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才是《血戰鋼鋸嶺》真正的男主

2021-02-13 生活小訣竅大全

《血戰鋼鋸嶺》是梅爾-吉布森自2006年《啟示錄》後,暌違導演椅十年後再次擔任導演的作品。故事背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衝繩島戰役,改編自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他堅定地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赤手空拳救下75人的生命,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勳章。海報中加菲孤身一人衝進漫天炮火的背影,正是對那一場發生在鋼鋸嶺的驚人戰役的寫實表現。


德斯蒙德·多斯·託馬斯(1919年2月7日 - 2006年3月23日)是第一個因良心拒服兵役而獲得榮譽勳章的美國人,他是一名美國陸軍下士,服役於美軍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醫療分隊。

 1945年,二戰接近尾聲。太平洋戰場迎來了最慘烈的戰役——衝繩島戰役(雙方共戰死23萬餘人),這是美國進軍日本本土前的最後一戰。戴斯蒙德所在的第77步兵師奉命去攻佔一處高約120米的斷崖,這個斷崖地理位置很重要,可以將衝繩島一分為二。

 

道斯和他的所屬部隊進攻當時位於衝繩島的鋼鋸嶺——一個400英尺高,近乎垂直的懸崖。在這片不到40公裡的島上,遍布日本人設的機關,埋伏,碉堡和地洞。當軍隊剛一登頂,便遭受到猛烈的炮火攻擊。敵軍晝夜不息的攻擊,每走一步都會有人喪生,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地獄間。美軍不得不下令撤退,然而Desmond卻在全軍退回山腳的情況下,獨自留在了山崖頂上,一個人面對日軍以及漫天炮火。


 他冒著不斷襲來的炮火和攻擊,手無寸鐵衝進戰場。戴斯蒙德孤身一人,所能利用的只有一根繩索和斷崖旁邊的一根樹樁。他逐個背起傷員,徒手將手上的同伴拖回懸崖邊,用繩索和滑輪裝置將他們送下懸崖。他從不遺漏任何一個還活著的人。他在距離日本人機關槍不到15尺的地方救下4名受傷的士兵。並且是分成四次,一次又一次獨自衝入日軍的機關槍射程,每次一人將他的戰友拖回來。


4天後,美軍發布新一輪進攻時,卻落進了日本人設的陷阱。第一輪進攻就造成了500人傷亡,而道斯依然穿行於子彈中,一次又一次地將受傷的美國士兵拖回後方。在一次行動中,他不幸被擊中。但他只是隨便包紮了一下,就又返回戰場,繼續將一個又一個受傷士兵拖回安全區域。當他的左臂被手榴彈擊中,他依然憑藉自己的毅力走回救治站。再後來他的左腿被手榴彈炸斷,他無法行走只好被戰友用擔架抬回後方。但當他看到比他更嚴重的傷員後,毅然從擔架上滾下,將救治的機會先讓給其他人。

 要知道,在這場戰役中,美軍傷亡人數超過8萬人,日軍傷亡人數超過10萬。衝繩島僅僅40平方公裡大小,平均每平方公裡至少傷亡4500人,平均每2個人就要殺死1名敵人,是公認的歷史上最殘酷的戰役之一。戴斯蒙德不記得自己到底挽救了幾位美國大兵,他只是在不停地禱告,祈求上帝讓他多救一人。後來,陸軍的長官認為,戴斯蒙德救了100人,但戴斯蒙德很謙虛,表示只救了50人,所以,在他所獲的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的引文中,取了二者的平均數,定為75人。


在所有人都在殺人的時候,道斯卻獨自一人,救下了數條性命。這使他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身份,獲得了美國最高軍事榮譽勳章。1945年10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邀請戴斯蒙德到白宮作客,並授予他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總統讚揚戴斯蒙德「以偉大的方式服務於他的國家、他的同胞以及上帝,是一位真正的美國英雄」。

戴蒙德斯·多斯於2006年逝世於他的老家阿拉巴馬州的皮德蒙特。在住院呼吸困難後不久去世。馬拉靈車載著覆蓋著國旗的靈柩來到墓地,與此同時軍用直升機編隊在頭頂飛過致敬。雖然戴蒙德斯在他成為軍醫時一直拒絕攜帶武器,人們仍然鳴槍21響向他的榮譽致敬。他被安葬在田納西州查塔努加的國家公墓。

多斯因良心拒服兵役也成為一個獲獎紀錄片的主題。他同時是這本書中「最不可思議英雄」的主要人物。在1959年2月18日多斯現身於拉爾夫·愛德華茲主持的NBC電視節目《這是你的生活》相關情節可以在youtube網站上看到,這個視頻的名字是Desmond T. Dosson This is Your Life - Subject of M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他——戴斯蒙德·道斯就是電影《血戰鋼鋸嶺》中男主角的原型,很幸運電影以他的故事為題材還原,讓我們可以銀幕上見到這位二戰傳奇英雄的風採!

相關焦點

  • 《血戰鋼鋸嶺》的真正戰場,並不在鋼鋸嶺……
    昨天晚上,方君觀看了《血戰鋼鋸嶺》的點映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人踴躍應徵入伍。 在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堪薩斯小鎮上,甚至有人因為體檢不合格無法從軍而自殺。 道斯也滿腔熱血,一心報效祖國,他的入伍得到了家人的首肯和未婚妻的支持。
  • 《血戰鋼鋸嶺》的真正戰場,並不在鋼鋸嶺 藝文錄
    而這一切,跟真正的人間地獄鋼鋸嶺相比,又顯得灑灑水了。有傷員拖著血肉模糊的雙腿,喊著我好害怕,鮮血和泥漿混在一起,模糊了他的面容。當然,我沒有見過戰爭的真貌,但毫無疑問《血戰鋼鋸嶺》是我在銀幕上所見過的尺度最兇猛的戰爭戲。最起碼,它絲毫沒有遮遮掩掩那些破碎的肢體、橫流的內臟、狂湧的血漿,它最大程度地接近我們想像中的二戰戰場。
  • 信仰的力量——影片《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以二戰時期的衝繩島戰役為背景,講述基於宗教信仰而拒絕持槍上陣的醫療兵戴斯蒙德·道斯,赤手空拳闖入槍林彈雨,隻身勇救75名戰友生命的故事。梅爾·吉勃遜的《血戰鋼鋸嶺》用最傳統的方式和毫無保留的手段,超真實還原了這場戰役的宏大奇景和點滴細節。還原了這場戰爭的殘酷,影片的後一小時幾乎全部是戰爭場面,其血腥程度令人震驚。梅爾·吉勃遜在雪梨郊外炸平了一個農場,打造成被炮火炸成焦土的鋼鋸嶺。而片中所有被炮彈炸飛和被火焰燒焦的場面,全部都是現場實拍。《血戰鋼鋸嶺》是一次對信仰和堅守信仰的人的偉大致敬。
  • 電影《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12月8日全國正式上映導演梅爾·吉勃遜《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        自11月4日北美公映以來,這部講述二戰真實故事的影片就刷新了媒體、影評人對「奧斯卡最佳導演梅爾·吉勃遜、「蜘蛛俠」安德魯·加菲爾德、「阿凡達」薩姆·沃辛頓、「精靈王」雨果·維文等一票好萊塢巨星,共同成就了這部即將載入電影史冊的戰爭巨製———《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震撼的戰爭場面」        《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英雄戴斯蒙德·
  • 梅爾·吉勃遜十年磨劍 《血戰鋼鋸嶺》展現奇蹟
    由熙頤影業全球出品的軍事史詩片《血戰鋼鋸嶺》,目前國內定檔12月8日。《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美國軍醫、二等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了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 新片.預告《血戰鋼鋸嶺》:真的猛士
    但10年的光陰顯然並沒有消磨掉他的任何一丁點才華。在CG特效和PG分級泛濫的今天,《血戰鋼鋸嶺》與上個世紀的梅爾·吉普森戰爭片之間有著跨越時空般的一脈相承,似乎是在提醒我們:這才是真正的戰爭電影,這才是真正的戰爭。
  • 另類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影片劇照我心中的戰爭片經典《血戰鋼鋸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另類之處。風語者》、某豆評分7.9的《珍珠島》、某豆評分8.4的《敦刻爾克》等等,包括今天介紹的《血戰鋼鋸嶺》某豆評分8.7。片子各有各的特點,有突出愛情的,有還原戰爭本身的,有刻畫某個人物的,而《血戰鋼鋸嶺》深刻的是突出戰爭中的「信仰」,一本《聖經》貫穿全劇。
  • 【薦 片】電影《血戰鋼鋸嶺》
    影評:《血戰鋼鋸嶺》的真正戰場,並不在鋼鋸嶺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人踴躍應徵入伍。在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堪薩斯小鎮上,甚至有人因為體檢不合格無法從軍而自殺。道斯也滿腔熱血,一心報效祖國,他的入伍得到了家人的首肯和未婚妻的支持。在軍營中,他結識了一群戰友,並在體能測試中表現優異,獲得上級的肯定。
  • 《血戰鋼鋸嶺》口碑好 梅爾·吉勃遜真實還原戰場
    :張曦 劇照  中新網11月30日電 由熙頤影業全球出品的軍事史詩片《血戰鋼鋸嶺》,目前國內定檔12月8日。  《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美國軍醫、二等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了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導演梅爾·吉勃遜,作為世界級頂尖明星,曾經因自導自演了經典作品《勇敢的心》而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獎項,實現了從影星到世界級名導的華麗轉身。
  • 《血戰鋼鋸嶺》,一部真正的勇敢的心 熊培雲
    直到昨晚看了梅爾•吉普森執導的《血戰鋼鋸嶺》,我才知道二戰時還有另外一種「憑良心辦事的支持者」。 《血戰鋼鋸嶺》根據戴斯蒙德•道斯(1919-2006)的故事改編。戴斯蒙德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他不顧父親的反對積極投軍。當時的美國有兩種人:一種是像他的木匠父親那樣的,曾經在一戰中領略了戰爭的殘酷,所以拒絕戰爭;另一種人則是飽受正義感與愛國心的驅使,恨不得立即上前線殺敵。在影片中,戴斯蒙德談到甚至有兩個人因為身體不合格當不了兵自殺了。
  • 【揭秘】十日血戰:美軍拿下鋼鋸嶺
    電影《血戰鋼鋸嶺》不久前,好萊塢大片《血戰鋼鋸嶺》在各地影城熱映,它講述了發生在1945年4月底到5月初的一次真實戰鬥。當時,登陸衝繩島並向縱深推進的美軍受阻於鋼鋸嶺(日軍稱「前田高地」),雙方圍繞這塊並不大的高地展開拉鋸式爭奪,戰鬥空前慘烈。       主攻鋼鋸嶺的是美軍第96師,綽號「神槍手師」。1945年4月26日,該師第381團三個連分三路出擊,分別向鋼鋸嶺、「針石」和前田村發起衝擊,戰鬥全面打響。
  • 《血戰鋼鋸嶺》為什麼能再次逆襲?
    一部在題材,受眾等各個方面都不佔優勢的影片,原本是很難有任何機會爆發的,但越是這樣,越能彰顯出《血戰鋼鋸嶺》如今成績的可貴。憑藉過硬的質量和病毒似擴散的口碑,《血戰鋼鋸嶺》在次周末上演反超好戲12月16日,因為《長城》與《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大規模開畫,《血戰鋼鋸嶺》的排片被壓縮至僅僅
  • 被砍大半排片,《血戰鋼鋸嶺》依然堅挺
    ▲如圖所示,《血戰鋼鋸嶺》排片被砍去三分之二,但跌幅並未超過一半,後勁堅挺而在第二周末,《血戰鋼鋸嶺》面對《長城》與《羅曼蒂克消亡史》,排片被砍掉三分之二,僅剩下8%,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票房依然十分堅挺,甚至在上座率上超過了《羅曼蒂克消亡史》和《長城》。
  • 《血戰鋼鋸嶺》讓梅爾·吉勃遜成功翻身了
    不知有多少影迷留意到,吉布森上一部導演作品還是2006年的《啟示錄》,這位20年前憑藉自導自演的《勇敢的心》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巨星,其實已經在好萊塢坐了十年「電影監牢」,他因酒後一句話,被好萊塢放逐十年。《血戰鋼鋸嶺》這部被譽為《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好萊塢「二戰」題材電影,終於讓吉布森「出獄」了。
  • 淺析《血戰鋼鋸嶺》的藝術魅力及思考
    《血戰鋼鋸嶺》是導演梅爾·吉勃遜自1995年拍攝奧斯卡最佳影片《勇敢的心》以來「最出色的作品」,被認為是他「十年磨一劍」的偉大回歸之作。自2016年11月4日在北美公映以來, 以超高的票房和口碑橫掃全球, 被公認為「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真實、最為震撼的戰爭電影」, 再塑美國電影經典。
  • 淺析《血戰鋼鋸嶺》的藝術魅力及思考
    《血戰鋼鋸嶺》是導演梅爾·吉勃遜自1995年拍攝奧斯卡最佳影片《勇敢的心》以來「最出色的作品」,被認為是他「十年磨一劍」的偉大回歸之作。自2016年11月4日在北美公映以來, 以超高的票房和口碑橫掃全球, 被公認為「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真實、最為震撼的戰爭電影」, 再塑美國電影經典。
  • 熙頤影業獨具慧眼 《血戰鋼鋸嶺》成業內典範
    熙頤影業獨具慧眼 最早投資引進版權   據了解,熙頤影業是最早參與《血戰鋼鋸嶺》項目的國內公司,並第一時間 確定引進國內。在好萊塢,由於導演梅爾·吉勃遜蟄伏十年後首度出山,且《血 戰鋼鋸嶺》本身屬於獨立製片電影,並非典型的好萊塢商業大片,一開始並沒有 順利拿到足夠的融資。
  • 人造煉獄《血戰鋼鋸嶺》
    關於今年11月初,北美上映的這部新片《血戰鋼鋸嶺》觀眾口碑極佳,由闊別導筒十年的梅爾·吉勃遜再度擔當導演,這位拍出了《勇敢的心》的好萊塢導演,又一次證明了他對史詩類型電影的指導能力。(《血戰鋼鋸嶺》帶回了戰爭大片的震撼)今年梅爾·吉勃遜的回歸,似乎預示著傳統題材的電影,又有人回來扛大旗了。實打實的把戰爭場面拍得好看、拍得漂亮、拍得震撼人心,他遊刃有餘。
  • 光影歷史 || 《血戰鋼鋸嶺》
    中文名稱  血戰鋼鋸嶺外文名稱  Hacksaw Ridge類型  傳記、歷史、戰爭、劇情導演  梅爾·吉勃遜主演  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盧克說實話,影片中看到Doss衝入敵陣搶救傷員,有種「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玄幻之感,畢竟日軍在鋼鋸嶺挖通如「盤絲洞」一樣複雜的地道,美軍難以攻克正是因為這些地道,日軍可以第一時間對美軍進行火力覆蓋,在這樣密集的炮火下,保全自身都是難事,更何況救下75名傷員,上帝都不敢做的事情,吉布森居然敢拍,然而當了解Doss傳奇的一生後,才發現導演拍的還是有所保留的,真正的Doss
  • 聖人的反戰:血戰鋼鋸嶺
    R級片血戰鋼鋸嶺則是收穫了一片嚴肅的好評。影片的開始,陽光的男主捨棄愛人參了軍,而和別人想要『多殺人』的出發點不同,他只想當一名醫護兵,儘可能的多救人-出於他的信仰。然而在軍營裡,拒絕使用甚至觸摸槍枝的男主卻被看作怪胎受盡欺負。除了來自戰友的霸凌,對他打擊更大的是上級的不信任。在他們眼裡,不能使用武器無疑會拉低部隊的戰鬥能力而且影響士氣,若不是男主父親不顧臉面拉關係阻攔,男主的傳奇就會被扼殺在官僚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