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到了什麼地兒,就說什麼話。自從香港的導演們北上淘金,他們說話表達的語氣越來越像中央那麼回事兒。這些港內合拍的電影,三觀越來越偉光正,口氣越來越義正詞嚴、正氣凜然,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頗有一種邪魔外道速速迴避的氣勢。
《寒戰》、《風暴》、《毒戰》都極力營造一個法治社會、邪不壓正的欣欣然地社會氣象,片中不乏主角的賣力說教。然而實際上,這些導演們骨子裡的反叛意識反抗精神讓他們又不安於這樣一種壓抑敗壞的創作氛圍,於是乎「法治」常常成了一種反諷。就拿《寒戰》來說,郭富城飾演的男主角,表面上一副堅決擁護法制建設的模樣,甚至敢和濫用職權獨斷專制的競爭對手針鋒相對,但實際上,他卻暗中利用這套遊戲規則搞小手段小陰謀一步步爬到最高位。同樣,《風暴》中劉德華是一個恪盡職守的高級警察,除暴安良是他的行為準則,但他為了消除恐怖分子,做出不符合法律規範的過當行為和失職行為,卻也狠狠抽了法治一大嘴巴。而《毒戰》,更是如此,緝毒警察為了抓捕毒販,涉毒之深駭人聽聞,手段殘暴令人髮指。最後毒販被抓捕歸案,但那些警察們,全都死於槍戰,算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
一提到香港電影,就讓人想到俠客與江湖。江湖是什麼,江湖是游離於王道法律之外的自我約束管理的社會體系,俠客們則都是以天道為準則的私法裁決者,他們往往與國家法制相矛盾,僅憑心中正道,所謂替天行道是也。盜可道,非常道;盜亦有道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因此這種文化深深紮根在香港電影的土壤裡,埋藏在香港電影人的骨髓中。這樣的電影作品不勝枚舉,本片亦是如此。
《謎城》的劇情衝突主要發生在三撥人之間:代表法律正義的律師;被開除警察與有前科兄弟;臺灣逃犯。而衝突的焦點則是律師的女友和一箱賄賂金。大家其實很容易就能將本片劇情猜個八九不離十,很俗套,誠然。包括筆者也覺得這部電影劇情比較一般,而且也有種法制教育宣傳片的感覺。
然而當一套一套的冠冕堂皇說辭,藉由黑社會混混和道貌岸然的律師之後說出來之後,諷刺的味道一下子就出來了。法律,從來不是保護弱小者。法律,只是強者欺負弱者、統治弱者的工具。王道不可信,天道才是正義。信奉法律的哥哥天民,毅然決定放下他曾經身為警察的信仰和身為公民的義務,拯救母親,保護阿雲。這時,這部電影想要傳遞與表達的東西才真正得以彰顯。畢竟天民為了保護犯罪的弟弟才失去警察身份,他深知有很多東西其實是凌駕於這些冷漠的規則之上。而這一點在臺灣幫身上體現得更為充分。他們雖然是逃犯,是殺人兇手,但是他們之間亦是靠著相依為命的親情維繫著彼此的命運,筆者清楚記得大哥說過的一句話:哪裡還有家?大陸還是臺灣?我就是家!大哥死於非命才讓他們走上了最終的不歸路,將這起事件推向了血腥的深淵。反倒是維護法治的警察們,被塑造的很無能,很無力,很多餘。
江湖豪傑、綠林好漢往往是身斜影正,放浪形骸的表象下,隱藏著一顆嚮往天下大道的心。最終,天民放下了槍,沒有執行私法,並不是他不敢他不願,而是他仍然堅信這個社會光明的一面。筆者將此視為導演的妥協。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黑暗便在這影子中滋生。私法執行者們,就像是黑暗中的燈,帶給影子中的人們以最後的光亮,這就是俠客的意義。
關注我們(掃描或長摁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