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一節目大火,作為成團見證人的黃曉明,以其良好的控場能力和紮實的主持能力,也迎來了自己的「乘風破浪」。
但是如今自信、淡然、「我不要你覺得,只要我覺得」的黃教主,也曾經歷過一度自卑到抑鬱甚至想過輕生的人生歷程。
黃曉明剛出道的時候是很幸運的,由於形象氣質好、年輕有韌勁,被很多大導演所青睞,先後擔任了好幾部影視劇的主角,直到出演《大漢天子》漢武帝一角一炮而紅,此後資源源源不斷,算是順風順水。
那時候黃曉明坦言自己慢慢迷失了心性,開始盲目自信,以為只要自己努力,就什麼事情都能做成。但慢慢發現,原來世界和他人並不是自己以為的樣子,也就是從這時候,黃曉明開始慢慢懷疑自己。
黃曉明因為老好人、不會選擇劇本而出演了很多霸道總裁的角色,因此被全網吐槽油膩、演技差,甚至連身高也備受議論;曾經因在演唱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是not at all一詞發音不標準,出場成為「鬧太套」的代名詞。黃曉明自爆那段時間自己不願意見人,覺得全世界都對自己抱有惡意,甚至感覺連狗的眼神都在唾棄自己。
但也正是這種人生歷程的轉變,使黃曉明對自己、對人生、對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解讀,這無疑對演員是一種寶貴的滋養,所以黃曉明成功塑造了《中國合伙人》成東青一角,連黃曉明都坦言這是跟他自己本人最為接近的一個角色,他成功地表現出了成東青的無奈、痛苦和堅韌。
《中國合伙人》這部劇給黃曉明一個突破口,就像為那段時間的自己量身訂造一樣,自己積攢已久的情緒,在成冬青一角身上得到了治癒,演完之後,黃曉明久違的抑鬱好像開始煙消雲散了。
這兩年黃曉明演戲、主持、綜藝、小品,不斷實現著自己的突破與成長,觀眾緣和口碑也越來越好。曾經因為網曝而自卑抑鬱的黃曉明,是怎樣走出自卑,超越自己,實現乘風破浪的呢?
1、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改變自己。
無論是看起來光彩奪目的明星,還是普普通通的常人,其實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些自卑,自卑並不是一個毒瘤。
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正確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缺點,而後才能更好地改變自己。
黃曉明也經歷了這樣的歷程,他曾公開承認「我不是一個演技派」,他開始承認自己的演技是受多方面影響,忽高忽低的,他開始承認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甚至開始習慣性自黑。當承認這些時候,黃曉明的內心反而淡然了,因為這個時候他已經開始接納了自己的完美與不完美。
接納自己以後,自己的身心才能處於輕鬆自由的狀態,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成長和改變。如果一開始就強求自己改變,只會陷入自我囚禁的沼澤之中。
2、學會選擇。
黃曉明曾坦言那段時間自己很累,對自己陷入懷疑之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不會選擇,對所有的東西都來者不拒。一個好的演員,並不意味著適合出演一切角色,我們普通人、普通職業也是如此,不要強求自己接受和做好所有的事情,要學會有所選擇。
當我們去選擇適合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更容易成功,當我們自己處於一個比較積極狀態的時候,再去迎接一些全新的挑戰會更有動力,哪怕失敗了也不會那麼輕易的壓垮自己的信念。
3、積極為自己積累成功的經驗。
人對自己認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自身過去的生活經驗,如果過去做這件事成功了,那麼再去做類似的事情,你就會覺得比較有信心,如果過去失敗的經驗太多,則會導致自己去接受一件新的事物也變得不自信。所以我們可以多去積累自己在過去生活中成功的經歷,比如說準備一個小本本,精緻地記下自己每個成功和光彩的瞬間,試試毫不吝嗇地誇讚下自己,當自己不夠自信的時候,不妨把這個小本本拿出來看一下,相信會給自己增添不少動力。
黃曉明曾因為「not at all」一詞被群嘲「鬧太套」,英語口語爛,後來黃曉明在《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中苦練英語口語,終於成東青一角的成功塑造讓他擺脫了這一負面定義,也讓他對自己重拾信心,我們看到黃曉明在《中餐廳》節目中已經能很好地用英語與顧客進行交流了。
4、適當發洩。
黃曉明自爆抑鬱那段時間,自己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沒有拍戲,往返於家和健身房兩點一線之間,每天通過健身揮灑汗水來排出自己的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通過成東青一角很好地釋放了自己這幾年來的壓抑情緒,所以演完這個角色,自己仿佛被治癒了。
當我們處於自卑情緒當中,要學會適當發洩,無論是運動也好、哭訴也罷,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發洩方式,有些人通過寫作來宣洩情緒、有些人通過畫畫來表達情感,總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5、家人朋友的鼓勵和陪伴。
在黃曉明自卑抑鬱那段時間,自己不僅通過健身來發洩和調節自己的心情,同時妻子baby不離不棄的陪伴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黃曉明說,baby是個很開朗的女孩子,她從來不把網上的那些當回事,慢慢地這種態度也感染到了自己,再加上女兒小海綿的陪伴,自己才慢慢從這段抑鬱的情緒中走出來。
面對自卑情緒,一方面自身的調節很重要,同時也離不開家人朋友的陪伴和支持,他們的陪伴會讓你感受到被關注的溫暖,他們的支持會讓你重回信心。
提到自卑,我們往往想到都是陰鬱和消極,但是其實它只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正確地認識自己,與自卑做到和諧共處,這樣就是一種超越。《自卑與超越》一書是由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著,以「自卑情結」為線索,深刻詮釋了教育、愛情、婚姻、倫理等領域對人生的影響。阿德勒認為,人生而自卑,人類的文明亦是由自卑建立起來的。全書以大量的實例為論述基礎,帶你更深刻地認識自己,與自己和解,從而實現自我超越,開始自己人生的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