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愛情故事》2020版最近播出了,讓我不由又想起上世紀90年代那部泛黃初版。拿新版跟舊版比,如果你看過舊版,就知道新版根本沒有勝算。其實,如果新版不打著《東京愛情故事》(以下簡稱《東愛》)的旗號,單純只是講了一個新的故事,那麼當然是另一種評價體系。正因為它借用,那麼被大家對比,也是很必然的一件事。看完新版兩集以後我的感悟是,與其花筆墨去批評新版,不如花更多筆墨去寫一寫這部曾經影響了無數人的舊版,以及為什麼到今天,它仍然值得去看。在悵惘的都市裡我們嚮往一種愛情,有時你都不知道它是否存在。但是,你確會真切、純粹地嚮往。我想這就是91版《東愛》,最打動人心的一個地方。重刷這一版,讓我驚異的是這部日本泡沫經濟背景下製作出的電視劇,那種在極度物質化社會或高壓職場下渴望一點點純粹、一點點真心、一點點愛情的心態,對於現在來說,竟分外貼合。你在忙碌的連軸轉時,以為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也懷疑自己究竟能不能擁有,但在每一個被壓迫的生活縫隙間,你仍然對其渴望。從這點來說,《東京愛情故事》當年在銀座辦公區的萬人空巷就很好理解了。它在都市的緊壓中提供了一種喘息,一個讓人暫時逃出去、點燃遠處希望的出口。11集的體量,足夠闡釋了一段愛情從開始到衰落,從美好到變遷的全部過程。雖然每次文藝作品試圖闡釋什麼是愛,看完後你都會發現你還是沒明白什麼是愛,但是,參與它的這一過程,觀看、琢磨、觸動的這一過程,也並非是沒有意義的。當時電視劇作品稀少,《東愛》更發展出了很多線下社交和不同陣營的辯論。奠定了一些友誼,成就了一些愛情,也確定了一些將來旅遊的目的地。重看《東愛》,發現很多彈幕都在刷「心疼莉香」。我其實想的是,莉香這個人物對於當時整個社會、她周圍所處的環境,都是超前的。她的超前也是造成了她愛情悲劇的根本原因。有著那樣一個自由價值觀的女孩,在90年代的日本,多少會面臨逆流而上的壓力。劇集一開始,通過男同事對她鄙薄和充滿低下想像的評論,你就能大概知道這樣一個女性,她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社會所承擔的壓力。莉香的已婚年長前男友評價說,「她其實是很脆弱的」。我倒不覺得她脆弱,因為脆弱的人不可能像她一次又一次那樣在新的一天鼓滿幹勁,始終用積極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但她絕對是敏感多情多思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丸治給她的傷害,比他自己想像中的更大、更深。上帝視角對比下,屏幕這端,觀眾的心疼感由此而來。這樣一個姑娘,她可以不在乎同事惡毒的評論、不在意別人背後怎樣看自己,但是,她在乎的人對她的傷害,卻每一縷,都能真切地落在她身上。莉香代表了一種純粹。她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或許都像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很多人嚮往那種純粹而做不到那樣純粹,很多人想像她那樣敢愛敢恨但終究因為太愛自己,而不敢像她那樣沒有任何保留的付出。重看時,另一個感觸的點是,永尾丸治根本是在和全公司的時尚博主約會!莉香的眉形難道不是現在非常流行的野生眉,而且她的很多穿搭、單品,到今天都不過時。第2集純白羽絨服裡邊配薑黃色粗呢中裙,青春可愛,標準的和閨蜜出街裝。第3集莉香那件純白色毛衣,是多少90年代「毛線書」上爭先推出的新款。那段時間你會發現所有女性都在打毛線,織一件赤名莉香那樣的毛衣,織一個赤名莉香那樣的自己。還有那種粗針針織衫,把它裡邊的襯衫扎進長褲,腰居然還那麼細。經典條紋衫不用說了,現在復古風標配。還有她的各種風衣,卡其色、灰色、白色、黑色……初秋可以直接穿在夏裙外。東京的深秋也蠻冷的,於是裡邊可以搭毛衣,外圍一條厚厚保暖的羊毛圍巾。第2集那款腋下包,我前段時間還在找。時尚真是一種輪迴。我看她的穿搭時就在想,永尾丸治怎麼意識不到這是一個多麼優秀的女孩喜歡自己。不過,男女之間交往的一大悲哀也是,他get不到你在穿搭上驚人的天賦。有時,你這邊已經珠穆朗瑪了,他那邊還是一塊很低的盆地。你精心搭出一套職場減齡風,他覺得不過也就是……粉紅色的。有時候你大膽來一套撞色搭配,他不理解你為啥要背那麼綠的一個包。有時你來一套順色系的……反正他就是什麼都看不出來。《東愛》初播時,最出彩的顯然是赤名莉香這個人物。但現在重看,覺得劇集對於三上這個人物的刻畫,也很真實。一個人不可以同時喜歡多個人嗎?他確實是喜歡了裡美五年,但是他說自己「等了裡美五年」,倒也不見得,因為在那些穿花似的女人當中,他好像也並沒有「等」。想跟裡美正式交往的那一刻,燒過去所有女朋友電話本那段,我覺得他或許是真心的——下決心跟舊日女人一切斬斷。但與此同時,大學裡那個女同學尚子,又仿佛和她們有些不同似的。他是真的對她更感興趣一些。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裡美和尚子,某種程度上是同一類型,都是那種長發班花型女孩子,「好」女孩、矜持。三上一開始被尚子吸引,估計也是因為她身上這種和初戀的相像性。但往後,和兩個女性進一步相處以後他才發現了她們的不同。尚子或許更適合成年後的三上。《東愛》最終的結局是成了兩對情侶,但這兩對的性質非常不同。裡美和丸治的結合,是一種很顯然的妥協和回到自己的舒適區;而三上和尚子這一對,我覺得或許更代表了一種成熟的戀愛觀——最終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很多時候,你喜歡了很多年的人,未必適合你。裡美那種類型是在中學時能引起男生強烈和長久的愛的一種類型,但是,那麼多年過去,她周圍的人都在不斷成長,她似乎並沒有。《東愛》中展示的她的一舉一動表明她似乎仍是那個愛媛小城的班花思維,希望始終有兩個、至少有兩個優秀的男生喜歡自己。但是,她的顯然這種自己都沒有想清楚的、略嫌自私(也不太健康和成熟)的戀愛觀,也造成了他人不必要的困擾和自己人生的悲劇(不覺得她和丸治結婚後就會多麼幸福,頂多就是一種正常的平淡吧)。不過,也許是有這樣一種女性?覺得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愛情,而是在適齡時趕緊抓到一個,儘早交代自己安穩的人生結局。如果這樣的話,她也算求仁得仁了。我們每個人面對自己喜歡的人時,都會有不同的選擇。有人勇敢,有人猶疑,有人卑鄙,有人傻。很多人說劇中莉香是用「錯」的方式愛人,但我想,愛一個人,會有「正確」的方式嗎?其實,如果真心,就總會犯錯;如果真心,就總沒有那麼聰明。我們更年輕的時候,以為愛情只有一種面貌。但這就是一切悲劇的來源。他(她)如果不是那種面貌,我們就會覺得他(她)是不愛我們的,但是,要過很久以後才會發現,愛情的面貌不是千篇一律。當你愛情的現實不夠光鮮的時候,你必須得接受它或許至少是樸實,或至少是真的。否則,一味沉迷於絕美的幻境,人最終只會追尋了一個又一個空虛的影子。很多曾經青澀時看這部劇的人,現在都更成熟了。不知你們之後經歷的,是否是自己年少時想要的人生,是否得到了自己期待的愛情呢?一切都不要緊。因為,只要你記得自己曾經有過一些晶瑩剔透的瞬間,或哪怕擁有過一秒這種無欲無求的感動,一切,其實也就夠了。生命,或許總不免充滿泥沙,但人只要記得自己曾經遇到的珍珠,那一切也不是十足沒用的蚌殼。正如莉香所說,「所謂戀愛,只要參加了就有意義了,雖然最終沒有獲得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