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國產劇熱播,好幾個劇都有這樣的評論:求求主人公不要談情說愛了,能不能好好賣房,好好上班?
我對愛情這回事,最近幾年也是大大不感冒了,特別是年輕人的愛情,簡直看一眼就倒胃口。例如看到女的撅起嘴巴開始眼淚汪汪,心裡老大一陣不耐煩,或者看到男的為了哄女朋友,費盡心機逗人開心,在我眼裡跟發情的泰迪一點沒什麼兩樣,怪討厭的,不能克制一下?
朋友之前跟我說,英劇《貝爾戈維亞》非常好看。看了前二十分鐘,我感覺有點上當受騙,劇的開頭就是一對年輕男女,打算衝破家庭枷鎖勇敢在一起的故事。19世紀初,一名暴發戶商人的女兒,仗著自己花容月貌,深信一名貴族小夥愛她至深。雖然她媽告訴她:他是公爵的長子,他不能隨心意娶妻。女孩當然一個字都不信,門當戶對算什麼,她難道不值得年輕人為她頭破血流,浴血奮戰?
這劇情讓我稍稍去了解了一下歷史,發現英國貴族稱號可分「公侯伯子男」五個級別,公爵是地位最尊貴的貴族,他的長子則是指定繼承人。而暴發戶小姐,家裡錢再多,也攀不上上流階級的親。英國19世紀的階級十分分明,上流階級由貴族和地主組成,重點在於這些人無需勞作,靠出租土地的收入和利息生活。
中產階級靠工作維持生計,這可以解釋這部劇裡,為什麼暴發戶商人即便功成名就後,在上流俱樂部拿出商業文件,依然要被侍者小心提醒:非常抱歉,特倫查德先生,商業文件在這棟樓的任何地方都是不允許閱讀的,這是我們的規定,實在不好意思。
只要靠自己勞動賺錢,再有錢也被人看不起,不僅是貴族,甚至是勞動姐姐。而貴族哪怕再窮,窮到連做件新衣服都有點拮据,依然是體面的上流階級。
把歷史結合起來,就覺得小妞的愚蠢愛情沒多大意思。她和她的暴發戶父親,為了跟貴族扯上關係,拜託男友弄來公爵夫人的晚宴邀請。到場之後,情侶眼中只有你情我愛,父輩眼裡都是刀光劍影。
幸運的是,這部好看的英劇,只花了二十分鐘,就結束了這對深陷愛情的小情侶。貴族男友上戰場死了,女孩在幾個月後也不幸身故,轉眼已經是二十多年後。
我問我自己,為什麼看到這種劇情十分舒爽?因為,太好了,終於不用為愚蠢的愛情浪費時間了。類似劇情已經看過不少了,中產階級的父親之所以嚮往上流社會,因為那是他達不到又渴望的地方。有個軍官跟他說:你應該利用你的聰明才能,別被上流社會的虛榮分散了注意力。
這一句話似乎標誌著世界終究將換一個樣子,而變動在那個時候就暗潮洶湧般地開始了。這遠比愛情要好看,要光明。
因為感情嘛,最多兩三年也就完蛋了。而且根據經驗來看,大部分人的感情是修成正果後開始完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隨後走向了各自看對方不順眼階段,再等有了孩子,普通人通常開始大徹大悟:當初為什麼要結婚?
《貝爾戈維亞》非常好的一點是,直接跨過了這個階段,暴發戶小姐就算跟貴族男友結合,他倆也會一起慢慢沉淪。我們該討論點別的事情。
二十六年後,當年的暴發戶終於成了倫敦城中名滿一時的人物,他依然是中產階級,但他舉足輕重。當年連一張貴族下午茶請柬都要費盡心機去弄,且並不受主人歡迎。此時,特倫查德夫人已經開始陸續收到貴族太太們的邀請,她已經毫不費力擠進上流社會交際圈。
對中年人來說,愛情可有可無,生活中有很多比愛情更重要的事。這部劇要說出彩的地方,大概是矛盾的種種出發點,基本都能擊中中年人的心事。
渴望往上爬的上層中產階級,依然要被家裡的僕人看不起,因為常年冷冷清清,不像貴族家中客人來來往往。僕人一邊看不上主人,一邊還得緊著撈油水。你心想這些人撈得差不多也就得了,沒想到隨著劇情開展,遠遠沒個完。
都已經奮鬥成功了,女主人還是得對付家中一系列麻煩事。唯一的獨生兒子不長進,對父親的生意一點興趣沒有,整天想著做個快活的無所事事的鄉紳。兒媳婚後沒有小孩,非常痴迷奢侈品,你要說她一無是處吧,連下人都不答應,因為她家非常有錢,這是一對門當戶對的婚姻,但也難以說出美滿二字。
比起普通人的生活來,這部劇的跌宕起伏處,在於一個巨大的秘密。原來當年不幸去世的女兒是因為產後大出血而死,她跟伯爵唯一的兒子其實有一個小孩,這一年已經長成風度翩翩的英俊青年,是一位小產業主,一個開棉花工廠的生意人。
劇情這麼一展開,中產階級與貴族之間又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普通人其實對普通人的生活並沒什麼興趣,我們還是愛看那摸不到的上流社會的故事,看他們其實也身藏一袍子的蝨子,需要騰出精力好好對付。
我連追了三集後,發現該劇最大的好處是,沒有那麼多無聊的中間鋪墊劇情,比如兒媳婦要偷情,第二集末尾剛跟人眉來眼去,第三集已經成功偷情,並有人懷孕的跡象。男盜女娼這種事並不需要太多集,事情剛露出個苗頭,迅速發展,隨後才是關鍵。
我們中年人不關心中間的戲份,只特別關心一件事:麻煩事到底該怎麼解決?
國產劇之所以不好看,可能是因為中間胡鬧的戲份太多了,男男女女愛來愛去,分手不分手搞個沒完沒了,始終沒戳中真實生活的本質。
對生活來說,愛情算什麼呢?不過是一個由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