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梁慬:迫降南匈奴的甘肅人
具有遊牧民族風格的漢代青銅器
漢代騎士俑
東漢西域都護府所轄範圍
秦漢之際到東漢中晚期,經過長達兩三百年的對抗,曾經稱雄於蒙古高原的匈奴人,最終四分五裂,走向衰落。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南下歸附漢朝。
為南匈奴最終畫上句號的人,則是東漢中期的甘肅名將梁慬。
父親遭竇憲冤枉,在武威遇害
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內部為爭王位發生動亂,匈奴貴族相互殘殺,再次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不斷入寇邊地,公元前110年,被一位甘肅名將所迫降。這位甘肅名將就是梁慬。梁慬是北地弋居人(今甘肅寧縣)。他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梁諷,當州刺史一級的官員。
永元元年(公元89年),車騎將軍竇憲率大軍出塞三千餘裡,遠徵北匈奴。梁諷擔任大軍的軍司馬。在這次遠徵中,竇憲讓梁諷先行出發,瓦解北匈奴單于,梁諷率人出使北單于,宣國威德,其歸附者萬餘人。後來,梁諷受牽連,失去了竇憲的信任,處以刑罰,到武威服刑役。
誰知,當時的武威太守卻揣摩上面的意思,將梁諷殺了。竇氏一族滅亡後,皇帝知道梁諷是為竇憲所誣陷,於是,給梁諷平反昭雪,梁慬也被任命為郎中。出生官宦之家的梁慬,自然也從小接受了比較完整的家族教育,不僅有勇氣,更有智慧,
再說此時,梁氏一族因竇憲之故,遭受打壓。雖然平反,梁慬僅僅是個郎中,振興家業自然也是必須。
梁慬的勇武和慷慨及建功的願望,被好多人知道。後來,他被車騎將軍鄧鴻徵辟為司馬。延平元年,梁慬被朝廷拜為西域副校尉。兩漢時期,甘肅人的出仕之路大體有兩種,或者在長安為官,或者在西域建功。相對而言,前往西域,更容易建功立業。
初顯身手,西域大破龜茲國
梁慬領受西域副校尉後,晝夜兼程,趕往西域。他到河西走廊時,接到了一個壞消息:「西域各國叛亂,圍攻駐守疏勒的西域都護任尚。任尚發出求救信,請朝廷救援。」
救兵如救火,梁慬在河西走廊,按照朝廷指令,徵調五千名羌胡騎兵,火速趕往西域。梁慬率領援軍還沒有抵達西域,任尚之圍已解。不過,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朝廷自然不能讓任尚繼續任西域都護了。
任尚回京後,朝廷以騎都尉段禧為都護,西域長史趙博為騎都尉,梁慬依舊是西域副校尉。此時,西域局勢非常混亂,北匈奴雖已遠遁,但西域各國又開始蠢蠢欲動。東漢王朝對西域的經營也不是很理想。
西域都護府駐紮在它乾城。據《漢書·西域傳下》記載,公元16年前後,西域都護府遷它乾城。從西漢後期到東漢時期,一直為西域都護府所在地。《後漢書·梁慬傳》中說:梁慬覺得「它乾城小,慬以為不可固,乃譎說龜茲王白霸,欲入共保其城,白霸許之」。
這次遷移梁慬是先行,他勸說白霸同意後,卻遭龜茲國官員的反對,但白霸不聽。梁慬入龜茲城後,派人將都護段禧、趙博迎到龜茲,這樣加起來就有八九千人。然而,不甘心的龜茲本土勢力,鼓動一部分龜茲人,聯合溫宿、姑墨等國數萬兵發動叛亂。他們圍攻龜茲城,梁慬等率軍出戰,大破叛軍,乘勝追擊,斬首萬餘級,獲活口數千人,駱駝畜產數萬頭,龜茲從此安定。
此戰後,梁慬名氣大漲,逐步邁入名將的行列。
此時,西域的道路被斷一年多,朝廷不知道西域的狀況。不少人建議,由於西域路途遙遠,管理不及,再加上當地人屢次背叛,雖然有吏士在西域屯田,但所消耗的費用,還是居高不下。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東漢王朝撤銷了西域都護,遣騎都尉王弘發關中兵迎梁慬、段禧、趙博及伊吾盧、柳中屯田吏士。
第二年春,從西域撤回的大隊人馬抵達敦煌。這時,河西走廊遭遇西北羌人的圍攻,朝廷出兵平叛,下詔讓梁慬為諸軍後援。梁慬率軍東進,抵達張掖後,一萬多羌人四處搞破壞,攻殺長城沿線亭侯(長城沿線警戒性建築),不少地方官吏遇害。
梁慬大破羌人,從張掖日勒,追擊到了昭武,羌人四散能逃脫者不過十之二三。此戰,震懾了河西走廊的羌人。梁慬到姑臧(今武威),羌人大豪三百餘人投降,這些人被梁慬遣送回舊地,河西四郡再次安定了下來。
梁慬率部繼續東行,進駐金城郡。此時,他們接到消息,羌人逼近關中的皇家園陵。他率兵進逼武功縣美陽關,大破眾羌,救回羌人所掠生口,獲馬畜財物甚眾,羌遂奔散。
幾次大戰,梁慬聲名鵲起,朝廷也對他極為讚賞,讓他專門負責西方事,號令諸軍節度,名將之星冉冉升起。
一戰迫降南匈奴,徵戰路上去世
東漢後期,各種戰亂不斷,有匈奴引發的,有羌人的大起義,有黃巾軍起義,最終導致東漢王朝晚期一蹶不振,最後魏蜀吳三分天下。
永初三年,匈奴南單于與烏桓大人俱反。東漢王朝全力應對,大司農何熙行車騎將軍事,中郎將寵雄為副,將羽林五校營士,及發緣邊十郡兵二萬餘人出戰。同時,沿邊各地太守給予配合。
梁慬以暫代度遼將軍的身份,隨軍參戰。按照大司農何熙的統一安排,作為偏師出擊南匈奴。此時,南匈奴單于率軍將漢中郎將耿種圍在美稷(美稷,古縣名,西漢置,治所在今內蒙古準格爾旗西北),南匈奴人數眾多,將漢軍團團圍住。漢軍據城而守,雙方激戰數月,匈奴人攻勢非常猛烈,耿種發出求援檄文。
第二年正月,梁慬率領八千餘人前往救援,在屬國故城,同匈奴左將軍、烏桓大人激戰,破斬其渠帥,殺三千餘人,虜其妻子,獲財物甚眾。隨後,南匈奴單于率七八千騎前來阻擊,梁慬穿甲冑,率部衝鋒,擊敗匈奴烏桓聯軍,梁慬率軍推進到虎澤一線。
虎澤之戰隨即爆發。三月,何熙軍到五原曼柏,身患重病,不能前進,遣龐雄與梁慬及耿種步騎一萬六千人進攻虎澤。此時,南匈奴單于已經被嚇破了膽,哪裡敢前來迎戰,只能投降。他先派遣左奧鞬日逐王前來向梁慬乞降,等梁慬率領大隊人馬到了後,南單于脫帽徒跣,面縛稽顙,納質。東漢王朝準許南單于投降,待遇如初。南單于歸還所掠奪及羌人掠而轉賣於匈奴的漢人萬餘。
大戰勝利了,在這時,他們接到了消息,何熙在軍中病逝了。朝廷即拜梁慬為度遼將軍。龐雄還朝後為大鴻臚,他是巴郡人,有勇略,也是名將。
梁慬的度遼將軍並沒有幹多久,過了兩年,就因專擅的罪名,下獄了。當時,安定、北地、上郡皆羌人所逼迫,不得不內徙。朝廷派梁慬派軍迎接,把這些人遷徙到扶風一帶安置。梁慬派遣南單于兄弟的兒子優孤塗奴率領人馬迎接。因為,梁慬是北地人,這些人中有梁慬的家人,梁慬為感謝優孤塗奴,給他授予羌侯印綬。但這是沒有經過朝廷批准而私自授受官職,梁慬因此被下獄。
第二年,校書郎馬融上書訟為梁慬辯護。這時,關中發生動亂,才起復梁慬,拜他為謁者,率兵平定戰亂。誰知,走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就生病去世了。
《後漢書》中,班超梁慬合傳,後世稱為班梁列傳。這兩人都是有大功於西域者。班超、梁慬在西域奮鬥,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薦功祖廟,勒勳於後,他們都是一個時代的志士。 撰文/王文元
王文元責任編輯:王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