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走向盡頭了?

2021-01-18 虎嗅APP

物理學走到盡頭了嗎?人們常常把21世紀稱作生物學的世紀,或者人工智慧的世紀,總之這個世紀得屬於某個冉冉升起的新領域。這樣看來,物理似乎已經是上個世紀的遺物——那個由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捲起的震撼世界的革命,以及隨之而來的基本粒子淘金狂潮,為高能物理贏得了數十尊諾貝爾獎。那個黃金時代早已成為過往。時至今日,人們總是嘆息這滿目蕭然:或許再等個幾十年也不會發現新粒子;也許,永遠不會再有新粒子了。


我認為這種悲觀是不可取的,理由來自起碼三個方面。


首先,對於一個遲暮之年的學科而言,物理學在最近20年取得的成就似乎又太多了。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2015年探測到引力波,2019年拍攝到黑洞事件視界的照片。以上三者都是科學界的重磅新聞,登上報紙頭條,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不過肯定有人會反駁:這些重大發現背後的理論,都來自上個世紀。黑洞和引力波可以從1915年發表的愛因斯坦方程中直接推導得出。那是不是說,物理學已經江郎才盡,想不出新點子了?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我的第二條理由。近年來宇宙學的發展,讓科學家可以幾乎肯定地說,宇宙的95%「憑空消失」了。這「憑空消失」的部分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被掩蓋在一層神秘的面紗之中。面紗背後,便是未知的新物理了。只要這些謎團還沒有解開,物理學的工作就遠遠沒有結束。不過,對於已知的5%,我們已經有相當程度的認識。這仍然算是非常偉大的成就了。


第三條原因在於,所謂「物理已死」這種論斷,存在諸多基礎和範疇的錯誤:說到底,用發現新粒子來定義物理學的進展,這本身就是一種鼠目寸光。如此一來,就忽視了物理學的大部分內容,大大低估了物理學的潛力。老實說,我們現在所掌握的這些知識,相較於尚未探索的領域,仍然是微不足道。


本文作者戴克赫拉夫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攝影:Gabi Porter)


物理學的目標是用精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和能量,而我們目前只踏出了這千裡之行的第一步。說物理學走向了盡頭,就相當於說數學只需要引入自然數和算術法則,或是化學只用列出元素周期表,就大功告成了一樣。知道下棋的規則,並不代表你成為了棋藝高手。


事實上,為了尋找物理學的基本定律,我們並不一定非得研究基本粒子。有些物質由多種成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性質,這些性質作用在一起,就有可能會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規律。最簡單的例子是聲波,這是一種由物質中分子的震蕩引起的現象。不過,根據量子力學,這種現象也可以描述為一種粒子。這些「聲子」,便是聲波的波包,或者說,是聲音的「單元」。這就跟虛構的閔希豪森男爵扯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拉出沼澤一樣。物理學也常常是「自己靠自己」——這門學科會運用已有的知識來發展新的基本概念。不過,隨後還是需要用數學的方法對其進行嚴格處理。


目前已知的這部分宇宙,可以衍生出無窮無盡的物理系統,我們必須得換個角度看問題。與其從一條一條的現象中歸納出本質,我們不如先自己設計一條法則,然後看看這條法則意味著什麼樣的現象。比方說,今天的物理已經遠遠不是高中所學的固,液,氣態能描述的了。量子力學中有不少怪異的結論,允許一些神奇的態存在,理論已經把這些態挨個歸類,這樣,我們就可以設計特殊材料,放到實驗裡去檢驗這些態是否真的存在。


以上的所有,反映了科學的一種轉向:從「是什麼」到「能用來實現什麼」。20世紀的科學家找到了構成世界的磚瓦:分子、原子以及最基本的粒子等,它們是物質的原材料;細胞、蛋白質、基因讓生命成為可能;比特、算法和網絡是信息與智能的基礎。而本世紀,我們就可以試試用這些磚瓦能蓋起怎樣的宏偉建築。


縱使經歷了宇宙140億,地球45億年的歷史,自然界展現出來的表象還遠沒有窮盡所有的可能。正如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所指出的:我們人類以及從古至今所有有生命的有機物,都是中了宇宙級彩票的幸運兒。基因的排列組合完全是個天文數字,而我們這些生物隨機選擇的遺傳代碼卻恰好構成了生命的原型。我們身邊的其他物質也與此相似。自然的進程,在地球以及宇宙的其他地方表現出來的,只是分子和物質形式的龐大「菜單」中,一份小小的樣品。相應的,也只能體現出這份樣品的物理定律。


不過這一切現在都迎來改變。自然的變遷確實慢的令人捉急,但這些本來需要萬、億年的宇宙學及生物學過程都在實驗室中被大大加快了。這樣看起來,或許人為因素顯得太多了。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從基因層面被設計出來的細菌,跟野外的細菌一樣「真實」,或者說,它們對於研究有同樣的價值。人造的一維、二維材料也是這個道理。這些新技術將量子力學從原子和分子的範疇中「解放」出來,使其更貼近宏觀世界和日常生活。總有一天,我們會有能力隨心所欲地在宇宙的「菜單」上點菜。


相關焦點

  • 失去尊嚴的愛情,難免走向盡頭
    但總有人對愛情過於重視,以至於犧牲自己的尊嚴來維繫愛情的長久,可失去尊嚴的愛情終究會走向盡頭。當一段愛情喪失了尊嚴,這段愛情難免會走向盡頭。當你選擇放棄尊嚴在愛情中苟延殘喘的時候,你應該想一想,這樣的做法真的能給自己帶來渴望的愛情嗎,還是只為了滿足自己不甘心的執念?文章由情感禾禾原創,感謝閱讀!
  • 隨阿拉斯加漁船走向世界盡頭,卡特琳·普蘭的異色之旅
    卡特琳·普蘭以作家身份出道交出的處女作《在海的盡頭遇見你》(Le Grand Marin),在過去兩年裡,橫掃法國、英國及美國各大暢銷書榜,摘下了包括比埃爾·奧蘭圖書獎、約瑟夫 ·克塞爾圖書獎、尼古拉·布維耶圖書獎、Ouest France旅行者獎及Gens de mer海洋人獎在內的一連串榮譽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據諾貝爾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
  • 終於說出真話:天津女排青訓缺失,球隊正走向盡頭
    終於說出真話:天津女排青訓缺失,球隊正走向盡頭。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昨天晚上,上海女排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天津女排,給天津女排的球迷,狠狠地給他們一記耳光。其實,這是女排全國錦標賽一場普通的比賽,誰輸誰贏,都很正常。上海女排,贏了,別高興太早。天津女排,輸了,也不是什麼末日。
  • 哥本哈根大學 天體物理學
    天體物理學是研究空間/宇宙/宇宙現象的物理學分支,例如恆星、星系和它們之間的物質,既通過理論水平,也通過天文觀測。作為天文學的夢想之地之一的丹麥,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國家長久以來的政策支持,如果有意求學,請將哥本哈根大學列入你的申請名單。哥本哈根大學,坐落於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麥最高學府。
  • 12本關於量子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科普書籍
    《粒子物理學的一磚一瓦:原子和亞原子物理學解釋》,作者仍然是本博士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和力經常被描述為「物質的積木」,所以有什麼比用實際的積木更好的方法來解釋它們呢?在這本古怪的書中,粒子物理學家Ben Still(《元素周期表的秘密生活》)闡述了輕子、夸克和其他粒子與彩色樂高積木的性質和相互作用——然後他用這些積木來解釋宇宙的運行。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古老問題考究與解答(單行本專著連載)吳義彬 著內容簡介:本書針對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提出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假設,為廣義能量量子自然凝聚形成無限多樣自然體系,構建了統一的自我凝聚模式.從而為認知無限多樣自然體系內部能量量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的特性,定量解析物質特性參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平臺.
  • 韓國犯罪爽片《量子物理學》掀翻韓國腐敗勢力
    [已熟](關鍵詞見文末右下角【】內)韓國犯罪動作片《量子物理學》講述正義的夜店社長知道某有名藝人的吸毒事件相關的內幕後,聚集業界精英,將韓國腐敗的權利一舉掀翻的故事。《量子物理學》僅看標題就非常有噱頭。不過,這部電影實際上只是一部將過去10多年韓國社會發生過的各種不和諧事件進行藝術升華後搬上熒幕的犯罪娛樂片。下面向大家介紹這部電影中影射的幾起真實案件,了解後再看電影,會感到趣味倍增。
  • 馮端:漫談物理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因此他從物理學歷史發展的角度,窺測未來的前景,並表示了物理學有光明的未來。如今,20年過去了,正如馮端先生的預想,物理學正在急速地發展中,而且有更多的未知問題在等著我們。撰文 | 馮端 (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個非常大而且重要的題目,也是一個非常難講的題目,特別是涉及物理學的未來,結果往往是貽笑大方。
  • 物理學巨擘的詩意人生
    2020年12月15日,這位98歲的物理學巨擘與世長辭。  教書育人:老師的責任是培養超過自己的學生  1946年,23歲的馮端以優異的成績從南京大學的前身之一中央大學畢業,留校擔任助教,從此開始了他在南京大學長達60餘年的執教生涯。  1949年,馮端走上講臺,講授普通物理課程。
  • 【物理故事】索爾維會議,二十世紀物理學,和物理學史上最珍貴的一張歷史照片
    因為其中有愛因斯坦,有居裡夫人,因此人們認為一定是一群了不起的科學家們的合影,因此,不管他是不是了解物理學,是不是喜歡物理學,都在以驚人的熱情傳播張張照片。只是,大多數人對這張照片的背景和人物的說明都語焉不詳,或者錯誤頗多。我多年不讀物理學方面的書了,但這個氛圍還是催動自己寫一點筆記。
  • 終於說出真話:蔡斌能力讓球迷近乎絕望,江蘇女排正走向盡頭
    終於說出真話:蔡斌能力讓球迷近乎絕望,江蘇女排正走向盡頭。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11月份女排聯賽烽火重燃,就目前的陣容而言。關於自由人位置,非凡主打幾乎是沒有疑問的?希望這個賽季能將倩倩轉出去有球打,這樣對江蘇整體利益是利好的,希望江蘇有這個胸襟與謀略。
  • 誨人以誠——物理學泰鬥吳大猷
    私立大學這樣的不幸,對吳大猷個人和中國物理學的發展來說,卻是「禍兮福之所伏」。否則,中國近代史上可能多一個能掙錢、事業也可能很成功的礦業工程師,卻少了一個物理學的大師。當然,對急於尋求自立的吳大猷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礦科停辦,吳大猷面臨選擇。權衡再三決定留在南開轉入物理系。
  • 2020中國物理學類一流專業排名
    哪些專業是2020年中國物理學類的最好專業? 物理學 3 南京大學 8★ 世界一流專業 物理學 5
  • 21世紀10年代,這十年,物理學發生了什麼?
    粒子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將重塑研究人員進行科學研究的方式。基於量子力學框架的新技術可能標誌著計算、材料科學以及能量處理方式的重大轉變。計算機模擬顯示由兩個黑洞的碰撞而產生了引力波。
  • 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二)
    頭一年將拉比(Rabi)的早年的分子束實驗裝置重新裝配,研究核力介子理論,指導研究生,講授近代物理學,第二年到紐約大學兼講量子力學課程。1949年秋受加拿大國家研究院之聘到那裡主持理論物理組工作,直到1963年。這期間,1958年9月至1959年4月應邀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作研究員,在這裡他開始對氣體和等離子體物理學發生了興趣。
  • 當「愛」成為可能,《黑鏡4》走向了科技反思的盡頭
    然而,在第四季中,這種批判性與自反性共存的科技反思卻似乎走到了它的「盡頭」。《黑鏡4》劇照「愛」的可能:反諷的「世界」「愛」是很多科幻影視劇都喜歡討論的主題,同時也是他們無法討論的主題。反身性的自我指涉不再必要,科技反思由此走到了它的「盡頭」——在弗蘭克和艾米的圓滿結局中,我們能覺察出某種詩意的反諷:這樣的結局難道不是建立在「愛」被完全操控的處境之上嗎,或者如弗蘭克所言,或許系統就是要讓你在不斷地戀愛中疲憊以至於你最終不得不確認系統為你選擇的「最佳」是「最佳」?這樣的詩意反諷也曾在第三季中出現。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什麼意思?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一聽,哎!挺酷炫的啊,但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說到科學與哲學的區別,首先在早年物理學在蓬勃發展到定量時代以前,哲科是不分家的,科學基本上就是哲學的小弟,科學和哲學的研究方法上都基於兩個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
  • 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
    物理學與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這就包括星體的物理性質和星體與星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這門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領域,所培養的人才也可應用到不同方向的領域。一起去了解下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吧。
  • PUP作者喜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與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的賴因哈德·根策爾 (Reinhard Genzel) 以及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愛德莉亞·蓋茲 (Andrea Ghez) 共同分享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其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3.66萬美元,彭羅斯獲得獎金的一半。