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是人建構的,主要是看你去怎麼建構這個意義。比如,不管跑半馬用了多久的時間,就算兩個多小時甚至三個小時,只要你全程堅持跑下來,這個意義就對於你來說大了,畢竟你突破了自己!此外,只要保持良好的跑步習慣,飲食各方面營養均衡攝入,跑半馬基本來說對你有益無害。
但是,如果你非要注重成績,以成績為主的話,我相信這個跑半馬對於你來說意義不大。畢竟如果你的功利性太強,你就會急功近利,在半馬過程中為了配速心率過高,或者不切實際加大跑量,那麼迎接你的不是成績的上升而是身體各項機能的警告,這樣的話跑半馬對於你來說沒有意義,或者說產生的負面意義要比好處大得多。因此,不管成績多少,跑步的意義在於你自己。只要你認為其對於你來說有積極意義,那麼你就堅持下去,如果沒有積極意義,何不放棄!放棄也是一種解脫,舒舒服服在家裡做無氧運動也不惜是一個好的選擇。
當然有意義!不管是用1小時、2小時哪怕是3小時,你付出的每一步都有意義,這個是任何人都抹滅不了的。 目前馬拉松在國內各大小城市遍地開花,不少人從賽道旁的圍觀者轉變為賽道上的參與者。剛入門的跑者朋友們,往往會通過半程馬拉松入手,由於訓練基礎薄弱,完賽時間通常會比老手長一點,甚至會在關門前踩點過線,有人對此感到慶幸,終於完成了半馬,可有人心裡就犯了嘀咕,跑個半馬,花了兩個多小時,感覺比別人慢不少,這樣還有意義嗎?我們撇開成績另說,先確認跑馬拉松的三個基本問題:
跑馬的訴求,跑馬拉松是為健康,想通過鍛鍊增強體質;或是為挑戰自我,感受長跑過程中對意志力的磨練;亦或是為了舒緩生活壓力,在跑馬中釋放自我;還是僅僅為了跟風而跑馬,結果費力又不討好。你的訴求是什麼,最後帶給你的感受和結果也會不一樣。
跑馬地改變,身體變好了,爬樓梯沒以前喘,體質得到增強;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改變,整個人昂揚向上; 完成了馬拉松,內心也變強大起來,面對挫折更有一股韌勁;
跑馬的意義,配速、成績都只是一串沒有味道的數據,我們業務愛好者沒必要太注重。對於馬拉松本身,最好也不要賦予它太多意義。安全順利跑完馬拉松,只能說你付出沒有白費,然而並不能改變什麼。一切都結束後,生活照常一如既往,該頭疼的問題依舊讓你頭疼,工作上的瑣事並不會消失,家裡的雞毛蒜皮也不會憑空蒸發,這些並不會因為你跑了馬拉松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跑得比別人快而改變。但你還是去跑了馬拉松,若真要賦予它意義,其實就在你篤定向前跑的每一步裡!
跑完馬拉松,沒必要糾結於成績多少,速度快慢,跑得快固然優秀可喜,跑得慢就拿不出手嗎?非也,這些個數據都是馬拉松的副產品,真正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是跑馬過程中,自己收穫了什麼,是否發自內心享受。半程馬拉松跑二小時正常。跑2小時內配速大概在5分半左右。這也需要適當鍛鍊,普通人經過鍛鍊都差不多吧。普通人最主要是身體好,不一定追求多少速度完賽。
馬拉松(Marathon)長跑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全程距離26英裡385碼,折合為42.195公裡(也有說法為42.193公裡)。分全程馬拉松(FullMarathon)、半程馬拉松(HalfMarathon)和四分馬拉松(QuarterMarathon)三種。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
2017年5月6日,肯亞名將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在義大利蒙扎賽道進行了打破馬拉松2小時大關的挑戰。雖然基普喬格未能成功破2,但完賽成績2小時25秒已經創造了人類馬拉松最佳成績。去年基普喬格在匈牙利1小時59分40秒完賽,進入兩小時大關。所以半程馬拉松跑二小時正常。
不論是何種體育運動項目,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選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須具備能夠經受精神上和肉體上各種痛苦的忍耐力和能夠控制自己的自制力,並且經常表現出對競爭的新鮮熱情,保持著不斷地向自己的最終目標努力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