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芝諾的悖論(上)

2020-12-22 坤鵬論

哲學,愛的是智慧,是要將其學到為己所用,而不是傻傻地崇拜,惟命是從。——坤鵬論

毋庸置疑,古希臘人創造了各種假說。

這些假說在提出時可能很幼稚,但是,經過提出者以及後人的不斷完善,它們逐漸發展成了西方哲學的各種門派,一直影響到近現代。

不得不承認,古希臘人擁有無窮的想像力,就對於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絕大部分現代人都無法匹敵,只能望其項背。

如果你不服氣,就想想「全部西方哲學傳統都是對柏拉圖的一系列註腳」這句話吧。

而且,事實證明,古希臘人的不少假說在多年之後都變成了說得通的理論。

同時,他們還發現了數學推理和演繹的方法。

他們所發明的幾何學深刻地影響了近現代科學。

不過,古希臘人對於理性的偏執也對後人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他們根據現實進行推理、演繹,如果得出的結論與現實不符,他們會認為現實錯了。

後世沒少被這種片面的觀點帶入歧途。

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拋棄偏見和先入為主。

我們該秉承的認知是,只要能夠在歷史留名的哲學家,他們必然有其過人之處,具有智慧;同時,這個世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沒有一種哲學理論是白璧無瑕的。

另外,哲學,愛的是智慧,是要將其學到為己所用,而不是傻傻地崇拜,惟命是從。

還有朋友說,我怎麼覺得他們每個人都說得很有道理呢?

這也正常,初入門,甚至是中期階段,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首先,哲學沒有標準答案,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凡是史上留名的哲學家和哲學思想,你我能讀到的,都經過了成千上百年時間的考驗而屹立不倒,自然不是隨隨便便就被你我駁倒的。

坤鵬論的建議是,學其論證分析,通過思考內化,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並也能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地推演出來。

只要慢慢地耐心積累,你心中的孰是孰非,自然也就逐漸清晰起來了。

一、什麼是悖論?

悖論也稱為佯謬或詭局。

特指一種導致矛盾的命題。

通常從邏輯上無法判斷正確或錯誤稱為悖論,似非而是稱為佯謬。

有時候違背直覺的正確論斷也稱為悖論。

悖論的英文paradox一詞,來自希臘語,本意是「未預料到的」、「奇怪的」。

悖論就是,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

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論,它們震撼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激發了人們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思想家和愛好者的注意力。

解決悖論難題需要創造性的思考,悖論的解決又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觀念。

二、芝諾的主要策略

芝諾為巴門尼德辯護的主要策略是:

老師的理論既不荒唐,更沒有錯,荒唐的和錯的是這個世界所謂的常識,正是它們蒙蔽了人們的心靈,無法看懂老師揭示的真理,從而才產生了更為荒唐的意見。

絕大多數人憑著感官和常識認識世界,他們認為世間萬物因分離而區別,所以,世界充滿了運動和變化。

但是,巴門尼德和芝諾堅持認為,我們的感官沒有為我們提供關於存在的任何線索,它們給我們的只是關於表象的線索,因此,感官不可能提供可靠的真理,而只提供了意見。

芝諾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如果將一粒黍米的種子扔到地上,不會聽到任何聲響,但是,如果把半蒲式耳(相當於13.6公斤)的黍米的種子倒到地上,就會有聲音。

由此,芝諾認為,我們的感官欺騙了我們,因為要麼哪怕只有一粒種子落下時也有聲音,要麼即使許多種子落下時也沒有聲音,二者必然居其一。

芝諾用其辯證法論證、捍衛了巴門尼德最主要的兩個觀點:

存在是「一」,而不是「多」

存在是「靜」,而不是「動」

據柏拉圖的《巴門尼德篇》記載,當芝諾談到自己的著作《論自然》時說:「由於青年時的好勝著成此篇,著成後,人即將它竊去,以致我不能決斷,是否應當讓它問世。」

公元5世紀的評論家普羅克洛斯在給這段話寫的評註中說,芝諾從「多」和運動的假設出發,一共推出了四十個各不相同的悖論。

可惜他的著作已經失傳,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和辛普裡丘的《<物理學>注釋》是了解芝諾悖論的主要依據,此外還有少量零星殘篇可提供佐證。

現存留存的芝諾悖論至少有八個,其中最著名的是關於運動的四個悖論。

在《芝諾,巴門尼德的最強戰士》坤鵬論講過,芝諾發展出了與眾不同的辯論方式——客觀辯證法————不通過別的東西去指出某個命題的不真、錯誤,而是到它自身那裡去指出它的不真、錯誤。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是這樣,那我就從你認為的這樣進行論證,證明它是錯誤的。

所以,要想最有力地回擊那些質疑巴門尼德的批評,自然從世人的常識入手是最佳選擇。

芝諾通過客觀的辯證法將那些常識論證構造成悖論的形式——從暫時接受它們開始,然後揭示出從中產生的悖論,由此得到的結果實際是如此得荒唐,以至於常識的觀點再也不像表面看來那麼合理了。

結果,兩相對比下來,反而是巴門尼德關於「一」的觀點似乎倒是對世界更合適的解釋。

芝諾悖論看似違背常識,卻又讓常識無從辯駁。

人們在直覺上感到它們一定是成問題的,但是,在邏輯上卻又不得不接受它們每個步驟的推論。

這說明芝諾悖論觸及的絕不僅僅是常識範圍內的對錯之爭。

而是涉及常識與普通邏輯本身的一些根本性前提,局限在常識與普通邏輯框架內的人是無法駁倒它的。

另外,芝諾悖論在根本上是一個哲學問題,而不是數學或邏輯學的問題。

任何人要想真正討論它,都必須先反思一下提問的層面是否合適,是否首先經受住了芝諾對常識的挑戰。

三、存在是「一」,而不是「多」

這是芝諾做出的關於物質的辯證法,直到今天還沒有被反駁掉,我們還沒有超出他的論證,這個問題仍處於不確定中,並成為了千古之謎。

雖然許多後人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拆解,並取得了很有價值的思想成果,但始終沒有一種清晰、明了、根本性的拆解,更不要談什麼破斥了。

所以,談論芝諾關於運動的四個悖論者多,講「多」之悖論者寥寥。

芝諾關於「存在是『一',而不是『多』」的悖論,其中之一被辛普裡丘至少是部分地逐字逐句記述在其《<物理學>注釋》中。

不過,由於沒有像關於運動的悖論那樣經過了後人或多或少的修改,它顯得並不太好理解,但是,卻更接近於芝諾的原話。

芝諾認為,如果存在是「多」,它就是無限小,同時又不可不是無限大。

顯然,一個東西既無限小又無限大,這是矛盾的。

因為,「多」,顯然指的是將很多很多單元集合起來的,而單元則意味著不能分割。

而不能分割的東西,則意味著沒有體積,沒有厚度,沒有質量(註:這個需要重點理解一下)。

那麼,無論集合多少這樣的單元,也不能組成一個有體積、有厚度、有質量的東西。

這說明「多」是無限小。

與此相反,如果組成「多」的單元還能夠再分割成兩個以上的部分,每一個部分,又能夠加以分割,如此這樣,分割、再分割……以至於無窮。

像把這樣無數的部分集合而成的「多」,豈不是無限大嗎?

另外,芝諾還指出,如果「多」是大的,那麼它在體積上就會大到無限——超出那作為無差別的限制的多,進而成為無限。

但是,無限既不再是大,也不再是多,無限就是「多」的否定。

另一個針對「多」的悖論論述則見於芝諾的著作殘篇:

在這個悖論中,芝諾證明的是:「多」在數量上是矛盾的。

因為,「多」可以說是有限的,也可以說是無限的。

為什麼說是有限的呢?

它所包含的單元,定然是有一定數量的。

為什麼又說是無限的呢?

因為要想區分單元和單元,就不能沒有第三單元,要想區分第三單元和別的單元,就不可以沒有第四單元,如此下來,永遠沒有際限,存在的數量則是無限的。

坤鵬論提醒大家注意,巴門尼德、芝諾的理論和辯證法都有一個大前提——事物不可能同時具有兩個相反的性質,他們認為這是邏輯矛盾的,是不真實的,錯的。

顯然,幾乎與巴門尼德處於同時代的赫拉克利特對此是不認同的。

他認為任何事物的存在就在於它本身包含著矛盾,對立促成和諧,萬物永流,永遠處於對立轉換過程中。

後面,坤鵬論會介紹同樣深刻影響了柏拉圖的赫拉克利特。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芝諾的四大悖論(下)
    ——坤鵬論昨天,坤鵬論在《芝諾的四大悖論(上)》中介紹了芝諾為「存在是『一』,而不是『多』」設計的兩個悖論,它們是關於物質的辯證法,至今還是千古之謎,無人能夠完全破斥。一、運動場悖論「運動沒有真理性。由於運動的物體在到達目的地前必須到達其半路上的點,如果假設空間無限可分,則有限距離包括無窮多點,於是運動的物體會在有限時間內經過無限多點。」——芝諾這個悖論又被稱為兩分法悖論。
  • 坤鵬論:芝諾,愛利亞學派的最強鬥士
    ——坤鵬論前面坤鵬論講了愛利亞學派的先驅色諾芬尼、創始人巴門尼德。亞里斯多德認為,他與巴門尼德哲學上的區別主要有兩點:第一,「巴門尼德似乎把太一了解為概念,麥裡梭則把太一了解為物質。」也就是說,前者把本質認作思想的本質,後者把本質認作物質。
  • 芝諾的「神奇烏龜」,一個你明知道錯誤,卻無法反駁的悖論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越深入,產生的疑問和困惑也就越多,比如古希臘的哲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悖論——「芝諾的烏龜」也被稱為「芝諾悖論」。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神話一位善於跑步的神明,他在神明之中也以速度出名,但是在芝諾的問題中,他卻永遠追不上一隻正常爬行的烏龜。
  • 芝諾教你如何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簡析「芝諾悖論」
    提到芝諾,你或許聽過所謂的「芝諾悖論」,芝諾提出過很多匪夷所思的案例,比如「阿喀琉斯追不上烏龜」「飛矢不動」等,這些都屬於芝諾悖論,我也曾寫過關於這兩個案例的文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文後的連結閱讀相關文章),但是我們今天想從哲學史的角度來重新理解芝諾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上)
    ——坤鵬論坤鵬論寫到這裡,大家一路跟著讀到這裡,我們基本也了解了哲學與修辭學一直的關係。自古希臘時期起,它們便處於對立關係,時而緊張,時而緩和。直到現代,哲學界自己開始反思後,它們才慢慢走到了一起。修辭學與哲學為什麼火水不能相容呢?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柏拉圖對修辭學那麼深惡痛絕?
  • 芝諾如何靠一張碎嘴,把小小的烏龜捧成科學史上的四大神獸?
    芝諾為了支持老師巴門尼德關於「存在」的學說,提出的悖論數量因其著作《論自然》的失傳,已無從確定,有資料表明芝諾一共提出45個悖論,也有資料顯示芝諾提出了40個悖論。無論如何,其最著名的4大悖論分別為「阿基裡斯悖論」、「飛矢不動」、「二分法」和「運動場悖論」。後世大批哲學家稱芝諾為一個聰明的騙子,19世紀下半葉以來,學者們才開始重新研究芝諾,為芝諾正名。
  • 坤鵬論:色諾芬尼大笑 那些神不是神,是笑話!
    ——坤鵬論最近,坤鵬論在學習和寫作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知識無止境,學海永無涯。柏拉圖之偉大就在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以及強大的融會貫通能力。這兩天,我們先來一起學習在《高爾吉亞篇》中提及到的色諾芬尼、巴門尼德、芝諾以及他們的愛利亞學派。一、哲學,愛的是論證的智慧柏拉圖從巴門尼德及愛利亞學派那裡汲取了永恆和萬物不變的思想。
  • 追烏龜(阿基裡斯悖論)
    就這樣,烏龜會製造出無窮個起點,它總能在起點與自己之間製造出一個距不管這個距離有多小,但只要烏龜不停地奮力向前爬,阿基裡斯就永遠也追不上烏龜!"烏龜" 動得最慢的物體不會被動得最快的物體追上。由於追趕者首先應該達到被追者出發之點,此時被追者已經往前走了一段距離。因此被追者總是在追趕者前面。"如柏拉圖描述,芝諾說這樣的悖論,是興之所至的小玩笑。
  • 坤鵬論:熵,粉墨登場!
    ——坤鵬論網上有很多關於熵的文章,寓意豐富,總是讓人浮想聯翩,心馳神往。其實,熵最初被克勞修斯提出來的時候,真沒那麼多涵義。還記得坤鵬論在《湧現告訴我們,簡單做起+傻傻地堅持,突變必然會來!》提到的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正是他最早提出了數字是萬物的本原,數是宇宙的真正奧秘和組成部分。後來還有諸如:英國哲學家羅吉爾·培根說,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
  • 科學界四大神獸:芝諾的龜,不要涉及無限,那會讓你的腦袋爆炸
    科學界的四大神獸中,芝諾的龜最簡單,因為它和現實衝突,無論誰都可以輕易跑贏它,但在理論中,它也最難處理,因為涉及到無限的概念都是讓人頭疼不已,正義君勸一句,真的不要輕易去想涉及無限的概念,尤其問題還是悖論,腦袋會爆炸的。
  • 坤鵬論:訊息?信息?通信?通訊?(上)
    ——坤鵬論坤鵬論在寫作過程中,越來越體會到搞清楚定義的重要性。特別是學習和分享了信息熵後,我深切地體會到了,科學的世界裡,許多東西和我們的常識不一樣。還有其他學者在上面的定義上繼續錯上加錯:「大略地講,訊息更指向具體的名物,而信息更包含抽象的意味。如果說在一個抽象階梯上,『消息』處在底端而 『信息』居於頂端, 那麼訊息就位於這個階梯的中部。比如同樣一個 『發布會』,要是分別冠以消息、訊息、信息,其義就會顯得越來越寬泛,越來越籠統。」哎!
  • 坤鵬論:比喻是學習的捷徑 會打比方代表學習的層次
    ——坤鵬論熱力學的熵,沿著概率法則揭開了一個自然規律。與它在本質上是一回事且公式相同的信息熵,同樣也適用於世間萬象。因為,只有與信息相關,它就會在其中具有意義。另外,坤鵬論建議可以採用寫下來的方式進行學習,將思想變成文字,再通過文字審視思想,真心是個超便捷的捷徑。下面,坤鵬論就講幾個自己想到的關於信息、信息熵的類比,拋磚引玉。
  • 坤鵬論:成癮者無底線 成長股聖經——祖魯法則
    在電視劇中,一個個借高利貸者很少有正當的原因借錢,不是貪慕虛榮,就是賭癮泛濫,最後債臺高築,有的被賣到國外去幹九死一生的勞工,有的直接送去賣身還錢,有的主動出賣肉體,還有的鋌而走險違法亂紀……還記得坤鵬論在《史上最全賭徒心理
  • 你覺得你能追上一隻烏龜嗎?盤點歷史上有趣的悖論!
    這樣看來,你就永遠都追不上這隻烏龜。是不是覺得自己已經摸不到頭腦了,自己竟然追不上一直烏龜,其實,這是一個由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歷史上這樣有趣的悖論還有很多,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坤鵬論: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坤鵬論隨著不斷地學習、思考,坤鵬論越來越感覺到,很多我們所謂的常識真的經不起推敲和深究,甚至只要稍稍用簡單的邏輯拷問,便會敗下陣來。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心靈哲學的另一派——二元論,看過後,相信你會對上面這段話更有感觸。心靈哲學的二元論包括實體二元論和性質二元論。
  • 坤鵬論:成功的人生就是擁有選擇權(上) - 坤鵬論
    ——坤鵬論這部分是《反脆弱》核心的核心,所以,坤鵬論拆開來分享。經過前面的講解,我們明白了不管是脆弱性還是反脆弱性一直處於不對稱的狀態。還記得坤鵬論開始講反脆弱時舉的例子嗎?反脆弱就是九頭蛇怪,而且最大的頭被砍了還能長出兩個。反脆弱就是特殊材質的杯子,摔在地上能變成兩個。孫悟空的72變,說明他遇到難題或是風險時,能夠有72種不同的選擇來解決。
  • 關於阿基裡斯悖論的一些思考
    當巴門尼德的觀點被攻擊時,芝諾提出了四個悖論來為其辯護。著名悖論「阿基裡斯與龜」是其中之一。
  • 坤鵬論:柏拉圖的著作原本只是為了普及哲學?
    ——坤鵬論一、對話坤鵬論之前曾講過,哲學家如果加持了文學天賦,那簡直是不想出名,不想留芳百世,都難。而且,坤鵬論越是對柏拉圖了解得多,越能感受到他那永不熄滅的、比恩師蘇格拉底更強烈的政治抱負。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柏拉圖研究哲學的最終目的是政治。
  • 坤鵬論:關於巴門尼德 海德格爾和羅素怎麼看?
    ——坤鵬論不得不承認,巴門尼德否定現象和運動的觀念太過離經叛道。特別是「眼見也不為實」讓人們實在難以接受。而且在哲學中,越是偉大的命題爭論越是激烈,因此,對於此觀念的爭論自其誕生後,就一直沒有消停過。只是,對於認清這個事實後該如何行動是有區別的,對此,坤鵬論在介紹康德時再細講。
  • 坤鵬論:滿滿哲學味道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它是宇宙級的基本規律
    ——坤鵬論一、逆向而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昨晚,WTI原油期貨歷史首次收於負值!同時,在學習上,啃點有難度的、能讓人思考的、且存在五十年以上的知識。塔勒布提到的林迪效應,真的非常有道理。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對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學習。熱力學第二定律,以抽象、難以理解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