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梁慬:迫降南匈奴的甘肅人

2020-12-24 騰訊網

東漢梁慬:迫降南匈奴的甘肅人

具有遊牧民族風格的漢代青銅器

漢代騎士俑

東漢西域都護府所轄範圍

秦漢之際到東漢中晚期,經過長達兩三百年的對抗,曾經稱雄於蒙古高原的匈奴人,最終四分五裂,走向衰落。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南下歸附漢朝。

為南匈奴最終畫上句號的人,則是東漢中期的甘肅名將梁慬。

父親遭竇憲冤枉,在武威遇害

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內部為爭王位發生動亂,匈奴貴族相互殘殺,再次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不斷入寇邊地,公元前110年,被一位甘肅名將所迫降。這位甘肅名將就是梁慬。梁慬是北地弋居人(今甘肅寧縣)。他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梁諷,當州刺史一級的官員。

永元元年(公元89年),車騎將軍竇憲率大軍出塞三千餘裡,遠徵北匈奴。梁諷擔任大軍的軍司馬。在這次遠徵中,竇憲讓梁諷先行出發,瓦解北匈奴單于,梁諷率人出使北單于,宣國威德,其歸附者萬餘人。後來,梁諷受牽連,失去了竇憲的信任,處以刑罰,到武威服刑役。

誰知,當時的武威太守卻揣摩上面的意思,將梁諷殺了。竇氏一族滅亡後,皇帝知道梁諷是為竇憲所誣陷,於是,給梁諷平反昭雪,梁慬也被任命為郎中。出生官宦之家的梁慬,自然也從小接受了比較完整的家族教育,不僅有勇氣,更有智慧,

再說此時,梁氏一族因竇憲之故,遭受打壓。雖然平反,梁慬僅僅是個郎中,振興家業自然也是必須。

梁慬的勇武和慷慨及建功的願望,被好多人知道。後來,他被車騎將軍鄧鴻徵辟為司馬。延平元年,梁慬被朝廷拜為西域副校尉。兩漢時期,甘肅人的出仕之路大體有兩種,或者在長安為官,或者在西域建功。相對而言,前往西域,更容易建功立業。

初顯身手,西域大破龜茲國

梁慬領受西域副校尉後,晝夜兼程,趕往西域。他到河西走廊時,接到了一個壞消息:「西域各國叛亂,圍攻駐守疏勒的西域都護任尚。任尚發出求救信,請朝廷救援。」

救兵如救火,梁慬在河西走廊,按照朝廷指令,徵調五千名羌胡騎兵,火速趕往西域。梁慬率領援軍還沒有抵達西域,任尚之圍已解。不過,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朝廷自然不能讓任尚繼續任西域都護了。

任尚回京後,朝廷以騎都尉段禧為都護,西域長史趙博為騎都尉,梁慬依舊是西域副校尉。此時,西域局勢非常混亂,北匈奴雖已遠遁,但西域各國又開始蠢蠢欲動。東漢王朝對西域的經營也不是很理想。

西域都護府駐紮在它乾城。據《漢書·西域傳下》記載,公元16年前後,西域都護府遷它乾城。從西漢後期到東漢時期,一直為西域都護府所在地。《後漢書·梁慬傳》中說:梁慬覺得「它乾城小,慬以為不可固,乃譎說龜茲王白霸,欲入共保其城,白霸許之」。

這次遷移梁慬是先行,他勸說白霸同意後,卻遭龜茲國官員的反對,但白霸不聽。梁慬入龜茲城後,派人將都護段禧、趙博迎到龜茲,這樣加起來就有八九千人。然而,不甘心的龜茲本土勢力,鼓動一部分龜茲人,聯合溫宿、姑墨等國數萬兵發動叛亂。他們圍攻龜茲城,梁慬等率軍出戰,大破叛軍,乘勝追擊,斬首萬餘級,獲活口數千人,駱駝畜產數萬頭,龜茲從此安定。

此戰後,梁慬名氣大漲,逐步邁入名將的行列。

此時,西域的道路被斷一年多,朝廷不知道西域的狀況。不少人建議,由於西域路途遙遠,管理不及,再加上當地人屢次背叛,雖然有吏士在西域屯田,但所消耗的費用,還是居高不下。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東漢王朝撤銷了西域都護,遣騎都尉王弘發關中兵迎梁慬、段禧、趙博及伊吾盧、柳中屯田吏士。

第二年春,從西域撤回的大隊人馬抵達敦煌。這時,河西走廊遭遇西北羌人的圍攻,朝廷出兵平叛,下詔讓梁慬為諸軍後援。梁慬率軍東進,抵達張掖後,一萬多羌人四處搞破壞,攻殺長城沿線亭侯(長城沿線警戒性建築),不少地方官吏遇害。

梁慬大破羌人,從張掖日勒,追擊到了昭武,羌人四散能逃脫者不過十之二三。此戰,震懾了河西走廊的羌人。梁慬到姑臧(今武威),羌人大豪三百餘人投降,這些人被梁慬遣送回舊地,河西四郡再次安定了下來。

梁慬率部繼續東行,進駐金城郡。此時,他們接到消息,羌人逼近關中的皇家園陵。他率兵進逼武功縣美陽關,大破眾羌,救回羌人所掠生口,獲馬畜財物甚眾,羌遂奔散。

幾次大戰,梁慬聲名鵲起,朝廷也對他極為讚賞,讓他專門負責西方事,號令諸軍節度,名將之星冉冉升起。

一戰迫降南匈奴,徵戰路上去世

東漢後期,各種戰亂不斷,有匈奴引發的,有羌人的大起義,有黃巾軍起義,最終導致東漢王朝晚期一蹶不振,最後魏蜀吳三分天下。

永初三年,匈奴南單于與烏桓大人俱反。東漢王朝全力應對,大司農何熙行車騎將軍事,中郎將寵雄為副,將羽林五校營士,及發緣邊十郡兵二萬餘人出戰。同時,沿邊各地太守給予配合。

梁慬以暫代度遼將軍的身份,隨軍參戰。按照大司農何熙的統一安排,作為偏師出擊南匈奴。此時,南匈奴單于率軍將漢中郎將耿種圍在美稷(美稷,古縣名,西漢置,治所在今內蒙古準格爾旗西北),南匈奴人數眾多,將漢軍團團圍住。漢軍據城而守,雙方激戰數月,匈奴人攻勢非常猛烈,耿種發出求援檄文。

第二年正月,梁慬率領八千餘人前往救援,在屬國故城,同匈奴左將軍、烏桓大人激戰,破斬其渠帥,殺三千餘人,虜其妻子,獲財物甚眾。隨後,南匈奴單于率七八千騎前來阻擊,梁慬穿甲冑,率部衝鋒,擊敗匈奴烏桓聯軍,梁慬率軍推進到虎澤一線。

虎澤之戰隨即爆發。三月,何熙軍到五原曼柏,身患重病,不能前進,遣龐雄與梁慬及耿種步騎一萬六千人進攻虎澤。此時,南匈奴單于已經被嚇破了膽,哪裡敢前來迎戰,只能投降。他先派遣左奧鞬日逐王前來向梁慬乞降,等梁慬率領大隊人馬到了後,南單于脫帽徒跣,面縛稽顙,納質。東漢王朝準許南單于投降,待遇如初。南單于歸還所掠奪及羌人掠而轉賣於匈奴的漢人萬餘。

大戰勝利了,在這時,他們接到了消息,何熙在軍中病逝了。朝廷即拜梁慬為度遼將軍。龐雄還朝後為大鴻臚,他是巴郡人,有勇略,也是名將。

梁慬的度遼將軍並沒有幹多久,過了兩年,就因專擅的罪名,下獄了。當時,安定、北地、上郡皆羌人所逼迫,不得不內徙。朝廷派梁慬派軍迎接,把這些人遷徙到扶風一帶安置。梁慬派遣南單于兄弟的兒子優孤塗奴率領人馬迎接。因為,梁慬是北地人,這些人中有梁慬的家人,梁慬為感謝優孤塗奴,給他授予羌侯印綬。但這是沒有經過朝廷批准而私自授受官職,梁慬因此被下獄。

第二年,校書郎馬融上書訟為梁慬辯護。這時,關中發生動亂,才起復梁慬,拜他為謁者,率兵平定戰亂。誰知,走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就生病去世了。

《後漢書》中,班超梁慬合傳,後世稱為班梁列傳。這兩人都是有大功於西域者。班超、梁慬在西域奮鬥,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薦功祖廟,勒勳於後,他們都是一個時代的志士。 撰文/王文元

王文元責任編輯:王輝文

相關焦點

  • 甘肅人梁慬:建功西域,迫降南匈奴,齊名班超,卻被遺忘了兩千年
    甘肅人梁慬:建功西域,迫降南匈奴,齊名班超,卻被遺忘了兩千年秦漢之際,到東漢中晚期,經過長達兩三百年的對抗,曾經稱雄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人,最終四分五裂,走向衰落。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南下歸附漢朝。最終,為南匈奴畫上句號的人,則是東漢中期,甘肅名將梁慬。1.兩漢之間,甘肅境內名將雲集匈奴是我國北方草原一個古老的民族,其始祖叫淳維,是夏后氏的苗裔。秦末,匈奴冒頓殺父頭曼,自立為單于,先後滅婁煩,服烏孫,逐漸崛起。
  • 解析匈奴戰爭:東漢時期,強悍的北匈奴為何卻走向了衰落?
    呼韓邪單于率領南匈奴投降漢朝,郅支單于率領北匈奴打殘北方三國進入西域一帶,最終被甘延壽、陳湯擊潰,北匈奴滅亡。王莽篡漢之後,試圖再度擴大對於南匈奴的弱化能力,將南匈奴分為十五個部落,瞬間引起了南匈奴的不滿。東漢建立之初,因為久經戰火,劉秀忙於恢復國內經濟。
  • 北匈奴西遷後,南匈奴又給漢人帶來了怎樣的災難?
    西漢宣帝時期,匈奴開始分裂成五個部落,五位單于互相攻伐,其中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到了東漢光武帝時期,匈奴部落正式分裂成南、北匈奴兩塊。其中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則繼續在漠北與大漢為敵。東漢明帝、章帝、和帝時期,東漢聯合南匈奴持續對北匈奴作戰,最終打跑了北匈奴。
  • 東漢時期,強悍的北匈奴是如何走向衰落的?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
    前36年,隨著北匈奴逐漸的威脅到西漢對於西域的控制,西域都護騎副都尉陳湯矯詔發西域城郭諸國兵及漢屯田吏卒4萬餘人,分六隊擊郅支單于,最終郅支單于重視而死,北匈奴遂亡。數年後,依附於西漢的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見北匈奴被滅,漠北已無威脅自己的力量,於是並重新率領著南匈奴回到了漠北。就這樣,到了東漢時期。
  • 東漢至西晉時期,鮮為人知的五胡遷徙真相
    匈奴━━匈奴在東漢初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在漢和帝時期被竇憲所滅,其殘部向西遷徙至歐洲。南匈奴及其歸附者陸續內遷,共有十九個部落,各自有部落,互不混雜。這些部落主要分部在今山西、陝西、甘肅西北部。其中屠各種族最為高貴,統治其他種落。南匈奴歷代單于與兩漢皇家世代通婚,故內遷後從漢俗,隨姓劉。
  • 漢朝打服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遷,卻無形中釋放了一個更強大的...
    在中國歷史就進入帝國統一階段時,中國北方迎來了第一個長久威脅中原王朝安全的遊牧民族,這就是匈奴。匈奴在秦漢時期開始活躍在中原北部,秦朝時期,秦國大將蒙恬將匈奴逐出黃河河套地區以及河西走廊地區;西漢前期匈奴變得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並控制西域。後被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到東漢時期,匈奴由於內亂,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東漢政權對經過光武、明、章三帝近五十年休養生息,北匈奴其實只是小菜一碟。
  • 劉淵:南匈奴超級逆行者
    圖/劉淵漢人與匈奴人相愛相殺的故事,隨著東漢時期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的降漢而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些與大漢朝交手過無數次的匈奴人,最初在今天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河套平原落腳(幾百年後這裡也叫敕勒川,就是那片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大草原)。
  • 竇太后為何一定要滅掉北匈奴?如沒南匈奴添油加醋,一切未必發生
    兩漢之交,匈奴遭到了連年的早蝗災害,赤地數千裡,人畜死亡無數,實力大減。遊牧民族的力量較之農耕民族更為不穩定,大量的畜產品損失對於匈奴人而言是致命的。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 年),匈奴南邊八部擁立日遂王比為單于。南單于比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于的稱號,率部眾四、五萬人歸附東漢,東漢政府將他們安置在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等邊郡,助漢守邊。
  • 古代甘肅的十大名將詳解
    ,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名將,東漢時為涼州三明之一,他在東漢的對外戰爭中功勳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撫、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寧靜一時。漢桓帝時,張奐為安定屬國都尉,面對匈奴大軍叛亂,率領僅有的二百餘人,毅然進軍屯兵長城,一面收集兵士;一面派人招降東羌,並不斷取得對叛軍的勝利,匈奴且渠伯德十分惶恐,便率眾向張奐投降。後調任使匈奴中郎將,進駐南單于庭美稷,面對南匈奴休屠各部率領的叛軍,他先誘降了烏桓,再突襲南匈奴,誅殺了休屠各部首領,餘眾皆降。後又率南匈奴單于襲破了攻掠漢邊的鮮卑,使東漢王朝的北部沿邊地區暫時得到安寧。
  • 羌人:困擾東漢王朝百餘年的邊患,最終和東漢兩敗俱傷
    前言:說起漢朝的邊塞戰爭,很多人往往會想起西漢朝廷和匈奴的戰爭。而對於東漢,很多人也會想當然認為,東漢的主要對手依舊是匈奴人。但其實並非如此。雖然東漢時期,東漢確實和北匈奴爆發過戰爭,但是,東漢和北匈奴之間的戰爭,並不是東漢朝廷的主要問題。
  • 東漢長城:大多數人不知道光武帝不願意修長城,原因原來是這個
    南匈奴俯首向漢稱臣,北匈奴遷徙到了西北一代。烏恆也來向漢稱臣。當時使者往來不絕,好一番繁榮景象。比如光武帝時期的任延,竇融、張堪、郭伋、祭彤、明帝時的廉範,傅育、範遷、桓帝時的種暠,這些良將都能威懾匈奴,使匈奴不敢為非作歹。在抵禦的同時,東漢時期也發起過幾次有名的討伐匈奴的戰爭,比如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和南單于、烏桓、鮮卑、羌胡集結兵馬幾萬騎,分別從酒泉塞、張掖居延塞、平城塞、朔方高闕塞出兵,在天山東擊敗了北匈奴。
  • 古 之匈奴為何會消失,其後裔分布於什麼地方,現在是那些民族?
    後來在漢朝的軍事打擊下,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融入中原漸漸被漢化;北匈奴西遷,號稱上帝之鞭橫掃歐洲。 早期的匈奴人沒有文字與書籍,平時用語言來約束族人的行為。逐草而居,不事耕種。兒童能騎羊射鳥和鼠,稍稍長大就能射擊狐兔,成年男子都能披甲騎馬、拉硬弓。匈奴人推崇弱肉強食,不尊老愛幼,父死子以後母為媳,兄亡弟以嫂為婦。
  • 古之匈奴為何會消失,其後裔分布於什麼地方,現在是那些民族?
    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在匈奴內部的爭鬥中處於劣勢,於是帶領族人歸附於西漢王朝,也就是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向西漢稱臣之後,得到的好處更多,漢元帝還將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嫁給她。唉,說到底還是變相的和親之策。
  • 古代匈奴為何會消失?其後裔分布於什麼地方,是現在哪些民族?
    小孩可以騎射的鳥和鼠,稍微長大可以射狐兔,成年的人可以披甲騎馬、拉硬弓。匈奴推崇弱肉強食,不尊老幼,死了之後母為妻,兄亡弟為妻。匈奴的勢力比冒頓單于強大得多,其疆域達到頂峰時,北鄰伏爾加河;西至中亞國家;南至漢朝的河朔地區;東至遼東、朝鮮和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帶。
  • 五胡亂華後,他們的後代去哪裡了|羯族|中原|五胡亂華|匈奴|鮮卑族
    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大胡族攪動中原,自立為王。這一時期是大動蕩的標誌,又是大融合的象徵。「五胡」來時中原陸沉,烽煙四起,去時更要釐清事實,尋蹤覓跡。匈奴匈奴是遊牧文明的代表,與農耕文明的中原政權屢有爭鋒。在西漢,漢軍迫使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東漢時,北匈奴遠遁西亞,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東漢末年,數十萬匈奴遷居山西汾河流域以及秦嶺以北。
  • 南匈奴融入中華各民族之中,那麼北匈奴遷徙到哪裡去了
    直至半個世紀後的漢武帝時期,西漢才派遣衛青、霍去病經過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摧毀了匈奴的主力。加上後世君主的持續進攻,以及天災和內亂,匈奴勢力衰微,分為南北匈奴。 東漢末年,包括匈奴在內的大量胡人南遷,曹操將匈奴分為五部,分而治之,每部貴者為帥,以漢人為司馬監督。
  • 匈奴的滅亡時期,漢和帝的豐功偉績,且看東漢中期的故事
    提到東漢,似乎只有東漢初漢光武帝劉秀和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兩件事,顯得有些有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整個東漢就沒有值得說道的時期。其中的漢和帝就是其中有趣的一方面,漢和帝此人在歷史上,似乎並沒有什麼名氣,以至於人們腦海總想像不出的他的事跡?
  • 西晉一再被內遷匈奴按在地上摩擦,終至亡國!
    01、五族內遷,倍受壓迫 內遷各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鮮卑。 匈奴世居蒙古草原。東漢時分為南北兩部,北匈奴西遷,南匈奴不斷內移。西晉初主要分布於山西、陝西中部和甘肅西北部。 羯是匈奴別部,高鼻深目多須。
  • 霍去病如何徵服河西,擊敗匈奴?使西漢王朝完全佔據河西走廊
    河西地區係指今甘肅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於黃河以西,自古稱為河西,又因其為夾在祁連山(亦稱南山)與合黎山之間的狹長地帶,亦稱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河西地區原來是大月氏部族的領地,後冒頓單于打敗大月氏,迫其西徙,這裡為匈奴佔有。
  • 匈奴人的後代都去哪裡了?少部分選擇了西遷,大部分還在中國
    匈奴族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統一大漠的遊牧民族,建立了十分強大的大帝國。匈奴汗國長期和漢朝對峙,最終在東漢時期瓦解。許多人認為,匈奴汗國瓦解之後,匈奴人遷徙到了歐洲,形成了「匈人」。但是這只是匈奴中的大部分,匈奴的其他部族都去哪裡了呢? 想了解匈奴人的去處,首先就要知道匈奴人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