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郭敬明誰認識你李誠儒。」
這大概是今年聽過最可笑的話。
《演員請就位》是個奇妙的綜藝,詭辯能手郭敬明,治矯達人李誠儒,新仇舊恨,這倆人湊在一起就是一齣好戲,一瓜接著一瓜。
「如坐針氈、如芒刺背」,這是李誠儒去年批評郭敬明作品《悲傷逆流成河》所用的詞,隨後反應不及,在辯論中被進擊的郭敬明佔了上風,兩人都憋著一股氣。
今年李誠儒準備充足,果然把郭敬明懟得啞口無言,還又添加了生動的新詞:「如鯁在喉」。
爭論的起因,是郭敬明把珍貴的S卡給了一個「演技極差貌美如花」的新人,還「口才極佳反應極快」地重新定義了S卡,最後又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潑灑雞湯,卻忘記了節目最重要的原則:公平公正。
這是郭敬明的表情
粉絲們這下不幹了,敢欺負我們小四?網暴他!
他們衝到李誠儒的微博底下唾罵,指責他倚老賣老,詛咒他死得早。
李誠儒是老資格嗎?當然是!
《重案六組》的大曾,《編輯部的故事》的騙子,以及《大腕》裡的精神病,一鏡到底,全場拍案叫絕,馮小剛激動不已。
如果這些你全都不知道,86版的《西遊記》總該看過,幕後的拍攝才當真是九九八十一難,而李誠儒是場記,場景服化道他一手包辦。
李誠儒倚老賣老了嗎?
雖然他有很多評語辛辣犀利,但他說的都是掏心掏肺的建議。況且他對優秀演員也從不吝惜誇讚和敬意,甚至能對辣目洋子這個小輩開口稱「您」,足見他不是一個倚老賣老的人。
給你們看看,真正的倚老賣老是下面這幅嘴臉
有趣的是,這也是《演員請就位》的畫面,正在點評的是郭敬明,眼睛縫裡看人的是楊志剛,滿臉不屑。
楊志剛此人有17年戲齡,出演了n多8點檔電視劇男一號,你的父母一定對他非常臉熟。他每一句臺詞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結結巴巴的形象深入民心,卻仍然能優越感爆棚,為什麼呢?
這些電視劇的導演是他親哥(就是拍「娘道」那位郭靖宇)。
看出區別了嗎?
倚老賣老,必然帶著高人一等的姿態。
而善意的批評,對事不對人。
9月份,《極限挑戰》最近多次以尷尬的姿態登上熱搜,起因是嘉賓劉宇寧在藏區連著薅了好幾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雪兔子。
這個雪兔子有多珍稀?植物學家在做科研的時候,連標本都捨不得採!
摘都摘了無法挽回,真誠道歉才是節目組最該做的,然而因為有當紅偶像牽涉其中,事情漸漸從原本的無心之失演變成了狡辯和撕X。
劉宇寧道歉稱自己摘的是道具,節目組也在聲明中解釋說「沒有實際發生採摘珍稀植物的行為,道具是淘寶買的」。
然而這一說法遭遇很多專家打臉,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植物學家@顧有容的視頻科普。
這樣一來節目組和劉宇寧就沒法收場了,粉絲們氣急敗壞,同樣選擇網暴。
從道德人品到專業性,無一不被惡意揣測,把顧教授說成了想蹭熱點唯利是圖的「網紅」,看得我想順著網線去打人。
顧教授也被氣得親自下場回懟。
每每有惡言惡語出現,
總會有很多人跟著說三道四,
告訴自己莫生氣,因為
吃屎的註定跟拉屎的團結友愛。
專家被圍攻,今年尤其多,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袁隆平、鍾南山、張文宏,3位老專家是微博熱搜的常客了。
據不完全統計,袁隆平被罵上熱搜1次,鍾南山帶著他的家人們被罵上熱搜3次,張文宏也被罵上熱搜3次,理由都非常可笑。
兩張圖一起看,真是太諷刺了
袁隆平買了部華為p20,看車展摸了下豪車,在青島住別墅,
就被罵假清高,生活奢侈,思想墮落。
更可怕的是,有幾萬人為這些充滿惡意的言論點讚。
科學家就不配住豪宅用好手機了?你可以大魚大肉,科學家就應該一貧如洗?
鍾南山掛號費1200元,兒子用愛馬仕皮帶,女兒嫁了外國老公,採訪全英文,
就被罵發國難財,不顧病人死活,崇洋媚外。
鍾南山兩次抗疫衝鋒陷陣,80歲還要出診看病。
兒子鍾帷德曾獲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女兒鍾幃月曾獲世界短池遊泳錦標賽百米蝶泳冠軍。
我們以什麼身份,有什麼資格去指責他們?就因為他們有你買不起的東西?
張文宏敢說真話,建議孩子早餐不要喝粥,要吃雞蛋喝牛奶,
卻被罵蹭熱點,灰色收入,屁股坐歪,還被造謠年收入184萬,獲贈一棟湖景別墅和5000萬研究資金。
張文宏所在的華山醫院感染科享譽全國,而他本人則是感染科的「定海神針」。
在意外走紅成為新冠「網紅」之前,他已經帶隊與非典、H7N9、伊波拉等傳染病交過手,同樣救人無數,這樣的高精尖防疫人才就算真年收入184萬又礙著誰了?
知恥近乎勇,
不知恥近乎神勇。
《芳華》中有一句話:
「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
比起把英雄捧上神壇,似乎看名人跌落神臺「人設崩塌」更有快感。
前段時間被罵到關閉微博的羅翔老師也曾說過:
「知識越貧乏,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
這種認知偏差的現象在社會學上有個專業名詞,叫做達克效應。
下圖的曲線細節頗為有趣,建議當成壁紙每日三省吾身。
巨嬰和大師的的智慧相差甚遠,但他們卻一樣自信。
90歲的袁隆平,84歲的鐘南山,流言無法撼動他們分毫,他們也並不知道世人在評斷什麼。
只有「年輕」的張文宏醫生( 51歲...)不堪其擾,為了有個發聲渠道自證清白才開了微博,卻一次次被「遊街示眾」,越發如履薄冰。
張文宏不由感慨:「人活著很難的。」
畢竟,和層次不同的人講道理真的沒有用。
世間走一遭,沒有故事能不被評說,沒有人能不被議論。
人們常常被困在狹小的世界裡而不自知,習慣於把自己的有限的認知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該具有同樣的特徵,比如行為、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
殊不知,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自以為聰明的當下,就是愚昧的開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