿最後坐在麥田邊欲哭無淚的表情太有意思了,想到這裡我忍不住又哈哈大笑!

平心而論,《殺人回憶》拍得是很不錯的,至少它不是那種超級英雄無所不能、激發起觀眾腎上激素飆升的流水線上生產的超級英雄影片;從開場緩緩的音樂響起、鏡頭搖過金黃色一望無際的麥浪,男主角坐在拖拉機後面被一群農村孩子追逐,然後看到的是在兇殺現場沒有一個人保護,任由孩子們在受害者周圍嬉鬧,看到這裡我就認為這個由韓國影星宋康昊扮演的警察樸鬥滿肯定很難破案了,因為所有現場證據早就被破壞個精光,他所能依靠的破案線索只能靠想像,於是就有了接下來他們重案組胡亂抓人暴力審訊的可笑場面。

如果沒有漢城過來的協助破案的警探蘇泰允的幹涉,樸鬥滿他們早就隨便抓個替罪羊通過刑訊逼供的手段,讓替罪羊屈打成招了結了此案;而且樸鬥滿找的都是社會弱勢群體做替罪羊,不是老婆長期生病家境貧寒的可憐蟲就是弱智青年,可見韓國警察的品質有多低劣,他們那樣企圖草菅人命又和真正作案的兇手有什麼區別?他們可以在法律的保護下利用國家機器合法殺人,因為只要替罪羊屈打成招,人證物證俱在,那他們會很快就被判死刑,而樸鬥滿一夥窩囊廢因此還能得到迅速破案的嘉獎,說不定還可以官升一級哩。

在偵辦案子過程中,他們不但沒有抓到兇手,還把關鍵證人給害死,電影裡的這個橋段設計顯得不符合邏輯,那位目睹過殺人兇手的弱智青年在樸鬥滿的追逐下被火車撞死,這是作為警察樸鬥滿的嚴重失職,為什麼還會繼續讓他擔任重案組的成員呢?難道韓國警察有害死關鍵證人不用負責的至高權力?

這時候我又想起影片中的一段笑料,樸鬥滿突發奇想,來到澡堂裡查找兇手,那副認真的神情恐怕連一隻蒼蠅從他眼前飛過,他都能辨認出公的和母的來,當一個還沒到10歲的小男孩走到他面前時,他對著小男孩打量了幾下,「唉!」無趣地嘆了口氣;這浴室裡的一段把我笑得直流眼淚,哎喲!韓國警察太有才了!

電影看到一半的時候,我以為從漢城來的警察蘇泰允不是樸鬥滿那樣的警察敗類,他辦案子還是很有理性和公允的,他寧願和樸鬥滿一夥互相仇視也不能讓他們胡作非為,但是在影片最後,當發現他的判斷是完全錯誤的時候,竟然惱羞成怒要用私刑處決嫌疑人,這一刻立即暴露了他比樸鬥滿一夥更加邪惡的嘴臉,只是他讀的書比較多,兇殘暴戾的本性隱藏得比較深而已;每個人都不可能不犯錯,沒有人的猜測是永遠正確的,當現實證明自己的判斷是錯誤的時候,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冷靜下來,特別是警察,因為他們手裡握著致命的武器,一旦情緒失控,他們往往會成為社會上最危險的人;我懷疑韓國的警察是否都通過了心理檢測,確定心理健康並且能正確面對壓力的人員才能肩負起警察的重任。

這裡還不得不提一提那位男配角:警察局長!他作為領導除了會勸勸架其他什麼忙都沒幫上,按理說他的年齡可以做其他警察的父親,辦案經驗也應該豐富得多,但是從沒有聽見過他的建議,他只是個會搞平衡術的官僚,既不讓樸鬥滿他們一夥志得意滿,也不讓漢城來的蘇泰允得意忘形,結果使得整個案子毫無進展。

《殺人回憶》尾聲時混蛋警察樸鬥滿被清除出了警察隊伍,成了一個商人,這是很符合常理的劇情,如果他那樣的警察可以一直做到退休,那不知道會害死多少無辜的老百姓;當他路過依然金黃色一望無垠的麥田,坐在兇手作案現場時,也許他的良知會有片刻的甦醒,那一個個冤魂至今無法解脫,都因為他們這些無能和殘暴的警察;影片在結尾編劇等於赦免了兇手,因為再也抓不到他了;而讓男主角陷於內疚和茫然中,其實也是在告訴觀眾,這些韓國警察更應該受到懲罰。

不管怎麼說,雖然觀看電影的過程中讓我大笑不止,但是留下可以回味的情節也是頗多,韓國電影人能夠深挖韓國警察的不齒行為,證明了這些藝術工作者的勇敢和對社會的責任;因為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我下一部將要看的韓國電影是同樣由宋康昊主演的《寄生蟲》,看看他能演出些什麼笑料來。

我是影視娛樂領域創作者凡尼老貓,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謝謝!

相關焦點

  • 《殺人回憶》| 韓國懸疑電影之最
    《殺人回憶》更是繼奉俊昊不完美的處女作之後,給觀眾的一記重磅炸彈,殺人是一個事件,而記憶需要重建。影片中建構的時代質感及特徵透露著奉俊昊對80年代韓國社會強烈的探索、表達欲。也讓觀眾明白,奉俊昊對社會現實的提煉在韓國電影的範圍內已經到達高峰。
  • 16年後,《殺人回憶》終於大結局了!
    熟悉《殺人回憶》的影迷們都知道,本片改編自當年震驚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2003年電影上映的時候,案件仍然未破。除了《殺人回憶》之外,還曾經出現在《岬童夷》《信號》《隧道》等劇中。而當年導演奉俊昊為啥會想拍《殺人回憶》?起初又經歷了怎樣的起死回生?它背後的故事也更值得挖掘。
  • 震驚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殺人回憶》
    可惜的是,在80年代,所有的信息技術都不發達,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閉路電視,使得調查沒有一絲進展,警察當時由於條件受限,又缺乏大型的犯罪案件的經驗,警察的破案手法相當的粗暴,原始。 正如《殺人回憶》中提到的,「用腳調查」。
  • 《殺人回憶》終於有了結局
    昨日(2019年9月18日),韓國SBS電視臺公布消息,韓國國立科學搜查院通過DNA檢測手段,確認了電影《殺人回憶》中的兇手原型。《殺人回憶》即是根據發生在30餘年前,轟動全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而成。
  • 為什麼說《殺人回憶》是韓國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
    社會和時代背景下政治隱喻奉俊昊的電影處女作是2000的《綁架門口狗》,此片就已非常出色。他評價最高的作品,包括《殺人回憶》《漢江怪物》《雪國列車》《母親》,以及拿下奧斯卡的《寄生蟲》,雖然題材類型各異,但都是與犯罪、兇殺的元素有關,背後也都或多或少的有著政治隱喻。
  • 韓國神級電影《殺人回憶》,終於可以拍結局了
    你心中最好看的韓國電影是哪一部?很多人認為是奉俊昊執導的經典懸疑電影《殺人回憶》。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必定不會忘記影片最後那一幕:宋康昊扮演的警察,一雙帶著紅血絲的眼睛直直地凝視著鏡頭,似乎能穿透銀幕告訴兇手:「我一定會找到你,不死不休」。電影《殺人回憶》劇照而今天,《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落網了!真是有生之年!
  • 記者撞電影 《殺人回憶》背後的韓國懸案:「影帝」宋康昊穿越的真實新聞(下)
    如果按電影裡的編年史,1981年,律師「宋康昊」作為《辯護人》,免費為「釜林事件」受迫害的學生辯護後,1986年,「宋康昊」轉行成了韓國的警察,有了以下《殺人回憶》。電影《殺人回憶》改編自1986—1991年間韓國發生的連環姦殺案,10名受害女子都遭遇了同樣的虐待:內衣塞口、手腳被絲襪等捆實——韓國四大未破懸案之一的華城連環殺人案。從十多歲的中學生到70多歲的老人,10名受害女子中只有一位倖存者。真實歷史中,為破此案,韓國曾動用了30萬警力投入調查,排查了3000多名嫌疑人。
  • 重溫《殺人回憶》,別忘了這8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
    此案件在當時的韓國引起了轟動,動員了大量警察和軍隊,搜查了約21,000個嫌犯,鑑定570組的DNA、180根毛髮、40116枚指紋,但還是一無所獲,全案在2006年4月2日因為超過法律追訴期而終止偵查。2003年,奉俊昊導演將這個連環姦殺案改編,創作出《殺人回憶》,電影一上映,立即在韓國國內引起轟動,超過500萬人觀看了影片。
  • 中國版的《殺人回憶》?不要開這種玩笑
    從可見的一些元素來說,確實會讓人想到《殺人回憶》,封閉落後的小鎮,莽撞荒誕的警察,姦殺的案件,甚至女主的長相,我都覺得都很像殺人回憶片尾出現的那個小女孩。但這卻是一部披著兇殺外衣的——青春片...春片..片。
  • 殺人回憶解說
    這部影片給我的陰影史無前例,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這起案件是有史以來韓國警方動員警察最多的一起案件,搜查了21000名嫌疑犯,鑑定了570組DNA,即便這樣興師動眾,截止2003年影片拍攝時還沒有找到真兇,直到去年才宣告破案,影片包含暴力血腥的畫面,喜歡吃桃子的朋友謹慎觀看。
  • 《Live》論16、17、18集不能開槍的「無能的韓國警察」
    但在這裡,單獨說一下最後三集的一些問題我從14年起開始大量的看了大量的韓國電影,很少有人比我看的多,但韓劇,近一年才開始看的多的起來,韓國電影裡,我們看的太多太多韓國警察無能又白痴的形象,這幾乎是很多國內的人對韓國警察的映像了當然,不是這部,這部對韓國警察的塑造是無比正面而又令人動容的,但從第16集末尾,我們熟悉的一些東西又浮出來了:16集末尾,一個老警察被罪犯開槍打死
  •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裡的真兇到底是誰?
    女學生被害當晚,徐警官並沒有一直監視著樸興圭,當樸興圭坐上巴士離開之後,徐警官沒有追上他,他在兩個小時後仍然沒有返家,而事實上從原地到他家只有六站路,完全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於是,樸興圭在未受到監視的時間裡的行蹤成謎,而這段時間正是女學生被害的時間,如此巧合,難免讓人懷疑甚至斷定他就是兇手。但是,這裡也存在問題。
  • 《寄生蟲》被過分拔高,來看看奉俊昊的另一部神作《殺人回憶》
    2003年導演奉俊昊的《殺人回憶》橫空出世,這部電影被稱為懸疑片的巔峰之作,無論是導演的手法,演員的演繹,最終的立意等多方面來看,殺人回憶目前為止在韓國影史的地位無法動搖。屏幕前的每一個人都是警察都在尋找罪犯,具有很強的參與感,而此時奉俊昊的鏡頭語言頗有幾分楊德昌的味道,真實而又細膩,百看不厭!
  • 《殺人回憶》《母親》更好看
    但從《寄生蟲》回看他之前作品,除了與好萊塢合作的《雪國列車》和《玉子》略遜之外,他的韓語片《殺人回憶》、《母親》和《漢江怪物》都不比《寄生蟲》差。奉俊昊的電影可以歸屬各種類型,但他的電影都是社會電影。先來說說《殺人回憶》,這是韓國犯罪片經典中的經典。《殺人回憶》根據發生於1986年至1991年間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
  • 《殺人回憶》真兇找到,他卻依舊逍遙法外丨毒藥頭條
    這樣的結果算是為這段「殺人回憶」畫上了一個句號。但是在「韓國三大懸案」中,仍然有兩起案件未破。同樣的,這兩起案件也被韓國翻拍成了電影。前者被拍成了電影《孩子們》,毒藥君之前已經推薦過了。男主韓京培(薛景求 飾)是當時韓國知名的電視新聞主播。他有一份體面且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業。
  • 不止《殺人回憶》,​韓國這兩大懸案也拍成了電影
    與「華城連環殺人案」並稱為韓國三大懸案的「李炯浩被誘拐事件」和「青蛙少年失蹤案」,同樣也被改編成電影。
  • 白銀姦殺案破了,但中國的《殺人回憶》還是拍不出來
    這一周全國最大的事件,是甘肅白銀連環姦殺案的破獲,連帶被頻繁提及的是一部韓國電影——《殺人回憶》。
  • 韓國電影頂峰—《殺人回憶》
    我個人心中,韓國電影的頂峰是奉俊昊的《殺人回憶》,它就像義大利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美國的《美國往事》、以及中國的《霸王別姬》。八十年代的韓國在外界看來經濟騰飛,迅速步入新興工業化和城市化國家行列,但實質上並不是這樣,故事開始的1986年韓國尚處於全鬥煥軍事專政時期,社會正處於專制與民主的轉型期,而歷史往前1980年發生了世界震驚的鎮壓民運的「光州慘案」,往後的1987年全鬥煥辭職並接受審判,同年韓國實現了總統直選,逐步步入現代民主國家行列。
  • 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欺負弱者
    可是,真正的高貴從來都不是通過貶低和踩踏別人得到的,相反的真正高貴的人,更懂得尊重比自己弱小的人。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真正高貴的人,遇到強者不卑不亢,遇到弱者平等視之。」如果說,尊重強者是一種本能,那麼尊重弱者就是一種長在骨子裡的修養。生活中,只有那種最無能的人才喜歡用欺負弱者的方式,來獲得一點可憐的優越感。
  • 赤裸裸的犯罪,灰濛濛的道德,奉俊昊的《殺人回憶》與《母親》
    《殺人回憶》根據1986年至1991年間韓國真實事件&34;改編,從警方視角敘述痛苦又無力的辦案過程;《母親》則描述一位母親為了證明輕微智障的兒子沒有殺害女學生,四處奔走找尋真相。兩部片勾勒的並不僅是一樁樁兇殺案件,還有它背後的無力感,以及被淚水模糊的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