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二師兄豬八戒更是作品中活躍氣氛、提神暖場的顏值擔當。可是八戒在天庭天蓬元帥的高貴身份為啥下凡之後卻是豬的模樣?作者吳承恩這樣的設定真的只是為了搞笑嗎?我們先來說一說這「天蓬元帥」的來歷。其實天蓬元帥就在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北鬥星中。大家所熟知的北鬥七星圍繞在北天極附近排列成勺狀,古人將其想像為盛酒的鬥故稱其為「北鬥」,七星各有自己的星官名「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如圖)。其實在上古時期北鬥不是七顆而是九顆,在現在七星的基礎上還有兩顆不易看見的隱星,即「洞明」和「隱元」。「洞明」、「隱元」也被稱為「輔」和「弼」即通常所說的「左輔右弼」。順便說一下,洞明與開陽是天空中唯一肉眼可分辨的物理雙星,其角距離非常小,只有視力極好的人才能分辨。(傳說在古代星象中,北鬥中的隱星代表大富大貴,如能看到便是吉兆了,晚上可以去試試看哦。)
北鬥各星的名稱
北鬥九星在我國道教中就稱其為北鬥九宸,「天蓬」、「天任」、「天衡」、「天輔"、天英"、"天內"、「天柱」、「天心」、「天禽」,「天樞」即是九宸之首的「天蓬」。天蓬元帥就是「天蓬」所對應的星宿神。在道教傳說中,天蓬元帥絕非等閒之輩,他是紫薇大帝駕前的四大將軍(即四顆魁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之首,身長五十丈,三頭六臂,絕是道教第一護法神。原來「天蓬元帥」是北鬥星君中的魁首。也就是說「天蓬元帥」乃是陪王伴駕的一等大臣呢。
![]()
天蓬元帥
在上古農耕時代,豬是重要的肉食來源,更是財富的象徵,自然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所以在我國的各個古文化中都形成了對豬的崇拜。
![]()
各個史前文化中豬的形象
中國古代萬物皆有五行,詩經《小雅·漸漸之石》中寫道:「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意思就是」當月曆於畢宿的時候,天上就快要下雨了,而豬的白蹄就會在地面上涉水形成漣漪「,豬在古人眼中是可知天時的,體現了豬和水的關聯,北方在五行中屬水,且中國原產的豬都是黑豬,而黑色也屬北方,這樣漸漸地豬就比附於北鬥了。隨著宗教的興起這種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密。
道教中有一位女神鬥姆元君,共生九子,老大是紫薇大帝,老二是勾陳大帝(北極星即名為勾陳一),其餘七子就是北鬥七星了,而這位鬥姆元君四面四首,其中一面就是豬臉。
![]()
鬥姆元君
在佛教中有一位菩薩叫摩利支天,他所乘坐的車輿就是由七頭豬拉著,這七頭豬就是北鬥七星了。
摩利支天和他的坐騎
既然北鬥七星的象徵就是豬,作為北鬥星君的天蓬元帥自然就是妥妥的「北鬥神豬」了。所以作者吳承恩在設定豬八戒的這個角色時絕對不是因為豬的憨態可掬,而是順應了中國古代的星宿文化所創作出來的形象。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天文的影子比比皆是,浩渺的星空與我們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