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紅白理事會「理」出好鄉風

2020-12-22 瀟湘晨報

「燒茶的,莫慌張,你燒茶水要細詳,香茶解渴又解悶,抽菸喝酒身體傷。親朋好友多敘舊,遠離賭博才健康。共產黨員當先進,村民群眾要跟上……」日前,記者來到寧強縣禪家巖鎮火石子村,一場婚禮宴席上,縣紅白理事協會會員陳登先正幽默地主持著婚禮。

與一般司儀不同的是,他在主持詞中巧妙又不失風趣地穿插了禁賭宣傳等內容,讓在場的群眾和親友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氛圍。

「不要小看我們這支隊伍,特別是協會的黨員們,大家當起紅白喜事的支客、總管來,說話是很管用的。」縣紅白理事協會會長、黨支部書記李林自豪地說,比如有的主家想圖熱鬧放點菸花爆竹,支客、總管們就會耐心地跟他們解釋政府禁放煙花爆竹的政策,主家也就慢慢接受了。

「去年我幫忙操辦胡家壩鎮的一個喪事酒席,席上兩個人酒都喝得有點多,話不投機,差點動起手來,旁邊的人誰也不敢勸,最後還是讓我狠狠地訓斥了一頓,各自心服口服地回家醒酒去了。」回憶起往事,縣紅白理事協會會員魯幫秀歷歷在目,他說,「紅白喜事上當總管的,沒有『兩把刷子』,有些場合還真鎮不住,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讓大家都信服。」

除了在紅白喜事上發揮作用外,縣紅白理事協會13名農村黨員會員都是村上的社會治理先鋒。「村裡誰家有個矛盾,都特別愛來找我們給調一調、勸一勸,有時候比村上幹部調解的效果還好。」縣紅白理事協會副會長王長華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協會先後化解鄰裡矛盾、調和婆媳關係等問題糾紛51件。

為更好地傳播社會新風,縣紅白理事協會黨支部還先後培塑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王海寧和助人為樂先進個人劉光澤、張浩、黃福森、何長安等20多個百姓身邊的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引導村民向好向善,並策劃舉辦了3屆羌族扶貧集體婚禮暨金婚紀念慶典等活動,為24對貧困青年和16對金婚老人操辦了簡約又不失浪漫、溫馨又莊重大方的慶典。

「我們的目標是不僅要培養一支能傳播鄉村新風尚、協調鄰裡矛盾的隊伍,更重要的是要讓每一個人在紅白喜事中感受到社會的進步和變化,並身體力行地參與其中。」談到工作的意義,李林意味深長地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寧強縣紅白理事協會發出倡議,針對婚、喪、壽、生、遷等事項,以「村規民約」等形式倡導「新事新辦、新事簡辦、簡事不辦」。特別是疫情期間,共引導全縣群眾簡辦喪事400餘場,阻勸停辦婚禮340餘場,規勸長者不操辦壽宴240餘次,推退宴席7000餘桌,全縣逐漸形成了「紅白喜喪,勤儉節約;孝老敬老,厚養薄葬」的新風尚。(通訊員 車明春 記者 李宛嶸)

【來源:陝西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漢中市寧強縣:紅白理事會「理」出好鄉風 傳播正能量
    共產黨員當先進,村民群眾要跟上……」日前,記者來到陝西省寧強縣禪家巖鎮火石子村,一場婚禮宴席上,寧強縣紅白理事協會會員陳登先正幽默地主持著婚禮。與一般司儀不同的是,他在主持詞中巧妙又不失風趣地穿插了禁賭宣傳等內容,讓在場的群眾和親友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氛圍。
  • 紅白理事會 「理」出文明鄉風
    眼下,越來越多的地區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把紅白理事會建設作為移風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強化一條龍便民服務,引導村民觀念轉變。婚事簡辦、厚養薄葬等,已成為鄉村文明的風向標。  秦莊村紅白理事會成立七年來,先後幫助村民操辦了700餘場紅白喜事,共為村民節省花銷40多萬元,使村民實實在在地受了益。  近年來,壺關縣廣大農村積極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通過村規民約治陋習、尚新風,有效推進了移風易俗工作,逐步形成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和勤儉節約、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
  • 紅白理事會「理」出新風尚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國際)「今天大家喝了酒,就不要開車了……」2020年12月22日,零陵區接履橋街道新塘尾村紅白理事會理事長王軍,在該村4組高清明家白喜事酒桌上進行勸導提醒。從2020年1月開始,新塘尾村建立紅白理事會,成員由村民組成。
  • 小壩鎮舉辦2020年紅白理事會骨幹培訓班
    10月28日,小壩鎮舉辦2020年紅白理事會骨幹培訓班。培訓班邀請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從什麼是紅白理事會、為什麼要組織成立紅白理事會、造成彩禮過高的原因有哪些等十個方面,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闡述紅白理事會的作用以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積極價值以及紅白理事會辦事流程、工作職責及組建方式,制定村規民約的注意事項等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 共促民族團結 共築美好家園|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仁和區...
    共促民族團結 共築美好家園|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分別成立了鄉賢理事會和各村紅白理事會;完善了理事會章程和工作機制,規範了工作制度,並根據實際,制定了「婚十條」「喪八條」,並編寫成了順口溜納入村規民約,積極倡導移風易俗,抵制陳規陋習和封建迷信,樹立文明節儉新風;與各村村支兩委籤訂責任書,讓自覺執行村規民約成為一種習慣。
  • 濰城區:文明鄉風遍地吹 移風易俗入民心
    自從村裡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民的婚喪嫁娶,都會通過紅白理事會協調辦理,既省時又省事還省錢。擁有410戶村民的軍埠口村,一直對移風易俗工作高度重視,村裡的紅白喜事由村紅白理事會管理,喜事新辦,喪事從簡,破除陳規舊俗,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的文明新風已深入人心。
  • 最美魏州人丨「理」出節儉文明風——記野胡拐鄉岸上村紅白事會...
    自從有了紅白理事會,誰家辦事都按章程走,不僅省勁兒不少,而且奢侈攀比之風沒有了,浪費減少了。」野胡拐鄉岸上村民王大娘談起村裡的「紅白理事會」讚不絕口。利國利民野胡拐鄉岸上村3259口人,是全鄉最大的村。村內誰辦紅白事都有二三百人參加,最多的達500人,群眾負擔不起,苦不堪言。王永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主動請纓擔任村紅白理事會會長。
  • 憑祥夏石鎮:念好「五字經」文明鄉風徐徐來
    憑祥市夏石鎮以鄉風文明創建為抓手,念好「整、爭、育、豐、樹」五字經,把文明鄉風種入村民心田,鄉風鄉愁醉鄉村,鄉土鄉情睦鄉鄰。「育」,即培育新風,為鄉風文明立規夏石社區綠稠屯公益宣傳隨處可見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訓家規,涵養淳樸家風家教,2019年4月,率先在新鳴村舊洲屯啟動了夏石鎮「立好家訓家規、揚好家風家教」主題活動,共有112戶村民亮出了「和待鄉鄰、寬厚謙讓」、「清白做人、以誠服人」等內容的家訓家規牌匾。
  • 海南部分農村成立紅白理事會 倡導婚喪簡辦(圖)
    B 婚喪簡辦的推行進度之快,出乎意料  這項改革,契合了群眾的需求,正好讓好面子的群眾「借坡下驢」,人們終於可以從沉重的「人情宴」中解脫出來。因此倡議一出,就獲得了群眾的支持  為改變這種現狀,今年以來,我省三亞、萬寧等地農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由村民討論通過《紅白理事會章程》《村規民約》。
  • 蚌埠:禹會區馬城鎮草寺村《「四位一體」微自治紅白「瘦身」一身輕》
    近年來,馬城鎮草寺村針對這一陋習積極嘗試、求實求新,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逐漸探索出「四位一體」(黨支部、村兩委、理事會、志願者)微自治模式,不斷推進紅白「瘦身」,實實在在減輕村民經濟負擔。近年來,草寺村把「鄉村振興」戰略中「鄉風文明」作為工作重點,通過黨支部引領、村兩委推進、理事會聯動、志願者助力「四位一體」創新模式,堅持正向引導與反向約束相結合,多措並舉,利用簡化排場、降低標準、推行公墓、籤訂承諾書等方式倡導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黨支部引領。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在微自治中的領導與核心作用。
  • 文明鄉風漾山寨
    近年來,鎮北社區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建立了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等「四會一隊」組織,修訂了村規民約,推動文明鄉村建設和村莊治理。「錢袋子喊富,腦瓜子叫渴。」前些年,在鎮北村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說的就是農村經濟發展了,文化生活卻沒能跟上來,「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曾是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 徐州:出禮送米麵 有事好商量 「紅白喜事」不看「面子」看「裡子」
    在徐州,基層成立了成立紅白理事會,推動喜事新辦,喜事簡辦。   「居住環境好了,鄉風文明也要搞上去」,經過前期調研,秦河社區協商議事會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建喜事堂,喜事文明辦…...巧了,同街道辦事處的枌榆社區、鳳城社區也有此意。
  • 河南杞縣:鄉風文明繪新景
    早上起來,她先抱起婆婆,給老人穿衣洗漱,一天三次抱起來餵飯,天氣好了還給老人抱出來曬太陽,23年如一日從未跟老人紅過臉。有她這個榜樣,孩子放假回家都是先給奶奶端飯。」黃克林說。打贏脫貧攻堅戰,核心在人。黃崗村扶貧扶志,創建「杞縣孝心第一村」,將鄉村振興、孝道文化、鄉村文化、良好家風結合起來,為脫貧攻堅凝聚起強大戰鬥合力。
  • 長沙縣深化移風易俗,助推文明鄉風向善向好
    據了解,喪主是一名78歲的老人,其子楊國棟告訴記者,父親去世後,村上紅白理事會成員第一時間上門,幫忙處理後事的同時,宣傳文明辦喪規定、協助籤訂移風易俗承諾書,親友們都很支持。2018年以來,新明村將深化移風易俗工作作為倡樹文明鄉風的重要抓手,積極開展系列工作,讓村內勁吹文明鄉風。日前,新明村還獲得「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
  • 東龍:龍慶理事會「理」出鄉村新風貌
    為加快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作,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東龍鎮京龍村龍慶屯選出了規劃建設理事會,理事會由熱心公益事業又有一定組織管理和號召力的村民組成,為做好本屯鄉村風貌提升和新農村建設,積極化解矛盾、解決困難、協調管理、執行規劃、履行村規民約、籌集資金等。
  • 南陵縣三連村:理清人情債 文明新鄉風
    人民網張俊攝 2019年,三連村發揮村民自治作用,一些在農村群眾中擁有較高威望的黨員幹部、鄉賢名流、村民代表自發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發動群眾自覺抵制鋪張浪費之風。喜慶堂應運而生。 喜慶堂坐落於三連村的村中心,屬於村集體投資興建,總面積750平方米,2019年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主要承辦本村和周邊相鄰的紅白喜事。
  • 寧強端公儺戲趟火海
    寧強的地理位置,後來又融合了巴、蜀、秦、楚、隴人口及文化,民風尚巫,端公戲,亦稱儺戲。寧強是古代羌氐居住區,由於特定至今遺存有較完整的儺藝儺技,儺文化資源非常豐厚。如儺藝、儺戲、儺神、儺舞、儺技、儺俗、儺面等等,形成了獨具寧強特色的儺文化藝術。
  • 生態宜鄉風好則產業興
    原標題:生態宜鄉風好則產業興   12月7日《江蘇經濟報》頭版頭條報導:常州經濟
  • 移風易俗好教材丨上黨區組織觀看農村題材電影《同喜》
    8點15分,電影準時在中央六臺開始播放,熒幕上首先出現的是一場簡樸的農村婚禮,它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和精美的畫面講述了移風易俗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意義。王佔兵說,「這個形式好,這個能夠讓群眾直接感覺到紅白理事會的好處,直白一點,原來通過開會宣傳,有些可能看不懂,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通過觀看電影,讓村民能直接理解這個事情,也能直觀了解到移風易俗的好處。」
  • 宣城移風易俗工作出實措 探索經驗突出群眾自治
    鳧陽村紅白理事會理事章曙華說,村民們嚴格執行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進行監督,條件好的家庭也不能破壞村裡多年來形成的規矩,如果哪家操辦喜事想提高標準,那就另請人幫忙。  鳧陽村現有人口2200多人,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剩下老人、婦女在家。汪曉海說,村民收入本來就不高,如果在紅白喜事上攀比,對村民是個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