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媽媽社群HMU - 做媽媽生活教練,遠不止是為了帶娃 【一隻桃訪談錄】

2021-02-16 創見Csight

作為創見編輯部的一個小透明,本想藉機會把之前創見一直有做的「訪談系列」繼續下去:

採訪一個創見之外的有趣的組織(人)

聊一聊大家都在本職工作之外做了一些什麼樣有趣的事情

然後形成一篇有趣的稿子,與更多創見者們分享。

在奇妙的因緣之下,我無意間認識 HMU 的創始人小楠、阿莊,認識了HMU這個有趣的組織,還有全體 HMUer 這麼一群有趣的人,以及她們正在做的這麼一件有趣的事。

在幾次訪談和溝通之下,雙方彼此不斷驚嘆:

「哇,你們做得好棒啊」,

「哇,你們這個事情跟我們做的另外一個項目好像啊」,

「哇……」

於是,在一年一度的馬上要出發的創見三門行活動中,我們也有幸邀請到了 HMU 的兩位發起人 —— 小楠&阿莊 —— 一起前往有為圖書館,參與「女人俱樂部」的分享,與三門當地的「媽媽」身份的有為會員們進行一場女性與女性之間的對談。

那麼,在大家互相吸引、互相聯結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一群「快樂媽媽HMU」們,到底在做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吧。


【前言】

之前早有所耳聞,有一個由幾位媽媽發起、服務於廣大「媽媽」們的的組織 ——叫做「HappyMomUnion」,做得非常、非常的棒。她們最早在 2015 年做微信公眾號起家,2016 年底開始做社群以及 線上/線下 的分享課程。短短幾個月間發展壯大成了 1000 人規模的社群,並有不同話題子集的小群,針對不同課題的分享課程也已經實現了收費——而這個組織只是幾個媽媽發起人兼職業餘在做的項目。現在母嬰類的社群和資訊平臺這麼多,她們是怎麼形成自己獨特魅力的?

機緣巧合之下,我結識了「HappyMomUnion」(以下簡稱 HMU)的發起人之一,阿莊老師。身為產品經理,當然要深挖一下她們是如何做 產品/內容 設計,如何做社群運營等話題的。然而細聊之下,卻意外發現最有意思的部分是這群媽媽正在做的這件事的初衷,以及社群中的眾多參與者和她們一起聚集在這個平臺上所認知的這件事:

「Happy mom, Confident woman, Better ME.」


在一個女人成為媽媽之後,她除了是「孩子的母親」這個身份之外,同時也身兼男人的妻子、爸媽公婆的女兒、一家人的大主管。甚至還是同事的同事老闆的員工員工的老闆……她們在這多重身份之下,她們身擔更多責任也會面臨更多壓力、迷茫與焦慮。

但是在之前呢?

她自己也是一個女孩。她是她自己。


與目前市場上眾多 母嬰/親子教育 類平臺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不同,HMU 所倡導的是更多關注「媽媽」自身,媽媽只是一個身份,女人是媽媽的同時,更是仍然期待更多成長空間,更多機會的普通人。

HMUer 相信,關於未來,每個媽媽都有很多關於孩子的期待,也有很多獨立於孩子的、屬於個人的期待。

和創見第一期年會的主題《做自己人生的 CEO》非常像,是不是?

原本預期的一場關於網際網路產品和運營的話題討論,在下半場逐漸變成了關於 HMU 的成員們如何探尋自我以及互相幫助的分享。我本身不是旗幟鮮明的女權主義者,但卻在這場對話中被她們正在做的事所深深吸引。

【關於 HappyMomUnion】

HMU 現在的產品形態主要可以分為三種:

線上社群

Life Coaching

地區線下活動

HMU 產品線

1. 線上社群:

HMU 目前有 Parenting、家居、讀書、扮靚等在內的幾大線上社群。其中 HMU Parenting 為主群。在群內積聚了很多優秀又樂於分享的人才。這裡有擅長英文啟蒙的老師、蒙氏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兒童性教育專家、正面管教老師等專注於孩子發展的專家,也有擅長夫妻關係、女性職場發展、女性權益保障、生育哺乳問題、健康保健等的專家。在這裡,HMUer是受益者,同時也是分享人。

除了 Parenting 社群以外,其他社群內探討的多是與孩子並不直接相關的話題,比如讀書群裡完全能解答大家"最近有什麼好書可以看看?"的問題,家居群裡隨時可以解答大家買什麼廚房清潔工具最好的問題, etc。

最棒的一點是,目前 HMU 的社群已經實現了自運營。為了說明這件事,阿莊甚至給我比劃了這樣一個模型:

社群運營等級模型

作為發起者的幾位,現在已經很少需要投入精力在社群裡發起話題,維持討論熱度等運營工作中。媽媽們在 生活/家庭/工作 中遇到問題,會把自己的情況以及疑問拿到群裡來諮詢,因為成員們已經信任這裡並且依賴這裡,知道在 HMU 中能夠尋求自己想要的建議和答案。而另一方面呢,群裡面似乎總有一位對口對路的某個領域的「專家」,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來給出解答。因為匯聚在這個大家庭裡的,已經不只是「媽媽」們了,她們也是法律專家、社保政策專家、嬰幼兒季節性感冒專家、櫥櫃收納專家……在這個社群裡的甚至不只是「媽媽」身份的成員,還有爸爸們,甚至單身小夥兒,經常能夠以男性的視角來回答一些問題。

HMU 定製 T 恤.爸爸版

HMU 有自己的定製T恤,分為媽媽版和爸爸版。在給爸爸穿的男士 T 恤的反面,有一句不同的 slogan: Sweet Dad,Supportive Husband,Better MAN。HMU 已不單是媽媽們一起互相鼓勵互相分享的小組織了,而是爸爸們也會來提供暖心支持,讓所有人的小家庭變得更好的大家庭了。

2. Life Coaching:

Life Coaching 項目是HMU的核心項目。Coaching 是一種在歐美國家非常流行和比較成熟的助人方式。Coaching 通過不帶評判的全身心傾聽和有力的發問,幫助客戶理清思路,確定目標,制定計劃並採取行動,激勵客戶在生活和職業中發揮最大的個人潛能。Coaching 不是告訴你遇到問題具體該怎麼做,而是引導你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資源找到最佳路徑。

目前國內的 coaching 以企業教練居多,關注個人成長的生活教練,尤其是以媽媽為主的女性個人成長的很少。HMU 相信 coaching 技術能夠幫助很多媽媽們獲取新的思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更為明晰的方向和路徑。

以上這些定義都太官方了,我想引用另一位 HMU 的成員——自己親身經歷了 life coaching 並且已經成為了一名 coach——子慧的一篇文章:

不同於心理諮詢,接受教練的人沒有心理問題,而是擁有資源和改變自己的能力。他們在教練的輔導下深入的了解自己,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將願景轉化成行動力,從而實現生活和事業上的目標。簡而言之,coaching 幫助來訪者從目前所地到達想要去的地方,它的終極目標就是使來訪者更加幸福、快樂。

(全文戳此:《我為什麼成為了媽媽生活教練》)

再回到官方組織「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ICF) 對 coaching 的定義:

教練輔導是教練和客戶之間的一種夥伴關係,通過啟發思考和充滿創意的過程,激勵客戶在生活和職業中發揮最大個人潛能,這在當今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是至關重要的。教練尊重每個客戶,認為他們是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主導者,並相信每個人都是有創造力的、富有資源的和完整的。

目前,HMU 組織中已經有 2 位專職 coach,十幾位正在學習 coaching 技術不斷精進中的媽媽。每月 HMU 定期舉辦 2~3 場線上 Coaching 主題微課或分享會,1~2 場線下 coaching 活動。目前為社群中幾十位媽媽提供長線 coaching 服務。在八月即將開啟的「coaching camp」線上活動會將 coaching 技術運用到探索媽媽們的睡眠健康這個問題中來,以睡眠為引子帶領媽媽們理一理精力管理等話題。

3. HMU 線下活動:

HMU 的線下活動包括:讀書會、coaching講座、女性主題分享會等。目前活動主要以上海市區為主。

下方高能 - 一隻桃與HMU的對話正式開始🔛

【Q&A】:

1. 是什麼契機讓你們想到要做這個項目的?

阿莊:

項目的緣起是 HMU 的發起人小楠在三年前生下孩子成為母親之後,生活的重心毫無過渡的瞬間轉移到了孩子身上,某一天對自己審視之下,突然驚覺:

連續一年每晚一個小時一醒的節奏讓我狼狽不堪,對於誰帶孩子這個永恆話題的討論讓我身心俱憊。在重返職場之後,事業和生活的雙面夾擊更是令我無所適從,興趣愛好早已隨風遠去,曾經的夢想也被打擊的七零八落。直到有一天,在鏡子裡看見了蓬頭垢面衣冠不整的自己,才猛然驚覺,好像哪裡出錯了。在餵奶哄睡換尿布的歲月流逝中,我把自己給弄丟了。我忘了在給孩子最好的愛之前,我首先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這熙熙攘攘的世界,我們需要給自己設置一個停止按鈕,哪怕只能享受片刻的安寧和平靜。在關於房子、車子、孩子漫天飛揚的討論中,我們需要一個簡單純粹的心靈處所,在那裡可以肆意的談論關於自由和夢想。

所以想到要組建這麼一個平臺,這是我們 「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 ,我們不僅僅是媽媽、妻子、女兒、員工,更是渴望不斷完善自身的人。能夠清楚看到自己被層層厚繭所包圍的柔軟內心,並有足夠的力量去呵護它的人。

於是小楠就和我一起組建了最初的團隊。小楠是一個理想主義行動派,我們當時就期待在這麼多母嬰號和教育號的大潮中,能夠有一個閃光的小組織為媽媽們發聲。

(全文戳此:《【HMU開篇寄語】我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


2. 作為兼職項目,費心費力在社群和公眾號上付出還不求經濟回報,你們為什麼能在 HMU 堅持那麼久?

阿莊:

我想這主要取決於兩點。

首先,隨著我們不斷地探索,我們主創團隊對 HMU 這個項目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明確自己做的事情真的能夠幫助到很多媽媽,真的能夠關注到很多大號沒有關注到的問題。我們不是在『堅持』,而是我們本身就在一個探索的過程中,探索這個主題並看到整個團隊在前進,在成長。

其次,我們得到了許許多多人的幫助和支持。她們有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覺得與我們理念投緣而加入了 HMU 核心團隊,有的成為 HMU 長期撰稿人,有的幫助我們翻譯和整理 coaching 的文獻,有的是我們線上和線下的志願者,而更多的是在社群裡貢獻她們的學識和經驗,她們的客觀和耐心,她們的資源和人脈。所有 HMUer 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力量,幫助我們能夠探索更大格局的同時,探索項目落地的可能性。


3. HMU 目前運營的情況,內容貢獻者多麼?是怎樣的合作模式?

阿莊:

內容貢獻,在 Happy Mom Union 裡分為兩類。

一類是根據 HMU 的主題投稿或進行 coaching 資料的翻譯,這部分的 HMUer 往往是最核心的長期內容夥伴,跟隨 HMU 的主線一起成長。

另外一類是所有在HMU社群內參與分享討論的 HMUer。這類夥伴雖然沒有提供大篇文字內容,但是她們貢獻了很多知識經驗和故事。也有很多爸爸以及沒有孩子的朋友們參與進來,讓我們的社群內容飽滿豐富,真誠動人。


4. 有沒有關於 HMU 社群中的媽媽們特別難忘的故事?分享一下吧?

阿莊:

社群中有很多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我常常感慨這些 HMUer 的真誠和互助,讓媽媽這個身份閃閃發光。

現在你問我這個,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媽媽在 HMU Parenting 社群裡分享她個人當時面臨的一個困境。她在二線城市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她想帶著年幼的孩子去大城市闖蕩。她心懷一顆雄壯的事業心,但是不得不面臨」如何照顧年幼的孩子」,」是否能很好地應對與先生兩地分離」,」財務壓力」等一系列的問題。她很苦惱,在社群裡詢問大家的建議。

我當時看到她大段在社群裡詳述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曾經看到很多公眾號在」全職媽媽VS在職媽媽」、「陪伴重要還是事業奮鬥重要」這類話題上非此即彼的互搏,我擔心這個問題會引發群友的一些情緒。但後來發現,這個話題後續討論的走向非常令我感動。群友們認真地給這位媽媽做 SWOT 分析,給她提供她目標大城市 的各類資訊,詢問她的需求,幫助她理清思路。

最後這位媽媽也感慨:鼓起勇氣在群裡說一下自己的煩惱,本以為會受到抨擊,沒想到大家真的都真誠地站在我的角度幫我分析。後來這位媽媽制定了最適合於自己情況的計劃,逐步實現她的理想。

我想可以通過這個小橋段以小見大窺見 HMU 社群是個怎樣的團體:有能量、有知識、不偏激、不妄言、給方法、給思考。

5. 把 coaching 技術引進 HMU,來幫助社群裡面的媽媽們解決各自生活中的煩惱與困擾。那麼作為 coach 和平臺發起人的你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收穫可以分享一下嗎?

小楠:

我最開始接觸 coaching 是由於工作的原因,那時認識了一些優秀的高管教練,對 coaching 有了初步的了解。後來通過朋友的介紹,我找了一位美國的生活教練,每周一次電話,一共做了三個月。在教練之前,我的生活像一團亂麻,感覺每天就像陀螺一樣團團轉,沒時間讀書、運動、娛樂,也沒時間和老公二人世界。在教練的那三個月裡面,我開始慢慢的發現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學會捨棄那些不重要的東西,在重要的事情上設定目標,制定計劃,並開始行動。就這樣,在三個月之後,我的生活煥然一些。我找到了讀書和運動的時間,工作上更有效率,家庭生活也更加融洽。所以,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我是 coaching 的受益者,因為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 coaching 給我生活帶來的改變。

後來我們把 coaching 引入到 HMU,從媽媽的需求出發開發了「Group Coaching」項目。事實證明,coaching 技術對於媽媽這個群體是非常適用的。參加項目的媽媽們不僅在生活和工作上發生了很多積極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她們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她們開始從不同的視角看待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挑戰,同時也變得更加自信。看到她們的改變,我們真的由衷的為她們感到高興。


6. Life coach 一定能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嗎?《創見》的讀者如果想要為自己尋找一位 life coach,該怎麼做?

小楠:

第一個問題,不一定。 coaching的過程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教練輔導的成功前提除了優秀的 coach 之外,還需要你有:

 - 清晰的目標

 - 對 coach 基本的尊重和信任

 - 開放的心態和改變自我的意願。

同一位 coach,對於不同的 coachee,可能最後達成的效果會完全不同。不能否認的是,有些人是 not coachable 的,這和心理諮詢的道理類似。

第二個問題,並不是看起來資歷越高的 coach 就越好。Coaching是雙方互動的過程,所以彼此的 chemistry 非常重要。選擇「適合的」遠比選擇「最好的」更為重要。ICF 給了一些 hiring tips,貼過來供大家參考:

 - 自己先去了解什麼是 coaching。在過去的幾年裡有上千篇關於 coaching 的文章。ICF 也有 coaching 研究性文章、案例分析、雜誌等等。

 - 自己想清楚教練輔導的目的。

 - 在做出選擇之前,了解 coach 的經驗、證書和技能。

 - 記住,教練輔導是非常重要的關係。確保你和你選擇的 coach 之間的交流輕鬆順暢。

如果想找一位life coach,目前比較可靠的有兩個途徑:

① ICF 的網站上有一個關於教練的搜索界面,可以選擇你的所在地和對教練的要求,來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教練,並和他們聯繫;

② 聯繫 ICF 認證的教練培訓機構,他們通常會有一對一的教練服務,可以請他們根據你的要求來推薦教練。

關於 Life Coaching 的更多信息,請戳《Life coaching到底是個什麼鬼?》

7. 在我們創見裡也有很多年輕的小女生(一二三期星星班),很快就容易遇到職業發展與結婚生子的矛盾選擇,有什麼好建議嗎?

阿莊:

建議談不上。我就說一下我的感受。

結婚生子和職業發展,很多姑娘都會覺得矛盾,自然地會以對立地角度去看待它們。既然人生命時間精力都有限,那麼似乎只能全力以赴在某個階段追求一件事情。但在我看來,「全力以赴」這個詞是充滿辯證意味的。在你所處的時間和場景中,做出好的規劃,路線自然而然就會清晰起來。如果你暫時沒有遇見「那個人」,與其花很多時間在糾結這個人為何還不來,不如乘此機會好好地發展事業,去看這個世界,去閱讀,去體驗,有很多事情可以填塞滿你的生活,讓你成長為更棒的人,拓寬自己的視野。如果你覺得對的人出現了,那麼調整你的計劃,在與他相處、與孩子相處中你會擁有全新的視角,有更為多層次的人生經驗。

無論結婚生子也好,職業發展也好,我覺得對我們來說,最終的目的都是拓寬你生命的廣度,帶你領略各式各樣的體驗。「體驗」會讓你感到幸福、難過、糾結、勞累、甚至是痛苦,但生命來了這一遭,這一切都不會枉然。

我也是這麼寄希望於我的孩子的。:)

編輯 | 菡萏

圖片 | 一隻桃,HMU

校對 | 石武石夫

排版 | 菡萏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HMU的訊息嗎?很簡單喲!就在這裡👇





歡迎與我們一起成為【生活的思想家】!閱讀更多創見讀書生活筆記,參與創見者俱樂部各類線上線下活動,請點擊《創見》微信帳號(C-sight)自定義菜 單,您可以了解:為何發起《創見》,發起者,創見者,志願者;同學慧,石頭村,百寶鄉,1st JOB,長青樹等各類俱樂部活動。也可以閱讀《智識文集》《創見文集》《舊文曦思》《傳承筆錄》等讀書生活筆記。點擊自定義菜單中【完整目錄】更可以查閱 各類歷史文章與活動,也可以瀏覽www.csight.org,網頁版的同步更新!歡迎創見者一起分享各類建議或意見到《創見》合作聯繫郵箱:csight@126.com


相關焦點

  • 葉一茜空降媽媽群分享帶娃乾貨
    對於廣大媽媽來說,能和熒幕上的明星寶媽親密互動,想必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既能拉近與明星的距離,又能一同分享育兒帶娃的酸甜苦辣,從中get到不少小妙招。8月27日,親子綜藝《親愛的小課桌》別具生面地邀請到節目嘉賓葉一茜空降寶媽群,和數百位媽媽傳授自己的育兒經驗。
  • 日本夫婦12個娃,曾被群嘲卻很幸福,超人媽媽傳授帶娃方法
    輔導作業:前段日子有新聞說家長因為需要檢查孩子作業憤然退出班級群,但是看了漆山家媽媽的操作,可能很多人要汗顏了。原本以為照顧12個孩子,管溫飽就已經算是很厲害了。沒想到媽媽趁孩子們吃早餐的空當,還要一一檢查孩子們的作業並籤字。「超人媽媽」集成育兒心得圍觀完這家14口人的緊張生活後,很多網友都驚呼:「這才是時間管理大師。」
  • 《婆婆和媽媽》林志穎陳若儀帶媽媽賽車 麥迪娜擔心媽媽獨自帶娃
    在這裡小編幸運與快樂送給與我相遇的可愛的你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今天娛樂圈有什麼新鮮的八卦可以八卦八卦,探討探討吧!明日(7月2日)下午18點, 芒果TV自製家庭代際和諧促進真人秀《婆婆和媽媽》第六期節目即將上線。
  • 二胎媽媽帶娃崩潰大哭:毀掉婚姻的這件事,無數人在做.......
    這話對於很多媽媽來說早已習以為常,畢竟他們無需經歷懷胎十月的痛楚、夜不能寐的崩潰、身材走樣的絕望........自然對女性的處境一無所知。晨媽覺得,每個男人至少應該體驗一段時間的帶娃生活。你親手給娃換一塊尿布,才知道她為什麼衣服上總是汙跡斑斑;你晚上試著哄娃睡一次,才知道她為什麼看起來如此憔悴不堪;你在娃生病時帶ta看病,才明白她為什麼容易焦慮失控.......抖音博主@奶爸小強便體驗著這樣的生活。
  • 日本夫婦20年生12個娃,超人媽媽「集成」帶娃,有些方法值得學
    輔導作業:前段日子有新聞說家長因為需要檢查孩子作業憤然退出班級群,但是看了漆山家媽媽的操作,可能很多人要汗顏了。原本以為照顧12個孩子,管溫飽就已經算是很厲害了。沒想到媽媽趁孩子們吃早餐的空當,還要一一檢查孩子們的作業並籤字。「超人媽媽」集成育兒心得圍觀完這家14口人的緊張生活後,很多網友都驚呼:「這才是時間管理大師。」
  • 日本媽媽這樣帶娃所以不累!【東京直播】
    點擊主頁菜單欄—聽故事在日本街頭,你經常會看到很多獨自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她們經常是牽一個還抱一個。但做了媽媽的人都深有體會:獨自帶娃出門,餵奶、換尿布……這些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很好奇,擁有如此便利的帶娃「硬體」,日本媽媽就沒有一點煩惱了嗎?答案當然是:NO!
  • 幼兒園老師: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出來的娃,差距一目了然
    每當媽媽早上出門上班時,孩子總是表現出依依不捨的表情,甚至抱著不讓走,這時常會讓媽媽們比較糾結,是否要全職帶娃。對於是否要全職帶娃,家長們不妨聽聽幼兒園老師的建議。甜甜媽媽是一個在家帶孩子三年的全職媽媽,孩子現在四歲了。剛開始甜甜媽也是產後儘快投入到工作的,由於經常上完班很晚回家,孩子見到她像看陌生人一樣,哇哇大哭。
  • 葉一茜空降媽媽群分享帶娃乾貨
    一同分享育兒帶娃的酸甜苦辣,從中還能get不少小妙招。8月27日,親子綜藝《親愛的小課桌》別具生面地邀請到節目嘉賓葉一茜空降寶媽群,記者也和數百位媽媽一起,聽葉一茜分享育兒經驗。《親愛的小課桌》自8月26日開播後引發網友們對於教育理念的熱烈討論,因此當葉一茜應邀在官方寶媽群現身,氣氛十分熱烈。
  • 千萬別讓爸爸帶娃!媽媽帶娃是讓孩子開心,爸爸帶娃是讓自己開心
    「女性帶孩子」,這似乎是一個不可破滅的定律。這是怎麼回事?大部分是因為女性更加細心、體貼,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而爸爸們神經大條違背了照顧孩子的原則。如果有一天,孩子被交到了爸爸手裡,將會發生一些列啼笑皆非的事情,老爸帶娃,開心的永遠是爸爸!很多網友都在網絡上分享帶娃的日常。
  • 新手寶媽快樂帶娃指南:不焦慮的媽媽,才能養出健康的孩子
    為了不拖團隊後腿,每天搞定工作後匆匆回家,可能也只能默默看一眼孩子的睡顏;想抽點時間給自己充充電,可陪娃一天已經精疲力竭……結果一些文章告訴我們:500強女CEO每天親自做飯給兩個兒子,三胎媽媽的連鎖餐廳運作得風生水起,上市公司女高官從不缺席家長會。
  • 帶娃帶到崩潰?不想帶娃那麼累,那就要做個懶媽媽,給你5點經驗
    老實說,一個人帶娃真的很忙很忙,有時候忙到沒有梳妝打扮的時間,但個人認為真正能夠壓垮寶媽到崩潰絕不會是因為一個人帶娃,帶娃雖然艱辛,但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寶媽內心也會覺得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是值得的。2、合理利用好各種家庭電器做一個全職媽媽,如果什麼事情都安排在當天做,那麼全職寶媽的時間是永遠不夠用的,為了節省時間,寶媽要學會利用家庭電器。
  • 今天我放假,娃爸獨自帶兩娃——一個全職媽媽的獨白
    且還得請家裡老人過來同住,以幫助帶娃,帶娃是一件辛勞之事,怎忍得操勞一生,理應安享晚年的老人再沒日沒夜地幫你帶娃?且兩代人之間難免有代溝,不論理念是否一致,調和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就平添一樁新功課。養育孩子是父母的義務,不是老人家的。兩代人之間,最好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關係反倒更加融洽美好。而如果請保姆帶娃,不僅經濟負擔增加,且是否能找到稱心如意的人,也是一件煩心事。
  • 原來帶娃也可以很輕鬆!學法國媽媽優雅帶娃~
    中國式帶娃「寶寶來張口吃飯」從巷口追到巷頭…兩個小時吃一頓飯家長們就帶著碗飯,追在孩子身後跑。  相信我肯定說中了不少媽媽的心聲~但是,不得不服氣的是,國外的育兒觀絕對沒有像中國式育兒那般「捧在手裡怕化了」的心態
  • 帶娃也有「鄙視鏈」,全職媽媽成底端,吃力不討好「實錘」
    一般來說,媽媽帶娃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可是最近我卻聽到一個新鮮的詞語,叫做「帶娃鄙視鏈」,而在這個鄙視鏈中,為了家庭付出最多的「全職媽媽」生活在最底端,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對外說自己找「保姆」帶娃,聽著也非常有面子,而爸爸媽媽也會輕鬆很多,因此保姆帶娃的家庭生活在了「鄙視鏈」的頂端。二層:爸爸媽媽共同帶娃「喪偶式育兒」是帶娃的一種常態,因為媽媽身上肩負了太多的帶娃工作,而爸爸們相對來說就輕鬆很多,基本上不參與帶娃這件事。
  • 新手媽媽帶娃記
    有網友評論節目中的新手媽媽包文婧,菜鳥帶娃技能真是夠了!!!可回看我們身邊的90後新手媽媽們,不也一樣在手忙腳亂中跌跌撞撞成長嗎?包文婧帶女兒餃子的場景,正是反映了一個真實的現象:原來媽媽也不是天生的超人,媽媽也需要學習和成長,因為女子本弱,為母則要變強!
  • 娃睡著後,媽媽的快樂有多簡單,就有多心酸
    國外有個媽媽把自己帶娃日常拍下來,從早起、送去上課、整理家務、到點做飯到放學接回來陪著學習玩耍,基本一刻都沒閒著,直到晚上9點,關鍵詞才變成:「sleep&relax」。孩子睡了,媽媽終於得到片刻輕鬆。所以,千萬不要勸一位媽媽:娃睡著了你也趕緊睡啊!因為——「只有孩子睡著後,我才像個人,那是一種重生的感覺。」
  • 做一個快樂的媽媽,讓孩子感受世界的溫度
    孩子寫到:我的媽媽很偉大,我知道,她為了我,犧牲了很多,可是我寧願不要她犧牲,我只要她快樂。媽媽現在一點都不快樂,很久都沒有看見她笑了,她不笑的樣子,常常讓我害怕,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又做錯了什麼,惹她不高興了。她不開心,我也就跟著不開心。
  • 媽媽和奶奶誰適合帶娃?家裡這個人帶娃更合適,帶出來的娃更聰明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 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 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
  • 媽媽帶娃和爸爸帶娃,畫風完全不一樣,網友:點開都需要勇氣啊!
    後來,媽媽葉一茜就此事吐槽:「最不能忍的就是他讓森碟外穿秋褲,那不就相當於內褲穿在外面啊!」哈哈,儘管當時森碟的爸爸不太懂小姑娘的穿衣搭配,但好在森碟的顏值hold住。下面來看看幾組對比圖,媽媽帶娃和爸爸帶娃,畫風完全不一樣。
  • 曼哈頓媽媽養一個娃平均500萬,海澱媽媽和順義媽媽怎麼辦?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就戀愛觀、婚姻觀、育兒觀侃侃而談,有快30還沒談戀愛的,有男、女朋友換了無數還未定心的,有就婚姻問題雙方父母展開長期拉鋸戰的,有些玩到30還說沒玩夠的,幾乎每個朋友都有理想態的非常堅定地跟我說過「生娃容易養娃難,經濟不充裕輕易不生娃」,無奈時間不等人,時間到了該嫁人了,時間到了該生娃了,沒有準備好也就只能這麼走下去了,理想狀態與現實的差異在90後這一代體現的還是非常淋漓盡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