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維克(002837,股吧)(002837.SZ)是一家精密溫控節能的解決方案和產品提供商,2016年12月底, IPO募集資金3.60億元。上市後,英維克的營業收入及淨利潤一直在快速增長。2020年上半年,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三項數據仍達到均衡增長,分別同比增長44.17%、40.12%、40.23%,均為上市以來增長第二快。
但三季度開始,公司業績萎靡不振,營業收入微增長,利潤微降。
2020年英維克是否還能保持增長的勢頭?之前快速增長的驅動力來自哪裡?
三家子公司一臺戲
英維克的利潤主要來自三家子公司:深圳市英維克軟體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英維克軟體」)、深圳市英維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英維克信息」)、上海科泰運輸製冷設備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科泰」)。
英維克軟體成立時間最晚,發展最猛,為公司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7年4月,註冊資本100萬元。英維克軟體主要從事溫控產品相關的嵌入式軟體及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67萬元、淨利潤3981萬元、銷售淨利潤率為67.86%。2019年分別為1.80億元、淨利潤1.19億元、銷售淨利潤率為66.25%。2020年上半年9334萬元,淨利潤6288萬元、銷售淨利潤率為67.38%。
同期,英維克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70億元、13.38億元、6.7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08億元、1.61億元、7594萬元。不難看出,暴利的英維克軟體已經迅速成為英維克的主要利潤來源。天眼查顯示,英維克軟體2017年至2019年繳納社保人數分別為15人、11人、52人,算下來,2018年人均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451.28萬元、306.24萬元,2019年分別提升至571.72萬元、378.79萬元。從繳納社保人數來看,英維克軟體員工比較少,為什麼人均可以創造如此豐厚的利潤?
英維克信息也是英維克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1年11月,註冊資本100萬元,主要從事溫控產品相關的嵌入式軟體及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4億元,淨利潤9009萬元。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374萬元,淨利潤3800萬元。2019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329萬元,淨利潤2399萬元。2020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13萬元,淨利潤1041萬元。
自從英維克軟體成立後,英維克信息的業績變得越來越差,這是後浪推前浪?2017年、2018年其繳納社保人數分別為45人、64人。沒有查到2019年數據,難道還沒有年檢?
另一家子公司上海科泰是由英維克併購而來。英維克在2016年12月底上市,半年時間就火速併購,2017年7月起因重大事項停牌並開始籌劃本次重組。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英維克終於在2018年5月以3.15億元(股票+現金)收購上海科泰95.0987%股權,本次收購完成後,上海科泰成為全資子公司。英維克主營業務新增城市軌道交通車用空調、客車空調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服務。
對於本次收購,英維克表示,公司和上海科泰屬於精密溫控節能設備製造業,二者的結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
從業績來看,似乎驗證英維克當初的預期。上海科泰的業績越來越好。收購前,2015-2017年6月上海科泰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865萬元、1.19億元和 4904萬元(下半年收入佔比較高,2015年、2016年下半年收入佔全年收入比重均在70%以上),實現淨利潤250.47萬元、988.18萬元和206.86萬元。收購後是這樣的:2018年5-12月、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4億元、2.72億元和1.40億元,實現淨利潤2375.38萬元、3019.38萬元和2011.62萬元。有望超額完成業績承諾。
英維克軟體是怎麼做到爆發性增長的?英維克信息為何在英維克軟體成立後開始走下坡路了?上海科泰為何收購前後變化如何之大?
介入新能源車用空調業務
為進一步完善在精密溫控節能設備細分行業領域的產業布局,英維克希望能快速切入在新能源客車空調市場領域,而上海科泰針對當時深圳大規模啟動的新能源客車空調市場,也在積極尋找介入的機會,雙方一拍即合。2014年10月、11月英維克先後以180.77萬元認繳上海科泰增資額71.41萬元,以289.23萬元價格受讓上海科泰原股東持有的3.0162%股權,佔比1.8851%。與此同時,英維克當時的第二大股東上海秉原、第七大股東北京秉鴻互為關聯方,這兩位股東的關聯方河南秉鴻生物高新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秉鴻嘉豪投資發展中心(有限合夥)也參與增資與股權受讓,分別持股上海科泰13.5571%、12.1275%。
三者合計拿下上海科泰30.59%的股權。不久後的2015年1月,英維克與上海科泰協議共同投資深圳市科泰新能源車用空調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深圳科泰」),上海科泰同意深圳科泰使用「科泰」作為公司字號,並將其註冊商標排他許可給深圳科泰使用,許可期限為深圳科泰註冊登記之日起15年。
英維克的新能源車用空調業務正式起航。2015年至2017年,該業務分別貢獻營業收入1699.41萬元、8773.31萬元、8951.97萬元,毛利率分別為28.12%、27.35%、39.42%。上海科泰也非常給力,2015年向深圳科泰購買新能源車用空調及配件1584.55萬元、向英維克信息採購16.24萬元軟體。2016年、2017年,分別採購1158.29萬元、1475.20萬元,從2018年開始,英維克沒有單獨披露該業務數據。
然而,深圳科泰2016年繳社保人數為零,2017年為105人。為何繳納社保人數增加百人,而營業收入僅僅增加幾百萬?2016年深圳科泰無人繳納社保,這麼多收入是如何產生的?深圳科泰及上海科泰之間的關聯交易可靠嗎?
募集資金疑點重重
2020年7月,英維克披露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億元,將用於以下項目:精密溫控節能設備華南總部基地項目(一期)4.24億元,補充流動資金項目1.76億元。
精密溫控節能設備華南總部基地項目(一期)擬由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東英維克在中山市實施。據公司披露,項目建成後,將提升公司機房 &機櫃溫控節能產品、電子散熱產品及壓縮機等精密加工產品的生產能力,符合公司未來戰略發展規劃。
不過,2016年IPO的投資項目之一,精密溫控節能設備產業基地項目卻是虎頭蛇尾,草草收場。當初預計建設期為24個月,可實現年均淨利潤4673.70萬元。為保證募投項目正常實施,公司根據項目實際建設進度以自籌資金預先投入1893萬元(截至2017年1月末)。 但募集資金到位後,英維克的投入並不積極,2017年累計投入3467萬元,扣除預先投入,2017年2月至12月才投入了1574萬元。2018年上半年投入674.35萬元,截至當年6月末,累計投入4141.73萬元,佔承諾投資總額的24.96%。24個月建設期即將期滿,而投入這麼少,英維克在2018年半年報依然披露項目可行性不存在重大變化。
到了2018年11月,英維克發布披露《關於部分募投項目變更並將剩餘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部分募投項目結項的公告》,聲稱該項目前期的建設投資已基本完成並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並投入了部分機器設備、電子設備、運輸工具及辦公設備,能夠基本滿足公司目前的產能需求,後續擬縮減投資規模。截至2018年11月14日,該項目已累計投入募集資金總額6438.95萬元(包括應付未付金額),剩餘募集資金總額1.09億元(含理財收益和利息收入扣除手續費後的淨額716.50萬元)擬不再投入該項目。
縮減募投項目投資規模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所處的精密溫控節能行業快速發展,市場需求和產品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客戶對供應商產品功能、質量和交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行業方面,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和雲計算的行業不斷發展,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的需求增速遠高於傳統的數據中心,對產品的技術功能要求更高;在產品方面,與傳統的機房專用空調相比,技術含量更高的列間空調、微模塊系統、 蒸發冷卻系統的比重大幅提高。
但是,在招股書的描述中,該項目意義重大:基於公司領先的研發技術、可靠的產品質量以及良好的業界口碑,公司訂單潛力依然十分巨大。與此同時,下遊行業的發展,如通信行業4G網絡的大規模建設,將為公司發展帶來極佳的發展機遇。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公司產能將獲得較大程度的提高,為下一階段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2016年,英維克實現營業收入5.18億元,較2015年增長23.01%,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181萬元,較2015年增長5.90%。對於業績,英維克年報中表示,2016年,公司不斷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憑藉各種優勢不斷擴大營業收入,擴大市場份額,提高了市場佔有率,業績實現了健康的發展。
提高了市場佔有率?從營業收入來看,還挺好,有兩位數的增長,而銷售量卻僅僅增長了3.42%,遠遠低於11.68%的產量增幅,導致2016年末庫存增加了121%。
產量與設備
因IPO投資項目精密溫控節能設備產業基地項目大縮水,從原計劃總投資 1.66億元到實際投入6438.95 萬元,但並沒有阻擋英維克的產量大幅增加。
2015年至2019年,英維克的生產量分別為95921臺、109256臺、145692臺、134734臺、214766臺(含上海科泰,但其數量只有幾千臺)。幾年時間,產量翻番。2016年至2019年,英維克(不含上海科泰)新增機器設備不超過2000萬元,而產量卻增加10萬臺以上。
而招股書顯示,IPO募投項目精密溫控節能設備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產能53500臺,需要投入4397.70萬元。後來英維克大幅減少IPO募投項目投入,只需不到一半的資金就實現了產能翻倍。
不到2000萬元的新增機器設備投入真的可以增加10萬臺產能嗎?如果從IPO項目預算來看,這是行不通的。從2015年的產量近10萬臺及機器設備原值不足1000萬元來看,好像也沒問題。但如此一來,IPO時的項目預算豈不是嚴重誇大?也無需募集那麼多資金?
上市之後,英維克對房產投入非常大方。2016年末,英維克的固定資產原值只有不足1820萬元,而到了2019年末大增至2.39億元。房屋及建築物從無到有,2019年末達到1.68億元,佔固定資產原值的7成以上。
但英維克的機器設備投入遠少於同行。松芝股份(002454,股吧)(002454.SZ)2019年末固定資產原值15.61億元,其中機器設備(專用設備)原值6.42億元,佔固定資產原值41.12%。依米康(300249,股吧)(300249.SZ)固定資產原值2.74億元,其中機器設備原值6590.18萬元,佔固定資產原值24.02%。英維克固定資產原值2.39億元,其中機器設備原值3975.88萬元,佔固定資產原值16.63%。三家上市公司的2019年營業收入依次為34.06億元、11.79億元、13.38億元。
工業4.0已經到來,英維克看上去沒有與時俱進的樣子。
新募投項目舊瓶裝新酒?
最新的定增預案顯示,精密溫控節能設備華南總部基地項目(一期)主要生產機房&機構溫控節能產品、電子散熱及壓縮機等精密加工產品。本項目總投資44487萬元,擬使用募集資金42378萬元,項目建設期36個月。
英維克表示,本次項目生產溫控節能設備是對公司現有主營產品的擴張。電子散熱產品屬於公司已經開展的新業務,但目前營收佔比較小。壓縮機屬於公司現有主營產品溫控節能設備的核心部件,經過多年的生產積累,公司基本上掌握了生產工藝流程,但限於公司產能,歷史上主要通過對外採購。
如果僅僅以擴產進行募集資金,英維克就有些不好辦,畢竟當初IPO時的相關項目後來縮水太多,且產能翻倍的實際投入並不大,但加上電子散熱產品及壓縮機,無疑讓本次募集資金更加高大上,特別是壓縮機,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領域。英維克提及,「限於產能,歷史上主要通過對外採購。」但公司並沒有具體解釋為何限於產能。帳面顯示,英維克這幾年貨幣資金也不少,2017年至2019年末,貨幣資金分別為4.81億元、3.41億元、4.52億元,其中受限的資金也不多。上市以來在房產方面投入了1.68億元。要技術有技術,要資金有資金,要場地有場地,為什麼還受限於產能?
本次定增申請已經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最受矚目的壓縮機項目將會上演怎樣的精彩?會成為英維克未來業績的扛把子嗎?時間會給出答案。
從公司歷史來看,IPO募投項目虎頭蛇尾,2018年購買資產發行股票目前看來效益還不錯,但等到2021年沒有業績承諾壓力下的上海科泰真正的表現又如何?
遠超同行的稅收返還
英維克的軟體產品增值稅即徵即退金額快速增加,遠超同行。2013年至2019年,英維克的這一指標分別為388.88萬元、375.41萬元、781.14萬元、968.15萬元、1020.14萬元、423.89萬元、1567.48萬元。數千萬元的退稅,英維克的軟體業務到底有多少優秀?最近三年,2016年至2019年,松芝股份沒有增值稅即徵即退,依米康分別為122.98萬元、318.08萬元、371.09萬元。
除了增值稅,英維克在所得稅方面收穫頗豐。英維克軟體從2017年獲利年度起,兩年免徵企業所得稅、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2018年英維克軟體就省了上千萬企業所得稅,讓英維克的淨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責任編輯:王剛 HF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