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然的張雨生:短暫定格31歲,為妹妹完成心願,成就不輸李宗盛
文/橘子貓
在華語樂壇,並不缺乏實力唱將,以及具備上乘才能的詞曲原創作者,然而兩者結合全都盡數具備的卻難以找尋,譚詠麟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個,張國榮也算一位,而其中佼佼者當屬張雨生。
他的歌歌唱能力以及創作才能,在當時備受認可,充滿人物氣息,透露在字裡行間充滿朝氣,令人心生嚮往,他與一般歌手的不同,悲天伶人的情懷以滲透著對人生思考,短短文字中蘊含無盡思想,充滿生命力,如星辰大海般深邃。
天才歌者張雨生,為妹妹選擇唱歌
「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相信無論是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對這兩句歌詞記憶猶新念念回想,當年張雨生憑藉《我的未來不是夢》成為炙手可熱家喻戶曉的明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充滿情懷的歌者,起初卻並未選擇歌唱事業。
1966年,張雨生出生自臺北,因家中孩子眾多,整個家庭算不上富裕,日子過得緊巴巴,從小他的願望便是能夠儘快參加工作,希望能夠為家庭分擔壓力,能夠儘早使父母過上常人的生活,不需再起早貪黑。
然而一次意外打亂張雨生對於生活籌劃,家中小妹妹喜愛跳舞與音樂,卻在15歲時不小心溺水身亡,這件事使張雨生久久未能擺脫悲傷困境。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希望兒子振作,張雨生便選擇替妹妹完成心願,代替她成為歌手。
當時為了能夠學習經商,張雨生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賺錢方面,接替妹妹夢想對他來說難度可想而知,當初他學習的專業與音樂沒有半毛錢關係。
但是為了妹妹,他選擇從零學習,憑藉刻苦努力,張雨生獲得伯樂翁孝良的認可,翁孝良對於張雨生聲音音色格外喜歡。
不久後,翁孝良將創作出的作品《我的未來不是夢》拿給張雨生,沒成想張雨生一曲成名,家喻戶曉。成名後張雨生並未停止繼續演唱的步伐,他要的是帶領妹妹的夢想,翻越高山登上金字塔最頂端。
成為華語樂壇領軍人物,實力毋庸置疑
一首成名曲抬高了張雨生在樂壇的地位,隨後很長時間裡伯樂翁孝良為他量身定做歌曲,同時為他介紹製作人以及實力唱將相互學習技巧,可以說張雨生成名離不開翁孝良幫助,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樂壇新星。
有了伯樂的幫襯,張雨生後來居上在圈內混得風生水起,演唱許多炙手可熱的歌曲,如《天天想你》《大海》等等經典作品,這些歌曲無不透露出他充滿人生思考的音色,簡單的歌曲傳遞出來的感情卻包羅萬象。
此後通過唱歌出名後,張雨生更是憑藉知名度參演影視作品,雖說沒能像大多數演技實力派一樣擁有極為出色的演技,卻也在當時迎來不少掌聲與吶喊聲,他的演技與歌曲一樣,充滿活力,真實又充滿生命力。
1988年,張雨生能夠憑藉《我的未來不是夢》斬獲最高殊榮,在當時那個年代,他高音歌唱部分無人能出其左右,他的爆紅與大多數明星不一樣,他紅的自然,紅的簡單,絲毫不費力氣。
同期歌唱明星,周華健從助理做起,張信哲同樣是助理打雜,周傳雄經歷人生悲苦才走向成功,而王傑再後來更是嗓子壞掉無法唱歌,相比他們而言張雨生是幸運的,卻又顯得更加不幸。
戴著眼鏡愛唱歌的大男孩,31歲永遠離開
很多人說歌手應該非常鮮明化,應該被人記憶猶新,他們應該像張國榮一般穿的妖豔,應該如演唱會一般身著華麗衣裳,哪怕是另類一點,起碼能夠留在所有人腦海中揮之不去,而張雨生則與大多數歌手截然相反。
他不華麗,甚至特別平凡,他出場的樣子總是簡單的衣裳,佩戴眼鏡臉上掛著笑容,似乎在所有人記憶中,他只是一個戴著眼鏡愛唱歌的大男孩,可他的成就遠非外表看上去那麼簡單,他後期作品全部都經由他一人著手操辦。
可能許多人難以理解這代表著什麼,就拿李宗盛來說,如今60多歲的他從創作到譜曲一個人全部完成的作品也僅僅只有200餘首,而當時年僅30歲的張宇生,已經獨立創作出接近500首的原創歌曲,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同時也印證他腦海裡有著無數的天才創作細胞。
1997年《口是心非》專輯發行,共計十首歌曲,全部是由張雨生獨立完成,引起轟動,然而就在所有人為之瞠目結舌等待張雨生榮耀滿載歸來時,他卻隕落了,1997年10月21日張雨生駕車獨自回家發生車禍,直到當年11月12日宣布搶救無效,張雨生憾然離去。
有人說假設張雨生還在,他如今的成就堪比黃金殿堂,可逝者已經離開,所有人腦海中還依舊記得那句歌詞「想要說聲愛你,卻被吹散在風裡」,這首歌曲絲毫不輸崔護的《過故人莊》。
張雨生的高音,不止同時代的歌手沒法超越,到現在為止,其亞洲第一男高音的地位仍然沒人可以撼動。即使在多年以後回望去看,確實,張雨生把他短暫的人生都給了音樂,他所取得的音樂成就值得後人為之傳頌和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