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副秘書長張勇現場發布《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中國網信網 李曉尹 攝
12月7日,以「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行。會上首次發布《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並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結果。
《報告》由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研究編寫,全面呈現了我國網絡社會中的誠信建設現狀,並為今後網絡誠信發展提供啟發和借鑑。
首次定義網絡誠信概念
《報告》指出,網絡誠信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在網絡空間活動中尊崇道德、遵守法律、履行契約、恪守承諾的狀態。
首次系統梳理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發展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我國網信事業快速發展,網絡誠信建設不斷探索前進,基本形成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誠信建設體系架構。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的發展大體經歷了1994年至2011年的初步探索、2012年至2016年的規範發展、2017年至今的綜合治理三個階段。
首次總結概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的實踐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推進,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加強信用建設,社會發揮監督作用、推進行業自律,廣大網民提高自律意識、踐行誠信理念,初步形成了國家主導、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網絡誠信建設格局,網絡誠信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網絡誠信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系統梳理中國網絡誠信建設的問題和挑戰
隨著網絡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加快迭代,網絡傳播規律發生深刻變革,網絡空間違規失信新舊問題交織疊加,給網絡誠信建設帶來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網絡謠言、虛假宣傳、洩露個人隱私、網絡惡意營銷、網絡詐騙五個方面。
首次研究提出構建網絡誠信建設的體系框架
《報告》圍繞推進「十四五」時期我國網絡誠信建設,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思考與建議:
一是加強統籌,著力構建網絡誠信建設體系。著力構建包含法規支撐、信用標準、誠信監管、行業自律、企業內控、社會監督等六大子系統的網絡誠信建設體系。
二是共踐共行,推動形成協同治理誠信建設新格局。推動多方共同參與建設、多種力量協同治理,著力構建部門管理責任到位、屬地管理責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壓實、社會共同責任清晰的主體多元、手段多樣、成果共享、務實管用網絡誠信協同治理新格局。
三是綜合施策,充分運用多手段推動網絡誠信建設。以系統整合、綜合施策的思路來尋找破解網絡違規失信的行動方案,統合運用法治規範、技術支撐、信用監督等多種手段推動網絡誠信建設。
四是厚植根基,積極培育網絡誠信文化。要深化教育引導,讓網絡誠信意識入腦入心;強化實踐養成,使誠實守信成為自動自覺;營造社會氛圍,用良好生態涵養誠信底蘊,為網絡強國和信用中國建設書寫精彩華章。
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秘書長趙暉表示,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活動通過大數據抓取、機構推薦等方式收集遴選,經過月度、季度等程序嚴格初評,並進行專家終審、徵求意見等階段,從3000餘條新聞中最終選出10條新聞,其中包含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網絡直播與直播帶貨、在線旅遊「大數據殺熟」等熱點話題,涵蓋從中央到地方、從宏觀到微觀、從正面到反面等多個維度,綜合反映了一年來我國網絡社會誠信建設的發展情況。
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
一、《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實施 為推進網絡誠信建設提供制度遵循
推薦理由:國家網信辦發布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於2020年3月1日正式施行。明確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生產者和服務平臺不得通過人工方式或者技術手段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虛假註冊帳號、非法交易帳號、操縱用戶帳號等行為,破壞網絡生態秩序。《規定》的實施,為推進網絡誠信建設、構建良好網絡生態提供了明確可操作的制度遵循。
二、中央文明委集中開展誠信缺失專項治理行動 重點整治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等領域失信問題
推薦理由:2020年8月13日,中央文明委印發《關於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的工作方案》,集中開展10項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其中,專門針對網際網路信息服務領域失信問題進行重點整治,著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願失信的網絡空間,積極構建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三、健康碼成疫情期間誠信試金石 網際網路技術助力構建網絡誠信空間
推薦理由:2020年2月11日,杭州市政府首推「杭州健康碼」,實現「綠碼、紅碼、黃碼」三色動態管理。4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印發公告,發布《個人健康信息碼》系列國家標準。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31省(區、市)已實現健康碼全覆蓋。「健康碼」採用新的大數據技術,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一次政府科學管理的新嘗試,也是一次網絡社會公共信任的大檢閱。它來源於每個誠信的個體,同時也約束著每個個體,不僅反映了多年來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的成效,更是有力推動了網絡誠信體系建設。
四、公安部開展「雲劍-2020」行動 嚴厲打擊網絡失信等犯罪行為
推薦理由:2020年4月,公安部部署開展「雲劍-2020」行動,集中打擊冒充客服、兼職刷單、網上貸款、「殺豬盤」等高發犯罪行為,全力剷除詐騙窩點,重拳整治黑灰產業。今年前8個月,公安機關共偵破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5.5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5萬名,為群眾直接避免經濟損失約800億元,96110反詐預警累計防止870萬群眾被騙。該項行動有效打擊和震懾了電信網絡詐騙等網絡失信犯罪行為,有力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五、部門聯動開展2020「清朗」專項行動 重拳整治網課平臺誠信缺失亂象
推薦理由:2020年5月22日,中央網信辦啟動為期8個月的2020「清朗」專項行動;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約談處置10家網絡直播平臺;聯合教育部啟動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及網絡環境專項治理,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行動出重拳、用真招,對有令不行、頂風作案的網站平臺依法從嚴處理,並公開曝光典型案例,震懾違法違規行為,為未成年人營造了誠信、文明的網絡環境。
六、全國多地出臺社會信用條例 構建以網絡誠信為基礎的信用管理機制
推薦理由:《山東省社會信用條例》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7月1日起施行。今年以來,各地積極推進社會信用立法,條例中提到要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進行信用管理,促進社會信用體系與大數據整合發展,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努力構建以網絡誠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創造了有利條件。
七、網際網路平臺齊發力 合力打贏疫情謠言阻擊戰
推薦理由:疫情暴發初期,各種謠言在網絡上泛濫,幹擾了防疫工作的有序開展,人為製造了社會恐慌。2020年2月13日,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開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闢謠專區」,提供謠言線索提交、疫情實時動態和患者同城查詢三大功能,對涉疫情謠言和不實信息迅速回應澄清。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紛紛開通闢謠功能,依託大數據技術實現信息共享、快速查詢,強力提升破除謠言速度,大大縮短謠言周期,為全國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貢獻了力量。
八、20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籤署承諾 共同維護網絡誠信市場秩序
推薦理由:2020年7月,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20家國內主要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代表籤署了《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關於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承諾》,向社會鄭重承諾將依法合規經營、堅持互利共贏、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強化平臺治理、加強企業自治、加強溝通協調。這對於共同營造良性健康的網絡誠信市場秩序,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九、《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發布 重點解決「大數據殺熟」等網絡失信行為
推薦理由:2020年10月1日,文化和旅遊部印發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規定》聚焦網民關心的「大數據殺熟」等不誠信違規行為,明確指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規定》給在線旅遊經營者套上了「誠信緊箍咒」,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上了新的「保險」,規範了在線旅遊市場秩序。
十、多部門聯手打擊網絡直播亂象 網紅女主播直播售假現場被抓
推薦理由:2020年8月28日,某電商平臺一位知假售假的頭部網紅女主播廖某在直播時被警方當場帶走,對所有網紅直播敲響警鐘,發出明晰法律信號。今年6月以來,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八部門組織開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嚴厲打擊網絡直播中存在的誘導打賞、假冒偽劣等不誠信的違法違規現象,取得明顯成效。截至八月底,依法處置違法違規直播平臺338款,關閉主播直播間7.4萬個,封禁違規主播帳號10.5萬個,處置違規吃播帳號1.36萬個。
來源:e觀滄海
涉及版權問題請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