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廚友來到澳洲後便開始磨刀霍霍,
準備用之前的烹飪技巧,
在澳洲成為一代名廚,
自己的烹飪水平正是這樣:
這樣
又或者是這樣
這種水平的佳餚在對於關注本號的廚友來說,
難度應該也不太大,
不如說做就做?
可當興衝衝來到了超市,
看到各種瓶瓶罐罐五顏六色的香料時,
往往會不知所措,
一臉陌生。
這Basil、Rosemary、Parsley是啥啥啥玩意兒?
很多廚友因為實在搞不懂西餐調料,
選擇到亞洲超市去購買自己相對熟悉的中國調料。
可是到了澳洲,
怎麼能不入鄉隨俗,
自己做上一頓美味的西餐呢?
以下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澳洲本地超市【Coles、Woolworths、Aldi、IGA】常見的一些香料,讓諸位廚友在家也能做出符合自己「米其林」水準的西餐!!!全部乾貨!!廚友可以收藏起來啦~
——————科普分界線——————
Allspice 多香果這是一種原產於大安的列斯群島,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多香果樹的未成熟漿果,現已在世界許多溫暖的地區種植。早在1621年,英國人就創造了「多香果」這個名字,他們認為它是一種結合了肉桂,肉豆蔻和丁香味的香料。
Anise 茴芹/西洋茴香/洋茴香茴芹,是原產於埃及和地中海東部的一種傘形科植物,一般都是用它的種子。茴芹Anise 在英文的使用容易與八角(Star Anise),或日本莽草(Illicium Anisatu)給混淆,這也是為什麼八角也常被稱之為大茴香的原因。
有著帶甜味的果實和類似甘草和茴香的香味,故常用於用於提煉精油、製造糖果和釀酒,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自古便受到珍視。主要用於提煉精油、製作甜點(例如茴香糖果)和酒精飲料。
Basil 羅勒/九層塔/金不換
羅勒,算是西式、中式、泰式料理中都很常見的香料。羅勒帶有的強大、刺激、香的氣味,味道像茴香。屬於愛者極愛,恨者極恨的類型。
它是越南米粉的標配、也是做義大利麵的主要調料,或在烤或油炸的時候也可加入羅勒葉,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是九層塔,喜歡吃三杯雞的人一定不會陌生。
羅勒原產地為印度,經埃及傳入歐洲,後從歐洲傳到澳洲,成為現今具代表性的香料之一。在澳洲甚至被譽為「香料之王」,可見地位之重要。它最常見是在義大利菜品中,新鮮的羅勒是意式綠醬Pesto最主要的原料之一。
番茄加入羅勒能夠組合成一種特有的風味,不論是做萊,熬湯還是做醬,所以羅勒經常被用在使用番茄為原料的菜餚中,比如番茄羅勒意面。也可以用於冷醬汁和沙拉,包括擺盤。
注意,羅勒切開後切口極易氧化變黑,所以上菜呈現裝飾儘量減少用刀切,多用手撕。
Bay Leaves 月桂葉
月桂葉是月桂樹生長出來、具有獨特芳香的樹葉。屬於西人常用的調味料和餐點裝飾,用於醃漬或浸漬食品,又可以用於煲湯、燜、燉和煙燻等的烹飪,耐高溫耐長久燉煮,一般都用幹品。新鮮的葉子還可以用在湯、肉以及燉菜上做點綴。
Black Cardamon 草果/草豆蔻橢圓形或紡錘形肉質蒴果,有短果柄。果實初為鮮紅色,成熟時紫紅色,不開裂,曬乾或烘乾後棕褐色。每個果實內有20-66粒種子。種子多角形,長0.4-0.7釐米,寬0.3-0.5釐米,種仁白色,平均千粒重120-140克,有濃鬱的辛辣香氣。
烹飪中經常用草果的辛辣香氣來遮蓋肉類的腥味,特別是在燉煮牛羊肉中。草果也是一些配合的調味料成分之一,例如五香粉,咖喱粉和十三香。
Caper 續隨子/馬檳榔
續隨子的獨特風味來自果實和花蕾中的癸酸,可於沙拉中使用:一般的做法,是把續隨子的花蕾醃製待用。煙燻三文魚的獨特香味亦是源於續隨子。除了癸酸以外,花蕾及果實還含有芸香甙、阿魏酸和芥子酸。也有把續隨子與牛油混和,然後塗在麵包上食用,或用來作為披薩餅的餡料。
Cardamom 白豆蔻/小豆蔻
白豆蔻,果實顏色較淺,外形呈現明顯的三稜狀,而且易於開裂,露出裡面深褐色的種子。平時,白豆蔻常常和胡椒、肉桂等一起出現,把這些香料磨碎製成香粉,炒菜一級香。
喜歡吃川菜的朋友,一定吃過白豆蔻。在川菜的涼滷菜中,白豆蔻起著去異味、增香、防腐、促食慾的作用。
Cayenne Pepper 卡宴辣椒/牛角椒
卡宴辣椒原產南美,鮮辣椒細長,皮薄,辣度較高,帶有煙燻和淡淡的酸味,氣味略微刺鼻。
最常見的用途是和以多種小型熱性辣椒混合製成辣椒粉,而成為辛辣的、橙紅色的香料,由於顏色鮮亮,在烹飪中也是很好的著色劑。印度菜、墨西哥菜、海鮮中常用,用來增添菜品的辣味。
Chinese Five Spice 中式五香粉
一般來說,五香粉的基本成份是磨成粉的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有些配方裡還有乾薑、豆蔻、甘草、胡椒、陳皮等。
五香粉主要用來燉肉或是加在滷汁中提味,也常使用在煎、炸前塗抹在雞、鴨肉類上。喜歡吃餃子或是包子的小夥伴,也可以在餡料中適量加入五香粉,也可與細鹽混合做沾料之用。
Chive 蝦夷蔥/細香蔥
蝦夷蔥味道和中餐烹飪用的小蔥類似但清淡很多。經常切碎後用於土豆沙拉、蔬菜沙拉、火腿蛋華夫餅等色調偏淺,口味偏淡的菜品中。
用法和中餐蔥花差不多,用新鮮的蝦夷蔥切碎,菜品的最後一步灑在上面,好看提味,不宜燉煮。
Cinnamon 肉桂
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樹皮芳香,可作香料,味與產自斯裡蘭卡肉桂的桂皮相似,但較辣,不及桂皮鮮美,且較桂皮厚。實際上,肉桂多為5~10年的樹皮和枝皮,曬乾或陰乾。將肉桂揀淨雜質,刮去粗皮,用溫開水浸潤片刻、切片、晾乾、搗碎,磨粉,就有了常見的稱肉桂粉。
在中國,很多人燉肉的時候都喜歡放點桂皮,肉桂其實也有相似的用途。肉桂是平常家庭中燉肉、炒菜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肉桂粉主要用於烘焙,在蘋果派、肉桂麵包、黑森林等烘焙食品的製作中也有廣泛應用。
有的時候,喝咖啡也會加入些許肉桂粉。因為它除了提升香味,裝飾咖啡的外觀之外,撒上粉末之後,能讓牛奶保持綿密的時間更久一些。
肉桂是澳洲非常有代表性的聖誕食材,每次看到肉桂都能感受到聖誕節,這種傳統也逐漸延續到了其他國家,至今,在很多家庭的聖誕大餐中,無論是前菜、主菜、甜品還是飲料,都可以聞到獨特的肉桂香。很多咖啡店也都會在聖誕節期間推出各種肉桂味的主打咖啡和肉桂味的甜點。如:肉桂葡萄乾麵包。
Cloves 丁香
很多人都說,丁香花,代表了初戀的感覺~想品嘗丁香的味道,買這個東西回家做飯肯定是沒錯了。
這種香料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又指丁香屬植物樹上的花蕾。人們把花蕾乾燥後廣泛用於烹飪中。
香料丁香的味道為辛、香、苦。其作為調味料,可增香。可單用或與其他調料合用,常用於爭蒸、燒、煨、煮、滷等菜餚,如丁香雞、丁香牛肉等。
Coriander 芫荽(yán sui)/香菜
/胡芫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香菜!香菜是人們熟悉的提味蔬菜,狀似芹,葉小且嫩,莖纖細,味鬱香,是湯、飲中的佐料,多用於做涼拌菜佐料,或燙料、面類菜中提味用。
而香菜籽,有一點點香菜的味道,有花香味道,有點點辛辣。另外, 香菜籽除羶味能力相當強大,適合醃製肉類。
Cumin Seeds 孜然
孜然,很多人也是表示很熟悉了,畢竟中國的燒烤也是離不開孜然的,孜然能除羶解膩,跟牛羊肉是絕佳搭配哦!烤的冒油的羊肉串,再撒上一把孜然,香氣四溢!用孜然加工牛羊肉,可以祛腥解膩,並能令其肉質更加鮮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慾。
Curry Powder 咖喱粉
咖喱起源於印度。「咖喱」一詞來源於泰米爾語,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間傳說咖喱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喱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臊,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
咖喱粉是種含15種或更多香辛料的金黃色混合調味料,其配方包括丁香、肉桂、茴香、小茴香子、豆蔻、胡荽子、芥末子、胡羅巴、黑胡椒、辣椒、以及用來上色的薑黃粉等均屬之。這些香料均各自擁有獨特襲人的香氣與味道,有的辛辣有的芳香,交揉在一起,不管是搭配肉類、海鮮或蔬菜,將其融合而綻放出似是衝突又彼此協調的多樣層次與口感,是為咖喱最令人為之迷醉傾倒的所在。
烹飪中具有去腥、除異、增色的作用,是多種中西菜常用的調味料,為「咖喱味」味型必用的原料。多用於烹調牛肉、羊肉、雞、鴨、馬鈴薯的菜式,也常用於湯品中。
有些人在使用時直接將其添加在菜餚裡,這是不正確的。這是因為咖喱粉味雖辛辣,但香氣不足,並帶有一種藥味。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在鍋中放些油,加些鮮姜、蒜等進行炒制,將其炒製成咖喱油,再去使用,這樣不僅去掉了藥味,而且芳香四溢,金黃香辣,別有風味。
Curry Leaf 咖喱葉/九裡香
這種葉子具有強烈的香味,可做香辛料使用,在印度及斯裡蘭卡的料理裡,特別是在做咖喱料理時,常會加入這種葉子來當做調味料使用。新鮮的葉子保存期限很短,若是存放在冰箱內,則可以保存一個星期左右。市面上也可以買到乾燥的葉子,不過幹品的香味比較不香。
Dill 蒔蘿/洋茴香
蒔蘿,在中國別名小茴香和刁草。聞起來和茴香很像,近似於香芹而更強烈一些有點清涼味,溫和而不刺激,味道辛香甘甜。
在中國有用小茴香來燉肉就是它,印度人則將小茴香烤香在飯後吃一小勺用於除咖喱帶來的口臭。蒔蘿在俄羅斯、中東和印度菜式中特別受歡迎,適用於燉類、海鮮等佐味香料。蒔蘿放到湯裡、醬料中、生菜沙拉及一些海產品的菜餚中,為菜品添加了一抹不蓋過原味又能提升香氣的味道。另一種常用的方法是醃漬小黃瓜,比如蒔蘿泡酸黃瓜。或者一些發酵乳製品,比如蒔蘿酸奶,蒔蘿酸奶油醬等。
蒔蘿種子的香味比葉子濃鬱,更適合搭配魚蝦貝類等。
我有一個最喜歡的吃法,就是把它和魚類一起烹飪。不僅可以去除魚肉中的腥味,更可以和魚的香味相輔相成,,代表菜之一就是微烤三文魚佐上蒔蘿奶油醬(Salmon with Dill Sauce)。吃上一口,蒔蘿和魚肉的香味互相襯託,難以忘懷~
Fennel Seeds 茴香籽
茴香籽粒狀可以用於烹飪調味、湯類。
茴香籽粉狀用於肉類、海鮮及燒餅等麵食的烹調,也可以用來對各種利口酒調味用。
Fenugreek 胡蘆巴
在做印度風味的烹飪中,烘烤後磨成粉的胡蘆巴種子是一種常見調味料,被用在咖喱和含蔬菜和豆類的菜中。另外,新鮮的胡蘆巴葉子也被作為蔬菜來食用。
Galangal 高良姜/南姜
原產亞洲熱帶。分布於澳大利亞、中國南部、越南、印度、馬來西亞,其他地區極少得見。
作為東南亞菜與中國潮汕菜餚常用之香料植物,其與姜在味道及功用上相似。常用於去除魚腥,滷鴨、鵝都會使用南姜來去腥味、提味。
在中國潮汕,傳統小吃橄欖糝,高良姜也是最重要的佐料;一碗正宗的牛雜粿條也會灑上一縷高良薑末調味;在烹煮潮汕滷味時必少不了高良姜。
Garam Masala 葛拉姆馬薩拉(咖喱混合香料)
喜歡吃咖喱的小夥伴,就千萬不要錯過Garam Masala。這是一種專為咖喱設計的香料,由多種辛香料磨成粉末混合而成,常見於印度北部和南亞烹飪中,可以是單獨或配以其他調味料使用。
其配方按地域或廚師而各有差異,比較常見的材料有白胡椒、黑胡椒、丁香、柴桂、肉豆蔻、黑孜然、孜然、肉桂、草果、小豆蔻、花椒、芫荽籽等等。
Horseradish 辣根/西洋山嵛菜/馬蘿蔔
原產東南歐,是十字花科辣根屬多年生宿根耐寒植物。可以做為蔬菜使用,具有刺激鼻竇的香辣味道。辣根常用於西方國家的烤牛肉等菜餚的佐料。同時因削皮後Kaffir lime是白的,加入食用色素後可作為仿製山葵調料的材料。
Kaffir Lime 箭葉橙/泰國檸檬
箭葉橙葉片是泰國料理中常用的香料,味道非常濃鬱,揮發性芳香油含量非常高,是冬陰功湯必不可少的香料。
Lemongrass 香茅葉/檸檬草
香茅草是做泰式料理必備的食材,因有檸檬香氣,故又被稱為檸檬草。尤其在泰式料理中非常常見,用於燉肉、做咖喱、燉湯,算是泰式料理經典香料。
Liquorice 洋甘草/光果甘草
原產於西亞和南歐,散見於全歐與地中海周邊。與茴芹、茴香、八角風味類似,但無植物學上的聯繫。被用作糖果和菸草的調味劑,尤見於部分歐洲和西亞國家。
洋甘草的味道是甘苦中帶著甜,可以調和其他香料的苦、辛味,它的香味在遇熱之後,會形成一股不太濃厚的草木香氣。
作調味劑時常為粉狀香料、火鍋香料、滷菜香料等;熬製滷水、醬湯的時候多放入甘草,可以除臭解膩、調和苦味;在烹飪時甘草也偶爾用來代替砂糖,作為甜味調料使用;製作醬牛、羊肉或是蒸製羊肉時也會放入甘草,起到除腥、祛羶的作用;除了甜味的滷製品以外,以鹹味為主的製品也可以放,但用量較小。馬鬱蘭,又叫墨角蘭,原產地是在地中海,後來希臘人和羅馬人將這種植物視為幸福的象徵。適合在烹飪結束時加入,因為太熱會使馬鬱蘭味道喪失。主要用於煎烤禽類,雞鴨鵝肉,或者烹飪地中海特色的菜餚時使用,比如地中海燉牛肉。它更是法國"普羅旺斯香草 Herbes de Provence"的重要組成成分, 烹飪動物肝臟時使用。也可用來給湯和醬料調味。薄荷的英文全稱Peppermint,簡稱Mint。薄荷,香味清新又有些刺激性,感冒的時候聞一聞還可以通鼻子。
在各種冷菜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直接將葉片擺放於沙拉和甜點上做裝飾,或是切碎與酸奶調成沙拉醬汁。
對於熱菜,經常與腥味較重的魚或者羶味重的羊一起烹煮食用,可創造出新鮮清新的創意口感。但注意不要加熱或烹煮時間過長,否則清涼感會消失。
它除了可以作為調料也可泡水、衝茶、加入雞尾酒飲用,比如著名的Mojito就是用了新鮮薄荷葉。
Mustard 英式芥末醬芥末醬是世界上最老的調味料,可以追索到羅馬時期。那時羅馬人烹飪時喜歡將磨碎的芥末籽和一種叫「must」的未發酵的酸葡萄汁混在一起,做成一款羅馬語叫mustum arden/burning must的辣醬。當這款辣醬傳到英語國家時,被當地人簡稱為「mustard」。最簡單的芥末醬的做法是將磨碎的芥末籽和液體混合。芥末籽的品種和液體的類型決定了不同種類的芥末醬。一旦芥末籽破裂,芥末裡的酶素會使芥末籽轉化為辛熱嗆鼻的芥末油。純芥末的刺鼻程度足以可以用作天然的昆蟲防禦劑。一旦混合了液體,這種強烈的刺鼻辛辣感就可以得到控制和調節。混合了液體的芥末醬可以放到熱狗,漢堡包,三文治和其它食物中了。芥末籽的品種直接決定了芥末醬的辛辣程度。黃芥末籽(也叫白芥末籽)是最溫和的,棕色的和黑色的芥末籽最辣,最刺鼻。當然,加入芥末籽中的液體對芥末醬的辛辣程度也有一定影響。譬如說,幹的芥末籽或者芥末粉就沒有特別實質的辣味,然而,一旦它們和水混合,芥末籽中的天然酶就會發揮作用,讓芥末中的辛辣味發揮出來。液體的酸性越強,這個過程就越慢,最後的辛辣度就能保存越久。用醋做成得芥末醬保留時間最長,然而那些用酸度低的液體,譬如用水混合做成的芥末醬,新鮮做好的時候就非常辛辣,但是很快味道就會變淡。
儘管芥末油的揮發性在某程度上可以通過酸性反應,裝瓶和冷藏使它變得穩定,但是芥末醬的辛辣度始終會隨著時間慢慢流失。這就是為什麼在購買芥末醬的時候要看清保質期至少有6個月,儘量確保買回來的芥末醬是最新鮮,風味能保存儘量久的。自己在家做芥末醬也挺方便快捷的。而且,自己做的話辛辣度會比起從超市買會更足。但是自家做的芥末醬會比在超市買的會苦一點,因為芥末天然就帶苦味,如果你嘗試過現磨的芥末,你就知道那種味道不好接受,哈哈。幸運的是,芥末醬的苦味只需要2-3日就會柔和掉。
Nutmeg 肉荳蔻中世紀的人們把肉豆蔻視為珍寶,是當時名貴的香料。肉豆蔻略帶點辣味/胡椒味的獨特香氣。肉豆蔻一般都用在以鮮奶油、牛奶和雞蛋為主的甜點和菜餚中;是甜甜圈和蛋奶酒的特有調味料,也會加入熱狗和其他香腸中,肉豆蔻還是傳統法國白醬(Classic Bechamel)的重要成分。肉豆蔻味道濃鬱,加熱過久會變味,因此烹調入菜時,通常只需要一點在最後一刻才磨碎灑上來提味。Oregano 牛至/披薩草牛至也叫小葉薄荷,一聞到它就會讓人想起義大利披薩,因為它常常和番茄、一起製作成醬汁,在烤披薩時一般會在第一層均勻塗抹這個醬汁,所以它的代表菜品肯定是披薩。
它和西紅柿、奶酪的氣味非常搭配,所以牛至可加入番茄醬或沙拉醬中,調味出帶有自然草本芳香的醬汁。也是意式番茄醬的重要香料,在義大利通心粉、義大利麵都會用到這種醬汁。
牛至能讓白肉的肉質更細膩,而且可以避免肉腥味,比如做雞胸肉的時候可以添加。
而著名的「義大利混合香料」就是等份的牛至、羅勒碎、鼠尾草組成。Paprika其實並不是一種辣椒,而是不同種的辣椒製成,主要用於調味及著色。之後再根據不同辣度分為甜味和辣味,有時候還會有煙燻味,一般用於燒烤或炒飯炒麵等等。
另外因為Paprika顏色非常鮮紅濃鬱,所以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當做色素使用。西班牙香腸和匈牙利牛肉往往以這種紅椒粉作為主要調料。雞肉、牛肉、魚肉等肉類,包括蔬菜都可以用其調味和上色。如:培根紅椒粉烤雞。歐芹,原產於地中海兩岸的義大利、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外形和中國香菜相似味道稍重一些,有濃鬱的香草味。歐芹可以帶出其他基本香料和調料的味道,也可以掩飾其他食材中過強的異味,讓其味道變的更清香。常見的歐芹有兩種樣子,一種葉子就像咱們吃的芹菜葉子,叫平葉歐芹,像中餐香菜一樣,在湯、菜快熟了的時候撒上它提味,適合各種食材如義大利麵、沙拉、湯、奶油、魚、肉、土豆和烤雞等。或者和大蒜一起榨成泥做成Persillade,在青口或蝸牛烹飪中常見。還有一種樣子就像朵雞冠花,葉子捲曲得很小,叫卷葉歐芹。多用於蔬菜、水果沙拉等冷盤的裝飾配菜或熱菜擺盤的Top。
紫蘇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異的芳香。雖名為紫蘇,但是葉子可不總是紫色的。紫蘇有3個主要品種:紫蘇,白蘇和回回蘇。
種子富含有益健康的紫蘇油,這種油具有強烈的香氣;蘇葉可製作菜餚,也可用來醃製泡菜,夏季食用可開胃健脾,減輕夏季貪涼後帶來的不適,同時預防感冒。
紫蘇在中國種植約有2000年歷史,明代李時珍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滷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可見紫蘇在中國人的飲食中很常見。中國人用紫蘇烹製各種菜餚,常佐魚蟹食用,烹製的菜餚包括紫蘇幹燒魚、紫蘇鴨、紫蘇炒田螺、蘇鹽貼餅、紫蘇百合炒羊肉、銅盆紫蘇蒸乳羊等。
Poppy Seeds 罌粟籽
這種聽起來很可怕的「罌粟籽」也能做香料?其實,罌粟籽是罌粟的種子,無毒,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調味料。很多人喜歡用罌粟籽做麵包或者蛋糕外面的裝飾。罌粟籽口感很酥脆,有如芝麻一樣。
Rosemary 迷迭香單是聽「迷迭香」這個名字,可能就會感到浪漫與神秘,它作為是一種散發著香氣的植物, 據說採摘下的迷迭香樹葉常綠不衰,所以也被當作是永恆的象徵。
「Rosemary」這個英文名稱,和Rose(玫瑰)及Mary(瑪莉)並沒有關係,而是由迷迭香的拉丁名稱「Rosmarinus」轉化而來,由「露水」(Ros)和「海」(Marinus)兩個字根組成,意指「來自海洋的露水」。因為特別耐旱,所以在許多地方的迷迭香只需要來自海上的水汽就能存活。也由於容易種植,所以很多人家的後院(包括本文作者...)都栽種著這種香草,每逢做菜的時候剪下一點作為調料,方便又天然。
無論是宴會、婚禮還是家庭晚餐,迷迭香都完美展現了它的魅力,有人還會把它當作觀賞性植物來種植。如果把迷迭香放在桌位卡前,則寓意著贈與賓客一個美好的回憶。迷迭香帶有清甜帶焦松木香的氣味和風味,香味濃鬱,甜中帶有苦味,屬於香草中的重口味。
醃肉類原料時也可加入迷迭香 以增添香味,但最多的用法是烤肉類,因為它自帶松木香,非常適合用於烤羊、牛、禽類、馬鈴薯等。尤其適合羶味較重的羊肉,所以在烤羊腿等菜式中,拌以迷迭香能產生很好的效果。相當於中餐裡孜然對於羊肉的重要性!雖然迷迭香耐高溫,可以在煎牛羊排時放一束在旁邊,一同煎,提香味去羶味。但是烹調中使用的量不宜過大。如果是長時間的燉菜,最好稍後再放,過度燒煮會產生一絲苦味。
藏紅花,早年經西藏傳入中國,我們所見到的藏紅花不是花本身,而是花芯纖細的柱頭,顏色暗紅,有強烈的氣味,口感略苦,類似乾草的味道。鮮花本身是紫色的。藏紅花一朵花上只有3根柱頭,長度從幾毫米到一兩釐米,其栽培十分費工費時,產量又少,每公斤乾貨要有7萬到20萬根柱頭。所以它是目前全世界價格最為昂貴的香料。雖然藏紅花價格不菲,但通常在料理中只需要使用極微的分量。幹品藏紅花口味很淡,西餐中主要用於海鮮菜色的調色調香味功效,比如西班牙海鮮飯(Paella)是絕對少不了藏紅花的,金黃色的米粒與藏紅花特殊的香氣是海鮮飯的經典之處。
另外摩洛哥風味的羊肉塔金,以及很多的意面等等都用到它,就是看中其獨特的異族氣息和金黃亮麗的色澤。順帶一提,澳洲的Cook / Chef 專業考試中有關藏紅花的題目是必考的。還有因為其價格高,凡用到藏紅花的菜式在菜單上都要顯示出來。雖然花椒明顯是中餐調料,但是由於這個英文名太特殊了,所有我一定要寫下來,以便大家方便在超市購買。整粒的四川花椒,外殼呈紅褐色,有龜裂紋,中間開裂,如小花一般。令人驚訝的是,和其它胡椒品種相比,花椒與柑橘類水果關係更相近。花椒味辛,香脆且清新。一袋高品質的四川花椒(尤其是綠花椒)有獨特的芬芳和柑橘的香氣。作為標誌性麻辣口味的一部分,四川花椒統治了四川人民的廚房。當我過去在中國四川生活的時候,在炒菜、冷麵,甚至是雞湯裡,我都常常能吃到這一小小的「惡魔果實」。每次咬到它,舌頭都會酥麻片刻,隨後,菜餚都神奇得變得美味不少。四川花椒並非只能在中式料理中使用。如果喜歡嘗鮮或鍾愛強烈的胡椒味,可以使用四川花椒在任何黑胡椒為主要調味的菜餚裡,如黑椒牛排。八角是中國香料之王,顏色紫褐,似八角星狀,故名八角,有甜味和強烈的似山楂花的芳香氣味,屬木本植物。幾乎所有用香料的地方都離不開它,單用或與其它香藥合用均美,可除肉類臭、腥、羶等異味,增添芳香氣味,並可調劑口味,增進食慾。八角常用以調配複合香辛料,還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調料,也是滷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主要用於燒、滷、燉、煨等動物性原料,有時也用於素菜,如燉蘿蔔、滷豆乾等。由於其香味是有人喜歡有人煩,故在使用中比較靈活,以5~10克為宜。
Sage 鼠尾草鼠尾草的香味濃烈刺鼻,夾雜些許樟腦的味道,也正是因為它濃烈的香味使得鼠尾草非常適合跟奶製品和油膩食物一起烹飪。義大利人將鼠尾草用來製作麵包和浸泡油,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它的獨特風味,不但去除肉類的腥味,還能夠分解脂肪,加在香腸、臘腸類食品中具有良好的殺菌和防腐效果。鼠尾草的味道濃烈,用量不宜太多,以免掩蓋其他配料的味道。我第一次拿到它是有一年聖誕節前夕,是一個女孩子送給我的,當時真的很迷... 她只說:這和你的味道很像,而且這種Cooking Herbs你一定會用到的...然鵝對當時的我並沒有卵用(後來這個女孩子成功成為我太太)...後來才知道它就是烤火雞的填料,屬於聖誕節的標誌性香草吧。
常見的烹飪方法是切碎拌肉餡,做成肉餅。在超市裡買的澳式豬肉香腸/火雞香腸,有一種淺色的外表裡面帶有星星點點的深綠色Herbs,就是它。所以你一定嘗過Sage的味道,只是不知道而已。
Tarragon 龍蒿龍蒿是多年生,原產於西伯利亞和西亞,後來才傳入歐洲,龍蒿的味道和中餐常用的調料八角有相似之處,濃鬱但不衝人,屬於溫和雅致一類。
品種上有法國龍蒿、德國龍蒿和俄國龍蒿等等。法國龍蒿作為法國菜中最常用的四個種類之一,龍蒿在法國飲食文化中被稱為「香草之王」。其味道濃,聞著就有明顯的八角的味道,放在嘴裡咀嚼,在舌尖會留下輕微的麻木感。
作為經典法國菜的重要調料,有「沒有龍蒿葉,大廚不營業」之說。幹香料的用法一般是可直接抹在烤雞上,或混入雞的填塞料中。新鮮葉則可用於加入醋、醃菜、開胃小菜、醬料中提味,或者製作沙拉、塔塔醬(Tartar Sauce)等調料。
它的味道有些像辣茴香和羅勒的味道,有點辛辣,又半甜半苦,最重要的是,即使進行長時間烹飪,香味也不會消失。除此之外它還具備讓口氣清新,促進消化和安眠的作用。總體而言,龍蒿適宜加入醋、醃菜、開謂小菜、芥子、醬料之中提味,亦經常與雞蛋、雞肉、豬肉、牛肉、海鮮、魚、山羊奶酪、蘆筍、黃油、西紅柿、土豆、百合等搭配。百裡香又稱麝香草,古羅馬人被認為是將麝香草傳播到其他地區的民族,因為他們習慣將麝香草置於房間用以僻味及為芝士和酒添加香味。目前主要在法國、義大利、希臘、中東等地方的烹飪中廣泛使用,同時也是一種具有烹飪和藥用價值的香草。
在澳洲和歐洲的文化中,百裡香象徵著勇氣。中國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有記載:「味微辛,土人以煮羊肉食,香美。」
它溫和的香味中略有一絲甘甜味,香氣持久,氣味溫和。常用於燴菜、醃肉,醃魚等。同時因為其香味經過長時間烹煮也不會消失,所以適合用來燉肉、燉湯;並且它的香味不會經過高溫而打折扣,所以也適合用來煎烤,比如百裡香烤雞、百裡香大蒜煎豬扒。Turmeric 薑黃看到這這黃黃的顏色,是不是想起來印度的咖喱?沒錯,薑黃是印度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香料。黃姜粉是一種天然香料,可為菜式提供天然香味,用於烹調亦無妨。它常用於製作咖喱汁、葡汁,亦有用於炒飯,如印尼炒黃姜飯,味道是有點橘子芳香又帶有一點苦味。
香草莢產地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產量稀少,而且世界上40%的香水也都有香草莢的成分,有香料皇后的美譽
香草莢廣泛應用於生活中。主要用作於: 烘焙甜點蛋糕、冰淇淋、飲料、巧克力、香水、化妝品、菸草、製藥等。我們一般吃到的所謂「香草Vanilla 味」,都是人工合成模擬的味道。正版的味道不便宜哦。
山葵往往被中國人稱為芥末,這也因為山葵的衝鼻味道與芥末有相似之處,但事實上山葵和芥末是兩種。
山葵通常以根部出售,需要磨成細泥狀才能使用,傳統做法是將山葵的根部在一塊幹掉的鯊魚皮上轉圈研磨,不要前後直磨,那樣會破壞山葵本身的纖維而導致味道發苦。山葵糊作成後需要封好,防止氣味揮發
用餐前取新鮮山葵研磨幾分鐘,便能嘗到酵素催化出的20種以上揮發性物質,氣味又辛辣、洋蔥味、青綠味,還有一點點甜味,這些味道是辣根等代用品根本無法比擬的。但是山葵有一個缺點,一旦乾燥後,味道和香辣味便會消失,因此真正的山葵不適合加工成粉狀產品。
附1:同一種香料往往有鮮貨、乾貨、磨粉 三種性狀的。
鮮貨的味道最原汁原味,乾貨存放時間長,磨粉用來調味更方便,各有各的優勢。可根據自己所需選擇。
附2:限於作者水平,以後將逐步更新完善所有內容,後續考慮針對每一個香料,單獨開篇具體介紹其香味/口味、烹製方法用量、菜品搭配/代表菜、種植方法。
一般來說,香草是植物帶有香味的葉子,這些植物沒有木質的莖,通常生長於溫帶;而香料是指植物的樹皮、果實、根和莖,通常生長於熱帶。香草在新鮮的時候更香,而香料的乾粉味道更強烈 。但是在澳洲,一般Herbs & Spices是放在同一個分類裡面的,故本文不從語言學的角度區分兩者。
看到這裡的小夥伴,歡迎加入同款烹飪討論群
1.限於作者水平,本文如有謬誤,還望諸位廚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